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9-07-11 01:24:14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的突出成就,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朝鲜的分裂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与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东欧变革的原因,南斯拉夫实行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波兹南事件与哥穆尔卡改革,匈牙利事件与卡达尔改革,布拉格之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分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一些史料,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历史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方法,同时通过史料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探究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对波兹南事件与匈牙利事件的比较,对苏联、东欧变革失误与中国改革成功原因的分析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异同,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指导学生透析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的演变轨迹,总结苏东关系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形成正确历史认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

1.二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紧密合作,表明社会主义已越出一国范围而形成世界体系,人类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成为世界性进程,这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

2.通过对比分析苏联、东欧各国改革失误和中国成功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3.通过本节教学,引导学生从苏联和东欧国家不正常关系中吸取教训,认识到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必须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教学重点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苏联的改革和挫折;东欧的变革。

●教学难点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积极意义;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教训。

●教学准备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在课件中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知识结构图,重点难点解析,各种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及自测反馈内容等。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设置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握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揭示本质和规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思路

1.本节内容具有宏观上面面俱到,具体内容上又过于粗略的特点,如教材说苏联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日益显著(有哪些弊端?显著在何处?未讲。)。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有增无减(个人崇拜有哪些表现?原因何在?未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破坏情况如何?有哪些典型事例?未讲。),在抵制西方思想渗透、反对资产阶级文化的斗争中,苏联在文艺界和学术界开展了广泛的批判运动,把许多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给科技文化事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害(具体情况如何?未讲。)。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适当增加感性材料,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认识。

2.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自主探究,或者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有价值的讨论问题,牵动学生去思考、研究并得出结论。

3.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形成图、文、声、像并茂的现代教学系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艺术性、直观性、知识容量等方面的不足。在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利用丰富的信息交互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形成教师、教材、课件、学生互动的教学机制和氛围,变学生的苦学乐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应用史料教学,对历史问题的探究离不开史料的研习活动,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辨伪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认为: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而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就必须像历史学家一样,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进行历史的研究活动。

5.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讲完,第一课时讲授战后初期的苏联”“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四个子目,第二课时讲授苏联的改革和挫折”“东欧的变革”“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个子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运行课件,出现世界地图画面,提示学生观察有红旗飘扬的地方,然后教师说明讲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地图迅速发生变化。除了苏联外,在东欧,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东德相继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亚洲,中国、北朝鲜和北越也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社会主义国家共拥有世界1/3的人口和1/4的土地。欧亚一大批国家走上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紧密合作,表明社会主义已越出一国范围而形成世界体系,人类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成为世界性进程,这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课件显示)

一、战后初期的苏联(课件显示)

1.第四个五年计划的突出成就(课件显示)

教师布置学生看书,然后提问:(1)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学生答:1946~1950年。(2)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学生答: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工业的成就突出,农业总产值接近战前水平,尤其是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运行课件,出现修复后的第聂伯河水电站图片、教材前面彩图19的图片,然后教师总结:19463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第四个五年计划,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重建苏联受害地区,使工业和农业恢复到战前水平,然后再超过这个水平。在五年计划的指引下,苏联人民辛勤劳动,重建家园,同时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争取提前完成四五计划。

课件打出: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简表:

教师最后指出:苏联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过渡到下一个标题。

2.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件显示)

布置学生看书,提问: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学生答: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日益显著;②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有增无减;③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④文艺界和学术界开展的广泛批判运动,把许多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给科技文化事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害。

师生逐一讨论分析:讨论1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哪些弊端?

