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发布时间:2017-07-28 19:09:26

摘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就是农村青年的开发。中国农村青年在全国劳动力总数占有很大比例。进入新世纪以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对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从多个方面提高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素质。有效的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对我国和谐、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青年农村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保障机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青年人力资源,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研究员所称:“开发青年人力资源,是瞄准了人力资源开发的靶心。”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之所以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农村青年总量大。二、农村青年是整个农村社会中既不甘心埋没于落后现状和传统的小农经济框架之中的群体,又是敢想敢说、敢作敢为的一个群体。他们思维敏捷,身强体壮,风华正茂,既是社会主义大厦的建设者,也是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决定农村未来繁荣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力量。

1、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背景下农村青年的角色重置。

随着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的推进,农民角色重置就是要突破“小农”束缚,实现现代化条件下农民的政治角色、经济角色、市场角色、社会角色和国际角色。通过改变国家公共产业政策长期对农民与农村社会的不公平做法,为农村及农民提供应有的教育、科技、公路、电讯、水利、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通过法律机制和农民组织的自我保护以达到切实保障广大农民权益,使农民成为农民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的生力军与受益人。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新认识到农民,重新给农民定位,必须尊重农民自身的选择,按照市场规律,站在人力资源开发的高度,解决好农民角色重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第一,改革相关管理体制,还农民真正的“公民待遇”;第二,给予农民充分享受义务教育与培训开发的权利和机会。我国农村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决定性是农村人口没有得到应该与市民同等的义务教育与培训开发的权利和机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在校大学生中,城镇居民子女约占70%,农民子弟约占30%;而在全国总人口中,这一数据恰好相反,农民占70%,城市居民占30%2第三、通过完善村民自治,给予农民重复的政治权利。第四、通过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第五、通过试点与改革,推进农民权益保护的落实。

2、入世后农村青年面临的挑战。

中国入世后,对农村青年来说,面临的主要挑战主要表现在观念、知识和就业方面,而这三方面的挑战归根结底来自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青年没有“规则意识”、“市场意思”、“开放意识”。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由于农村青年的综合文化水平很低,很难适应农村现代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必须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在就业方面,这种不稳定因素更多:中国每年的新增劳动力远大于劳动力需求,加上市场竞争导致的减员裁员,加大了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就业难度。

3、非公经济对当代农村青年带来的诱惑与困惑。

1)、国家关于农村非公经济的有关政策。为了引领8亿多农民增收致富,党中央2004年出台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2)、发展农村公有制经济的成功实践。事实上,在农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有农村地区基本生产力水平、农村基层财力状况以及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的特性决定的。20世纪80~90年代,我国东南沿海农村率先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非常活跃,为探索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西部农村的发展缓慢,但也有一些地区在非公有制经济上迈出较大的步伐。

3)、农村青年面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的诱惑与困惑。面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对农村青年来说,既是困惑,又是诱惑。一方面,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得许多青年不愿离开家乡,既不误农时,又可以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对于那些没有考上大学、文化有限的农村青年来说,无疑是充满诱惑的。另一方面,农村人多地少的现实使那些文化稍高的农村青年不得不考虑以后的出路。

二、研究内容及措施

1、提高农村青年初中进入高中的入学率,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提高农村青年初中进入高中的升学率,基本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政策、某一项措施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提高升学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1)、从立法角度,明确规定取消农村初中升入高中学习的考试,提高农村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率。(2)、减少和彻底取消农村学生高中阶段的各种学杂费,鼓励农村初中学生升入高中继续学习。(3)、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和建设范围,建设初中寄宿制学校。(4)、要鼓励高中扩招。(5)、鼓励大学生到县乡一级高中教学。

2、组织农村青年在职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岗前职业技能培训。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的人才队伍的建设。而在职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岗前职业技能培训是加强农村青年就业技能和能力的重要举措,教育部、人事部、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部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通过立法、行政等手段,把农民的技术资格要求、培训、考核、发证等规定下来,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作为农民从业和培训的规程,确保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

3、通过各种途径,有组织地引导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

4、鼓励进城青年返乡参加务农和创业。

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从现实角度讲,是为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同时学得养家糊口的本领,获得相对于家乡单纯务农更高的经济收入;从经济学意义上讲,是为了实现经济收益的最大化。无论从那方面的意义上讲,外出务工都是现代农村青年对自身生存现状的不满足,并且为改变现状而勇于拼搏、敢于行动的表现。当大量青年劳动力都流失他乡,本地的社会建设就会相对滞后,这就亟需一些敢想敢为的青年回乡创业,建设家乡,促进家乡的繁荣和发展。但事实上,回乡创业的青年占外出打工青年的比例非常低,据调查有以下几个原因:1、缺乏创业资金;2、缺乏优惠政策;3、创业负担过重;4、创业风险较大。

5、丰富并提高农村青年文化素质,深化农村青年的时代责任感、自强观念和守法意识。

青年同城市青年一样,也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一代,并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目光短浅、蓬头垢面、不懂规矩、不成大器。他们同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同样具有爱国精神和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优秀品质,同样需要先进文化的熏陶。通过各种形式,不断丰富和提高农村青年的思想文化素质,深化农村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质量。

