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第五课 家事烦恼 心理调节

发布时间:2015-03-20 08:52:47

第五课 家事烦恼 心理调节

介绍断离:“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 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山下英子 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

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从2000年起,以杂物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在日本各地举行断舍离讲座,引起日本 NHK、TBS、东京电视台、《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各大媒体竞相采访,令断舍离讲座成为社会流行话题,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全民断舍离的热潮,参加讲座的学员也日益增多。

一 怎么看待家境差别

(一) 家境无法选择。看待家境的心态可以选择。

1, 家境富裕:

1, 去旅游,增加见识。

2,多学一些技能:外语、绘画、乐器、舞蹈等

3,运用金钱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捐款、救灾、参加公益组织等。

4, 选择自己心仪的职业,而不需要考虑职业的报酬问题:哲学、宗教等冷僻专业。

5,更好的物质生活和生活条件。

2,家境清贫:

如何理解“家境清贫,如果对待得当,它也可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财富

1, 刻苦耐劳的精神。

2, 更强的自制力。

3, 更多改变现状的能力。(孩子是全家的希望所在。)

4, 抗挫折能力更强。

5, 更能感受幸福的力量。

6, 更多的自立。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

二 怎么对待家人的隔阂

作为子女,感激父母养育之恩,虚心接受父母的教导。

作为父母,应从实际出发,讲究方法。

(一) 设身处地,谅解对方。

作为子女,多想想父母的初衷。

作为父母,多多尊重子女“保持自己一片天地”成长心理。

就是指“换位思考”,是高情商的表现。

介绍韩国书籍:《妈妈累了就哭吧》

《妈妈累了就哭吧》是一本真实记录孩子和父母之间情感交流的书,韩国两所中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建议下,开展了一场夸奖自己父母的活动,并把自己的感受用4行日记的方式写下来。“夸奖日记”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写满赞美词句的日记,它的文字虽然不那么精雕细琢,却处处流露出父母与孩子之间浓浓的爱。原来子女一句称赞的话对于父母是那么重要。在一个家庭中,这样的话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父母一味地对孩子说:“你们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只会使得家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妈妈,累了就哭吧!”如果孩子们可以把这样的话直接说给自己的妈妈听,表明孩子已经理解了父母的辛苦,更知道鼓励父母,给父母加油。这才是我们心中最希望看到的快乐家庭,不是吗?

(二) 互相信任,彼此关心。

相信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担心是诅咒,取而代之的是信心和关心。”

现实生活中,由于不相信孩子的独立性和害怕他们走弯路,父母会偷看他们的手机、信件,偷听他们的电话,让子女感觉很不舒服,那是一种隐私被侵犯不被信任的不良感觉。父母一定要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能独自面对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行为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其中,人本主义流派就提倡不干预来访者,相信他完全有能力处理自己的困境。在这样的心理流派中,他们相信相信的力量,治愈了很多心理病患。

1.精神分析心理学

    弗洛伊德创立,他认为心理上的病态是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结果.  冲动+对冲动的压抑,导致了心理失常

2.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创立,他认为人的行为来自环境的种种刺激的反应.

3.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最本质是可贵的,不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本能,而是人所特有的潜能. 理想的社会就是能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使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的社会.



弗洛伊德的观点近似人性本恶   重视环境能否使人的本能达到升华

马斯洛理论近似人性本善  重视环境是否有利于人的成长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 人性善与恶,是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

关心是一种神奇的力量:通过言语、行动等都可以表达出你对家人深深的爱。

(三) 善于沟通,经常交流。

沟通和交流是化解隔阂的良好方法。通过沟通和交流,我们会感受到思想的交流,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

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1接触行为 接触行为对于沟通的影响,很少被人注意,但其作用却并不因此而降低。普渡大学的学者试图有系统地调查出在一个不具任何亲密性的环境中,一种“不小心”的触摸行为会带来什么效果。他们要求图书馆员在把借书证还给学生的时候,在某些学生的手掌上进行碰触的行为,某些则没有。当研究人员去接触这些学生的时候发现,有被碰触到的学生(尤其是女学生)对图书馆以及图书馆员的好感度会较高,可见接触行为虽然不被重视,却有其重要性存在,有些政府官员很喜欢跟人

家握手,期待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实触摸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两种关系上,一种是亲子关系,另一个则是两性关系。多拍拍孩子以及给孩子拥抱,会让亲子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也让孩子心理上比较容易有健康的发展。恋人或是夫妻之间,身体上的接触会带给对方受重视的一种感觉,甚至有许多时候身体上的接触更胜过千言万语,举例来说:当女朋友难过想哭的时候,若是能够给予她适时的拥抱,轻拍女友的背或是摸摸女友的头,让女友把头埋在胸膛中,会胜过你在那边安慰她却没有给予

