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第九课时

发布时间:2012-03-19 19:03:26

第九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信息窗5

学内容:

教科书第44页、45页。

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题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出示第44页信息窗5

1师:一些小朋友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不仅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还引起小田鸡,小鱼的留意,我们也看一下好吗?

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题目你看到了什么?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二、整理信息,提出题目。

1.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题目?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题目: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河岸上还剩下多少只田鸡?

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2.独立思考,探索题目。

师:同学们的题目提的好极了!那么第一个题目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留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相应的算式。

2)这几个小组的想法又对又正确。那么这道题即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4个同学坐在大树下站着看小猴跳水的3个同学,一共7个同学。再加上跑来的2个同学,就是9个同学。(学生列的算式不同,说法也可以不同)那么这道题也就是几加几再加几?(指名学生:43再加2

3)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在适当时机总结: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的算式,叫做连加。

并板书:连加。

出示小猴子图片。先跳下1只猴子,这是树上还剩几只猴子?怎样列式?

板书:5-1.

又跳下2只猴子。这是树上还剩几只猴子?怎样列式?

学生尝试,教师板书:5-1-2.

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观察一下这和以前学习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减.

板书:连减。

4)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在这幅图里,还有哪几道题可以用连加、连减的方法来计算?学生自己试做,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走进生活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连加、连减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题目吗?提出生活中的题目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题目我们先把它放到题目口袋里,以后再来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连加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课堂检测

4+3+2= 先算4+3=7,再算7=2=9.

5-1-2= 先算5-1=4,再算······

板书设计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计算

导学反思

第十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连加、连减练习课

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的自主练习。

导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和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够列连加连减的式子解决有关问题。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重点:能够列连加、连减的算式解决有关问题,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学过程:

一、谈话引进

同学们,在观看猴子跳水的情境图中,我们又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是连加、连减的操作练习题。练习时,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以及运算的顺序。

2、自主练习第23题。

分别是连加连减的看图计算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说说题意,在提出问题,在列式计算。交流时,要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的合理性。

3、自主练习第4题。

是连加、连减口算练习。练习时,可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的得数,不管哪种形式的练习,都要强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2+2+2+28-2-2-2的含义,并尝试口算出结果。

4、自主练习第6题。

以统计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填数,巩固连加计算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先数出西红柿、青椒、茄子的数量,让后计算三种蔬菜的总个数。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明确表格填写的内容及方法,在正确填写。根据整理的数据,让学生列出算式,算出结果。

三、课堂小结:计算连加、连减时要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课堂检测: 看图列算式。

★★★★ ★★★

□〇□〇□=

板书设计连加连减的算式计算方法。

导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信息窗6-----小猴学钓鱼

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信息窗6

学目标

1结合小猴子学钓鱼的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够列加减混合的式子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4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导学难点:能够列加减混合的式子解决有关问题。

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了花果山,游了水帘洞,看了小猴子跳水,还美美地野餐了一顿,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猴子是怎样钓鱼的呢?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往看一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1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图上都有什么?它们都在干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题目。学生独立编出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思考提出的题目。

组内交流完后,教师指名讲一讲他们编的数学故事,(组织学生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组织全班解决提出的题目。

2解决问题。

1)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结合图中的说明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求出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选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

列式计算: 5-3+1=35+1-3=3都是合理的。

让学生看算式,每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讲解。

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

列式计算:3-1+2=43+2-1=4都是合理的。

课堂检测

1、自主练习第2题。

1)观察此图:你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提出:湖里有几只天鹅?

3)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8-2+3=9(只) 8+3-2=9(只)

4)结合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样想的?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导学反思

 

时第十二课

课题: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

学内容

教科书第4850页的自主练习。

学目标

1通过小羊过河运算卡片小猫钓鱼讲故事等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理解情境图的思维方式是开放的,理解解决题目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3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题目,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导学重难点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

上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研究了小猴子学钓鱼的故事,又解决了一些题目,同学们很棒!今天老师同学们走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题目,好吗?

二、自主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定,错误的改正。

2出示小羊过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1)引出解决的题目:小羊要踩什么样的石头过河?

2妈妈告诉我,从得数是3的石头上过河最安全。算一算哪些石头上的算式得数是3?在石头旁标得数。

3)说一说:石头上的得数有哪些?

4)画一画:小羊过河的路线?

3出示小猫钓鱼图片。

1引导观察图片:小猫做什么?能钓哪条鱼?

2引导理解图意:看桶上有什么?鱼上有什么?看第一只小猫和它钓的鱼。鱼背上算式10-5-3的结果是2,这条鱼就钓到了。另外两只小猫能钓到自己想要的鱼吗?讲一个数学小故事。

4出示50页图片。

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编一个故事。要求:有意思、有趣味、有数学题目。

课堂检测

4+3-2= 6-2+5= 9-8+7= 7+3-5=

5-5+4= 0+9-3= 10-7+3= 5+0-5=

板书设计:加减混合运算。

现在有几只小猴在学钓鱼? 5-3+1=3(只)

现在鱼缸里还有几条鱼? 3+2-1=4(只)

第十三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探索规律

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探索规律。

学目标:

1通过观察信息,进一步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初步的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合作交流说明自己发现的规律,留意倾听、欣赏他人的想法,共享探索成果,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导学重点难点:探索图形或数字的排列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的知识更有趣,比比看,谁学的最好,发现的规律最多。

二、自主探索

1出示51页第1

13+2=5,那么2+3=

你知道方框里填几吗?你是怎样想的?

