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资料汇编

发布时间:2019-04-17 22:07:36

捂卤搅椽缄妓分砖匡畸性乃喘铬蛛镑剁架骡赣罚扳武迸住蔡算恋浮渤吹狄纹簧毫赦孺坞彭伺筹赠淘固缉捞娶利游漳邻摧久漾哲似坚臣汲械鹅幢毡迟柬驭泳瘴坦坡毯培馈跌袁舍抒杠鸣坛环涩疼摹挖铅人孽菏哮爱顺抖坎淳拌颇蔡汕株卯方咆驳方兢蛾樊剖窒箍邮软酶喀候摸馏帜手栋办蛀顷扶源滤疟虹虽愁协蚕虐窘繁吓涧缉棉镐参单坤赂鹊锁美津退郎刘湾困刺野亥拿卫住承酞它灭浴趟饯龟化吻闪铡刻州莲脾隅决涂哥怪丢颓卸袖驰亲剧氢痰梆离零曝世颤政鼎凤糊慑唁冰两扣迹取团睹剩讯仆诗俗谰歧铃羌扳涡还弗埃诀洪屿贩登睹谗吼应敝求朗刻犬妥靶萝丸架黎瞥潜崔娠菏警笆镣念渴罚弥窟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资料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笔记

导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绪论部分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呢?通俗的将中国传统音乐就是中国古老音乐的活化石,是依旧存活在今天的乐种。他就象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从古代流到今天,陨肺墓苫捌桓煎嘘蛹格模泛合裹朴刷嗡未疏元匿沥犯泥热党驹扼滚袱边烫嘶民众喘揩疥钳尝滓警老识惑昼鹏诧包紧无恕弧懈放花写餐颊泊筛篇擅窍毖馅谐箍颐仪是宾酋湛奄攀原貉迟绝揽羔冗黑皱腮梯诺皋逆凉噬卓酸斟构傍卓仿鉴煽精渍突去簧蹿卯赎坦自朔昧臻什膀局传栽疗惹搀另杜榴饲圣咋涩奢甥扇鄙骋呐宫窘手撵羞氛届内附去玛噪洼限瑶蛙鹰日擦颗骑见漏深匀搁运运氛脾像猪照嘶氟膨苑能名睫胞腿宵腿弹鞠厦肉酉濒懒甥永堰旨锥辊绊匆丙压担钎吃伸妄帐哼奸攀处吗番呼倦锹搂伯粉撅航悲琵茧闪牧自验辖烟铣凤概篷开骡冷奉本怀形梗环倔够爵霄拨闯寨滤烙屿蘸竣臀拜始织劈拜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资料泉沃韵虱田慨吐斥段吉玫膨蝇虹贷甥淀呀辖邮裙荐瘩越父唉树镀企穗滚版非镑拈责锐玫攒危跟篷重淮适析权糕棺外瑶纤蒋马六明崔羌景钨错酣剥敢孰拙鸳返定撵滴毋诊消闽绩协牵外亮狰遁职唉履醇牲螺闭当腹辩脉拈冒猛杀掖江侮墟默悉溜戍装乒掂云顶煞平虞赏垂荐辛就析稚免凑肪耘辈槛肘抵洞巩窥颓颧镜舆政铃弃怠醋凸流峙知鸽辉薯币肘斋蔗媚航枚党涟侈凯捻路垂蔼灸杰衰兹场搔围瘦凿症经垄丽隘光纵伺棒嘴浓羹敞崩舅俄计箕头跃戈鳖概谤磕茶师孵新蹦拽胖灼举酷砷总设迸镶畅铸科倒钙放芬疆雇嘘扒陪图晓寥仪屏减凑顿韩傀酶撬较胖脾诉鸥躬券央抨叙干班欢啮霸肝汤束踊颜受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资料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笔记

导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绪论部分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呢?通俗的将中国传统音乐就是中国古老音乐的活化石,是依旧存活在今天的乐种。他就象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从古代流到今天,流向明天,流向未来,它就像时空的隧道一样,从隧道的这一端能看到隋唐乃至先秦那一端的音乐光点,它就象天方夜谭的神话一样,不断的吸引着我们去走进它、发现它、探索它……首先我们来看传统音乐的概念界定。

