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余华《活着》

发布时间:2015-07-13 08:41:56

活着的多重境界

——余华《活着》读后感

龙江县第一中学 顾建峰

  翻开余华的代表作《活着》,走进余华意念中的那个夏日,坐在一棵繁盛的老树下,听一个叫福贵的老人讲述活着往事。福贵的声音苍老而粗哑,听起来很沉静哪怕是讲到悲惨处,老人脸颊上黝黑的褶皱中始终有淡淡的笑容在游动,但听者却很难轻松。他的讲述让我在潜意识里想到了王国维关乎治学的三重境界,不禁问自己,福贵的“活着”又有几重境界

境界一: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福贵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他渐渐长大时家里除了房产还有一百多亩地,作为乡下地主的独子,虽谈不上腰缠万贯,但家境殷实衣食无忧,有长工背着上学,有佃户叫他少爷,可谓是令人羡慕的主子。年轻时候的福贵仗着家里有点钱,在外面过着放荡不拘的生活,福贵的年轻时候不只是染上了嫖,正如他自己不无感慨的说:“做人啦,一旦嫖上以后,就免不了要去赌,这嫖和赌就像是胳膊和肩膀连在一起,怎么都分不开。”嫖赌几乎成了年轻的福贵的全部,而且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福贵让“青楼”里的胖妓女背着他在城里招摇过市,每次路过丈人的米行,还故意大喊:“岳父大人,女婿我给你请早安。”富贵的岳父是城里商会的会长,在当地是体面的人物,被这样不知廉耻的女婿气得赶紧叫他“祖宗,你快走吧。”福贵的父亲斥责他是个败家子,妻子软硬兼施,母亲也劝过他,然而在城里赌肆妓馆鬼混惯了的他,对家人的劝告不仅置之不理,面对父亲的教训,他竟然捏住父亲的手,说道:“你他娘的就算了,我是看在你把我弄出来的份上让让你。”然后一推,将其父亲推倒在墙角。可以说福贵不只是个败家子而且是个彻头彻尾的逆子。

年轻的福贵生活糜烂,放浪不拘。不仅如此,可以说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也都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对父亲恶语相向、乃至大打出手。对温柔贤惠的妻子家珍讽刺挖苦打击,家珍挺住大肚子劝他从赌场回家,他却拿钱叫人把怀有身孕的妻子拖到街上。他不但没有对一对子女凤霞和有庆尽到教育的职责,而且因自己的赌博让子女陷入生活窘困的深渊。

当然福贵的这种生活态度与他的成长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福贵的父亲年轻时也和富贵一样不检点,也是子。按照福贵父亲的说法,“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徐家的家产在福贵父亲手上“牛变成了羊,羊又变成了鹅”在福贵手上“鹅变成了鸡,现在是连鸡也没啦”可想而知福贵从小受到的来自父亲家教会怎样,母亲又对他过于娇惯,所以福贵的性格的养成也有外在环境的因素。

年轻的福贵具备纨绔子弟的很多劣根,是不折不扣的社会蛀虫,和现在少数富二代、官二代的人生境界相近,在肆意安逸享乐的生活中酿成大祸遗憾终生,可谓之“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这种人生境界对社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境界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禅宗将修行分为“顿悟”与“渐悟”两种,其实人的成长成熟也一样。吃喝嫖赌的福贵赌光家产后,父亲将本可典当成银元的房产和土地兑换成三担铜钱让福贵担到城里还赌债。做惯了浪荡公子的福贵挑到绸衣磨破,肩膀鲜血淋漓,此时他似乎顿悟,“他就是要我知道这个道理,要我知道钱来的千难万难”。 家资告罄后福贵终于体会到了生活的困苦,懂得了家人的不易。父亲的死则让他真正成熟了,开始跳起了家庭的重担。孽海无涯回头是岸,在迷途翻然醒悟,是福贵新的人生之路的开始。从挥金如土的地主到如今身无分文,福贵没有自我逃避、自甘堕落,而是担起养家糊口的担子。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当从前的地主少爷拿起锄头来的那一刹那,就标志着福贵人格的蜕变,从在祖宗的荫庇中恣意挥霍的寄生虫,蜕变成一个自食其力担起家庭重担的劳动者。

昔日的地主少爷变成了穷苦的佃户,福贵的苦难人生也慢慢拉开了序幕。送走了离世父亲,福贵开始珍惜家里的每一个人。福贵在龙二手里租了五亩地,曾经的公子哥学会了地里繁重的农活,准备踏踏实实地过艰苦的日子。但却被抓去做了壮丁,在国民党的军队中历经磨难,在归途中想尽办法不让自己饿死,家人成了他拼命让自己活下去的唯一的牵念。这对从前的富贵来讲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当然这也让他内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好不容易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家,但福贵的母亲已病逝,女儿也在其离家期间因病失聪。在此后的日子里福贵夫妇对生活有了一些朴素的期待,送儿子有庆去学校上学,并且因儿子得到长跑的第一而获得了一丝骄傲。但每当生活有一些亮色的时候,都会有一道苦难的雷电将其击灭。渐渐长大的儿子为救县长妻子被活活抽干血而死;中年丧子的创痛艰难地被时间抚平了些的时候,女儿凤霞找到了合适的丈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后,却在医院难产而死。此后妻子、女婿乃至年幼的外孙相继离世。

虽然福贵的人生悲惨到了极致,但我觉得他却是幸福的,因为他认真生活过了,人生中的苦难有时是人力难以抗拒,妻子家珍死前说下辈子还做富贵的女人,“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我为你生了一双儿女,也算是报答你了,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过。”

可以说福贵经历了一个人可能经历过的一切生离死别,但他还在坚忍的活着,他的这段人生正可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人生境遇。

境界三: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关于人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历来是无解的哲学论题,似乎古今中外哪个派别哪个人的回答都有道理又都不尽然,福贵活着的境界代表了余华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刻的思考,《活着》这部作品也基于此步入了世界文坛伟大著作的行列。

福贵的人生经历了我们可能想象到的全部惨剧,美国《时代》周刊(2003119日)载,“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夺走的东西。”在灾难面对所有亲人的接二连三的死去,但福贵没有倒下,而是把灾难都默默的承受下来坚强的活着,他和一头与自己同名的老牛耕种着脚下的土地,嘴里喊着亲人的名字,似乎他们从没离开过。此时他似乎已经没有了任何欲望,把自己后半生积攒的钱买了一头似乎比自己还老的耕牛,枕头下准备好了别人安葬自己的钱,他和他的福贵成了一种纯粹的存在。

福贵的一生是不幸的,但最终用平静和温情面对一切,淡然而隐忍地活着。回想自己的一生,福贵说我是有时想想伤心,有时想想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这就是福贵的伟大之处,这也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缘由。活着,正如余华所说“不为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活着。”

福贵以最冷静的方式面对人生,是可谓“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境。

浅析余华《活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