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的推进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一)

发布时间:2019-01-24 03:03:38

民营经济的推进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摘要本文从民营经济概念的界定出发,论述民营经济的推进符合经济规律的发展,并论述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提高升级。
关键词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结构调整
一、民营经济的基本含义
在中国,民营经济的对应面是国有国营经济,内涵上是指非国有国营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总称,因此,民营经济概念本身既包括经营方式问题又包括所有制形式问题。具体地说,在所有制形式上,它是指国有经济中除去国营部分以外所有的经济形式,包括国有经济中的民营部分、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在经营方式上,它是指除国营方式以外所有的经营方式,包括集体经营、个体经营、合作经营、股份经营等。可见,民营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混合型经济,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集合体。大部分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都可以纳入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包括了公有制经济的大部分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全部。民营经济自筹资金,自己创业。民营经济与其他经济形式相比有两个明显的优势:第一,纯市场化运作方式,竞争意识强,机制灵活,市场反映灵敏;第二,股份制企业可以让劳者有其股,激励机制明显,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具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性。从这一角度说,民营经济概念在完整性和包容性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民营经济的推进是否符合经济规律
这里是否符合经济规律是指民营经济的推进是否在市场经济中对资源优化配置具有内在的客观必然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简单的产业结构为复杂的产业结构所取代。国际经济技术的竞争加剧,要求快速决策和决策分权化,此时,国有经济存在的问题日益阻碍市场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
()从我国经济体制形成的历史看,推进民营经济具有客观必然性。
在所有制方面,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国有制为追求目标,搞一大二公,排斥或限制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扼杀了竞争的可能性,使经济失去了活力。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政企不分、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腐败等问题众所周知。而集体企业实际上演化成不同归属的国有企业,导致小而全、大而全,有速度无效益,企业再生能力弱,导致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呼吁。因而,改革国有企业,发展民营经济,具有其客观必然性。
()从国企改革的历程看,推进民营经济具有客观必然性。
国企的改革速度赶不上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涉及到微观和宏观的改革,涉及到政府的管理层。管理层的改革已不是理论之争,而是演变成权利之争,他们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利,导致制度改革的困难。由于制度改革的困难加上腐败问题的严重,国有企业经营困难,而市场早已发展。民营经济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如果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将会造成国民经济的波动甚至社会的不安定。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在保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稳健地推进国有经济的改革。中国的改革过程中,没有出现俄罗斯以及东欧等国采用休克疗法造成的经济衰退的现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从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趋势看,推进民营经济有利于与世界经济接轨。
由于发达国家对国有、国营企业的不断争论,国有经济不作为经济主体,而作为经济协调者,减少国企的数量和范围有助于产权独立经济者在国际中的竞争。
()从经济周期性和产权转换特点看,国退民进有利于减少政府在经济周期性发展中的风险。民营经济的分散性、多样性、灵活性,有利于搞活经济,繁荣市场。
()从政府的社会职能看,国退民进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可通过政策、法规、税收等手段,不一定要通过国企调控。国企从经营性退出可加强政府对社会的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对公共产品的作用。发展民营经济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中国民营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国资及组织形式、国企退出有利于让更多民营企业进入过去只能由政府来经营的产业,有利于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拓展其发展空间,提高国民经济的经营效益,有利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
三、发展民营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通过对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状况与世界各国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
从第一产业来看,就业比重偏高,相对劳动生产率偏低,且第一产业内部产品结构及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进程缓慢,大量劳动力滞留农村。
从第二产业来看,产值比重偏高,且第二产业内部工业占主导地位,建筑业比重偏低工业总量大而素质低,一般产品供过于求,高附加值产品却依靠进口,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工农业相互脱节。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我国工业结构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其结果必然是,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受阻,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工业结构升级迫在眉睫。
从第三产业来看,长期以来,资源配置一直向工业倾斜,城市化水平低,使得第三产业的发展没有依托,加上第三产业的垄断程度高,进入障碍多等原因,导致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偏低。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水平也偏低,主要表现为技术水平高、为生产服务的新兴产业比重偏低。
总的来说,我国产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除少数行业外,已主要不是在生产能力和产品产量方面的差距,而是在生产技术水平、产品品种和结构、单位产品物质消耗,以及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距。所以今后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已不再是追求数量扩张,而是要在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和效率上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民营经济的推进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是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构优化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状态演变的趋势,它包括两种形态的资源配置趋势:一是在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导向下,资源在同一产业内部从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移动;二是在竞争导向下,资源在同一产业内部从低效率到高效率移动。结构优化升级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达到满足需求的最高潜能。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联系。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而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产业结构同经济发展相对应而不断变动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横向演变的合理化。

民营经济的推进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