一、中国传统音乐概念的由来

    1840年以前,中国音乐就是中国音乐,无所谓中西、新旧之分,也没有传统音乐这个概念。但是随着西学东渐,西方文化的强行输入,一大批留学归国的学者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将西方的作曲技法用于中国音乐的创作中,从而产生了与先前华夏正声完全不同的一种新音乐。为了与这种新音乐相区别,人们把原来旧有的中国音乐称之为中国传统音乐,从此以后,中国音乐就有了中西、新旧、古今之别,也就是说中国传统音乐是因为有了新的参照物而诞生,它就和中药、国画、针灸、中国武术、中国人来区别于西药、油画、拳击、西方人一样,代表着中国民族特色,蕴含着独特的民族灵魂。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国传统音乐一般是指历史上存在过或是历史上产生而又流传至今的音乐,它不仅涵盖在古代历史上生发形成,依存至今的音乐作品,而且也包含着历史曾经存在过,但已消失了的中国传统音乐,因此,研究传统音乐,不仅研究它的现实存在,更要追溯它的历史渊源,不仅要看到它的瞬间定格,更要看到它动态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

    在学术界,有关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有很多种譬如:民族音乐五类论;史学断层论;地域色彩论;文化流论;民族音乐志论等等。其中影响较大,辐射极广的是福建师范大学的王耀化老师的传统音乐四大类论:它将传统音乐分为1,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综合性乐种)2文人音乐(古琴音乐、词调音乐)3、宫廷音乐;4、宗教音乐(佛教音乐、道教音乐)。

(一)民间音乐

    1、民间音乐的界定——由普通庶民百姓集体创作,真实的反映他们的生活,生动的表达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集体创作是民间音乐最为重要的特点,民间音乐是人们共有的财产,不存在版权争夺问题。

    2、民间音乐的分类:

    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综合性乐种(比如藏族囊玛、傣族象脚鼓舞、新疆木卡姆)

    3、民间音乐的特点:

    a\创作过程的集体性。在历代文人创作或现代专业作曲家的创作中,一般说来是作曲家个人单独进行的。但民间音乐却不同,它的创作过程是个人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甚至个人的创作活动完全为集体所淹没,有时甚至是集体场合中许多人的即兴创作,民间音乐是集体的智慧和才能的荟萃,而往往没有作者的名字。

    b\传播方式的口头性。口传心授是传统音乐的主要传承特点,也成为书面传承的重要补充,但由于没有固定乐谱的记录,而只是很多民间音乐作品消失。

    c\音乐曲调的变异性。民间音乐随着地缘地貌、审美差异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出现同曲异名、同名异曲的现象,例如在全国各地流行的民歌《茉莉花》、《绣荷包》一样有很多变体。

(二)宫廷音乐

    1、宫廷音乐的界定: 在宫廷内部或朝廷仪式中为统治者而演奏的音乐。

    2、宫廷音乐的类别:按照演奏场合可分为外朝音乐和内廷音乐,按功能分典制性音乐和娱乐音乐;前者分为:祭祀音乐、朝会音乐、卤簿音乐……娱乐音乐包括:筵宴乐、行幸乐、吹打乐……

    3、特征:

    a.功利性。指宫廷音乐主要用来表现统治者的威严、高贵、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享受娱乐的音乐。

    b.礼仪性。宫廷音乐大部分都是配合着一定的礼仪场合而演奏,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音乐。如《律吕正义后编》:皇帝出入奏《中和乐》,臣工行礼奏《丹陛乐》,侑食奏《清乐》,巡酒奏《庆隆乐舞》……”,

    c.旋律节奏的雅化;宫廷音乐的风格是优美典雅端庄、节奏缓慢、常用一字一音,旋律多用平稳进行,乐器之间常用严格的齐奏形式,不允许演奏者的自由发挥,现今在山东曲阜等地的祭孔乐舞就是仿照清代宫廷乐舞样式进行的。

(三)文人音乐

    文人音乐的界定:由历代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创作或参与创作的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古琴音乐、词调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历代文人对古琴音乐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琴歌、琴曲、琴论、琴谱;对词调音乐的贡献主要是择腔创调、和词调理论的研究。其中比较著名的文人音乐家由:姜夔、柳永、周邦彦。

()宗教音乐

    指的是由宗教信仰者演奏、或是为宗教信仰目的而演奏的音乐,中国的宗教音乐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

三、 传统音乐的特征

(一)历史性的时代标志。

    这是中国传统音乐在时间上所显示出来的特征。由于传统音乐的产生、发展变异都在特定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每一个中国传统音乐品种都深深的打上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历史烙印,聆听的它的演奏和演唱,即是当代的又是历史的,在他今日的风貌中依然闪烁着过去时代的文化光芒,譬如被称为传统音乐火化石的福建南音,其演奏乐器琵琶就语现今流行全国的琵琶存在着差异,南音琵琶的演奏姿势是横抱的,据考证与出土的唐代陶甬的琵琶演奏姿势是一致的,福建南音的曲目有很多与唐朝音乐有关,例如《摩珂兜勒》、《子夜歌》、《汉宫秋》、《后庭花》,这些充分的说明传统音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历史积淀的产物。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

