说课稿定稿

发布时间:2018-10-19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首先是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平均分时已经接触过除法,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的基础。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知识奠定基础。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依据新课标,我制订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能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小组一起合作,探究回答老师的问题,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1


其次是学情分析,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况学生容易理解,但是有余数的除法无论是商还是求余数学生都较难理解,十分抽象,学生不但要明白平均分要尽最大限度分完,还要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必须小于除数,否则还可以再分,这些都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
最后引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什么是“余数”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二、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样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如下的教学准备:1制作《有余数的除法》的课件;2、准备小棒、草莓、铅笔等教具学具。
三、说学法
依据新课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
2


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达到人人学数学的目的。因此,这节课我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将观察、演示、操作、实验、讨论等方法有机的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并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同时和小组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最后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教”是服务于“学”的,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我主要通过游戏“摆小棒”(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用手中的11根小棒摆出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看各能摆几个?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这节课的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并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在上课伊始,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让他们一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进入学习。
二是探索新知,引导发现,解决问题;教学不是简单给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这一环节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我主要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余数”。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1)让学生来分草莓。把6个草莓平均分成3份,7个草莓平均分成3份。你是怎样做的?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3

学生会说出第一次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这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新旧知识得以链接。
教师继续提问,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参照例题,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的写法,为了分清商和余数,我们在商和余数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主要比较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教师在学生写完后给予点评并说明各部分的意义。最后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 以上动手操作活动的学习,分散了重难点,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的过程,让学生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有利于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是联系生活,巩固新知,学以致用。安排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有余数除法这一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尤其是对有余数除法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本环节我引入课本圈一圈、填一填的练习。这一练习将数学问题引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四是课堂总结,自评互评,引发反思。课堂的小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自由的发表学习体会和感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4

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老师从中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本节课的得失。 四、说板书设计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的板书设计包括:
有余数的除法
6÷3=2(个) 没有剩余 7÷3=2(个)……1(个) 有剩余 余数小于除数)
剩下的数量叫余数
(这样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并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理解。
总之,本节课总体上我是本着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激,导,探,放”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余数”的概念,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我力求做到知识与生活相统一,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有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最后,我用布鲁克菲尔德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发言。让学生学会讨论、合作交流,讨论会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感谢聆听。
5


说课稿定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