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课后练习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9-06-08 16:15:37

《香菱学诗》课后练习及答案

  《香菱学诗》研讨与练习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一、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你觉得其中哪些内容对你的阅读或写作有启发?

此题意在使学生认识一点读诗和写诗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阅读和写作的实践总结一点经验和教训。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拘一格。衡量答案的标准有三:

1、是否扣紧了课文;

2、是否联系了自己的实际;

3内容是否具体。

空泛地谈论什么刻苦学习”“掌握要领等等,其实无济于事的。为此,在答题前应对题干中说的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作一点分析。此题也可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写二三百字。

二、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描写语句,体会这些描写的传神之处。

此题意在使学生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性格上的作用。香菱学诗异常专注,而且不怕失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表现了她执着的性格。从这个角度来看有关她的神态描写和细节,才能体会出它们的传神之处。如:“……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是因为神与物游(刘勰语),说明她此刻已是浮想联翩。抠土,有费尽心力之意,写她在立意时的反复斟酌之态。皱眉也许是因为所用字眼不好;含笑,大约是有了奇句,因而感到满意。总之,这是香菱第二稿的构思全过程,从下文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自为这首妙绝等语都可以看出,香菱对自己这番苦吟的结果感到欣慰。

三、下面是香菱试作的第三稿(即梦中所得那一首),仔细品味一番,说说跟前两稿相比,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注:诗的主旨是写离别之情。首联写月光及月的形体;颔联写月下之景;颈联写思念亲友之情,表达了作者的孤单感觉;尾联归结全诗主旨。

此题意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这也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拘一格:可以从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等方面进行评论。要求不宜过高,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在评论前应将这三稿逐一加以讲解,并充分利用文中其他人物对这首诗的评论。

第一稿只是说月儿美丽而又明亮,可供观赏,意思浅显,无余味可寻,诗人助兴二句确如黛玉所说,措词不雅。第二稿语言近乎诗,虽用了铺陈手法,但说来说去,无非是月色很美的意思,黛玉批评它过于穿凿,可谓一语破的。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没有把自己放到诗中去,其实是为写诗而写诗,读起来难免使人感到淡而寡味。第三稿则不然,它句句写月,又句句写离别,最后更在嫦娥的自问中融入了作者的孤单无依的感情──这是她自三岁离开了父母到现在十多年间一直蕴积在心头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诗中也就有了作者的自我形象,于是望月而生魄自寒之念,再看月下之最──“砧敲”“鸡唱”“闻笛”“倚栏,几乎无一不引起她的故乡之思和自伤身世的凄凉之意,的确是耐人寻味。众姐妹说这首诗新巧有意趣,决非溢美之词。

《香菱学诗》课后练习及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