身体上的接触。

 触摸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的触摸,另一类是自己的触摸。在人与人之间彼此的触摸中,Morris(1977)将人与人之间的触摸行为依据不同的形式细分成14

   1,握:像是握手。

  2,牵引:像是拉别人去某个地方。

  3,拍打:像是小孩子要去玩,父亲拍一下屁股示意他可以去。

  4,挽:像是老婆挽着老公

  5,拥肩:勾肩搭背

   6拥抱:这应该不用说明吧

   7手牵手:儿童、女性或情人之间。

8搂腰:取代拥抱的一种做法,亲密度介于拥肩及拥抱之间。

   9亲吻:我想这应该也不需要说明

   10手碰头:代表着一种信任。

  11头碰头:这种行为通常会传递一种讯息“所有外在的世界都不存在于你我之间”,通常会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12爱抚:亲子或情人之间

   13身体的支撑:像是父母把小孩举高高,或是抱起来旋转

   14类攻击的行为:不是真的要攻击,只是很像,例如男女朋友之间的打情骂俏。

据某些专家的考证,握手是石器时代穴居人留下的一种遗俗。陌生人相遇,如彼此并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狩猎用的棍棒或石块,让对方摸摸掌心。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这些手势逐步演变成两手相握的形势。手掌的张开表示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势力范围,显示自信水平、精力等,开始握手让掌心朝上意味着开放与值得信任,会给人以诚实、谦逊或屈从的感觉而手掌的接触则表示合二为一。沟通时如果以这种方式与对方握手,也会表达出服从的意味。今天,在许多国家,握手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表示亲热和友好的礼节。多人握手要从离你最近的那个人开始,然后再与其他人握手,握手时要直视对方眼睛,并且微笑。握手时先自我介绍,并且请教他的姓名。地位高的先伸手,主人迎客先伸手,客人谢主先伸手如果冬天在大街上等。在人类交际活动中,眼睛的信息传递是微妙的,而握手发出的信号却是直截了当的。如果握肩膀和握胳膊时,实际上是进入了接受者的密切区域,只有在感情极为密切与融洽的人之间才受欢迎。在异性之间,如果女方不主动伸出手来,男性是不能去握她的手的。如果伸左手与人相握,则是无礼的表现。如果掌心向下,则会传达出抵制、支配、压制的信号,最好不要采用。较合适的握手方式是手掌侧立与对方握手,并且是手掌相握,而不是只抓指尖,这样能显示

平等友好且不会过分冷淡。

正像语言和姿势可以传递人们的情感信息一样,身体与他人的接触在交际中也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信息。婴儿在母亲怀里被摇着拍着,等到爱抚后不仅能保持心理平静,还能刺激协调运动器官──小脑,促使其发育,国外学者称之为接触教育(touch education)。人类学家把文化大致分为两大类:接触文化(touch culture)与非接触文化(nontouch culture),阿拉伯人,南欧和西欧人、犹太人及拉丁语系的人属于第一类,美国人、北欧人及东方人属于第二类,不同的文化确定了它自己关于接触的定义。出于宗教的崇拜和信仰,佛教徒认为活佛给他们施行的摸顶礼是崇高而神圣的;而在泰国,头部可是千万不能摸的,触及头部就是一种罪过;此外,泰国僧侣在上行走时特别忌讳被女性触及,

认为这样就会使他的苦修前功尽弃。

中国人喜爱一个小孩地会亲切地抚摸她的头部或搂搂抱抱,而对美国的孩子这样做就会引起孩子妈妈的反感,尽管她知道这种动作并无恶意,但在他们的文化中,这样做被人认为是无礼的表现。在穆斯林国家,人们把关于触摸的知识看作其文化整体的一部分,他们用右手进食或做愉快的事,用左手去触摸别人则是一种社交的侮辱,因为左手是大小便时用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子”重于一切。脸对女性来说无异于命根子。如果触摸一个中国姑娘的脸,那可是犯了大忌。可见触摸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运用也要因地域及文化之不同而异。如果不加区别的统统采取亲密性接触,或是统统推行非

