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翻译与文化

发布时间:2011-06-13 14:37:12

第三讲 文化与翻译

教学内容:

了解文化的定义、文化和语言的关系、文化与可译性和不可译性、英汉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是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在翻译实践中注意到英汉文化差异在译文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

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及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手段

讲解、讨论、翻译。

3.1文化的概念

3.11文化的定义

我们现在通常所用的文化一词是19世纪末从日文中转译过来的,最早源于拉丁文cultura一词。该词在拉丁文中的原义是“耕作、种植、作物”。据《大英百科全书》统计,在世界各国的正式出版物中,关于“文化”一词的定义目前大约有160多种。由于文化的丰富内涵,世界各国的学者尝试从不同学科角度研究文化。例如,人类学者认为文化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体;文化学者则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艺术、政治、经济、教育、修养、文学、语言、思维的总和”;跨文化交际学者认为文化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人际交流。不过目前对“文化”一词最具有权威性的解释还是英国19世纪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er)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Primitive Cuture)一书中所提出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和习惯。”后来有学者认为这一定义强调了精神方面的文化,忽略了物质文化。为此,对泰勒的定义进行了修订,补充了“实物”的文化现象。这样文化的定义修正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和习惯。”

我国出版的《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时间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解释覆盖了精神和物质文化两个方面。由此可见,文化概念的范围极为广泛,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大则宇宙观、时空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则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一切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总之,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的一切成果均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也包括语言。

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3.1.2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语言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录了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它是一个民族历代智慧的积累,是文化的结晶。语言中储存了人类的劳动成果和生活经验。人们既通过学习语言掌握和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文明成果,又通过使用语言将这些文明成果加以延续、发展和改进,人类社会也因此才不断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语言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因此,语言同生存环境、生活习惯、社会风俗、宗教修养、历史背景等等文化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英国是一个岛国,渔业和航海业在历史上和经济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航海和海产的习语。这些习语对于世世代代在大陆生活繁衍的汉民族而言无疑是陌生的,如果将这些习语翻译成汉语,我们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对应表达式,如: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

All at sea(不知所措)

又比如,汉语具有悠久的历史,不少地名、人名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逐渐被赋予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外国人很可能知道泰山是中国的名山,但是对于泰山在汉语中的深刻喻义恐怕就很少真正地了解。泰山为五岳之首,群山之长。古人常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比喻令人敬仰的人物和极为重要的事物。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渊源,汉语中才会有诸如“重如泰山”、“泰山压顶”、“有眼不识泰山”等习语。

同样,英语中也有许多具有特定历史国情意义的人名和地名,这些词常常被用来代替普通词汇,起到特殊的修辞借代作用,如,Uncle Sam(山姆大叔)指美国政府或美国人,Uncle Tom(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人物),指逆来顺受的美国黑人,Romeo(罗密欧)指情郎,英语中还有一些谚语也时常出现极具民族性和地方色彩的词语,如,carry coal to Newcastle(运煤去纽卡索),carry owls to Athens(运猫头鹰去雅典)。这两个谚语中的地名都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内涵。

3.1.3文化与可译性和不可译性

从语言的功能来看有三: 认知表达功能( cognitive and expressive function) 文化功能( culture function)和艺术功能( aesthetic function) 。这三个语言功能是层层递进的,因而也就寓意了翻译过程中要跨越的三道坎。通常认为,认知表达功能是可译的( general translatability) 。因为它是一种可以指代的社会符号, 一个民族的语言中存在的事物、人类的共同情感, 另一个民族语言中必定有它所对应的对等语。人类的遗传方面、历史方面、情感方面、社会经济方面是共通的,这些普遍存在的对等语在哪一种语言当中都有其相对应的对等语。承认这一点是翻译之所以存在、语言之间存在可译性的理论基础。例如, 我们来看一下Robert Burns 写的那首荡气回肠的 A Red, Red Rose的其中一段:

As fair art thou my bonnie lass,

So deep in luve am I,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Tilla. the seas gang dry.

