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幼稚病简介

发布时间:2011-09-19 23:14:31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历史背景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列宁写于19204月,5月又增补了一部分,同年68(即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表。其后,相继用德、法和英文出版。《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共产国际初期的重要历史文献,是一部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战略和策略的重要著作,为当时各国共产主义者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

19204月正是苏维埃政权诞生两年半的时候,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国内外帝国主义和反革命势力的疯狂反扑的严峻考验,并得到了巩固。布尔什维克党的威望大大提高,苏维埃政权不仅受到俄国人民的拥戴,而且也成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支柱。

2.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由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再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破坏和灾难,影响和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当时,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如芬兰、德国、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波兰等国,在帝国主义统治比较巩固的西欧,如英、法等国无产阶级革命高涨,表现出无产阶级的新觉醒。同时,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迅速发展,像中国、印度、朝鲜、土耳其、阿富汗等国都发生了轰轰烈烈的民族民主革命,标志着我国民主革命新阶段的“五四”运动就是在这时发生的。

但是,由于当时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还不成熟,或者社会民主党右翼的叛变和出卖,使得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丧失了夺取政权的大好时机。因此,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两种阻力和危险

19193月,共产国际成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了两种阻力和危险。一种是右倾机会主义,以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为代表,他们否定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国际意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宣扬议会道路,美化资产阶级民主,其中一部分所谓“中派”要求在不改变他们原来的机会主义立场的前提下加入共产国际,企图篡夺共产国际的领导权,改变共产国际的方向,这是当时的主要危险。另一种危险和阻力是“左”倾机会主义,这种“左”的倾向主要存在于从第二国际分化出来、又参加了第二国际的一些“左派”共产党人的身上,他们是各国党的一部分工作人员或革命组织,他们出于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憎恨,在理论上走向另一个错误的极端,提出了诸如反对参加任何“议会斗争”、退出保守工会、反对任何妥协、“打倒领袖”等错误观点。反对党的集中制原则和组织纪律,鼓吹无政府主义、半无政府主义和工团主义,实际上把自己变成了脱离群众的宗派主义、冒险主义的小团体。

列宁认为,之所以犯“左”倾错误,原因是这些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即在幼年时期由于缺乏对十月革命意义的了解,缺乏实际斗争的经验而造成的。所以,称之为“左派”幼稚病。

为什么当时主要危险是右倾机会主义,列宁却把此书的注意力放在反“左”倾的斗争上呢?因为列宁认为,尽管“左”倾思潮刚刚产生,而且与右倾机会主义比较起来,其危害性和严重性不及后者的千分之一,但如果任其发展,肯定会对新建立起来的各国共产党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正是因为“左”倾是一种刚刚产生的还很年轻的思潮。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容易地医好。

写作目的

(1)向各国革命左派、年轻的共产党人传授布尔什维克的经验,帮助他们克服缺点、错误。

(2)帮助各国先进的革命分子建立或巩固已建立起来的党,并使之布尔什维克化。

(3)帮助各国年轻的党制定和采取正确的战略策略,并在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把群众团结到自己的周围,成为真正群众性的党。

(4)促进欧洲各国革命运动进一步发展,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

中心思想

概括起来讲,通过对各国“左派”共产主义者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左”倾错误的分析和批判,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关于领袖、群众、政党、阶级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基本原理;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议会斗争、关于反动工会、关于妥协等问题的正确的革命的策略原则;强调各国共产党人要认真研究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进一步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主要内容

前四章主要是比较系统地介绍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斗争经验,重点阐述党是在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两条路线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第五、六、七、八、九章,列宁通过批评“左派”共产党人在领袖、政党、阶级、群众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党对工会、党对资产阶级议会、妥协等问题上的错误态度,论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战略、策略原则。第十章则是全书的总结,概括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各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斗争任务,针对当时存在的“左派”幼稚病的错误,阐明了纠正和克服这种错误的办法。重点问题