课件显示: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经典模式:公有制+计划经济=社会主义。

分析这一模式存在的弊端:(1)片面强调发展工业,轻视农业;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轻视轻工业,使农、轻、重比例失调。(2)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忽视产品质量,结果产品不对路,质量低劣,消耗性大,浪费惊人,经济效益不高。(3)片面强调计划的指令性和单一的国家所有制,决策过于集中,使企业和职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4)片面强调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结果部门林立,互相扯皮,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滋长官僚主义和本位主义,影响地方作用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发展。(5)过于强调速度和积累,把消费压到最低限度,使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为建设自己的国家不得不长期作出重大牺牲。

课件显示:苏联高度集中政治体制最主要的特征: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掌握政权,国家实行一党制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

分析其弊端:如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机构臃肿,会议成灾,官僚主义严重,个人崇拜盛行,缺乏有效的人民监督,忽视社会主义法制等。

讨论2 何谓个人崇拜?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的原因。

教师解释:个人崇拜一词的意思是指不恰当地夸大个人的作用。神化个人,把个人作为偶像来崇拜。

师生讨论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的原因:(提示学生从历史、国情、个人影响几个方面去思考。)(1)俄国是一个具有东方专制主义传统的国家。(2)苏联是从封建的沙皇专制制度直接转变为苏维埃形式的集中制的,封建传统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苏联在资本主义包围下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是形成专制体制的客观原因,它使党和国家有某种紧迫感。(4)斯大林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有高超的组织才能和政治敏感性,但同时性格上有一些严重弱点,粗暴任性,独断专行,心胸褊狭,权欲心重。(5)个人崇拜是农民意识的反映。农民阶级自己不能代表自己,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获得了土地的农民,本能地把无产阶级领袖人物奉为自己的救世主。由于斯大林本身存在的一些弱点,终于和社会上的生产者产生了共鸣。

讨论3 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

课件打出材料:

让学生根据材料得出结论: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

讨论4 文艺界和学术界开展的广泛批判运动,把许多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给科技文化事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害。

教师讲解:苏联在全国开展思想批判运动,反对世界主义和崇洋媚外最早开始于1946年,1948年后批判运动扩展到语言学界、政治经济学界和生物学界。运动中,对一些作品作了不公正的评论,把许多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同时禁演了一批电影剧目,封闭了一批杂志,解除了上千人的职务,还逮捕处死了一些人。这些都给苏联科技文化事业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

讲到此处,教师放一段影像资料:二战后期东欧各国的解放。既让学生轻松一下,同时顺利过渡到下一课题。

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课件显示)

1.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历史条件和政权实质(课件显示)

教师讲解:同学们从刚才放映的影片中看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欧各国人民奋起打击德意占领军和本国反动派,民主力量不断壮大。二战后期,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迅速领导人民,把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斗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1944~1945年,苏联红军追击法西斯,开进东欧。在苏联社会主义强有力的援助下,东欧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东德相继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运行课件:显示东欧地图画面,让学生观察有红旗飘扬的地方。

引导学生总结:(1)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历史条件:①二战使帝国主义力量严重削弱。②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把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斗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③苏联的作用。(2)东欧人民民主政权的实质: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专政。教师作解释: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组成的政府中主要是共产党人;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府中都有较多的民主党派代表。如捷克斯洛伐克组建的政府中,26名政府成员,共产党9人,社会民主党3人,国家社会党、人民党和斯洛伐克民主党各4人、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由无党派人士担任,所以说东欧人民民主政权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专政。

2.东欧人民民主国家(课件显示)

课件显示东欧地图(填充图),让学生填写东欧主要的民主国家及其位置。

3.东欧国家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课件显示)

课件打出课本78页一段史料:人民民主及人民民主国家之成为可能,如所周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法西斯力量失败的结果,苏联的历史性胜利的结果,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工人阶级领导底下为民族自由独立而斗争的结果,这一斗争使一些东欧和东南欧国家脱离了帝国主义体系。

——保加利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人民民主和人民民主国家的性质、作用和前途》

请学生阅读回答:东欧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答:(1)二战中法西斯国家的失败。(2)这些国家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为民族独立而斗争。(3)苏联社会主义的强有力的援助。

课件出示: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简表,总结归纳本子目内容。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简表

4.苏联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东欧的确立(课件显示)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斯大林模式在东欧确立,对其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又存在哪些消极影响?

