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抽考暨调研考试试题 doc

发布时间:2017-05-09 09:19:01

2015年秋学期寿县一中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第Ⅰ卷 阅读题(72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一一“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 “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C.“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D.“评点”依存于原著,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并且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艺评论的方式往往与时代特征相契合,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其操作过程需要借助于网络等工具。

B.用字幕密集快速地呈现,“弹幕”加强了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提高了评论与作品的融合度及观赏者的主体性。

C.真正有价值的是评点的内容,但作为技术的“弹幕”的流行可以使传统的“评点”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得到发展。

D.“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观赏的完整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

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C.“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D.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可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23分)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 即叱出 ,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 ②瞷(jiàn):窥视。 ③刺:名帖。 ④刘伶断饮:刘伶戒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始进 间:缝隙

B. 客伺久,辄大怒 诟:责骂

C.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赞:帮助

D晨起,即科头 甫:刚刚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 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B. 竹床一,坐 乐琴书消忧

C. 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D. 余怅然久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对丈夫的“醉书”也持几分赞赏的态度。

C.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考虑到积习难改,最终还是找了个借口自我安慰,顺其自然了。

D.作者不仅嗜书,而且嗜酒,后来他本想戒酒,但妻子认为他和刘伶一样根本无法将酒戒掉,于是他打消了戒酒之念,并且将书斋命名为“醉书”。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5分)答:                            

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3分)答: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3分)

答:                            

4)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司马迁《项羽之死》3分)答:                            

(二)阅读古诗,完成8-10小题。(共13分)

读长恨辞

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8.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4分)

答:                           

9.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4

答:                            

10.李白南游吴越时,写下了《越中览古》、《苏台览古》等诗,请你仔细阅读这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主旨、写法上的异同。(5分)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10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

(屈原《湘夫人》)

(2) 杜甫《蜀相》一时的颈联是“                  。”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 ____                    ”。

4)《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本是女子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曹操在《短歌行》借此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5)不吸取前人败亡的教训,只会让历史悲剧不断的重复。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的最后所说的“____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7

刻舟求剑

王蒙

有一位贵客在江轮的甲板上舞剑,一个亮相,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

  “停船,停船!”他气急败坏地大叫:“快停下船来为我捞剑!我这把剑价值连城!”看看众人漠然的神态,他解释说:“我这把剑出诸干将、莫邪,后来通西域时经过丝绸之路外流到了国外,波斯大帝曾佩戴它出征,奥斯曼帝国宰相曾悬挂它于客厅,英国乔治王子用重金买下,法王路易第八派了五个刺客去抢夺它……如此这般,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出口转内销才落到我的手里。看,这是文物局证明,这是税务局收据,这是工商局的批文……还不快捞!”

  船长来了,问道:“您老这柄宝剑上了保险了么?”

  客答:“宝剑不是左轮手枪,不存在走火的危险。再说它的价值在于积聚文化心理、集体无意识、工艺美术观赏、保存参观展览,从不曾有过实战的考虑。中东之战中,不论是多国部队还是伊拉克都舍不得用这样贵重的宝剑开打。它们用的飞毛腿爱国者B-2都是博物馆拒绝收购乃至拒绝接受捐赠的东西;你在大英博物馆或者大都会博物馆见过导弹与轰炸机哪怕是盒子枪捷克造吗?古老的宝剑上保险开关这劳什子做甚?”

  船长急得跺脚:“谁说那个开关啦!我说的是insurance,我说的是C.P.I.C,我说的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你在那里保了险了没有?”

  贵客咕哝道:“放什么洋屁?我自己的宝剑凭什么要给保险公司交钱?我喝五粮液都没掏过钱!国务院不让宴会上喝白酒?我偏要喝!你到底停不停船?”

  “停船是不可能的。现在船行峡谷,停船是危险的。这里是禁停区。停船违反交通法。停船大家都不高兴。我们的船上还有外宾,还有记者,还有来写文章糟蹋我们的笔杆子哩!”

  “你什么态度?你对我什么态度?你怎么敢这样对我说话?”贵客发了怒。他进一步甩出一张牌:“你们航运公司经理不就是张二胖吗?你们财务处长不就是小余吗?我告诉他们一句话就炒你的鱿鱼,我还是归侨台属呢!”

  船长没有办法,只好思谋对策。便在落剑处的船帮刻上一柄剑的模样,又刻上几行字:“此处有宝剑,捞上赏重金,捞不上也给钱,全凭一片心!”他问贵客:“我们这样做,该行了吧?”

  后来又经过了一个讲价钱的过程。决定:捞上,奖金一万元,剑主出百分之六十,船主出百分之四十。捞不上,每人次奖十五元,船主出百分之六十,剑主出百分之四十。不管谁出钱,都由轮船上的财务科开发票,可以报销。

  许多自作聪明的旅客把船长嘲笑了个够,说他是傻蛋,说他是死脑筋:“刻画刻字有什么用?船行每小时二十五公里,走出这么远了,下去捞个鸟!”

  等到大家笑完了,船长说:“你们才是呆鸟哩!现在给各旅客出个智力测验题:‘为什么你们是呆鸟?’猜对了的今晚喝啤酒按七五折收费!”