我漂亮的姑娘如此美丽,

我深深地爱着你,

我将永远爱你, 亲爱的,

直到海水干竭。

这其中的意像具有高度的可译性, 在翻译语中,我们也可以完全的感受到诗人想要表达的那种不渝的爱情, 其可译性可以归结为诗中所用的海水枯竭的形象, 具有人类普遍经验、认识的基础上。在讲不同语言人们的意识中有一个关于认知的同一系统,这一系统被称为同构 。它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基础。语言的第二个功能:文化功能对于翻译来讲, 就存在着相对可译性( relative translatability)这一障碍了。著名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1871 年曾给文化下了个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这一复杂整体中的各个因素中有的是各文化圈所共通的,有的则是某一文化圈内所特有的,还有的虽为两种文化所共同,但引申的内涵却不完全相同,并由此导致的置身于该文化圈中的人带来不同感受或使人联想到不同事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原文的可译程度就受到局限。译文读者很难真正体味原文读者读原文时所感受到的强烈的文化震撼。

3.2.英汉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

3.2.1 汉英动物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及翻译

每种动物有各自代表的形象。有些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代表类似的形象,有的代表完全不同的形象,还有一些中西方文化中相同的形象却由不同的动物代表。在中西方文化中,一些动物所代表的形象是类似的,例如:as fat as a pig (肥的像猪)as happy as a lark (像百灵鸟一样快乐)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body (把人当猴耍)。但大多数动物的形象却在不同的文化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对“龙”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中的内涵差异。“龙”是人们想象中的动物,对中国人来说,“龙”被人认为是祖先,因此有“龙的传人”,“龙子龙孙”的说法。在汉民族文化中龙是代表吉祥如意,大富大贵的神异动物。如:龙凤成祥,望子成龙。同时“龙”也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象征,例如“真龙天子”,“龙袍”,“龙王”等。而在西方人的眼里dragon是一种凶残的怪物,是种邪恶的象征。在一些西方传说中,常有英雄与龙搏斗,最后取得胜利的情节。中国人心目中的“龙”与西方人“可怕的动物”是迥然不同的两种概念。

3.2.2 中西方不同的宗教文化内涵与翻译

西方人信仰的是基督教,而东方人信仰佛教。不同的语言中浸透着不同的宗教文化的影响。英语中许多词语来自于宗教文化,并为英语增添了大量的习语格言、典故词、派生词等。因此作为译者也应对西方的宗教具有一定的了解。例如:End of world我们译成“世界末日”,对中国人来说,看到这四个字就会认为大难临头的恐怖时刻,然而对西方人来说,它并无恐怖之意,而只是表示伸张正义的时刻。“世界末日”之说来源于基督教义。它表示有朝一日现世将最后终结,所有的人都将受上帝最后审判:好人升入天堂,坏人下地狱,魔鬼入火湖。其实当西方人说End of world时指的是中国人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不是“大难临头”的意思。

3.2.3 中西方姓名的翻译

姓名是用来指代社会成员的符号,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交际过程一开始,交际者首先遇到的问题往往是要了解对方的姓名,以便正常交际。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不同文化中的姓名各有特点,各民族的命名方法及其历史渊源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姓名与社会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可以折射文化,折射人们的价值观念。通过姓名这一窗口,我们可以对社会文化有所了解。姓名需要借助语言来标记,而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汉文化里的成员不但有姓、名,而且还有字、号;英语中则是given name(教名)middle name(中名)family name()。中国人的姓在前,而西方人的姓却位于最后。著名影星成龙的名字出现在好莱坞的电影的时候就被翻译为“Jackey Chen”,而不是“Chen Jackey”。尽管姓名是符号,但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汉文化里,取名是相当讲究的。以三个字的姓名为例,第一个字是姓,第二个字一般是按辈分选取,第三个字才是名,而在用字的选择上又有许多说法,通常会表达美好的祝愿与意义。而这些中国人的名字在翻译成英文时,通常是以汉语拼音的形式翻译出来,在西方人的眼里,仅仅懂得这些是某些人的名字,是一个代号,其中名字中所蕴涵的意思是难以懂得的。

