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第三次学分认定)历史试题(解析版)

发布时间:2019-07-02 16:52:10

绝密★启用前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7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有一位航海家坚信地圆说,他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多次横渡大西洋向西航行,虽然没有到达他梦想中的亚洲,但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这位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 .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C选项符合题意。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A选项排除。达伽马到达印度,B选项排除。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试题难度较易,解题关键在于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即可得出答案。

2.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知识新视野》中写道: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人类迈出了从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材料中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指

A. 资产阶级革命

B. 新航路开辟

C. 黑奴贸易

D. 宗教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的信息,结合所学,15世纪开始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得地日益密切,连成一个整体,答案为B。资产阶级革命是每个国家在自己的国家内进行的,与题干内容不符,A错误。黑奴贸易是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影响,是殖民掠夺的一个表现,不符合题意,C错误。宗教改革只是在欧洲部分国家内开展,不符合题意,D错误。

【点睛】新航路的开辟。从1516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旧大陆和新大陆开始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人类历史真正进入了全球史的时代。

3.15世纪末,率先在东西两个半球进行殖民掠夺活动word/media/image2_1.png国家是

A. 荷兰、英国

B. 葡萄牙、西班牙

C. 英国、法国

D. 德国、法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5世纪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葡萄牙、西班牙率先在东西两个半球进行殖民掠夺活动,B项正确;荷兰是17世纪,英国是18世纪,A项排除;英法参与殖民争霸的是18世纪,C项排除;德国法国要晚于英国,D项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时间信息是15世纪末

4.观察三角贸易示意图(见下图),能够推导出来的历史结论是

三角贸易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美国是三角贸易中最大word/media/image2_1.png奴隶贩子

贩卖黑奴给美洲带去廉价word/media/image2_1.png劳动力

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巨大人口损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通过贩卖黑奴换取大量金银和美洲原材料商品,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将黑人贩卖给美洲的白人土地主、工厂主做奴隶,给美洲带去了大量廉价劳动力,项正确;大量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非洲损失了大量人口。故项正确,①③④项正确,C选项符合题意。由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地处美洲,是购买黑奴的主要人群而不是贩卖人群,英国是当时最大的奴隶贩卖者,项错误,ABD选项排除。

5.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这样描述大头针的生产: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把它拉直,第三个人再把它切断。依此类推,这种程序使得10个人一天生产48000枚大头针,如果靠个人单独工作,每个人一天甚至生产一枚大头针都会有困难。这表明

A. 这时大头针的生产浪费了更多的劳动力

B. 当时工人的劳动强度相当惊人

C. 专门化和劳动分工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D. 西方已进入机器制造机器的时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把它拉直,第三个人再把它切断可知,反映的是专门化和劳动分工;依据题干这种程序使得10个人一天生产48000枚大头针,而如果靠个人单独工作,每个人一天甚至生产一枚大头针都会有困难可以看出专门化和劳动分工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C项正确;大头针的生产浪费了更多的劳动力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

材料并不是说明当时劳动强度大,B错误;西方已进入机器制造机器的时代说法以偏概全,D错误。

【点睛】本题以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言论为背景材料考查对专门化和劳动分工对生产效率的作用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6.1831,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殖民扩张和掠夺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垄断组织的形成

D. 工业革命word/media/image2_1.png进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说明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反过来降低了商品的价格,之前的奢侈品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故D项正确;A项不能直接提高生产力, B D两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动力和产生的影响,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831不符。

【点睛】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解析根本原因问题。

7.19世纪后期开始兴起的工业部门是

A. 纺织业

B. 机器制造业

C. 铁路业

D. 电器工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结合材料19世纪后期开始兴起的工业部门可知是电器工业,D选项符合题意。ABC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

8.某一时期,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时期是

A. 新航路开辟时期

B.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

C.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北美洲和日本都积极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分工,D正确;西班牙、葡萄牙开辟了新航路,不能产生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的效果,排除A;材料反映这一时期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故排除B;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不可能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排除C

9.19世纪40—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社会原有的经济结构。关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民族工业首先在内地产生

C. 重工业发展迅速

D. 传统手工业趋于稳固

【答案】A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经济侵略下,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传统手工业走向衰落,排除D,A正确;19世纪6070年代,民族工业产生于沿海地区,排除B。近代中国重工业落后,发展缓慢,排除C

10.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自强”“求富的运动。这场运动是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于1851年,是旨在推翻清王朝的运动,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五四运动是1919年,核心是爱国主义。C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D错误。

11.1872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1873年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进行生产。上述企业所反映的民族工业产生路径包括

外商投资

洋务派创办

商人投资

手工工场转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外商投资的企业属于外商企业,不属于民族工业,排除;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属于民族工业,正确;继昌隆缫丝厂是商人投资,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正确;上海轮船招商局和继昌隆缫丝厂都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的近代企业,不是在手工工场基础上的转型,排除;故C正确。

12.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出现这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B. 欧洲列强放缓对华经济侵略