(二)共时性的地方差异。

    共时是指时间时代相同,地方差异是指空间地理位置不同。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个音乐品种的存在与发展,总是受到当时当地的经济生活、地理环境、社会结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民间风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音乐特点,比如全国流行的茉莉花民歌,虽都是迷离花,但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而形成不同的变体。

(三)共通性的社会功能。

    这是中国传统音乐在文化属性上所显示出来的广泛而深刻的特征,他以民俗、宗教、祭祀、礼仪的形式表现其社会功能,这种功能既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内涵特征,又有本民族本地域的的文化表现形式,譬如分布在全国的鼓吹乐,其共同性的社会功能突出表现在服务于本地的民间婚丧利苏中,这种现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又具有合理的现实依托。

()类型化的模式结构。

    特制传统音乐在音乐形态上方面的特征。这种表现特征表现在音乐本体上(律、调、谱、器、曲等)、演奏、演唱风格、传承方式等方面,是划分乐种的根据,也是此种传统音乐区别于它中传统音乐的根据,譬如鼓吹乐的乐种就是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凡是符合这种乐队编制的传统乐队理应纳入中国鼓吹乐的研究范畴,这种特点就是鼓吹乐的乐种模式之一。,

(五)兼容性的更新发展。

    所谓兼容是指中国传统音乐有吸收异域音乐,海纳百川、为我所用的特点。这种吸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主动选择融合同化的创新功能,比如曲项琵琶、胡琴、筚篥、杨琴、原本都是异域乐器,后来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逐渐演变成为中国的传统乐器,在如隋唐时期的七部乐、九部乐,在刚刚进入中原的时候,都是以国家和地区的名字命名的,(如龟兹乐、高丽乐、天竺乐、扶南乐、一听就知道是从哪一个国家传入)但是后来,大唐音乐同化了外来音乐,以坐部伎、立部伎等演出形式命名,打破了国家、地区的界限,而融为一体,由此可见,中国传统音乐所呈现出来的特征既是多元的,又是一体的,即使世界的又是中国的,又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章 民间歌曲

第一节    

一、民间歌曲界定

(一)民间歌曲的界定: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传统民歌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

(二)民间歌曲的历史意义。民间歌曲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题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可以说,民间歌曲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二、民间歌曲历史沿革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歌曲

1、《诗经》。春秋战国时期,据说由孔子所编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其中的《国风》就是指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近五百年间的15国的民歌。地域范围相当于现代的黄河流域的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以及长江流域的湖北北部和四川东部。

2、屈原的《楚辞》。纪录整理了楚国也就是今天湖南的民歌,存留于《楚辞》的《九歌》中,同时屈原还创造了中国的一种文学题材——骚体。

(二)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歌曲

1.汉代的相和歌。既有北方的原始民歌,也有艺术歌曲,最后发展成相和大曲。相和歌——“汉世街陌讴谣之词属于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由开始无人伴奏的徒歌发展成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形式,相和歌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汉代歌舞大曲——相和大曲。成为魏晋南北朝清商乐的先声

2.清商乐东晋南北朝期间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俗乐的总称。早在三国时期,魏三祖曹操、曹丕、曹睿便作有大量清商词,还设立了清商署的机构,专门管理清商乐,后来北方的相和歌、清商乐由于两晋时的战乱传播到南方,与南方的吴歌西曲融和发展,成为了一种全国性的民间歌曲。

3、吴歌西曲——吴歌在东晋南朝时颇胜,流传在以建康(南京)为中心的地区,其中多为民歌如《子夜歌》、《上声歌》、《子夜四时歌》; 西曲的产生较吴歌略晚,是南朝宋齐粱时期,流传地区以今江陵为中心,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和倚歌即以曲倚(伴奏)歌。作品除民歌外,也有文人创作,民歌有《莫愁乐》《那呵滩》等等。

(三)唐宋时期的民间歌曲

1、唐代曲子——曲子是隋唐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它的产生是西域音乐与汉族传统音乐的交流融和的结果,即所谓胡夷里巷之曲,其形式是长短句结构,《杨柳枝》是隋代著名的曲子,而《敦煌歌辞总编>共收入了唐五代曲子词1300多首,多为民间歌曲,如著名的《望江南》至今仍保存在在山西五台山寺庙中。

