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发布时间:2020-04-25 18:09:40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让学生想提问题。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强大动力。要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放下教师的权威,关心和爱护学生,亲近学生,先让学生对数学教师感兴趣,而后对数学感兴趣,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

其次,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悬念法、操作实验法、游戏竞赛法等,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有用、好玩。最后,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感到我能行,数学并不难学,对学好数学有信心,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使学生求实欲的驱动下,想向教师提出问题。比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二、 建立明主课堂,创设良好气氛,让学生敢提问题。

美国心里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收起严肃的面孔,用亲切、和谐的笑脸,把微笑带进课堂,说话要幽默,尊重学生人格,消除学生对提问题的恐惧。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三、 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寻找问题来源,让学生会提问题。

学生有了提问题的勇气,并不等于就能提出问题了。因为有些学生想向教师提出问题,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容易产生问题。因此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技巧。

(一) 在课题与学习的主要内容中寻找问题。

要让学生明确,每天新课题都包含着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从中挖掘。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师要求:看到课题你可以关于课题本身蕴含的知识提问,也可以联系已学过的图形进行知识的猜想与联想。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补充一些问题,让学生借鉴。如,“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可能有什么相关之处?”“生活中哪些方面会用到本课的知识?”等等。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也有一些可能是不可马上解决的问题,为课堂求知的气氛推波助澜,让学生意识到:一上课就有提问的方向。

(二) 在新旧知识找矛盾与联系中发现问题。

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与分析是产生问题火花的捷径,很多伟大的定理、概念、论证、发明都是在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中诞生的:有有了矛盾。才会思维;有了思维,才会辅助验证;有了验证,才会得到科学的结论。例如,学生掌握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后,在解答列式计算题的时候新旧知识点的矛盾便马上产生了,“8加5的和乘以3结果是多少?”先算和再做乘,不是违背了运算顺序吗?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地能根据这一途径发现存在的有趣问题,并带着疑问继续探索。

(三) 在联系生活与已有的认知中得到问题。

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数学的来源是生活市级,数学的用途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我们的教学对象都是有着一定认知和生活经验的学生。许多学生有着比较丰富、宽广的视野,在学习的过程中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对于他们有着一定的影响,老师要告诉他们多与自身的实验生活联系,在学习中同样会有问题萌发。例如,学生都指导“0”表示什么也没有,但是生活实际中“0”的运用却很普遍,价格标牌上常见到,报时器上也能见到“0”的字样等,这些由生活认知产生的矛盾是很多的。

(四) 在逆向思考中提出问题。

人们虽习惯或偏爱正向的、顺理的思维,但往往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从事物的反面思考,进行逆向思维会找到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在数学概念的习得过程中,很可以一试。这一途径比较简单,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只要学生有正反的逻辑判断力就能进行。例如,“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是从学生找约数的过程中得到的,为了巩固知识可以提问:“为什么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此途径提问在巩固知识的环节中学生经常使用。学生使用这一途径提问的目的大多是考验同伴的学习结果和态度,而非真正自已有疑惑。

四、合理安排时间,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善提问题。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如:

1.趣问法。把问题趣味化,或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把问题引出,这种提问容易使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和定向,引人入胜。

2.追问法。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顺着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其表现形式一般直接采用“为什么?”。

3.反问法。是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其表现形式一般是“难道……?”。

4.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和性质的相互联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把问题提出。

5.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个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就能改变学生不想提、不敢提、不会提的现状,创造一种想提、敢提、会提的全新的局面。同时在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萌芽和创新意识也就悄然得到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