32.4 中西方亲属称谓文化的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便是伦理,而这种伦理的基本性质又是家族伦理。所以在汉语的亲属称谓中,父系或母系,辈分长幼的排列都非常明确,一点都不能含糊。而在英语中亲属的称谓却不一样,只是标明辈分。比如,汉语中有外祖父,外祖母,祖父,祖母之分,而英语中外祖父母和祖父母的称谓不区分,都用grandpagrandma所代替;外甥儿女和侄儿女的称谓不分,都是nephewniece;表兄弟姐妹和堂兄弟姐妹也称谓不分,都cousin这一个词。因此中西方亲属称谓的文化不同,也加大了翻译的难度。例如:I like to go to my uncle这样一句简单的英文翻译成汉语,作为翻译工作者就要考虑到文中uncle到底指的是父系亲属的哥哥或弟弟,还是指母系亲属那边的舅舅?因为在汉语中,称谓非常明确,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外国作家在翻译我国文学作品中常用一些附加语来具体说明与亲属的关系,以免造成翻译的误解。

3.3 关于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

一般来说有两种:即所谓“异化”(alienation)与“归化,(adaptation)。郭建中著文归纳指出:“前者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 后者则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异化派”主张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认为保留异国文化的特异之处可以使读者体会“洋味”并且这种“文化移植”有助于改善目的语文化及语言表达方式的机体构成。 “归化派”则认为强令目的语穿上源语语言规范这件外衣并不现实试图将源语文化的色彩在目的语的画布上任意涂抹也不明智;况且翻译作为不同文化间的渡船并非要把此岸的东西全部原封不动地运到彼岸

按照其显性和隐性特征所占比重语言文化现象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类。前者一般包括某些特色词语(用来描摹源语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制度等)部分成语典故某些体现感情色彩、审美意识和民族心理的语言单位某些有表意功能的语言形式( 如果可译的话)。以上各种情况文化色彩鲜明在原文中一望而知呈显性存在一般采用“异化”法。后者体现在语言上包括部分文化背景较复杂的典故体现不同逻辑思维方式的段落组织结构某些文体特征(如修辞手法、语法的正式程度等)。在这些情况下文化色彩往往并不引人注目呈隐性存在或虽然能从原文中看出但其文化内涵不易推知, 无显性之实仍可视为隐性存在一般采用“归化”法。另外如果以目的语为母语的作者用源语写作则译文基本上应采用“ 归化”法。这时, 翻译带一点“回译”的性质除此以外某些商品品牌和电影名、书名的翻译也采用“归化”法,下面分别叙述。

3.31 异化法

具体的处理方式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根本点是以保留源语文中的文化背景和色彩为归宿。

3.3.11 某些特色词语

某些表示艺术、饮食、度量衡单位等民族特有事物的名词,以及某些医学名词等技术性词语常用音译的方法。因为在目的语中很难找到对应词语而意译有累赘、拖沓之感。如discosaladsaladsandwichbrandy humor

加注或解释的方法译出:如hamburgertractorjazzAIDSBenz

He did a Jordan?

他投篮如飞人乔丹那般快捷准确。

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 是球迷心中的偶像他纵横赛场的俊逸风姿常令观众陶醉不已。如今Jordan 已成为时增词语指“投篮快捷准确。”

3.31.2 某些成语典故

这些成语典故采用“异化”法翻译意在保留源语中所体现的鲜明的形象性给人以清风拂面的新鲜感受令人过目不忘。

But because we cannot satisfy the desires of hour hearts---why should we cry sour grapes at them?

我们何必因为不能满足内心的欲望而把它们说成“酸葡萄 ?

