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民族音乐的回归

发布时间:

黄河之声2015年第8期 
高校 音乐 教学改革中民族音乐的回归 

东 
(凯里学院音乐学院,贵州凯里556011) 
要:中国的民族音乐具有色彩斑斓的特质,它注重音色的丰富多样,其音乐表现形式渗透在表现领域的方方面 面,民族音乐具有自身的艺术精髓,我们要从它的色彩特质出发去探析内蕴。高校音乐教学中,对中国民族音乐教 学内容的选取应保持原有的音乐风貌,通过纯正的民族音乐来培养民族精神,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观,促进理解 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通过科学、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民族音乐 
高校音乐教学是一个培养人才的过程,其教学理念的作用是不 可或缺的,对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都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的民族音 乐是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高校的 
现今的民族音乐改造追求向古典的西乐和谐,这种具有民族色 彩的声色也被淡化,在民族音乐的合奏中尤为凸显。但我国不同的 地域还现存原生态的音乐,这些音乐带有大量带腔的声色,他们成 为民族音乐的标识,展现出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并且成为中国音乐 
音乐教学大多采用西方的教学模式,传授欧洲的音乐理论知识,对 传统民族原有的音乐却有忽略,许多传统的作品受到西方音乐的影 响,形成了中西音乐融合的音乐。高校音乐教学中,对中国民族音 乐教学内容的选取应保持原有的音乐风貌,通过纯正的民族音乐来 培养民族精神,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观,促进理解我国的传统音 乐文化,通过科学、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让真正 
文化保护的重点对象,因此中国民族音乐的声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 需要回归,这是毋庸置疑的。 
三、民族音乐中五声变化调色的回归 
调色是调式本身及其变化产生的色彩,是乐音在音高组织关系 上产生的心理反应。中国民族音乐内蕴的民族调色,以徵、羽两类 
的民族音乐回归到高校音乐教学中。下面将从四方面来探析高校音 乐教学改革中民族音乐的回归。 

多宫多调的是色彩体系为主要特征,其核心是大二度和小三度构成 的三音列。多变的转调是通过正音与偏音的互变,偏音代替正音来 完成的,我们从首调工尺谱字命名的调色变化就能感受到其微妙之 处。另外调色变化还表现在以听觉生理调节产生的调高渐变所形成 

民族音乐中多线并进的乐色回归 
中国民族音乐的合奏形式追求的就是多线并进的乐色,是让多 
种音色相结合,在“众音异色”中追求音色的丰满与审美观念的丰 富。乐色是器乐合奏形式的混响色彩,可是当西方的科学化理念主 
的调色变化。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特性旋律结构,在历 史的发展中形成许多色块,这些不同的五彩缤纷的色块成为中国民 族音乐色彩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族音乐的调色交替形成了 音乐色彩变化的调色之美,五声性变化的调色本来就是民族音乐中 
导了民乐发展之后,有些乐器在制作过程中改变了材料,制作工艺 也就相应改变,从而影响了乐器的共鸣腔体,最终导致乐器的个性 音色消失殆尽。 
璀璨的闪光点,所以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如何把中国民族音乐这种绝 
高校音乐教学中需要让中国的民族音乐回归它原有的艺术魅力 和最有价值的色彩特质。中国民族音乐的色彩是追求异彩纷呈的刺 
美的调色发传承下去,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四、民族音乐中乐器色彩的回归 
器色是人的听觉系统对单个乐器音质及其音高变化形成的感 知。中国的民族乐器各自具有独特的个性化音色特点,民族音乐对 器乐的追求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凝聚成一种民资心理,并且积淀在 乐器制造、选择、演奏、改良等多种行为方式之中。古有八音齐 鸣,其音色混响异彩纷呈。器色除去乐器本身的固有声音属性外, 
激感、紧张度和柔美度,强调多线条的旋律色彩,经过数千年的乐 色审美积淀,形成了不同地域特有的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中多线 并进的乐色回归,就不能单纯的去追求西方的创作理念,要抛开欧 洲音乐中心论,要有自己思想行为体现,不能让西方的观念影响和 
制约民族音乐的发展。 
二 民族音乐中声色的回归 
声色是单个乐音本体具有的色彩,通过听觉系统对音质和音 高变化获得感知。声色的物理性是追求音高的定量性以及音质的悦 耳性,所内蕴的色彩。声色的心理属性是追求音高的定量性以及变 异性质,所内蕴的色彩。中国民族音乐既包含物理性,又包含心理 属性,不同地域的民族他们的心理声色也是大不相同的。民族音乐 
其复杂的演奏法也为器色增添了更多的魅力,乐器被演奏的过程 中,表现了乐器的固有音色,还表现出其性能和风格上的特质。民 族音乐合奏需要乐器最本真的音色体现,这样的音乐正是民族心理 积淀所追求的审美要求。 
现代音乐中,器色出现各种的创新,民族音乐为适应与西乐的 
统一,让鼓类乐器定音化、吹管乐器加键化、笙类乐器键盘话、弓 弦乐器提琴话,失去了民族音乐艺术的器色魅力,当作曲家在寻找 和开辟民族音乐的新观念时,是否应该把视角放到民族音乐色彩审 
中的“声”具有定性特质与变异性质,沈洽在《音腔论》中称之为 带腔的音,腔音由于高音和强弱的变化,引起声色的变化无穷。腔 
音在民族器乐中表现为吟、揉、绰、注,在传统民族声乐中表现为 滑音、抖音、叠腔、擞音等。当民族音乐采用不同的心理声色时, 
美的积淀中来,去追求乐器音色个性化的民族色彩化的尝试,为高 校音乐教育提供具有传承意义的课程内容。● 
会让音乐整体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不仅让声调和语调变现的淋漓尽 致,还可充分表现出一种审美需求,这些都是中国民族音乐的色彩 
基底。 
作者简介:韩东(1978一),男,河南省滑县人,凯里学院音乐学院讲 
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教育、民族音乐学。 
 

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民族音乐的回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