重点学习第二、四、五、八章。

()第一章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俄国革命具有国际意义

本章是列宁论述如何正确对待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问题。

当时,第二国际右倾机会主义者以考茨基、鲍威尔为代表,为抵制十月革命的影响。一方面,大肆诬蔑、诽谤布尔什维主义,说俄国革命是大规模屠杀的恐怖主义;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说俄国革命是落后国家的产物,不适合先进的欧洲国家。所以,列宁首先肯定了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的国际意义,而且布尔什维克党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来谈国际意义,关键是如何理解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列宁强调“国际意义”不是按广义上来说的,即并不是俄国革命的所有全部的基本特点包括许多次要特点对所有国家都有国际意义,而是“按最狭义来说的”,即俄国革命的“某些基本特点具有国际意义”。其次,“国际意义”可以理解为俄国革命“在国际上具有重要性,或者说具有在国际范围内重演的历史必然性”。这就是说,俄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某些特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如苏维埃政权、社会主义道路、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等,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并且今后会在某些国家重演这种必然性。所以,对于十月革命的经验的国际意义既不要夸大,也不要忽视。

()第二章布尔什维克党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列宁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无条件的集中制和革命纪律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取得革命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即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严格的组织纪律。

1.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的极端重要性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之所以能够保持两年半,其重要原因就是布尔什维克党有“极严格的真正铁的纪律”和得到了群众的忠心拥护。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必须坚持铁的纪律是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强调党的无条件的集中制和铁的纪律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战胜资本主义的基本条件之一。列宁把党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战胜资本主义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更深刻地论证了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组织纪律性的重大意义。

2.提出了维持、检验和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纪律的三个条件

(1)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是建立在广大党员的自觉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的基础上的,它不同于机会主义的奴隶式的盲从,党员的觉悟越高,党员的组织纪律性就越强,党性与组织纪律性是一致的。

(2)党和群众的密切关系。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实行纪律一定要从维护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出发,党的利益与群众利益是一致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维护和加强党的纪律就有了可靠的群众基础。就党员个人的组织纪律性来讲,除本人自觉外,还需要群众的监督和帮助。所以,经常保持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是维护和加强党的纪律的重要保证。

(3)党的正确的政治领导。它说明党的纪律与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有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才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才能制定正确的纪律、正确的政治路线、战略策略。所以,正确的政治路线是维持、检验和加强党的纪律的根本条件。

这三点缺一不可,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纪律的企图“就必然会成为空谈,成为漂亮话,成为装模作样”。

这三条可以说是无产阶级党政纪律的特征,与“左”、右倾机会主义的组织原则是根本对立的。

列宁强调的党的组织纪律建设,不仅在革命和巩固政权时期是重要的,在改革开放的建设时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惩治腐败、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做为领导中心的执政党,如果不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建设,不做到有法必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3.分析了布尔什维克党能够制定和顺利实行极严格的集中制和铁的纪律的原因 这里实际上是阐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意义。

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之所以能够制定并且在1917-1920年异常艰难的条件下顺利地实行极严格的集中制和铁的纪律,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由于布尔什维克党从1903年建党时起就以最坚固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列宁在书中描写了俄国人寻找革命理论的经过,说明俄国人曾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艰难困苦“才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

(2)由于布尔什维克党在经历了十五年的斗争实践后,获得了举世无双的丰富的经验,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与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才最终形成并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能够顺利地贯彻和实行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极严格的集中制和铁的纪律。与组织纪律建设一样,思想理论建设在改革开放的建设时期同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思想理论建设是搞好党自身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又是搞好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及制度建设的有力保证。思想理论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牢固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也证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始终同党的干部的理论素养,同党是否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息息相关。

()第三章布尔什维主义历史的几个主要阶段

列宁通过回顾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前的几个主要历史阶段中的复杂斗争,总结了党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制定和运用正确的战略策略,尤其是策略方面的经验,阐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掌握灵活的战略策略原则。

(1)要把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结合起来。

(2)不但要善于在高潮时期进攻,而且要善于在低潮时期退却。

(3)失败是成功之母,革命政党不仅要有成功的经验,而且还要有失败的教训,革命时期比和平时期能更快地提高群众的觉悟。

(4)无产阶级专政有普遍意义。

()第四章布尔什维主义是在反对工人运动内部哪些敌人的斗争中成长、壮大和得到锻炼的

列宁阐述了党的建设中的政治建设问题。为了帮助年轻的共产党人纠正错误,列宁总结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党内斗争经验,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是在两条战线的斗争中,即在反对“左”、右倾两种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成长、壮大和得到锻炼的。列宁认为进行两条路线斗争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标志和成长道路。