  船到站了,一批又一批的潜泳能手在刻舟处跳下求剑。剑没求着,却捞上了各种硬币、易拉罐、罐头瓶子、首饰、金银戒指、手镯、防水手表、怀表,以及各种沙石、水生动植物等。

  行船了,打捞停止。又一站,又打捞一次……船到终点站,便在终点站打捞。休息保养十二小时以后,船往回开,便又在行进中的每一站打捞。

  历时一年,剑虽然尚未捞上来(总有一天会捞上来的),但是捞上来的物品也算得上是洋洋大观。先是办了展览,后又分别举行了拍卖、寄卖、代售、甩卖活动。得失相较,虽然航运公司与贵客所在单位贴了些钱,但不论打捞者、船工还是旅客都捞到了一些好处。尤其是,培养了一批潜水能手,有的走向全国,有的走向世界领了奖牌,他们一致认为该船是潜泳的摇篮,船长是潜泳之母。他们的事迹,翻译成了六国文字,登载在各大报上。据悉,最近《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已派干练编辑人员前来采写他们开创的纪录,并准备将他们的故事拍成影片,在“正大综艺”、“世界真奇妙”节目中播放,云云。

(摘自《小小说精选》)

1)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贵客”的性格并作简要分析。(5分)答:                            

2)船长在“船帮刻上一柄剑的模样,又刻上几行字……”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结合具体描写,探究小说的思想意蕴。(6分)答:                            

第Ⅱ卷 表达题(7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每小题3分)

1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nè)  léng)角 (jiǎo)斗士 纵横(bǎi)

B.(tī)  (bǐng)  hāo)素  (xuàn)

C.yáng (guō)  自动dǎng 绿(1ù)林好汉

D.书箧(qiè(shāo)  zhù)香 扣人心(xián)

14.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庄子》是庄周和它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庖丁解牛》这篇寓言通过庖丁介绍自己解牛技艺的过程,告诉人们: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尽年。

B.沈从文自称《边城》是“乡土抒情诗”,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C.《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

D.古人的姓名字号十分复杂。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例如韩愈,字退之,名与字是协同关系;文天祥,字宋瑞,名与字是相反相成的关系。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语文教师大多非常感性,尤其是遇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总是爱不释手,很想与学生一起分享,在授课时也总是能上得得心应手,行云流水

B.两千五百年前的一天,阳光明媚,熏风习习,泗水河边一片桃红柳绿,春意阑珊。孔子和弟子们来到这里,面对缓缓流淌的河水,师生共同畅谈起自己的人生志向。

C.青石板是下石壕的瓦。一座座石屋湮没在树海里,那青石板错落有致地铺排,似神龟出海;那石板上斑斑驳驳的水痕恰似出海归来的祖先沧桑的容颜。

D.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今天下午,蔡振华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是中国足球的福音,中国足球工作者要有_______的勇气,转思路,换脑筋。 

②本月上旬,尼日利亚极端组织“博科圣地”在该国东北部发动恐怖袭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还杀害了一名正在分娩的女性。这可能是该组织成立6年来发动的最_______的袭击。 

③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谈及他与台北故官冯明珠院长再次见面的情形,说:“我们很快就进入实质性的交流,少了一些寒暄,多了一些_______。” 

A.破釜沉舟   惨绝人寰   心领神会   

B.孤注一掷   惨无人道   心领神会 

C.破釜沉舟   惨无人道   心照不宣  

D.孤注一掷   惨绝人寰   心照不宣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B.多日来中国东部地区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也受剑了严重影响。

C.出汗是很高效的散热方式,每蒸发1克水就可带走2.43千焦的热量。但是并不是汗流出来就一定能马上蒸发掉,它能否有效地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湿度。

D 现代制度建设进程、人性化设计意识、人口密度大是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频繁出现的原因。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     。简单地说,日光下的景物是散文,只能使我们兴奋;月下的景象是诗,它能使我们遐想、幽思。

 ①给我们视觉的刺激太强。

 ②而在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轮廓也迷离了。

 ③这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

 ④物我都冥合了,诗化了。

 ⑤在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我们喜悦,悠然,怡然。

 ⑥我们的心弦便弛缓下去。

A.①③②⑥⑤④  B.①③⑥②④⑤ 

C.②⑥④①③⑤   D.②④③⑥①⑤

五、写作(60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孙家洲教授发布的与弟子断绝师生关系的公开信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孙教授今年新招收的硕士生郝相赫接连发出微信,对学界前辈阎先生、韩先生屡屡攻击,无端嘲讽,且用词刻薄,经多次劝说,郝某依然我行我素,无奈之下孙教授只好宣布与学生断绝师生关系。接着,郝某对孙教授的公开信进行反驳,他认为微信和微博是不同的,微博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微信却只有加着的好友可以看。他对学界前辈的不尊重都发布在自己的微信圈,属于内部空间、私人空间。在私人空间里说话自然随便一些,这些是可以理解的。况且,自己也有言论自由。

对于师生之间的这场风波,你怎么看待? 请给孙家洲教授或郝相赫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明确收信人,统一以“赵明理”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语文试题答案

