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

发布时间:2018-05-31 14:39:34

《雷电颂》教案设计8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民俗导入:
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屈原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呼唤风、雨、电,那他期盼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郭沫若的《雷电颂》

(二)伟人掠影:
屈原(约前339~约前285)名平,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三)学习生字: 睥睨 稽首 污秽 犀利 迸射 虐待

雷霆 踌躇 忏悔 罪孽 鞭挞

(三)1教师分析《屈原》中秦、楚、齐的背景和人物。请一生讲《屈原》剧。


2、教师范读《雷电颂》,要求学生注意 :不同句子、不同语段应使用的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


3、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4、根据刚刚的朗读,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第一部分(从风!”……“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第二部分(从把你这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语言品味:

1、跳读精思: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追求光明、、不向恶势力低头、以天下为己任、憎恨黑暗、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浩然正气)

3、说说当时的社会背景:《屈原》写成于19421月。时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江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又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于是,针对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了《屈原》,用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恨。作者曾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剧中,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作主旨。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革命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板书:

风雷电: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革命力量。

呼唤与歌颂风雷电咆哮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统治集团。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雷电颂》。

  2.《雷电颂》的结构、内容和象征意义。

  3.《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二、朗读《雷电颂》。

  范讲《雷电颂》第12段。

  提示:在《雷电颂》的开头,屈原在呼唤大风,这时他的动作是伫立睥睨,神态是目中含有怒火,舞台上雷电交加,大风咆哮的声音与屈原镣链的铿锵声相应和。朗读时一定要读出这种感情和气势。

  为了很好地表现剧中人物的感情,还应注意把握重音和节奏速度。例如第一段,重读的应是这些词语: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重读的除咆哮之外,再有就是修饰及补充性的成份,因为语句的感情主要是通过这些附加成分表达的。

  至于节奏速度在开头部分可以舒缓,到排比与反复的时候应逐渐加快,以体现人物逐渐激越的联想与感情。

  《雷电颂》的第6段,屈原的感情又跃进了一步,在这里屈原已把自己的向往追求与闪电熔为一体。要注意读出以下重音: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间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在这段独白中,长、短句交替变换。对长句,要把节奏读清楚;对短句,更要斩钉截铁,以与剑的形象与劈的想象一致。学生齐读。

三、提问:现在我们来分析《雷电颂》的内容。

1、屈原为什么呼唤大风?

  提示:在暗无天日的时候,面对比铁还沉重的黑暗,屈原对祖国的命运担忧,因此,他呼呼大风,热切盼望咆哮的风改变这沉重黑暗的现状。

  提问:屈原说的一切他们又是指什么呢?

  提示:屈原借自然界中沉睡死了黑暗的东西象征楚国那些醉生梦死,邪恶卖国的统治者。

  提问:既然死了的不能吹活转来,屈原为什么还要呼唤大风使洞庭湖长江东海翻波涌浪呢?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什么呢?

  提示:屈原寄希望于人民,洞庭湖长江东海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象征觉醒斗争的人民的伟大力量。

  提问:屈原对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他的什么追求?

  提示:屈原歌颂雷电是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他渴望爆炸的雷声的车轮把自己拖到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他祈求闪耀的电光劈开黑暗,创造灿烂眩目的光明。屈原对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他对自由与光明的热切追求。

  提问:第6段中的,分别指谁?“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分别指什么?

  提示:第2句中的;第3句中的指楚国的当权者。有形的长剑指屈原的佩剑——进而象征屈原捍卫祖国,与敌人斗争的权力;无形的长剑指屈原对自由与光明的追求。

  提问:第78两段突出体现了屈原的什么精神?

  提示:这两段中,屈原要燃烧炸裂自己的身体,和风、雷、电一起摧毁黑暗,迸射光明。体现了屈原物我同化的追求和无畏献身的伟大精神。

  提问:参看注释回答,屈原对神鬼偶象的痛斥有什么特点?

  提示:有两个特点。其一是针对性:东皇太一和云中君是天神和云神,屈原痛斥他们高坐神位”“产生黑暗;东君是太阳神,理应心地光明,屈原指斥他也害羞吗?”“完全是一片假湘君湘夫人这一对湘水神是会痛哭几声的,屈原揭露其结果只是哭出打奴隶的刑具;至于主宰人生死祸福的大司命少司命”“却只晓得播弄人。其二是象征性:结合前后剧情可以看出屈原痛斥诅咒的锋芒指向的正是楚国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提问:通过对《雷电颂》内容的讨论,谁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屈原这篇长篇独白的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是:歌颂冲决黑暗争取光明的力量,渴望奋斗献身与邪恶抗争到底。(板书)

  提问:郭沫若在《屈原》中创作这篇散文诗式的长篇独白,意图是什么呢?

提示:引用周恩来同志的一句话来说这是郭老说给国民党反动派听的,也是广大人民的心声。

《屈原》写成于19421月。时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江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又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于是,针对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了《屈原》,用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恨。作者曾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在当年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雷电颂一幕中的这段独白,激起过许多爱国者强烈的共鸣。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来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三、《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一、浪漫主义特色。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雷电颂》虽然不是屈原的作品,但剧作者遵从着屈原的精神,也体现着屈原作品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雷电颂》中有大胆夸张的艺术虚构,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惊电的翅膀,飞向光明自由的天地;也借助它们伟大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雷电颂》成了屈原的化身;激情澎湃,气势磅礴,正气恢宏,光辉日月。奇特的想象,纵横的奇思,大胆的夸张是浪漫主义的特色,展示了剧作者卓越的才华与炽热的激情。现代和古代的两位大诗人的精神通过《雷电颂》融为一体。

二、多种修辞的运用。

提问:为了充分表达感情,增强磅礴气势,《雷电颂》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要求学生以第13段为例,分析该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达到了什么效果?

  提示: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反复,拟人;眼泪有什么用呵?——反问;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反复、排比;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比喻;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反复,拟人;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排比、呼告;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拟人;毁灭,毁灭,毁灭呀!——反复。

  三、句式长短参差的变化。读起来气势宏伟,格调铿锵,有力的表达了屈原钢一般的正直品格,火一般的爱国热情。类似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可在朗读中反复体会。

雷电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