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吉星框架桥沉降方案

发布时间:2019-11-18 16:14:37

1 工程概况

海吉星框架桥箱身宽度14.2m,总高度10.1m,腹板厚0.85m,底板厚1.0m,顶板厚0.9m,顶板与腹板处设置0.65x1.95m的倒角。框架桥轴线与壮锦大道道路中线垂线夹角为12°,起讫里程为D1K6+610D1K7+250,全长640m,其中在D1K6+605D1K6+705段下穿南宁市壮锦大道。该桥采用放坡明挖土质边坡,边坡坡率1:1.25,采用喷锚支护,框架桥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边坡最大开挖深度为12.85m,基底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1.5m,再用20cmC30混凝土封底。

2 编制依据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⑵、《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3 观测目的、范围及流程

3.1 观测目的

为了确保框架桥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性,必须对框架桥开挖边坡进行变形观测,以便充分了解的变形值,变形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从而控制边坡开挖速率。在实际施工中应严密监视各种埋设仪器的观测指标,及时进行综合分析而定。根据变形量资料分析确定规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确保客运专线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3.2 观测范围

本标段的观测范围D1K6+610D1K7+250海吉星框架桥

3.3 工作流程

3.3.1观测流程图

4 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4.1 基本原则

⑴、海吉星框架桥的变形观测以垂直位移观测、水平位移监测为主。

⑵、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⑶、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CPI和水准基点。

⑷、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I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

⑸、对监测网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时,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的有关规定。

4.2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⑴、本工程沉降变形测量按三等规定执行。见表4.2.1

4.2.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沉降变形测量等级

垂直位移测量

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

三等

±1.0

±0.5

±6.0

4.3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⑴、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本工程垂直位移监测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三等水准测量)施测。

⑵、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表4.3.1执行:

4.3.1 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

三等

1.0

0.3

0.6

0.8

DS05DS1型仪器,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⑶、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独立建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并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⑷、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本工程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见表4.3.2

4.3.2 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

平均边长m

测角中误差("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作业要求

三等

±6.0

350

±1.8

1/70000

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200

±2.5

1/40000

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5 变形观测

5.1 一般规定

、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将安排专人每天进行巡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⑵、坡面观测: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海吉星框架桥沉降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