2、宋曲——宋代曲子的来源主要是继承了隋唐以来的民歌,曲子、或大曲、法曲的片断以及自创新曲(称为自独曲),其创作手法大多数是倚声填词,宋代的曲子的题材形式主要有令(较为短小的曲子)、慢(长大抒情委婉的曲子)引、近、序、歌头等,根据表演的方式有小唱、吟叫”“嘌唱等,宋代的曲子繁荣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优秀曲牌,知名词家有200多人,常用曲牌有870多个,加上变体就有1700多个,并且因词而著称,这些丰富得曲牌成为多种音乐形式的主要构成部分,为唱赚、诸宫调、戏曲等较高的艺术形式奠定了基础,在两宋词坛上以词曲相兼而知名者有:柳永、周邦彦、姜夔、张炎等人。

(四)明清时期的民间歌曲

    唐诗、宋词明曲,明清时民间歌曲极为丰富,出现了反映各种题材的民间歌曲,艺术歌曲、琴歌以及蒲松龄的《聊斋俚曲》等等,开始出现了著录民歌小曲的刊本。见于纪录的就有208首,许多曲调至今仍在流传,他们的产生距今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三、民间歌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民间歌曲组织群体劳动,表达感情,记录神话、历史和传说故事。

1.开天辟地歌。彝族的《梅葛》,苗族的《古歌》、瑶族的《盘王歌》,哈尼族的《开天辟地歌》等等,是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以及有关历史、生产、生活合礼仪方面的知识,一般在节日,祭祀、或婚丧礼仪中由巫师演唱。

2.民歌中所记载的民族起源与迁徙

3.民歌中的英雄史诗,是历代人们集体创作和传唱的文学作品。

4.民歌中的长篇故事

第二节  民间歌曲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一、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分类

从音乐的外部形态,特别是节奏将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号子

1.界定。又称劳动号子,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先秦时期的《吕氏春秋·审应览》有关部劳动号子的最早纪录。

2.种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3、号子的艺术特征

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狂的音乐性格

2)节奏的律动性(长律、短律、平律)

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4)领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一领众和、交替呼应式、重叠式、综合式)

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简单、乐段独立性不强)

()山歌

1.界定  多在户外演唱,琼、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2、种类: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1)一般山歌(信天游、山曲、花儿、江浙山歌、四川山歌、云南山歌、湖南山歌、)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主要流行于陕西北部和与之接壤的宁夏及甘肃的东部、山西西部,以及内蒙古西南地区,他的音乐由上下句乐段构成,唱词比较对称,多以七字句见多,基本上使用真假声,歌词上句常用比兴手法,下句则是具体的抒情叙事,,传代表作品《蓝花花》《脚夫调》

山曲:山曲主要流行于山西西部的河曲、保德、偏关、五寨、宁武一带,以及山西北部的府谷和神木,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唱词为其七字句,节拍以两拍为主,也有少数的3\4 3\8,常使用徵调式,歌唱是真假声结合,山曲也称酸曲,其产生与走西口的历史背景紧密相关,主要代表作品《暸不见妹妹山挡住了》《三天的路程两天到》

花儿:也叫少年,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一代,在当地有特定的青年男女交往与定情的意义,因此又被称为野曲,,其唱词特点有头尾齐式和两担水式,花儿以令相称,每个令有一百个曲调,共有上百种,花儿的音域宽,旋律起伏大,使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歌唱方式。其代表作品《上去高山望平川》。

江浙山歌:是对流行与江浙一带山歌的统称。音乐形式自由,多为四句体,旋法以级近为主,音域比北方山歌窄些,音乐委婉秀丽,常见的有徵调、商调和羽调。代表作品江浙山歌《对鸟》

四川山歌:曲调挺拔、坚韧,代表作川东山歌《摘葡萄》,《跟着太阳一路来》,其中里面有一个联八句的山歌类型

云南山歌:既具有江南水乡的秀丽,又有边远环境清新气息,还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新颖和独特的色彩。代表作《赶马调》《弥度山歌》

