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的理论

发布时间:2015-09-04 11:52:45

第三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理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各种理论。

2.能初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解。

教学内容:

后天环境论

先天决定论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第一节 后天环境

一、模仿说

1、机械模仿说

儿童的语言主要来自于对其父母语言的机械模仿

忽视儿童在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选择性模仿说

儿童的语言模仿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不是一一对应的

儿童往往选择模仿语言结构,而不是语言内容

儿童的选择性模仿是在自然情境中发生的

儿童的模仿不一定是即时产生的

二、强化说

强化依随(斯金纳1974):指强化刺激紧紧跟随在言语行为之后发生。

1、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的偶然发生的行为

2、强化依随是渐进的

三、中介说

斯塔茨:刺激和反应之间具有传递性。

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具有刺激的性质,可以诱发出条件反应。

在外显的刺激和反应中间,有一系列因联想而引起的隐含的刺激和隐含的反应所构成的中介体系。

第二节 先天决定论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

乔姆斯基提出理论假设:

1、儿童大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包含:

一套包括若干范畴和规则的远普遍特征;

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

2LAD的活动具有一个临界期。过了这个 临界期,LAD就会退化。

二、自然成熟说——勒纳伯格

语言能力的先天性

语言能力的自然成熟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第三节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一、认知说

皮亚杰:

语言是儿童具备的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

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它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儿童的语言结构具有创造性

二、规则学习说

儿童具有一种理解母语的先天处理机制,这种机制主要是学习和评价能力

儿童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对规则的学习。在儿童早期,还有许多过分概括的显现

儿童对规则的归纳,凭借的是工具性条件反射,是刺激——概括的学习过程,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影响

三、社会交往说

语言获得不仅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而且也需要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的发展

儿童和成人语言交际的互动实践活动,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章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的理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