3.31.3 .某些体现感情色彩的词语

I have not had all the luck I expected, but am as merry as a cricket.C. Kinsley, Two Years Ago

我没有预料的那样走远但我仍然快活得像只蟋蟀

Where by the evening hearth contentment sits

And hear the cricket chirp.( R. Southey, Hymn to Penates)

黄昏时分灶头上惬然坐听蟋蟀声

从以上两例我们可以寻到类似的欢然作歌的蟋蟀形象。这与中文作品中悲切的秋虫形象“, 蛩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杜牧寝夜》)“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梦已三更”(岳飞《小重山》)等大相径庭。同是写蟋蟀英文说欢歌中文写悲鸣大相异趣。译者保留原文形象使其各显本色。

33.1.4 .某些体现审美意识的语言单位

By now we are tete-a-tete. We speak of cherries, strawberries, and the promise of the vine crop. This somehow leads to Italy, Signor Mossolini. Before I know where I am, this white-haired lady has swept me off my balcony, away from the glassy lake, the veiled mountains, the two men mowing, and the cherry trees, away into the troubled ether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译文】这时我们已经在面对面地交谈。我们谈到樱桃谈到草莓还谈到葡萄收成的年景。就这样不知怎么地话题转到了意大利和墨索里尼先生。我还没有换过脑筋来这位矮小的白发女士已经席卷着我远离我的阳台远离镜子般的小湖烟雾中的群山割草的两人和刚谈过的樱桃树到了国际政治的乌烟瘴气之中。

33.1.5 .体现民族心理的语言单位

What judgment should I dread, doing no wrong?

You have among you many purchased slaves,

Which ,like your asses and your dogs and mules.

You use in abject and slavish parts.

Because you bought them:--- Shall I say to you,

Let them be free, marry them to your heirs?

Why sweat they under burdens? Let their beds

As soft as yours, and let their palates

Be season’d with such viands? You will answer

The slaves are ours: ---so do I answer you:

The pound of flesh, which I demand of him,

Is dearly bought, it’s mine, and I will have it.

If you deny me, fie upon your law!

There’s no force in the decrees of Venice,

I stand for judgment; answer---shall I have it?

【译文】夏洛克

我怕什么处分?我又没有犯法!

( 转向巴珊尼和众贵族)

你们在你们中间买了好多奴隶

你们把奴隶当驴、当狗、当骡一般

驱使着、折磨着--因为他们是

你们花钱买来的。我能跟你们说吗?“放了他们吧让令郎令媛跟他们通婚吧!

为什么他们该流着血汗、压着重担?

让他们的床跟你们睡觉的床

同样铺得软软的让他们的舌尖

也尝尝你们所吃的山珍海味吧!

那你们就会回答 这些个奴隶

是属于我们的!”同样地我答复你们

我问他要这磅肉可花了好大代价。

这磅肉是属于我的我非要不可。

要是你们拒绝我那你们的法律

别给我现眼吧!威尼斯城邦的法令

等于一纸空文, 我这里等候着判决呢。

答复吧这磅肉给还是不给?(方平)

33.2 归化法

这种处理方法的精髓在于始终坚持“化他有为我有”的指导思想。

33.2.1部分文化背景较复杂或直译会误导读者的成语典故

这些成语典故若直译会显得混乱、累赘甚至让人不明所以。这时一般要取其意而忘其形。若遇汉语中有近义说法则套用。比如in twos and threes at sixes and sevens可直接套用汉语的“ 三三两两”、“乱七八糟”。

33.2.2 .某些文体特征( 如某些修辞手法及语体的正式程度等)

A hammering clatter of hoofs beating the hard road.

“得、得、得”,坚硬的路面上响着接连不断的马蹄声。

33.2.3 商品品牌

Coca cola可口可乐

英文、中文皆声韵和谐,并且中译另有深意;第一,其味可口,第二, 其感可乐,真是佳译。

7-Up七喜

Up 有向上、奋起等意,若译为“上”,顾客会联想到“七上八下”,就成败笔;若译为“兴奋”、“奋起”,前置“七”,不伦不类。译为“喜”,“七” 言其多,谁不高兴“喜气洋洋”呢?

3翻译与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