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的背后》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3-07 22:46:34

《幼儿行为的背后》读后感

暑假中,我拜读了吴亚英老师的《幼儿行为的背后——教师如何读懂幼儿的心思》一本书。吴老师的教育主张为“心系胚芽使命,行显呵护艺术”。其行动指南为:孩子,在你或动或静的身姿下,我能看得到你那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于是,我用微笑、抚摸、声音告诉你我的发现,进而,带着你或者跟着你,投入一个个更有意思的活动中。

看完本书后,我觉得幼儿教师是否专业的标准,绝对不是弹唱说跳水平高,而是能看见并看懂孩子!所以,从孩子来园进入视线的一刻起,幼儿教师就必须自觉启动“观察-解读幼儿”的工作。这项工作的挑战,来自幼儿的年龄特点:极少遮掩自己的心思,但表达能力跟不上自己的心思变换。面对这样的孩子,幼儿教师该如何解读他们呢?

本书在引论部分,告诉读者做这项工作需要建立的儿童观、教师观、以及教育观。“儿童是孩子”,儿童有着自己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声音”;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儿童视野,从呵护生命胚芽的角度对儿童的“声音”产生认同,产生理解,其次再去支持、引导儿童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儿童合格的玩伴, 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接下来,本书用了大量的篇幅,给读者展示了37个观察-解读幼儿的案例。这些案例,用白描的手法记录了幼儿在园生活各个环节中的寻常时刻,用专业的分析告诉读者观察幼儿、解读幼儿以及引导幼儿中的技术要领。我用心阅读了此书,并从中得到了启发。

只有具备儿童视野才能真正看清楚孩子,他们的所想所思、所作所为。只有从生命的角度对孩子的文化产生认同,才会觉得那是多么的真实、有趣而富有意义。孩子的每一种行为都包涵着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每一句话都在告诉你他们在想什么?每一个动作都在彰显着他们独特的生命,本书从幼儿行为着眼,从看见幼儿行为的背后、读懂幼儿行为的背后、解析幼儿行为的背后三个方面解读孩子的心灵,找到打开幼儿孩子心灵的钥匙。

《幼儿行为的背后》读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