1.布尔什维克党首先而且主要是在反对机会主义即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成长、壮大和得到锻炼的右倾机会主义是帝国主义时期的一个国际现象,列宁认为右倾机会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工人运动内部的主要危险。过去,布尔什维克党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曾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俄国的经济派、孟什维克、取消派、社会沙文主义进行了几十年艰苦的不调和的斗争,并最终战胜了他们。现在仍然把极大的注意力放在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上。

2.布尔什维克党同时还反对了工人运动中“左”倾机会主义,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作了长期的斗争小资产阶级革命性有些像无政府主义,其特征是:动摇不定,华而不实,忽“左”忽右,好走极端,缺乏组织性、纪律性和坚定性。小资产阶级革命性产生的阶级根源是当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破产而流落到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小生产者,他们容易转向极端的革命性,在革命高潮时容易表现为革命狂热,要求采取极端措施。在革命低潮时又很容易悲观失望,对当权势力妥协和变节。列宁还进一步揭露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阶级根源和理论根源。

列宁认为,两种机会主义的产生有着共同的阶级根源,即它们都是工人阶级内部非血统工人的产物。不同的是,它们代表和反映的是不同的非血统工人的利益和要求,即右倾是工人贵族阶层——上升到小资产阶级生活水平的工人的产物,他们主张改良,反对革命,而“左”倾则是昨天的小生产者——而今下降到工人生活水平的工人的产物,他们只主张革命,反对改良和其它斗争形式。它们还有着共同的理论根源,即形而上学,右倾机会主义把历史进程中的进化方面绝对化而否定革命方面,而“左”倾机会主义把历史进程中的革命方面绝对化而否定进化方面。两种机会主义都危害革命,所以无产阶级政党要自觉地进行两条战线上的斗争,既要反右,又要反“左”,反右时要防“左”,反“左”时要防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正确路线的贯彻,保证革命的胜利。

这种小资产阶级的半无政府主义的“革命狂热”在俄国工人运动内部的代表是社会革命党,布尔什维克党与社会革命党在关于党的理论、党的策略和党的纲领等三个主要问题上做了斗争。在布尔什维克党内的代表是“召回派”和“左派共产主义者”,1908年在是否参加反动议会问题上同以波格丹诺夫为首的“召回派”做了斗争,阐明了把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配合起来的策略。列宁总结了这一段历史经验,指出:“假使布尔什维克当时不在最严酷的斗争中坚持一定要把合法的斗争形式同不合法的斗争形式结合起来,坚持一定要参加最反动的议会以及其它一些反动法律限制的机构(如保险基金会等),那么他们就决不能在1908-1914年间保住(更不用说巩固、发展和加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坚强核心。”列宁在谈到1918年在是否缔结“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同以布哈林等人为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的斗争时,论述了关于妥协的策略。关于妥协的问题可以与第八章结合起来学习。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反对两种机会主义斗争中成长、壮大和得到锻炼的教导,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党内,情况不同,有的可能右是主要危险,有的可能“左”是主要危险。在我党的历史上,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时期,“左”的失误是主要的。每反一次右,革命和建设就倒退一步,每反一次“左”,革命和建设就能前进一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第五章德国“左派”共产党人,领袖、政党、阶级、群众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批判德国“左派”共产党人否定党的领袖的伟大作用的错误观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领袖、政党、阶级和群众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强调了党的领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作用。

1.首先指出德国“左派”共产党人把党和阶级、领袖和群众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

2.列宁在批判“左派”错误的过程中,精辟地论述了领袖、政党、阶级、群众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具体分析了“左派”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和实质,强调了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党的领导作用和党的纪律的重要

(1)列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总结了阶级斗争的历史,精辟地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的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领袖、政党、阶级、群众之间相互关系学说最全面的论述,但这里着重强调了党和领袖的领导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政党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领袖和劳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都起着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作用,而且他们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不能把领袖、政党、阶级和群众对立起来,或互相否定或彼此代替。特别是对于无产阶级领袖要有正确的态度。我们不应当把一切功劳都归于革命领袖,但也不应该低估领袖的重要作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反复证明,无产阶级领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也证明,如果不能正确地解决领袖和党的关系,会对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革命和建设产生消极影响。我们应当记取这个教训,做到既要维护党的领袖人物的威信,同时也要保证让他们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严禁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2)具体分析了“左派”把领袖和群众对立起来的原因和实质。

3.通过分析俄国社会各阶级特别是小资产阶级的情况,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党的领导作用和党的纪律的重要性

