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9-01-07 22:58:41

九年级第一课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学设计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
 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履行责任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好处;履行责任的代价;关于责任冲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了解学生在家庭、学校等方面承担责任方面的情况,可以事先召集部分同学进行座谈,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典型事例;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让学生收集先进模范人物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社会的事迹。
 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课时安排:4课时,每框2课时
 第一框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小品表演(引言的内容)
 提问: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由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如何决定?
 教师指导: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做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做自己爱好的事情。应该由自己作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新授〕第一框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一、我的角色我的责任
 (一)第一个活动: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
 1 以对话的方式呈现情境
 2 提问:
 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是父亲的责任,我国婚姻法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教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厉了一些,但是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帮助的。)
 (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思考: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的确,自从走上自立的路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那么,什么是责任呢?
 (三)第二个活动:责任的含义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角色,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时选择一个领域,女生说应该做的,男生说不应该做的。
 注意:教师可以先举例
 3、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
 (四)第三个活动:地震问题
 1、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
 3、总结: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五)第四个活动:责任的几种来源问题
 1、教师讲解责任的几种主要来源
 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活动材料后面的四个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
 (六)第五个活动:生活中的角色
 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纸,在纸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
 2、将全班分成前后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学生依次说出五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3、按照课本活动步骤各小组依次进行
 4、小组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自己的感受
 注意点:要求营造温暖、坦诚,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在听到别人的心里话时不能嘲笑,更不能再课后传播。如果学生一时放不开,教师可以自己先做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放开自己。
 总结: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九年级第一课第二框《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

一、什么代价什么回报

(一)第一个活动:班委改选

1、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展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总结:我们在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候,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如赢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独立性更强,得到他人的承认等。但我们也要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给自己带来负担,也有可能会因失败而受到责备等。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衡量和评估,不能凭一时冲动盲目作出决定。同时指出,这并不是要学生在承担责任前斤斤计较,而是使学生在承担责任时更加理性。

(二)第二个活动:对选择的评估

1、理解小柯面临的几种选择,鼓励学生设想其他可能的选择。

2、对每个选择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3、教师总结:每一种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我们应该自己做出选择。一旦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注意:对每种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同时调控好课堂的节奏。

(三)第三个活动:我的决定

1、教师说明:尽管责任意味着付出,但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请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新的责任,制定履行责任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具体落实。

注意:在本单元结束后,教师对这项活动落实的情况进行反馈调查,对按计划履行自己责任的学生予以表扬。

二、我的承担我无悔

(一)第四个活动:小青的烦恼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交流自己真实的想法

注意:对承担责任的深化。对于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自愿承担的,也应该对此负责。这是学生认识的难点。

(二)相关链接

(三)第五个活动:弗兰克的故事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在全班逐一探讨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3、教师总结:在社会上,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得与失,尽心尽力地承担着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更加美好。

注意:问题有一定难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同时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学生的责任感有不同的境界,对问题的回答也并不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如果多数学生的答案指向第一种人,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

课堂小结:略

【教学过程】

人物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

投影:“以正义感动中国”的日本著名律师尾山宏照片

描述:这个如今连睫毛都花白的老人,作为中国战争受害者的代理律师,从1963年起参与了四十年来所有的对日诉讼案件:历时32年的“教科书诉讼案”、“731人体试验案”、“南京大屠杀”、“遗弃化学武器及炮弹案”……以他统领的“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无偿代理这些诉讼,并自行垫付一切费用,还多次自掏腰包将中国受害者接到日本出庭。他的行为遭到了国内右翼势力的恐吓,却赢得了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板书:走进正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生动的人物事例导入新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在感动之中自然而然地引起对正义的共鸣,为新课的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埋下伏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活动激趣

设计“联想无极限”活动。

设问:看到正义,你会想到什么词语?为什么?

教师板书经典词语。

设计意图: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而且在气氛上与新课导入形成鲜明对比,一张一弛,有利于教学开展。

案例分析

出示任长霞事迹材料(见附录)。

设问:①在她身上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②结合任长霞,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正义的?

设计意图: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深化对正义的认识,使原本抽象的概念生动鲜活起来。

小组交流

按照课前准备,各小组汇报交流事先收集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正义行为的特点、非正义行为的特点。

总结: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板书:正义的行为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知识在生生互动中得以落实。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拓展延伸

“教你几招”:中学生如何增强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见附录)

板书:远离非正义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教学回归生活,指导实践。

问题研讨

正义不仅体现在思想、行为上,更多的还体现在制度上。

介绍我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见附录)

讨论思考:这项制度的实施有哪些作用?(从低保居民、其他居民、整个社会等角度)

小结:由此可见,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

板书:正义的制度

设计意图:正义体现在制度上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这样从点到面、从特殊到一般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知识的落实。

案例分析

学生阅读课文P110“老金得到法律援助”的案例。

思考:①老金的工友为什么要帮助他?这种帮助起了什么作用?

②究竟是谁帮助老金一家渡过了难关?这体现了什么精神?

基于学生的兴趣,教师适当介绍法律援助制度的相关知识。(见附录)

设计意图:以案说理的教学方法能够避免空洞的说教,增强教学的生动性、针对性及实效性。

交流拓展

按课前预习进行学生活动:

①介绍一些体观正义的制度。②讨论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制度?

小结: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并在学生活动中让教材知识的“有限性”得以延伸。

质疑探究

初中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人教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