C. 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D. 东南沿海通商口岸逐步开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甲午战争后3,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等信息说明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初步发展阶段,该时期由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导致民族工业出现初步发展状况,A选项符合题意。欧洲列强放缓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B选项排除。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不属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C选项排除。东南沿海通商口岸逐步开放在鸦片战争之后就已经开始,D选项排除。

13.1927—1936,我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的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本家爱国热忱的推动

B. 国民政府相关政策word/media/image2_1.png影响

C. 欧洲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D.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1927—1936,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材料中现象正是这一原因导致,B项正确。民族资本家爱国热忱的推动不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A错误;欧洲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C错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甲午战争之后,D项错误。

14.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主要原因是

A. 西方列强的侵略

B. 封建主义的压迫

C. 自然经济的阻碍

D. 洋务企业的排挤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由于帝国主义大量掠夺中国的煤炭、钢铁等资源,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尤其重工业的发展更加步履艰难,说明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主要原因,A选项符合题意。封建主义的压迫是阻碍因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B选项排除。自然经济的阻碍的说法与中国重工业发展基础薄弱无关,C选项排除。洋务企业排挤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5.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的新式通讯方式是

A. 有线电报

B. 驿站邮传

C. 无线电话

D. 航空邮递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新式通讯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的新式通讯方式是有线电报,A项正确;驿站邮传在中国早就出现,B项排除;CD项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出现的,排除。

【点睛】“19世纪70年代”“新式通讯方式是关键信息。

16.下图所示是1908年上海第一辆有轨电车,只有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中国有轨电车的出现

A. 促进了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

B. 完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C. 消除了中外交通事业的差距

D. 实现了自由平等的政治诉求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只有一节车厢说明车厢不分男女贵贱,这种新式交通冲击了当时国人的道德传统和行为规范,促进了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A正确;近代中国交通工具传统与近代并存,完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近代中国社会经济落后,不可能消除中外交通事业的差距,排除C;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社会观念依然存在,没有实现自由平等的政治诉求,排除D

17.前苏联流传的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

A. 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 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

C.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 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答案】B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飞机等重工业有很大发展人民生活却是排队领面包的现象,强调的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落后导致的现象,不是肯定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A实行五年计划建设时已经废止新经济政策,排除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停止实行,排除D项。

点睛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民经济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这种模式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18.192910,当美国人还陶醉在繁荣的美梦中时,这一美梦却因残酷的现实而破碎残酷的现实是指

A. 政局动荡

B. 自然灾害

C. 环境污染

D. 经济危机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当美国人还陶醉在繁荣的美梦中,说明当时政局稳定、没有自然灾害,也没有体现环境污染的信息,排除ABC;结合所学,19291024纽约股票暴跌,大危机由此开始,故选D

19.马丁在《美国史》中写道,罗斯福新政时期,为防止盲目竞争,生产过剩,企业界、劳工组织和政府的代表将确立一些公平行事的准则,依法确定各行业的价格、生产水平、最低工资和最长工作时间。这表明了美国政府

A.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 允许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 鼓励美国民众勤俭节约

D. 希望企业主扩大生产规模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罗斯福新政时期,为防止盲目竞争,生产过剩”“将确立一些公平行事的准则,依法确定各行业的价格、生产水平、最低工资和最长工作时间可知,当时美国政府采取一定措施,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外国人美国就业问题,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民众的勤俭,C项排除;罗斯福新政希望企业主缩减生产规模,D项错误。

20.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中普遍奉行的政策是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 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化解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的罗斯福采取了国家干预措施进行调整,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干预经济成为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的经济发展模式,A选项符合题意。计划经济是苏联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B选项排除。贸易保护主义属于重商主义的一种,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自由放任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前各国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D选项排除。

21.二战结束后,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补贴。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材料表明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是

A. 有立法和制度保障

B. 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C. 福利种类多,覆盖面广

D. 社会上福利欺诈现象严重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产妇的医疗费由国家负担”“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说明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种类较多,而且覆盖的面广,C项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社会福利有立法保障,A错误;材料也没有说明低收入阶层受惠多,B错误;社会上福利欺诈现象严重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22.阅读以下的《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可以得出

A. 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

B. 国民经济建设比例严重失调

C. 建立了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

D. 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工业发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表,可知,1957年至1960年间,正属于探索

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了左倾”,农业出现负增长,而重工业增长迅速,即直接反映出国民经济建设比例严重失调,B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表述错误,1957年至1960年间已经不是一五计划期间了。C项错误,当时的国民经济结构很不合理;D项表述具有片面性,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左倾”,破坏了生产力,不能够准确反映图表内容。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国民经济建设比例严重失调

23.下图是一张年历画,画中题诗:人民公社顶呱呱,工农商学兵一家。人众财多好建设,工农业遍地开花。此年历画应该出现在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一五计划期间

D. 大跃进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人民公社顶呱呱,工农商学兵一家可知指的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基本上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属于同一时期,D选项符合题意。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在1949——1952,A选项排除。三大改造时期是在1953——1956,B选项排除。一五计划期间是在1953——1957,C选项排除。