列宁首先分析了“左派”否认党性和党的纪律的严重危害,指出“这就等于完全解除无产阶级的武装而有利于资产阶级”,如果纵容“左派”的这种小资产阶级的散漫、动摇,不能坚持团结统一的行为,那就必然使革命遭到失败。

接着列宁从正面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党的领导问题,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还处在共产主义初级阶段,阶级还存在,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因此,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特别是为了改造和教育小资产阶级,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恶果,首先就必须把党建设好,必须在党内实行极严格的集中制和铁的纪律。正因为如此,列宁写道:“谁要是把无产阶级政党的铁的纪律哪怕是稍微削弱一点(特别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那他事实上就是帮助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

4.根据布尔什维克党的历史经验,强调要特别警惕奸细混入党内,防止这种危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运用革命的两手策略把合法工作与非法工作巧妙地结合起来。 ()第六章革命家应当不应当在反动工会里工作

列宁通过批判德国“左派”共产党人拒绝在反动工会里做工作的错误,强调了共产党对工会等组织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共产党人在工会中做工作的意义。

(1)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专政和工会的关系。

(2)工会的性质和作用。(3)共产党人必须在反动工会中做工作,要把工人阶级吸引到自己方面来,哪里有群众,就要去哪里工作。

()第七章参加不参加资产阶级议会

通过批判德国、荷兰等国“左派”共产党人对资产阶级议会的错误态度,总结俄国革命经验,论述了共产党人参加议会斗争的必要性及马克思主义关于议会斗争的策略原则。

()第八章不做任何妥协吗

“左派”共产党人反对妥协的策略,认为妥协是机会主义的,承认妥协就玷污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就抹煞了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的界限,列宁批判了这种幼稚的错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妥协问题的策略原则。

1.不做任何妥协并非共产主义者的标志。

1. 是否实行妥协要以妥协的性质为转移,应当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妥协

一种是革命的妥协,这是为客观条件所迫而作的妥协,这种妥协丝毫不会削弱工人对革命的忠诚和继续斗争的决心,这种妥协是正当的、容许的。一种是叛徒的妥协,这种妥协把一切都推在客观原因上,实际上是贪图私利,怯懦畏缩,甘愿向资产阶级屈服,这是一种放弃无产阶级目的和任务的机会主义的叛卖性的妥协。所以,共产党人不拒绝必要的正当的容许的妥协,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每个关键时刻或特殊的历史关头,要善于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妥协,实行正当的必要的妥协,而同叛卖性的妥协作斗争。

3.共产党不能一概拒绝一切妥协,要实行必要的容许的妥协

(1)敌人是强大的,同时资产阶级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我们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就必须利用暂时的同路人,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裂痕”,哪怕是最小的“裂痕”,利用各国资产阶级之间及各个国家内资产阶级各集团或各派别之间的一切利益对立,来争取大量的同盟者,这是对暂时同路人的妥协。

(2)是由于在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中有中间阶层,他们动摇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为了战胜资产阶级和改造这些半无产阶层,就产生了对同盟者的妥协问题,要对倾向于无产阶级的分子让步,同时要向倾向于资产阶级的分子作斗争。

(3)有时也由于客观环境所迫,为保存革命实力,赢得时间,不得不直接和敌人妥协,如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4.德国“左派”共产党人对待“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和“凡尔赛和约”的态度是错误的。

()第九章英国“左派”共产主义者

列宁批判了英国“左派”共产主义者“不作任何妥协”,反对参加资产阶级议会和加入工党的错误观点,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的策略原则,并揭示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规律。

()第十章几点结论

列宁总结了俄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概括了无产阶级的战略策略的基本原则,指出了各国共产党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任务,提出了克服“左派”幼稚病的途径与方针。

(1)反对右倾机会主义与“左”倾机会主义是各国党的基本任务,但主要危险是右。

(2)各国党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各国党的主要任务。

(3)提高无产阶级先锋队和整个阶级,即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是“已经提到日程上来的第二个任务”。

(4)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善于掌握各种斗争形式,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5)正确认识和处理领袖、阶级、政党、群众间的相互关系。

(6)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反对“左”右倾学理主义,克服和避免重犯“左派”幼稚病的错误。

后面增补的五节,主要是列宁针对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共产党的斗争策略作进一步扼要的补充说明,它们和正文的七、八两章的内容是相衔接的,可以结合起来学习。

阅读书目

《列宁选集》第四卷,第178-269页。

左派幼稚病简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