6、增强农村青年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提高其避免和抵御自然灾害和人身灾难的能力。

三、新时期我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及其机制

1、农村青年教育的体系分化与制度重建

1)、教育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位与效用。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最重要、最基本、应用范围最广、见效最大、影响程度最深的途径。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从而增加国民收入。相对青年人力资源来说,教育在其人力资本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和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二,造就青年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第三,培养和提高青年的智力素质、科学素质和创造能力。

2)、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农村青年中等教育的体制架构。

3)、建立新的农村青年中等教育的保障机制及体系。以职业中学教育为主、高中教育和中专教育为有力补充的农村青年中等教育,在建立起这种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同时,还必须建立起有力的保障机制,否则,中等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句空话,根本不能落实。建立新的农村青年中等教育的保障机制及其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立法体系保障;2,管理体系保障;3,管理制度保障;4,环境支撑保障;5,学校条件保障。

2、农村青年职业技术培训的机制与特征

1)、农村青年职业技术培训的必要性、迫切性及其特殊性。农村青年职业技术培训是除接受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之外的另一直接而重要的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具体来说,其中要意义、必要性和迫切性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贯彻科教兴农方针,提高青年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青年人力资源的需要。第二,是适应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途径。第三,是加快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拓宽农村青年就业渠道、提高农村青年就业竞争力、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第四,是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提高我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国际竞争力,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人力资源水平差距的需要。第五,是适应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合理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通过岗位转移、工种转移增强其增收致富能力的必然选择。第六,是推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推进力量。

2)、农村青年职业技术培训的重点和方向。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农村青年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技能,培养青年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更新就业观念,增强热爱农业、献身农业、为建设繁荣富强的新农村而奋斗的责任感,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觉悟高的跨世纪青年农民,使他们成为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和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为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3)、农村青年职业技术培训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农村青年职业技术培训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保障农村青年职业技术培训的方向、内容和效果的根本性因素。体制和机制问题不解决,再多的投资只能造成更大的浪费、无谓的浪费。我认为农村青年职业技术培训应该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组建其管理体制,创新其运行机制。县级政府的作用在于提供政策、外部条件、宏观调控、政策指导、市场及部门协调和社会环境保障;而企业的作用就是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各项资源和有利条件利用自己的资金、管理理念、先进的技术,根据市场需求举办各类职业技术培训。

3、社团组织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途径及其作用机制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的社团组织,主要是共青团组织、农村青年中心、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农民协会。根据2005年农村青年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农村基层社团组织对于农村青年的吸引和发挥作用的程度还非常低,尚没有完全发挥社团组织吸引、凝聚、培养和输送青年人力资源的作用。在这些社团方面,我们还有许多潜力可以挖掘的。

4、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引导、保障及回流机制

1)、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归根结底就是四种模式:第一,离乡不离土,即自己在城市里打工,土地由家中其他人或亲戚耕种。第二,离土不离乡,即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把土地出租或转让给别人经营。第三,离土又离乡,即完全放弃了土地经营,在城市里经商和居住。第四,农闲离乡,农忙回乡,即随季节出行,亦工亦农,属于两栖性质。

2)、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认为在建立健全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时,应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第一,处理好政府支持、指导、、服务与管理、导向、控制的关系。第二,处理好户籍制度改革和就业准入制度改革的关系。第三,处理好政府组织管理行为与民工群体自发行为之间的关系。第四,处理好输出地与输入地辖区管理的职责权限与协作关系。

3)、建立疏导和保障农村青年劳动力回流的机制。

总结

青年是发展社会经济的生力军,是社会发展的希望,而我国又拥有着庞大的农村人口,因此,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运用好这份力量,就能强有力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如果没有管理好这一份人力资源,那么就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其中,当下就业困难就是一个体现。因此,领导者们应该重视好这一部分人群,培养好这一部分人群,这样必将为社会为企业为个人的发展注入一阵强心剂。

参考文献:

[1] 郑文成.从华良玉形象看改革中农村青年的出路——读周克芹《果园的主人》[J].探索, 1988,(01)

[2] 刘建成.德国的农村青年联合会[J].世界农业,1996,(12)
[3] 许道宝.有感于张云泉的“能”[J].江淮法治,2005,(06)
[4] 徐卫星东,姜和忠,徐晓东.农村青年进城障碍之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2,(01)

[5] 张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构想[J].青年研究,2001,(12)
[6] 党国英.帮助农村青年迎接新时代的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3,(07)
[7] 孙杰.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6,(02)
[8] 高顺文,易辉安.农村青年厌农心态的诸原因[J].青年研究,1996,(11)
[9] 肖东升.青年的良师 农村的益友——我看今年上半年的《农村青年》杂志[J].传媒 , 2000,(09)
[10] 农村青年孙世朝和他的“举报日记”[J].乡镇论坛,2005,(06)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