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2-07-17 16:07:47

井冈山的意义

虽然离家不远,但一直未去过井冈山,因为听人说那里没什么好看的,除了山还是山。但愈来愈感觉井冈山作为一条道路、一个象征,是有其伟大意义的。今夏终于得偿所愿,怀着崇敬之心去踩踩先贤走过的足迹。

       都说二十岁的革命派,三十岁的改良派,六十岁的保皇派。比如一般人是先左后右。我的顺序老实说有点不同。学生时代思想可以说偏右,这是有复杂的原因。一个是可能是家庭因素,一个是社会影响。总体那时是在赶潮流,说今是而昨非之类的。后来经过一番思索,也是思想上的一些独立的思考,倒是有往左走的倾向。这个中原因,总之是个立场问题,是关于怎么理解正义的问题。

       这次去井冈山,也是源于这些思想的驱动。不过我充其量也是思想上的倾向而已,我不是也不会是一个行动家。主要还是研究某些问题。井冈山当然不像某些名山大川,有多么雄奇俊秀。它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意义。上山经过一个朱砂冲哨口,那是五大哨口之一。那是有些险峻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嘛。这是井冈山道路走得通的表面原因。其实决定它成功的是社会原因,是当时山上民众的竭力无私的支持,和对革命的向往。后来经过杜鹃山,那是看花的,我不看。然后直接上到茨坪,感觉比想象中的要小。其实那原来就是一个山上稍微平坦点的村落。准备去毛泽东故居看看,但是说要买通票才能去,作罢。真正免费的就是博物馆和烈士陵园。黄洋界那些景点光坐车就要七十块,金钱已经越过崇山峻岭,肆意发挥其对精神的亵渎。

       井冈山道路之所以走得通,上面说过主要是社会原因而不是单纯因为其地理如何险峻。当时贫富分化严重,夹杂族群隔阂。山上山下对立严重。贫富分化自古有,它也是最基本的革命原因。族群矛盾则非个中人不明。山上客家,山下本地,本身有隔阂。山上当然比山下穷,所以最终又和阶级问题相连。纵观井冈山斗争,都贯穿这两条线索。毛泽东当时是外来的,他原是对阶级压迫问题看得最透彻的。然而阶级压迫导致的农民起义自古以来失败的居多,因为后来农民也没了信仰,不是那么无私了。井冈山斗争不是单纯阶级斗争,而有文化冲突,族群冲突的因素,这留待社会学家去研究。厦门大学一个教授写过赣南苏区斗争的族群原因的文章,我觉得还是有其独特的角度。君不见当今社会之冲突,并不是单纯的贫富问题。拉登并不穷,但是他坚决反美,这是文化上的问题。可以说是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的意义。再说,资本主义或者以前所有的社会形态都有某些败坏道德,摧残文化的一面,甚至是妨害正义的一面。最终这些又通过贫富分化这样的简单问题表现出来。金钱,甚或制度本身就和文明有冲突。

       井冈山的道路是光辉的,站在正义的角度可以这么说。它意味着弱可胜强,人有追求平等的权利和能力。毛主席1965年重上井冈山,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可能他觉得到井冈山可以寻找到翻天覆地的力量,可以坚定信心。城市里越来越右,制度稳定下来越来越右,这些和他当年革命意义渐行渐远。文革打到一切,农村人征服城里人,山区人征服平原人,穷人征服富人,这正是井冈山革命某些程度的放大。

井冈山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