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发布时间:

构建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要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有一些尝试:一、巧用课前三分钟
教师一般是一上课就进入主课,唯恐时间不够,讲述不清,所以争分夺秒。其实这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对学生来说,每天上很多的课,精神有些疲乏,所以课前几分钟很重要,运用得好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课前-二分钟的形式很多,可以采取从易到难的方式,先选择一些容易而又有趣味的话题,比如讲一些寓言故事,既生动有趣,又有深刻的寓意。关键是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可以满足表现自己的机会。当他们认识到课前三分钟活动的益处后,再逐渐加点难度,围绕一定的课题谈自己的感受,课题就可以选身边常发生的事,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学会以小见大。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定性时期,对一些事,他们有自己的看法,课前三分钟让他们畅所欲言,说我想说,有些话虽比较偏见,但确是发自肺腑,话说出来了,心情也就好了,接下来的课堂气氛自然轻松愉悦。坚持一年后,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大有增加,写作也摆脱了就事论事的方式。很多学生对一些事有自己独特的感悟,真正做到了“以小见大”二、活用课堂教学方式

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要想永远抓住学生的心,除了扎实的功底,高度的责任性外,还要善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要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在探索和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能力。采用宽松的学习方式可以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
一是提供学习方法,在学习新课前,跟学生一起回忆学习语文常用的一些方法,再选择一两种跟新授课密切有关的方法重点回忆,联系课文教会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二是灵活设问提问,大多数情况下,南教师提问改为学生主动问,让学生在探索、合作中发现新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不应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告诉他们答题的要领和方法并给予引导,学生往往顺着老师的引导再回顾课文,相互讨论就会得出答案。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学生就知道从那着手答题。三是鼓励创新求异,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培养高素质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从理论上说,人的潜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谁也不知自己潜能的界限。但是把潜在的创造力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必须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去营造这种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标新立异,去说他们想说的话,做他们想做的事。对于学生的答案不能轻易否定,教学中允许学生“唱唱反调”。因为很多的“唱反调”实则蕴含着求异,对学生的这种举动,教师要细心谨慎,小心呵护。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念,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

会,增添课堂乐趣。三、运用激励性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特点,让他们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教师重视的是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优点,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扬。让学生在评价中产生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评价中自信地抬起头并更喜爱学习。如对平时只抄作文的学生,对他自己动手写的文章哪怕不通顺,也给他鼓励的评价:“你的写作很有进步,如果再多自己动手写的话,老师相信你的文章一定是很棒的。教师要细心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鼓励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一句句激励性的话语犹如一股股甘甜的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品尝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而心情愉悦又是培养兴趣的关键。要使学生心情愉悦地学习,就必须要有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因此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同是非常重要的,不仅需要教师扎实的知识,更需要教师很好的素养,心中要把学生放在重要位置。

构建和谐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