1C (依据原文“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可知,“评点”不分主与辅,选项说“通过……来辅助……”违背文意)

2D (按原文应为“低劣的评论”和“大量的弹幕”对“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均有影响,不能一一对应,更不分轻重)

3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除了评论作品外,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 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选项“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偷换对象)

4.(这里的,解释为机会,时机

5. C A.助词,表陈述语气/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C.均作连词,况且。D.音节助词,无义/代词,我。)

6.D (作者并没有嗜酒,只是个书痴)

7.1)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共5分,采分点:悉、罔、窃、俟)

2)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共3分,采分点:诚、旋、畔)

3)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的人,那他还凭借什么呢?(3分)

4)纵使他们不说,我难道不于心有愧吗?(3分)

附《醉书斋记》参考译文:

  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竿。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榻,用来躺卧。还摆放了书架和书筒各四个,古今的书籍都存放在里边。琴、磬和麈尾等各种什物,也都交错摆放在旁边。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将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提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看见这样情景的仆人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后来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通过过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出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坐着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晌,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

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举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面。客人等久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格严厉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再追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僻。

  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着你沉湎在书中,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很失望,不高兴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区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文字,不仍然比沉溺于女色好吗?于是笑着回答她说:“像你说的那样也是很好的。”于是不再立即戒除,而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做“醉书斋”。

8.感慨的内容对象不一致,李诗感慨的对象是唐玄宗,唐玄宗在夜雨中只思念杨贵妃以致泪水打湿衣襟,却对军中因战而死的士兵无动于衷,批判了君王沉溺于个人情感而至国家于不顾的偏狭胸襟。(2分)袁诗批判的对象是《长恨歌》,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人的爱情悲剧而没有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2分)

9.采用了对比手法,(1分),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一代君王唐玄宗对于浴血奋战的军中将士之死不动心,而对于宠妃杨玉环之死却哀恸万分。(2分)两相对比,增加了对唐玄宗批评、谴责的分量。(1分)

10.这两首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2分)但《越中览古》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极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苏台览古》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法又略有不同。(3分)

11.10分)(1)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2.17分)

1)①虚荣、作秀。从“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来看,贵客并不是一个舞剑的行家,却故意在甲板上舞剑。②华而不实,吹牛。他虚构宝剑经历,夸饰自己的日常生活,语言极度夸张。③自私、小气。中途要求停船为自己捞剑,为打捞费用与船长讨价还价。(5分,围绕两方面分析论述,表达明晰,可得满分)

2)①从情节结构来看,这个情节使船长摆脱了贵客的纠缠,也为下文双方还价、潜泳能手捞剑等一系列的情节作好了铺垫。②从塑造人物的角度看,表现了船长的圆滑、富有心机。 ③从表达效果看,给小说融入了荒诞、幽默的色彩。(6分,答两点并作分析阐述,表达明晰,即可)

3)作为一篇寓言式的小说,它的思想意蕴是深广的、多方面的:

①讽刺社会生活中通过炒作造势来谋取私利的阴暗心理。船长明知找不到那把剑,却仍然在船上刻下标记,标明捞剑价码,吸引人们打捞,其目的就是通过造势牟利。

②讽刺社会生活中严重趋利现象,大家明知捞不到那把剑,还是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跳江捞剑,他们惦记的不是捞剑,而是捞剑的奖金。

③讽刺现实生活中不辨真假、盲目跟风的心理。获取了私利的船长被误传为“潜泳之母”,事迹广为流传,是不辨真假、盲目跟风的结果。(6分,答两点并分析,表达明晰,即可)

13.答案B  A(jué)斗士 C打烊(yàng D(shào)  

14.答案D 举例中,名与字的关系解说弄相反了

15.答案D A.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B.春意阑珊:指春天快要过去了。属误解词义,此处应用“春意盎然”;C.湮没:一般用于抽象事物,此处应用“淹没”。

16C【解析】本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均有最后一搏力图胜利之意。前者含褒义,指富有勇气,不留退路,决心与敌人一决胜负;后者含贬义,指的是竭尽本钱赌一把。

惨无人道惨绝人寰都有悲惨之意,但前者形容某人或某些人的卑劣行径,不讲人道;后者形容某件事特别悲惨,其悲惨程度人间少有。

心照不宣心领神会均有心里领会,不必体现于语言之意,但前者一般指双方或多方;后者一般指一方。

17.答案C  A.项,成分残缺,“遭受”缺少宾语“的冲击”; B.项,“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有歧义; D.项,不合逻辑,应是进程慢”“意识弱”“密度大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频繁出现的原因。

18.答案 A 语段起句写日光下景物,结尾处总结句先后写“日光下的景物”和“月下的景象”,行文层次分明。五个句子中,①③写“视觉刺激”,属于“日光下景物”层次;根据③中“这”指代作用,两者顺序应是①③。②⑥⑤④属于“月下的景象”的层次。②“而在晚间”标明进入第二个层次叙写;⑥句中的“便”承②句的色调变化,⑤“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指代②中的描写;④承⑤句,由“我”到“物我”。

19.作文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判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抽考暨调研考试试题 do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