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和物质运输第5讲细胞膜 - 系统的边界课后达标检测

发布时间:2019-05-14 09:47:20

1(2015·黄冈中学模拟)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它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

A.磷脂和蛋白质     B.多糖和蛋白质

C.胆固醇和多糖 D.胆固醇和蛋白质

解析:B。细胞膜上具有识别作用的是糖蛋白,糖蛋白是多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

2.(2015·北京四中模拟)右图所示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主要由磷脂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磷脂分子在水介质中可自动形成该脂质体

B.该脂质体可用作转基因研究

C.该脂质体表面交联抗体,能靶向给药治疗癌症

D.该脂质体交联胆固醇分子,可增强膜的流动性

解析:D。人工膜是由亲水端朝外,疏水端向内的磷脂构成的磷脂双层结构,类似于生物膜结构。此人工膜可以与细胞膜相融合,膜的内外表面均能够与水介质和亲水物质紧密结合。胆固醇的作用主要是降低膜的流动性。

3.下列各项中,属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的是(  )

A.控制物质出入      B.提供能量

C.生物催化剂 D.细胞标志物

解析: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膜上附着的许多酶,可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的进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受体蛋白都具有特异性,可作为细胞标志物;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其主要功能不是提供能量。

4(2015·厦门质检)下列关于生物膜组成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而蛋白质分子不可以运动

B.生物膜由外到内依次由糖被、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C.生物膜成分的更新可以通过囊泡的转移来实现

D.组成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上是均匀分布的

解析:C。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嵌、覆盖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糖蛋白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囊泡的转移可以使生物膜的成分更新;生物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5.如图表示各种膜的组成成分含量,该图能说明的是(  )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B.膜中的脂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膜的功能有关

C.膜的功能越简单,所含蛋白质的数量越少

D.膜的功能越复杂,所含糖类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解析:D。由图可知,构成髓鞘、人红细胞膜、小鼠肝细胞膜和变形虫细胞膜的成分中,脂质和蛋白质的含量都远远高于糖类,说明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A正确。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片层结构中,不含糖类,但蛋白质的含量显著高于脂质,这与这些膜结构上附有大量的酶有关,B正确。对于不同的细胞膜而言,功能不同,蛋白质含量也不同,髓鞘中蛋白质含量最低,其他膜结构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说明膜的蛋白质含量与功能复杂程度有关,功能越简单,蛋白质含量越少,反之,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越多,C正确,D错误。

6.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决定

B.神经细胞膜上识别递质的是

C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有关,与无关

解析:B。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分析图,为细胞膜的外侧,为细胞膜的内侧,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氧气应从细胞膜外侧进入细胞膜内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③都有关。

7.关于生物膜上蛋白质(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膜蛋白可成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

B.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甲胎蛋白减少

C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有淋巴因子的受体蛋白

D有些膜蛋白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解析:B。有些膜蛋白可以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而甲胎蛋白增加;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以作用于B淋巴细胞,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因此在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有淋巴因子的受体蛋白;线粒体的内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酶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因此有些膜蛋白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8.下面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可以表示有间隔的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细胞1是发出信息的细胞,细胞2为接受信息的细胞

C.若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D.细胞1的分泌物,可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解析:CC项细胞2可表示全身各处细胞。

9.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附有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允许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解析:A。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核膜、核仁,但看不到染色体,只有丝状的染色质。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R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但核孔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并不允许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只有拟核,即裸露的DNA

10(2015·山东外国语学校模拟)下列关于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基因可能存在于染色体上,也可能存在于其他场所

C.蓝藻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不出现染色体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解析: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不同存在形式,每条染色体/染色质都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该类物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故名染色体/染色质。蓝藻是原核生物,其分裂方式是二分裂,不是有丝分裂,C项错误。

11(2015·广州模拟)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下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头部决定

B.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蛋白

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

解析:CA错:第一组为对照组,注入的物质既有亲核蛋白的头部也有尾部,被注入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放射性。第二组只注入了亲核蛋白的放射性尾部,结果与对照组相同,第三组只注入了亲核蛋白的放射性头部,结果是细胞核中无放射性,由此可知,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是由尾部决定的。B错:由题意可知,细胞核吸收物质仍具有选择性,决定物质运输选择性的是运输不同物质的载体蛋白不同。C正确,D错误: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根据细胞的需要进行,且需要能量;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故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其不同。

12.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也将失去活性。这说明(  )

A.细胞和病毒的化学成分被破坏

B.细胞和病毒的结构特点一致

C.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

D.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

解析:D。搅碎是物理手段,只能破坏结构,不能破坏化学成分,A错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B错误;题目说明结构的完整性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不能体现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何,C错误、D正确。

13.如图是细胞间的三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________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请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依赖于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大多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1)血液 受体

(2)细胞膜接触 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通道 胞间连丝

(4)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4.下图甲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3的成分及其各级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结构。图甲中1所示的结构由________层磷脂分子构成。

(2)图甲中2所示结构是________。单位面积的该结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人的胰岛B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中该结构的数目________(选填”“相同)

(3)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周期性变化的结构是________(用图甲中数字表示)

(4)图乙中控制的合成,________分子,鉴定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转化成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遗传物质呈状态时,不能发生DNA分子转录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乙中在动物细胞中除了在()上,还分布在______________中。

解析:(1)图甲表示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亚显微结构,1表示核膜,为双层膜结构,故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2)图甲中2表示核孔,根据题意,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多,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代谢旺盛。口腔上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代谢较弱。(3)在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在末期,又重新形成新的核膜和核仁。(4)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图乙中是双螺旋结构的DNA是蛋白质,常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5)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这一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末期。在染色体状态时,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分子结构稳定,不能解旋,故不能转录。(6)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动物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含有DNA

答案:(1)细胞核的亚显微 4 (2)核孔 多

(3)14 (4)DNA 双缩脲试剂

(5)末 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不能解旋

(6)线粒体

15.细胞中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曾经是细胞生物学家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下面是以伞藻为实验材料所做的几个经典生物学实验。

请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伞藻是单细胞生物。甲、乙两种伞藻的帽形不同(如图),现将甲伞藻的A部分与乙伞藻的B部分嫁接在一起,发现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则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

(1)你认为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这能说明核、质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当伞藻的帽状体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不再继续长大,而是开始发生细胞分裂。于是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说,细胞分裂与细胞核、质体积的比例有关,当细胞核的体积与细胞质的体积比值太小时,细胞就会发生分裂;反之,就不会发生分裂。并且还做了如下实验:在伞已经长出、核将要分裂时,将伞切去,核的分裂就受到抑制,直到新的伞再生出来,核才恢复分裂。

(3)请你利用伞藻,另外设计一个实验,作为上述实验的补充,进一步证明上述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材料1中嫁接后第一次出现中间类型,因此应考虑到遗传信息传递中合成的mRNA作用的滞后性。材料2中自变量为核质比,故可通过嫁接不同大小的伞以改变核质比,进而据实验结果作出判断。

答案:(1)B部分含有少量的原乙伞藻细胞核转录的信使RNA,它能指导合成少量原乙伞藻的蛋白质。A部分则能指导合成甲伞藻的蛋白质,因而嫁接后长成的帽状体有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故呈中间类型

(2)细胞质中各种代谢活动或生命现象受细胞核控制,最终决定生物性状的主要是细胞核

(3)在伞尚未长成、核不分裂时,将幼小伞切去,嫁接上一个长成的伞,这个原不该分裂的核就开始分裂了

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和物质运输第5讲细胞膜 - 系统的边界课后达标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