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2017 - 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材料解析测试题(解析版)

发布时间:2018-05-19 11:37:14

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

七年级历史材料解析测试题(含答案)

一、综合探究题

1.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

3)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点带面。

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5)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然而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充满矛盾,评价时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据主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请依据上述评价人物的标准,任意挑选下列其中任何一个人物进行评价。

大禹   商鞅  秦始皇  汉武帝

【答案】答案示例: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社会发展。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郡县制的影响至今犹存。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做出过重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的暴政影响了人民正常生产和生活,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解析】按照材料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对人物进行评价即可。评价大禹可从大禹治水的功绩,大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等角度进项评价;评价商鞅可从商鞅变法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秦始皇可从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实施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暴政等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汉武帝可从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和影响等角度进行评价。

2. 汉武帝继位后,因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天下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汉武帝深知自己是坐在火山口上.

【“守业难之王国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怎样造成的?

【“守业难之思想不统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为什么心神不宁”?

(3)材料三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说? 汉武帝根据这一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汉武帝实行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他采取的措施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汉武帝的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1)诸侯国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汉初,分封诸侯国造成的。

2)汉武帝时,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不利。

3)儒家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中央集权;从此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4)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到各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依据所学知识客户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由于汉初分封诸侯国造成的。

2)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诸子百家的各派思想的存在导致朝堂之上争论不休

.....................

点睛:关于汉武帝时期的内容,需要重点掌握汉武帝为了实现国家的大一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采取的措施和产生的而历史影像等知识。

3. 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有关目录,探究下列问题。

目录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中的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哪一个远古人类 ?生活在今天的什么地区?距今约有多少年?

学习了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这一单元后,你知道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是谁吗?他什么时间建立的?传说中他的都城又建在哪里?

⑶"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中讲到了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一次改革——商鞅变法。请你写出商鞅变法的时间以及在政治方面的主要措施,任举2个。

⑷“秦统一中国主要讲述了秦朝的建立和巩固。你还记得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吗?试举2例。

学习了该目录所涵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答案】1)元谋人;云南元谋县;170万年。

2)禹;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

3)公元前356年;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修筑长城。

5)知道了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而感到自豪;了解了古代的一些政治、经济制度等;认识到改革是强国之路,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努力等。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是距今170万年前的人类,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定都阳城,这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的王朝,早期国家由此产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国国君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使秦国国力大大增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开凿灵渠 修筑长城,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该目录的学习,我知道了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而感到自豪;了解了古代的一些政治、经济制度等;认识到改革是强国之路,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努力。

4. 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寻梦丝绸之路的专题展,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展区一:地理篇

(1)丝绸之路这条通道最早是谁开通的?它大致的路线是什么?

(2)丝绸之路交易的物品有哪些?

展区二:文物篇

(3)上图是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图片,据此回答:丝绸之路有怎样的作用?

展区三:时代篇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4)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答案】1)张骞;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2)物品:从长安带去丝绸、漆器等物品,又将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传入中国。

3)丝绸之路的作用: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及文化交流。

4)符合题意即可,如: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之路,对当今中国的对外交流有重要意义;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带一路,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由西汉时期的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路线是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西汉与西域交往和交流的历史见证。丝绸之路也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之路,对当今中国的对外交流有重要意义;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带一路,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做出更大贡献等等

二、信息分析题

5.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西周)这种由宗法制衍化而成的分封制,直接与强化王权政治的努力相关。嫡长子继承王位,也就意味着继承天下的全部土地、人民和财富。为了处理好与诸弟的关系,嫡长子又将若干土地连同居民分封给诸弟,并允许诸弟享有对这一部分土地、居民的统治权和宗主地位。这在政治上是授土授民,在宗法上是别子为祖。二者合一,便是分封制度。分封制并建母弟,以屏藩周,处理好嫡长子与别子的关系,对于巩固嫡长子的最高统治权力和天下宗主地位,大有裨益。就此而言,宗法即兄弟之法的意蕴,在分封制中表现最为充分。

——摘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西周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强化王权政治。()

A. A B. B C. C

(2)嫡长子继承王位后,把全部土地、人民和财富分封给诸弟。()

A. A B. B C. C

(3)诸弟享有对分封土地和居民的统治权,但对居民没有宗主地位。()

A. A B. B C. C

(4)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鲁、齐、燕、宋、晋等。()

A. A B. B C. C

(5)分封制度对巩固西周统治具有积极作用。()

A. A B. B C. C

【答案】1A 2 B 3 B 4 C 5 A

【解析】1)根据材料内容(西周)这种由宗法制衍化而成的分封制,直接与强化王权政治的努力相关。可以得出本题结论,故选A

2)根据材料内容为了处理好与诸弟的关系,嫡长子又将若干土地连同居民分封给诸弟可知,本题结论违背了材料内容,故选B

3)根据材料内容诸弟享有对这一部分土地、居民的统治权和宗主地位可知,本题表述错误,故选B

4)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关于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鲁、齐、燕、宋、晋等的内容,故选C

5)根据材料内容分封制并建母弟,以屏藩周,处理好嫡长子与别子的关系,对于巩固嫡长子的最高统治权力和天下宗主地位,大有裨益。可知,本题表述符合材料内容,故选A

三.读图说史题

6.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官渡之战遗址 图三:赤壁之战

(1)图一反映了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哪个历史故事?这幅图片主要突出了主人公什么样的精神品格?