学生回答:积极意义:初步改变了这一地区的落后面貌。消极影响:随着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这种体制逐渐束缚了社会主义各国的发展,它的弊端日趋暴露,为日后国民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教师指出:战后初期,亚洲也有一些国家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道路。过渡到下一课题。

三、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课件显示)

1.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课件显示)

这一课题的内容,结合教材小字,理清线索即可。

课件打出如下内容:

2.朝鲜的分裂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件显示)

运行课件:出现朝鲜地图画面,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北纬38°线的位置。

教师讲解:二战后期,苏联百万红军于194589向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同时向日本占领的朝鲜北部进发。其时,美国正在进行太平洋战争,唯恐整个半岛由苏联单独占领,于次日提出朝鲜半岛以北纬38°线为界,以北由苏联占领并接受日本投降,以南由美军负责。半个月内,苏军在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武装配合下,迅速解放了朝鲜北部全部地方,并遵照美苏军队在波茨坦会议上达成的协议撤回到三八线以北。而美军未发一枪一弹,于日本签订投降书后的98开始派兵在朝鲜南部登陆。19488月,在美国的导演下,南朝鲜举行选举,通过宪法,建立了大韩民国,以汉城为首都,73岁的亲美人物李承晚担任了总统之职。9月,金日成在朝鲜半岛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平壤为首都。朝鲜半岛从此处于分裂状态。

运行课件:显示金日成和李承晚人物图片。放映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影视资料,美军进入朝鲜南部的影视资料。

3.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与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课件显示)

运行课件:显示胡志明人物图片,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群众大会上宣读《独立宣言》图片。

教师讲解:二战后期,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后,19458月,越南人民在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下,发动八月革命,推翻了阮氏王朝的末代皇帝保大,92,胡志明主席在河内巴亭广场举行的群众大会上,宣读了《独立宣言》。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根据战时盟国协议,中国国民党军队开进北纬16度线以北地区,接受日军投降;英军则进入越南南部。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法国拒绝承认越南独立,企图重建法属印度支那联邦1945923,在英国支持下,法国殖民军占领西贡,并立即着手恢复殖民政权。越南南部人民抗法战争开始。越南人民进行了长达9年的抗战,1954年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法国被迫签署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以北纬17度线为界,越南北方获得解放。

建议:如课堂允许可放映有关奠边府战役的影像资料,然后教师作介绍:奠边府战役是越南人民在中国军事顾问团协助指挥下取得的抗法斗争决定性胜利。1953年冬至1954年春,越南军民在全国各战场取得一系列胜利,解放了西北区广大城镇。法国侵略军为挽回败局,于195311月,以大量伞兵占领奠边府,作为进犯解放区的据点,并在该地集结重兵把守。同年12月,越南人民军发动攻势,解放了莱州并包围了奠边府。1954313越南人民军向奠边府发起攻击,经过55昼夜的战斗,于57解放奠边府,全歼守敌16000余人,活捉法军司令戴卡斯特利,拔除了法国殖民军在西北部的最后堡垒,全部解放了北半部国土,扭转了整个印度支那的战局。

四、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课件显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课件显示)

课件打出材料:

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叙述,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1)揭开中国历史新篇章,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一个占世界人口1/4的大国加入社会主义体系,极大地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3)中国革命胜利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课件显示)

运行课件,再次显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有红旗飘扬的地方。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有哪些?学生答: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包括苏联,东欧的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和蒙古等。(教师插问:为什么没有南斯拉夫?留下疑惑,给下面教学埋下伏笔。)(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在当时有何意义?学生答:巩固社会主义成果,支持民族解放斗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3)社会主义阵营是怎样瓦解的?此点由教师讲解:196531~5日,召开了苏共一手操纵的公开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的莫斯科会议,这次会议原计划有26国共产党参加,结果有19个党参加,7个国家的党拒绝参加。这个会议表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从政治路线、理论观点的分歧发展到组织上的分裂,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已不复存在。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从民族利益出发,要求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外政策必须服从它的需要,甚至不惜损害以至牺牲别国的主权和利益以维护苏联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和正当的民族利益,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最后教师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新生事物,无论在经济建设、政权建设中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上,都有许多有待解决和需要探索的问题,这样50~80年代社会主义各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为讲授下一节课内容作铺垫。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