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课《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课《大自然的文字》教学
案例
[文本解析]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性文学作品,它生动形象地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三者融为一体。不仅告诉了我们有关大自然文字的种种,而且重点叙述了辩识这些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义。文章浅显生动,通俗易懂,教学时宜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开启思维,积淀情感,并辅以议的方式,使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一方面既要教育学生从小学习认识大自然,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志向。[设计理念]
本文教学时采用读议写三结合的策略:在读中内化文本,在议中升华文本,在写中超越文本。力求凸显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的教学新境界。[设计过程]
一、读————在读中走进文本(1读课题
从课题上能收集到哪些相关信息?(①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②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③大自然的文字是否神秘?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2读作者
1

①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可围绕《十万个为什么》一书②小资料阅读:
伊林(18951953,苏联儿童文学作家、工程师,被称为科普创作的巨匠。他致力于写作通俗科学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人与自然》和《改造行星》等,对前苏联科普文学有一定贡献。伊林诞生于乌克兰。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这之后的30多年中,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著作,在普及科学知识、鼓舞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9531115日,在莫斯科逝世,终年58岁。(3读通文章①自由读,读正确;
②读读划划,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③展示读,分小组或以桌为组进行;④指名读,整体感知文本。
2

(4读懂文本
①精读,读懂了什么?读出了哪些困惑?②组织交流,教师引导
③重点阅读,大自然的文字——“星(第二小节(三小节、石头(第五六小节”④回读,走进文本。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我想这“读”定然是少不了的。因为读不仅仅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更加是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无声对话过程。所以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主,力求通过形式丰富的阅读,让学生们在读的实践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与思考,发展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既得到一定的思想启发,又为享受语文的美而积淀情感。]二、议————在议中升华文本(1议“教师”
①教师小结: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文字》中充满了智慧。“智慧”一词不正是大自然“文字”的写照吗?
②议议,课文哪些语句能看出这样的“智慧“?如:“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有卷云就不会有好天气,十成有九成是阴雨
3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课《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案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