24.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明确: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A. 分田单干

B. 集体经营

C. 包产到组

D. 包干到户

【答案】D

【解析】

【详解】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经营方式是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D正确,C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并不是分田单干,排除A;集体经营是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经营方式,排除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83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联系所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分析解答。

25.1980,位于广东、福建两省的四个经济特区相继开发建设。这些特区的经济活动以

A. 国家计划为主

B. 内地支持为主

C. 外商资助为主

D. 市场调节为主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位于广东、福建两省的四个经济特区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辅,D选项符合题意。经济特区是为了突破计划经济,属于改革的试点窗口,A选项排除。经济特区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与内地支持无关,B选项排除。外商资助为主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

II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20,2714,2816,5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贸易衰落……17世纪荷兰控制着波罗的海地区、大西洋地区乃至地中海与北欧地区的贸易,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继意大利诸城邦后……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的原因。

材料二 由于航海条例的取消,运输费降低,从而降低了英国工业品的价格,增强了其竞争能力。英国的机床、机车等重工业产品也越来越畅销,从1845年到1870年的25年中,英国机器输出量增加了一倍。1870年英国的贸易总额竟达到近五亿五千万英镑。当时英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上占居首位,成千上万的英国轮船,满载着英国工业品飘洋过海,远销其殖民地和落后国家,从那里攫取了大量的原料和粮食运回本国。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摘编自李自更《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工厂的。

材料三 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以汽车为例,轮胎的需求为橡胶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工业规模的逐步扩大需要运输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增强;总体上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相同影响。

【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造船业发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开拓世界市场,垄断贸易;阿姆斯特丹是地处大西洋沿岸的重要港口,地理位置优越,商贸繁荣。

2)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航海条例的废除增强了英国的竞争力;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利于倾销工业品并获取原料。

3)都推动了新产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都推动了生产力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解析】

【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的信息可知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依据所学从政治、经济以及地理位置等其他角度分析回答。

2)依据所学可知是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依据材料二由于航海条例的取消,运输费降低,从而降低了英国工业品的价格,增强了其竞争能力的信息可知航海条例的废除增强了英国的竞争力;依据材料二成千上万的英国轮船,满载着英国工业品飘洋过海,远销其殖民地和落后国家,从那里攫取了大量的原料和粮食运回本国的信息可知是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利于倾销工业品并获取原料。

3)依据材料三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的信息和所学可知都推动了新产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生产力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27.经济生活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苏俄(联)粮食产量不断上升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并概述其作用。

材料二 19333月,政府命令全国银行休假”4天。集中力量支持有支付能力的大银行开业,淘汰已实际破产的小银行,接着政府设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19335月,总统批准公布《农业经济调整法》,并设立农业经济调整署,规定缩减农业生产……政府与生产者签订合同,由政府付给租金或货币奖金19336月,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执行法令。规定将全国的工业划分成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193311月,政府成立民间工程署,拨款33亿美元,用于完成18万项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19358月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改变以往由民间团体资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实施福利主义试验。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举措。

【答案】1)政策:新经济政策(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整顿金融体系,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活动,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经济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保护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实行社会保障,救济失业家庭。

【解析】

【详解】1)政策:依据材料一的数轴图从1921-1925年的时间可知是新经济政策。作用:依据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从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以及稳定政治形势回答。

2)依据材料二设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总统批准公布《农业经济调整法》、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政府成立民间工程署以及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的信息和所学从整顿金融体系、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政策以及推行以工代赈和实行社会保障等回答。

28.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经济政策的调整,以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了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则比较稀少的现状。

——摘编自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并概述其重要作用。

材料二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复兴之路》解说词

2)材料二中社会变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材料三 水果历来是属于温饱之外的奢侈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果已逐渐成为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内容。以西瓜为例,在1982年居民还为买瓜走远路,排长队,而到1985年西瓜市场放开后,西瓜上市量大,质量好,购买方便。到90年代初期,北京人均消费水果47公斤,接近世界最高水平。美国的蛇果、墨西哥的青柚、印度尼西亚的毛丹、新西兰的杨桃、韩国的丰水梨、日本的水晶梨、智利的红提子……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50多种水果摆满商厦柜台。

——摘编自张太原《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生活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出北京居民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1)主要内容:进行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

作用: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序曲: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3)变化:水果品种丰富,由奢侈品变成普通商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原因: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市场的活跃提供了保障。

【解析】

【详解】1)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一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的信息可知是进行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作用:依据材料一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则比较稀少的现状的信息和所学可知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标志:依据材料二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信息可知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序曲:依据所学从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回答。

3)变化:依据材料三水果历来是属于温饱之外的奢侈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果已逐渐成为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内容的信息可知是水果品种丰富,由奢侈品变成普通商品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原因:依据所学从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角度回答。

2018~2019学年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第三次学分认定)历史试题(解析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