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培养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5-01-16 12:19:15

《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与提出

曾几何时,随着国家教育部对加强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政策的出台,我国近50所著名院校针对艺术特长生政策、针对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的变革,打破了多年来高考分数惟一的模式。艺术特长生录取优惠机制,是多渠道选拔人才的积极措施,对那些文化课功底一般但在艺术修养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道路。

然而,现阶段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由于艺术特长生在升学和求学机会中被认可,所以使得不少家庭和学校在社会“利益杠杆”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当然,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促进了艺术知识的学习和普及,这本身对于全社会来说都是积极的;但同时,在利益的推动下,为考级应试而学习艺术,为可能的升学而考级,学习艺术本身的意义完全被可能的利益代替了,这就使事物走向了另一面。

总观嘉兴市普通高中段教育的发展,高中艺术特长生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各校的广泛关注。每所重视艺术特长生教育的普通高中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正逐步并积极地探索着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艺术特长生培养的模式。但较为遗憾的是,至今我们没有在各级各类与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中听到或看到过比较全面、系统的反映本地艺术特长生培养相关的信息。

作为我校前身的嘉兴市洪波中学自1997年成立起,一直致力于艺术特长生的培养。经过近10年的积累,我们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艺术特长生校本培养模式,为了能够使这种校本培养模式从实践经验层面逐步上升到理论规律层面,从而希望达到使我校艺术类特长生获得真正艺术素养上提高的同时也能够为其它同类学校提炼更好的培养策略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与示范的作用这样一个多赢的目标,我们提出本研究课题。

二、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1、培养。《现代汉语词典》的义象②中解释为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成才。本课题所研究的“培养”就是以挖掘有艺术特长的学生的潜力为目的而进行一定量的教育和训练,使他们的艺术能力得到个性化、最优化的发展。

2、艺术特长生。是指比一般的同龄学生具有某项艺术(如美术、音乐等)项目的突出表现能力的学生(或群体)。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除了极个别的是天赋的因素,更多的是与同龄人相比,较早接触了相关的训练,使得某些能力得到了系统的开发和培养。

3、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我国的教育体系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逐步发展。在此其中,普通高中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与职业技术高中并列的基础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高学段。按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心理发展特点,小学低年级与幼儿园的学生对艺术类的学习大多停留在“喜欢”层面,这种行为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思维表现,到了小学高年级分化期,才能初步确立兴趣所在,初中部的学生兴趣才能相对稳定。因此,我们所研究的“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是指对艺术具备了稳定的兴趣的特长生,而且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所选择的艺术特长生主要是指美术特长生。

三、课题的支撑

1、理论支撑

①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立者加德纳认为:人类具有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内省智力和人际智力这七种智力。通常人们并非一种而是几种智力在相互作用。每个人在现代社会中都能摸索到各自成功的道路,简单地说一个人是否聪明其实没有意义。关键是明白自己的才能在哪一方面。他强调人的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和探索自我、把握自己命运的重要性。

本课题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研究通过科学的管理与教学策略,开发与训练对艺术具有稳定兴趣的普通高中学生的潜质和能力,使他们的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

②差异教育理论

差异教育理论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并依据学生的差异创设相应环境,采用差异教育政策,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教育,因材施教是差异教育的重要原则,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分层教育等模式不断涌现,提高了因材施教的可操作性。特长生教育是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需要的分层教学,差异教育理论为特长生教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差异教育的模式与策略为特长生培养奠定了实践操作基础。

③科学发展观理论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基本内涵之一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落到教育层面上就是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培养方式和培养机制。

2、实践基础

①我校的前身——嘉兴市洪波中学自1997年创立至今,一直重视并坚持做好对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9年学校被浙江师范大学确定为艺术教育基地学校;2000年被评为“浙江省艺术特色教育示范性学校”。自学校成立至今,已向全国各级各类优秀高等院校输送了大量的艺术类人才,应该说在艺术特长生培养工作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每年都有数量众多的艺术类特长生主动申请报考我校。正是这些因素,可以保证本课题的研究得以顺利开展。

②我校艺术专业类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共有美术教师5名(其中有市属级学科带头人1名,教育硕士1名),音乐教师2名(其中有市属级学科带头人1名),体育教师10名(其中有市属级学科带头人1名)。一方面,每一位教师都有培养艺术特长生的经验;另一方面,其中的优秀教师能够在本课题的微观实践中对艺术特长生的培养策略进行较为深刻的归纳与提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 研究内容:

1)学校宏观层面

①符合本校艺术特长生发展特点的培养目标制定;

②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的优化选拔机制;

③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的优化管理机制,包括学习的组织形式、学习时间的编排、教学内容以及师资的管理等;

④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发展性评价标准。

2)教育微观层面

①研究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培养的具体操作方式;

②研究实践前后特长生艺术技能的变化情况;

③研究实践前后特长生创造能力的变化情况;

④研究实践前后特长生在艺术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态度等)等变化情况;

⑤教师在课题实践前后教学能力及方式的变化研究。

2  预期目标:

1)归纳出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的智力发展规律;

2)通过学习与研究,初步形成具有系统化和有效性特点的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培养模式;

3)在原有基础上,参与课题研究的艺术专业教师掌握具有理论指导的、较为科学的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培养方法,并能在教学中自觉应用,形成一种符合特长生发展规律的、符合新课程发展要求的、能有效提高艺术教学质量的教学技术;

4)积累有价值的经验和材料,包括组织编写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培养的校本教材、培养方案、培养个案集等,为本课题的后续研究打好基础,同时也为本地区其它学校的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调查、观察、访谈、问卷等手段,跟踪分析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方法的有效性与质优性检验,具体采用的方法如下:

1、经验总结法:总结以往在艺术特长生培养方面的经验,并经过初级筛选,得出部分具有有效性的经验;

2、文献法:通过信息检索,整理、归纳、总结现今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初步明确艺术特长生的智力发展规律,并结合我校实际操作中已有的经验,运用分析、筛选、优化等手段,初步形成符合我校特点的艺术特长生培养的实际操作策略;

3、调查研究法:调查现行艺术特长生培养的现状,分析得失成因,分析影响特长生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对策实践框架的构建打好基础;

4、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检验,通过实践得到培养模式及操作的策略,通过实践检验培养模式及策略的有效性,从而不断使研究的结论不断得到优化,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结论;

5、个案研究:对典型的个案进行系统观察与剖析,揭示某些规律与本质,并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正。

六、研究过程:

120076————20078月:总结、学习准备阶段;

1)研究人员总结以往培养经验;搜集、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重点学习与艺术认知有关的心理学知识,更新观念,打好基础;

2)初步形成比较系统的艺术特长生智力发展的规律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对策框架,包括制定艺术特长生选拔、培养方案,编制校本教材、制定具体操作方案等;

3)召开课题开题会,分解、部署课题研究工作。

220079————20085月:实践研究阶段;

1)完成选拔工作;

2)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

3)调查、问卷、访谈,搜集研究数据,积累研究资料,具体操作环节的有效性分析;

4)对相关操作策略进行修正。

3  20086————20088月:成果总结阶段;

1)总结提炼培养对策框架;

2)相关材料的整理、归纳;

3)撰写论文,课题组成完成研究报告;

4)召开课题结题会,市教研院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七、课题组人员及其分工:

八、成果形式:

1  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教育校本教材(一册)

2  课题实施资料汇编(一册)

3  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培养个案集(一册)

4  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结题报告一份)

九、经费预算:

1  学习准备阶段:500

2  实践研究阶段:5500

3  总结阶段:2500

合计人民币:8500

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培养的实践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