再出示几个类似的例子,学生解答后,让学生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1=5 6+3=9 2+6=8

1+4= 3+6= 6+2=

引导总结规律: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是不变的。

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题目:出示几个类似的题,让学生利用学习的规律解决。

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

2)教师出示蘑菇+苹果=9,根据刚才学习的知识,你能想到什么?为什么?让学生说说发现的规律。(自己解决问题)

2出示51页第2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面的三个南瓜应该是什么颜色?

学生观察,在小组内交流。后面的三个南瓜分别是什么颜色?

3出示51页第3

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应该填几?为什么?发现有什么规律?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个几个的增加的还是减少的?

4出示51页第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

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觉得有趣吗?(学生交流)

生活中有很多规律,同学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

课后拓展:

1.请同学们走进聪明小屋带领学生审题。

2.学生独立思考,在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探索规律

0 2 4 10

9 3 1

导学反思

第十四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回顾与整理

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8页回顾整理。

学目的

1.整理排列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步学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整理意识和整理的方法与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重点

复习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运用,熟练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学难点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备:

10以内的加减法表格。

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出示花果山美景]

师:同学们认识这个地方吗?你喜欢花果山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

师:前几天花果山上突然刮来一阵奇怪的大风,树倒了,花儿也枯萎了,小猴子们可伤心啦!他们经过商量,决定让聪明勇敢的毛毛去寻找“七色花”,只有找到了七色花,花果山才能变回原来的样子。你看,毛毛来了。

[出示小猴子,配音:“七色花”藏在一个神秘的城堡里,要得到它,必须要有勇气和智慧,连闯三关。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二、回顾整理 巩固提高

1师:城堡闯关现在开始,请看第一关!

小狗: 要进城取七色花,必须看懂我的画。这里面藏着好多数学问题,你能找到吗?

师:小狗卫士给我们带来了六幅画,请同学们找出画中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每组一张图画,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图画内容提问题并口头解答]

师:哪个同学愿意上来交流一下?

师:小狗卫士听到同学们从它的画里面找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可高兴啦,就让我们这些机智的勇士进入了第一关。不过,还要闯第二关呢,有信心吗?

2出示长颈鹿摘桃图,

长颈鹿:想要第二把金钥匙,得先帮我分好这些桃子,要用不同的方法分,能做到吗?

师:请同学们拿出桃子图,分一分,分好了贴在这张作业纸上。

学生拿出卡片进行分类。

师:分好了吗?哪个同学愿意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有的分类方法:①根据得数的不同进行分类。②根据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如分为“加法、减法、加减混合”三类或分为“一步计算的和两步计算的”两类或更细致地分为“一步加、一步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五类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分好了桃子,赢得了第二把金钥匙。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把了,不知狮子卫士会给我们出什么样的难题呢?

3出示狮子图,

狮子:我把金钥匙藏在这个盒子里,盒子上有两道密码锁,只有猜出密码,才能打开盒子,试试看吧!

出示加法表

师:请同学们好好观察一下这个密码表,看能发现什么奥秘,把你想到的密码填在表格中。

学生独立填写,有困难的可与同伴讨论。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找到一定的规律后再填写。填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出示放大的加法表)老师这里有12张彩色卡片,每组抽几张,讨论一下这些卡片应该贴在什么地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小组讨论,达成统一意见,派出代表把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上。 师:从这个密码表中,你发现了哪些奥秘?

[学生交流]

师:我们猜出了第一道密码,还有第二道呢,我们来看一下。

出示减法表,先独立填写,再小组交流

师:这里有12张卡片,谁能把它又对又快地贴在表格里?

发给12个同学,分别贴好

师:(出示贴好的表格)同学们检查一下,有没有问题?从这个密码表中,你能发现什么奥秘?

学生交流

师:我们已经猜出了密码,到底这把密码锁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注意看。

师把加、减法表拼合,显出对称的图案。

师:我们终于拿到第三把金钥匙了,让我们同毛毛一起打开城门,迎出“七色花”,好吗?

三、小结:

师:看,花果山又像以前一样,花儿美丽,果儿飘香,小猴子们多开心哪。同学们,你们开心吗?说说这节课什么事儿让你最开心?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说自己的表现,也可以说感受或收获等。

师:看到同学们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小猴子重建家园,老师也感到很自豪,很开心。

板书设计 回顾整理。

导学反思

第十五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找找的数

学内容

找找四周的数

学目标: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际活动,进一步巩固0~10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感。

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3、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难点:建立数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认识0~10个数及其意义。

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课题

1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

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数吗?在我们周围哪儿有数?请你找出来。今天,我们就来找找四周的数。

板书:找找四周的数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找找身体上的数。找找自己身体上有哪些数?(如:1个头,1个鼻子,1个嘴巴,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两条胳膊,两条腿,两只脚,10个脚趾等。)

2找找教室中的数。

教室中有数吗?请你找一找,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3你还在哪儿看见过数?

公共场所、体育厂、电视上等。让学生说说在不同地点,找到的数都表示什么意思。

课后拓展

1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方法从你熟悉的环境中找出哪些数?

2你打算怎样往找你四周所熟悉的数?让学生讨论,制定出课外找找四周的数的活动计划。

3我们每个同学回家后都找一找四周有哪些你熟悉的数,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交流。

板书设计:找找周围的数。

导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第九课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