(2)根据图二,说出这次战役的交战双方及影响。

(3)根据图三,说出这次战役的发生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图一反映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主要突出了刘备礼贤下士、重视人才的精神品格。

2)交战双方:曹操、袁绍;影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3)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解析】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突出了刘备礼贤下士、重视人才的精神品格。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7.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精彩纷呈。某些七年级历史小组举办了一次图片展,请你结合活动中的图片回答问题。

【作品馆】

 

【石窟馆】

 

(1)【作品馆】中两幅作品的名称、作者分别是?请你分别对两幅作品进行艺术欣赏。(主要通过作品说出各自的艺术特点)

(2)【石窟馆】中的两处石窟艺术开凿于何时?请你说出这些石窟艺术体现了哪一宗教的发展。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些艺术成就取得的原因是?(两项即可)

【答案】1)《兰亭集序》王羲之,《女史箴图》顾恺之;《兰亭集序》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女史箴图》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2)南北朝时期;佛教。

3)中外文化交往,民族交融,国家的局部统一,经济发展。(两点即可)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石窟艺术,这些石窟内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佛像和其他艺术珍品,体现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多民族国家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的时代,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的统治,对科学技术给予一定的重视;民族融合为科技文化的发展融进了激情;中外交流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血液。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化领先世界,异彩纷呈。

8. 东晋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政权交替频繁,经济得到发展。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一时期的历史。

【地图中的历史】

写出图中A所代表的与前秦政权相对峙的南方政权的名称及其建立者。

两个政权之间曾发生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是什么?战役结束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图示中的历史】

图示中B北魏是有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给图示中的C填上政权名称。

【史书中的历史】

(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烧,履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中的本业是指什么?

材料中认为江南经济得到的发展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再列举两条促使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江南经济开发开始于什么时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了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还有哪一个显著特点?

【答案】东晋,司马睿;

淝水之战;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鲜卑,宋;

以农为本(农业);

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社会安定(三选二);东晋南朝时期;

民族交融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前秦对立的南方政权是东晋;其建立者是司马睿。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83年, 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史称淝水之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南朝时期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所以C诗宋。

4)材料内容描述的是关于江南地区的开放的情景,这里的本业指的是农业。

(5)材料中认为江南经济得到的发展的原因是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除此之外,促使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有:由于北方战乱,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社会安定等等江南经济开发开始于东晋南朝时期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了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的特征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民族融合也空前发展。

四.材料解析题

9.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图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是谁? 从他身上你感受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

(3)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在地理上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地方?为保证这条通道畅通,西汉设置了什么机构或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4)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改进造纸术的关键人物是谁?

(5)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这条享誉古今中外的丝路有何历史作用?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答案】1A:长安;E:欧洲(大秦).

2)张骞;忠诚、刚毅和智慧.

3)新疆地区;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地区(西域)正式归中央管辖.

4)西汉末年(西汉);蔡伦.

5)历史作用: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外(或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现实价值: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欧洲;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第二问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学习张骞忠诚、刚毅和智慧的品质;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在地理上相当于今天的新疆地区;第二问依据想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 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第三问依据所学 可知,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管辖;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

(5)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第二问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10.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

(1)材料一是中的卫鞅指谁?他的思想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

材料二: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

(2)回忆所学内容,张三这是因为变法内容中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卫鞅变法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项措施?

材料三:(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yuè),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商君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材料四: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 

——《资治通鉴》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的魏主指的是谁?材料四所反映的是他的哪项改革措施?

(5)除了材料四涉及的措施外,魏主在位时期还实行了哪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6)综合上述两次改革,你认为取得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答案】1)商鞅、法家.

2)奖励军功(或奖励耕战,或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确立县制.

3)使秦国国力大增,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4)孝文帝;改汉姓.

5)实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实力.

6)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有:第一,改革都得到了本国君主的大力支持;第二,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第三,改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是中的卫鞅指商鞅;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法家代表韩非主张法治;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可知,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卫鞅变法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最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3)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二中的魏主指的是孝文帝;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宜改姓元氏可知,此内容体现的是孝文帝改汉姓

(5)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还有:实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实力。

(6)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有:改革都得到了本国君主的大力支持;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2)秦皇最伟大功绩是什么?秦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位思想家的理论?

(3)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为汉武提出这个主张的著名学者是谁?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5)汉武统治时期西汉达到鼎盛,他采取的那些措施促进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6)历史学家说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而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秦皇:秦始皇;汉武汉武帝.

2)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韩非.

3)秦--焚书坑儒;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4)封国势力过于强大;颁布推恩令

5)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大力发展儒学教育, 在长安兴办太学

6)政治和文化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 一,有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秦皇汉武分别指秦始皇、汉武帝;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秦皇最伟大功绩是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韩非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可知,封国势力过于强大;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5)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6)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政治和文化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2017 - 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材料解析测试题(解析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