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 河北 孙艳丽

发布时间:


《将相和》教学设计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西街小学孙艳丽
【教材简析】
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要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二是学习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以及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情感熏陶、注重体验感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本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的形象与品质并通过读把体验到的特点展现出来;以了解蔺相如为切入点,重点研读这个关键人物,正是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读中悟,悟后读,”“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读、悟中领略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难点】
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学生进入高年级,已初步具有根据需要搜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的展示更能激发学生对远离我们现实生活的历史人物的兴趣。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3、板书课题。
4、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各是谁?“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指大将军廉颇,指上卿蔺相如,是和好、团结的意思。)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3、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⑴读准字音:
诸位应读“zhū”“负荆请罪读为“jīng”;多音字,着(zháo)急、上当(ng)、答应(ng)、为(i)难、便(pián)宜、上朝(cháo),据词定音。
⑵认清字形,比较形近字,璧(壁)、秦(奏)、归(旧)、克(刻)。⑶体会词语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带这些词的句子读一读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评价一下文中的某个人物吗?
(蔺相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胸怀宽广;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秦王阴险狡诈……

《将相和》教学设计 河北 孙艳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