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0-11-24 05:17:29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单元测试卷

命题人:李月香 审核人:彭广玲

(本试题分为Ⅰ、Ⅱ卷。共计120分,120分钟。第Ⅰ卷为选择题卷,第Ⅱ卷为文字表述题。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4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完成1-8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酝 liángyùn jì shǒu

B、唱hé 衣suō ﹙zhuó﹚ shì

C、(kuǎng) 静谧() (sè) (mèi)

D、澹dàn 峙(sǒng) 息(qī)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获益非浅 绞尽脑汁 愚蠢 窒息

B、小心翼翼 随声附合 祈祷 显耀

C、蜂围蝶阵 多姿多彩 酝酿 莅临

D、毕恭毕敬 拙拙逼人 恣情 弛骋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粗豪;豪放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高高地挺立)

C、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指声音响亮明朗)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姿态优美)

4、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排比)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拟人)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

A.小宁在语文课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

B

C02

D.“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邻居家小女孩打扮得的,可爱极了。

6、下列古诗句中不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 )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观沧海》选自《曹操集》,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B、《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的《一些印象》。老舍,满族,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C、马致远,元大都人,着名诗人,他的《天净沙秋思》写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着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8、我们说话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相应的用语,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

A.请别人为自己修改文章时应说“斧正”。B.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

C.自己对别人说话叫“对牛弹琴”。 D.请别人帮忙应先说“打扰”。

二、阅读理解(完成9-20题,每题2分,共24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9-12题,每题2分。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着。

9、阅读语段,联系全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春》,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着名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有《背影》《雪朝》《欧游杂记》等。

B、作者围绕“春”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对美的追求和对光明的向往。

C、第一语段是春风图,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

D、第二语段是春雨图,写出了春雨贵如油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

10、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

B、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拟人)

C、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排比、比喻)

D、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比喻)

11、文中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

A.混  脑  罩  静默   B.夹  恼  盖  沉默

C.混  恼  笼  静默   D.混  恼  飘  静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第①句从人的嗅觉出发,写出了春风温柔温暖的特点。

B、第一段中的第③句从人的听觉出发,写出了春天里鸟鸣的宛转和笛声的嘹亮。

C、“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依次写了春雨的亮、细、密的特点。

D、“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青翠、浓绿的特点。“逼”极写了小草的青翠,以一个动词达到了形容词达不到的效果。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3-17题,每题2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3、给这段话选一个标题。( )

A.雪后的景色 B.冬天群山美 C.雪后图 D.雪后山更美

14、.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银边”。

C、小雪可以把小山衬托得更加美丽。 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15、本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6、本文写景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事件先后 D、景物主次

1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段文字选自《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着名作家,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

B、作者围绕“妙”字,描述了小雪使矮松越发青黑,给蓝天镶上银边,给山穿上花衣,薄雪还会露出点粉色这四个方面的景色。

C、文中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中的“白”指积雪,“暗黄”指的是草;而“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然之景的美丽。

D、本段文字作者主要描述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三)读下面古诗,回答18-20题,每题2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之“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升的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D、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19对这首诗的赏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静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残冬,不仅意向美妙,还蕴涵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20与本诗颈联所蕴含的理趣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饮漆公店》﹚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第Ⅱ卷 表述题部分(80分)

三、(5分)

21、《天净沙秋思》中集中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悲哀地诗句是:

2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23 ,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4《观沧海》一诗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狗与公鸡结交为朋友,他们一同赶路。到了晚上,公鸡一跃跳到树上,在树枝上栖息,狗就在下面树洞里过夜。黎明到来时,公鸡像往常一样啼叫起来。有只狐狸听见鸡叫。想要吃鸡肉,便跑来站在树下,恭敬地请鸡下来。鸡( ),继续打鸣。狐狸说:“多么美的嗓音啊!太悦耳动听了,我真想拥抱你。快下来,让我们一起唱支小夜曲吧。”鸡回答说:“请你去叫醒树洞里的那个看门守夜的。只要他一开门,我就可以下来。”狐狸立刻就去叫门。狗突然跳了起来,把他咬住撕碎了。

(1)文中的括号里选用的成语是( )(2分)

A、不加思索B、 一本正经C、信以为真D、无动于衷

(2)这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3分)

四、课外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章,完成26-28题,共15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不知其也 旨: 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

然后能也 自强: 学半 学:

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译文: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译文:

其此之谓乎?译文:

28、你从文中明白了怎样的道理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学习经验写出你的看法。(5分)

答:

﹙二﹚(阅读文章,完成29-33题,共15分)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②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的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和()了。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水彩,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室里,被映上了暖暖的春意。

④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一到春天,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吹着柳笛,摇着野花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 把花枝绑在铅笔上。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⑤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这一节课,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⑥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29、文章开头描写户外初春的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3分)

30、根据语境,选出恰当的词填在下列句中括号内。【备选词:萌动 涌动 蔓延 洋溢 】 (2分)

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 )和( )了。

31、从②③④小节中各找出一句具体描写花草的句子,放在一起反映出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3分)

第②小节:

第③小节:

第④小节:

32、概括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教室里插遍鲜花的描述,反映了孩子们▁▁▁▁▁▁▁▁▁▁▁ ,赞颂了师生之间▁▁▁▁▁▁▁▁▁▁▁▁▁▁▁▁,进而指出了孩子就是最美的春光。(4分)

33、第②小节中,男孩“仰脸望着我,笑了”,男孩的笑的原因是什么(

3分)

五、作文(40分)

34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使我们流连忘返;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令我们心驰神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感悟;课余的琴棋书画,无穷的生活乐趣值得回味。探究,给我们带来发现的惊喜;合作,使我们得到收获的愉悦……花季如诗,生活如画.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