接触文化,这个世界就会乱成一团了。

在西方,两个女性见面时拥抱在一起是常见现象,夫妻久别重逢拥抱亲吻也非常自然;但阿拉伯人、俄国人、法国人、东欧人、地中海沿岸人,两个男人之间也会拥抱及亲吻双额。阿拉伯人甚至不停地嗅着对方身上散发出的气息,对他们来说,好的气味能令人精神为之一爽。缅甸人、蒙西人和分布在挪威、瑞典、芬兰等国的拉普人会嗅着彼此的面颊表示问候。在东亚及英语国家,男人之间一般只是握手表示欢迎,很少拥抱或亲吻对方。在许多欧美人看来,政治家的亲吻是“虚假”的代名词。拥抱亲吻的这些差异充分反映不同文化的特色和浓厚的社会文化意义,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深层的

差异在身势语这个表层上的具体表现。

六、类语言

1音高 绷紧声带人的音高就会提高。一般来说,音调提高表明强调、情绪激动、兴奋或愤怒;音调降低表示疲劳、心平气和或者是怀疑、回避或涉及自己或他人敏感、痛苦、伤心的事情。尽管在平时对话中人们的音高不断变化,但是当他想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时,这种变化就会达到极至。

2音量 声音强度增大表示强调、激动;强度减小表示失望、不快、软弱、心虚。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大声通常与热情和自信相联系,消极的含义则包括好斗、自我膨胀,或者对信息的重要性过分的夸张。地位高的人往往会大声的对着下属说话。表明我是发号施令者,你得按照我说的去做。

在平时揉声细语听起来显得值得信赖、富有同情心和善解人意的意味。它也可能暗示缺乏信心自卑或

者是所提供的信息并不重要。

3、语速 指讲话节奏的快慢可以反映情感和态度,语速加快表明激动、兴奋并可能具有表现力和说服力,但太快会使对方感到紧张,也可能意味着不可靠;而语速变慢则表示悲伤、漠不关心、沮丧、冷漠和懒散……,有时也会让人感到真诚、关切有思想。中等语速,给人以稳重、自信、可靠的感觉。作情感反应和情感表达时,应有与内容相吻合的情感语气。如用轻缓和平稳的语调说:你真聪明,表达的了对对方的称赞和敬意,如果语速较快,声调较快地说:你真聪明,无疑是在讥讽对方。如护士在给患者注射时用轻缓的声调说:请准备好,我要给您打一针。同一句话用不同的声调说,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似春风拂面,病人感到温暖、安全,后者则使患者心理上产生紧张感。

4、语调 语调决定了句子中那些应该重读。同样一个词用上扬、热情的音调和用单调的声音说感觉是不一样的。沟通时可以通过对方表达句子时采用的语调和重音,理解其强调的重点及态度倾向。也可以通过其采用的叹息声、哼哼声等,判断其情绪状态和态度,或是诚恳或是虚假,或是谦恭或是傲慢,或是同情或是讥笑。类语言除了影响内容表达和对所表达内容的理解外,还有助于调节沟通。

(四) 对人宽容,克服任性。

对人宽容,就是对己宽容。

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即使对方有缺点,也要对人宽容,欢迎对方改正缺点,这会有助于缓和乃至化解隔阂。

三 怎么对待家事变故

家事变故包括:亲人故去、亲人生重大疾病、发生意外、失恋失业、企业破产、高考失利、违法犯罪行为、婚姻解体等。

1, 婚姻解体。婚姻解体是父母之间的事,不是你和他们的事情,不要因此而内疚和憎恨。

2, 家庭财政发生困难。失业、破产等都会导致家庭财政发生困难。

3, 亲人患重病。

4, 发生意外。

(一) 要适当宣泄。

宣泄的方法有哪些?哭、叫、跑、击打东西、运动、逛街、吃东西、倾述、写日记、写信等。

1, 痛哭。

2, 倾述。朋友、家人、老师、专业人士。

3, 运动。

(二) 要情感转移。

不要让自己被消极情绪控制,要学会情感转移。

1, 失独家庭的父母,会帮助其他失独家庭的父母走出困境,同时也治疗自己的心理伤痛。

2, 女儿学校有学生从四楼跳下,父母伤心欲绝。2007年发生的事情,到了2008年5月12日发生汶川大地震时,孩子的父亲去了汶川,以此来疗伤。

(三) 要接纳帮助。

自我支持系统:兴趣爱好、阅读、旅行

社会支持系统

1, 血缘关系、亲密关系、朋友关系

2, 心理专业机构:

3, 心理互助小组

4, 相关的机构:公安机关的“防家暴中心”、所在单位、妇联、青保办、残联、工会、媒体

(四) 要勇于面对。

尽力理智地面对所发生的挫折和不幸,冷静地思考和处理。

初一第五课 家事烦恼 心理调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