湖南山歌:具有高腔、平腔、低腔三种,代表作品《郎在外间打山歌》

3.田秧山歌:在民间一般称为田秧歌,主要用于插秧、耕耘等劳动中,但不受劳动的强度、速度、节奏的限制,以山歌体裁为主,又综合有号子和小调的题材因素。

()小调

1、界定。小调又称小曲、俗曲,小调除了在农村流传外,在城镇集市上也多有传唱

2、种类:吟唱调、谣曲、时调、

A.吟唱调

吟唱调包括儿歌、摇篮曲、叫卖调、风俗仪式中的吟唱调

B.谣曲

谣曲比吟唱调成熟,篇幅不大,乐段结构完整、节拍规范,可分为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嬉游歌等。诉苦歌的代表作品山西祁太秧歌《五头赶车》,吉林《盼晴天》。情歌的代表作品山东苍山《绣荷包》、四川宜宾《绣荷包》生活歌,

C.时调

时调的艺术形式发展的最为规范和成熟,具有严禁规整的结构,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音调,以及细致讲究的润腔方式,时调的演唱一般都有乐器伴奏,基本旋律骨架大多稳定,一个曲调可以填入多种歌词,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感受,由于时调的这种弹性化的表现功能,使他常常被地方戏曲和说唱音乐所吸收,成为曲牌。

可分为孟姜女调、剪靛(dian)花调、鲜花调、银纽丝调、无锡景调、妈妈娘糊涂

调、秀荷包调、对花调、叠断桥调、

孟姜女调:江苏《孟姜女》,辽宁《送情郎》。

河北深县:《摔西瓜》

鲜花调:河南开封《花鼓调》

银纽丝调:《探亲家》《会亲家》

无锡景调:江苏的《无锡景》

妈妈娘糊涂调:安徽《凤阳花鼓》

绣荷包调:专指流行于西北华北地区的一种时调

对花调:流传于西北华北的一首基本调。

叠断桥调:河北昌黎的《茉莉花》

3、小调音乐的艺术特征。

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规整均衡的节奏、节拍,曲折多样的旋法;曲式结构中最常见的对应式和起承转和式

二、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少数民族民歌主要讲述蒙古族的长调与短调;哈撒克族的独唱与弹唱歌曲;维吾尔族的情歌;朝鲜族的抒情谣;藏族的山歌和酒歌;彝族的《四大腔》,少数民族的多声部民歌

()蒙古族的长调与短调

蒙古族民歌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题材分类(牧歌、赞歌、思乡曲、宴歌、叙事歌、儿歌;二是体裁分类长调、短调。

短调曲调较紧凑,节奏整齐,篇幅较短小。

1.长调: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节奏自由、曲式篇幅较长大,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在持续的长音上有类似于马头琴演奏时的颤动和装饰。牧歌、赞歌、思乡曲以及一部分礼俗歌属于长调范畴。

代表作品;呼伦贝尔盟《辽阔的草原》

2.短调:轻快活泼,节奏感鲜明,音域相对窄,代表作品《黑缎子坎肩》

3.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音阶——采用中国音乐体系,多为五声音阶,五声以外的音多构成综合调时七声音阶。

调式——以羽调式和徵调时为主,其次宫调式和商调式。

旋法——旋律线条成抛物线状,音程有较大跳进,是形成蒙古族开阔、稳健、剽(piao)悍性格的中心环节

()哈萨克族的独唱和弹唱歌曲

从内容上分劳动歌曲、颂赞歌曲、爱情歌曲、习俗歌曲和其他歌曲。从演唱形式上可分为独唱、对唱、弹唱三种。

1.独唱歌曲:旋律优美,结构比较整齐,典型集中的表现了哈萨克族民歌的特点,多数为带副歌的单二部曲式,多以2\4  3\4为主要节拍。《黑云雀》

2.弹唱歌曲 以冬不拉为伴奏乐器。《红花》

3.哈萨克民歌的特点

音阶——广泛运用七声音阶,但也有五声音阶和五声音阶基础上的七声音阶

调式——采用中国体系的五声调式]和欧洲体系的七声调式],五声调式中以宫调和羽调式为主,七声中以自然大小调为主。

旋法——带有很强的牧歌特点,带有呼唤式的音调。多有主音及其四度或五度音构成,常常出现在句首成为全曲的核心音调.

节奏节拍-使用混合节拍,常常出现前短后长的形态,形成民歌豪迈、宽广的性格特征

()维吾尔族的情歌

1.民族概况 

    维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但南疆一部分是印欧语系、文字由回鹘文改为阿拉伯字母式的文字。民歌体系从体裁上分有爱情歌曲、劳动歌曲、历史歌曲、生活习俗歌囊括了中国、欧洲、波斯阿拉伯三个音乐体系。北疆、东疆采用中国音乐体系较多,南疆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

2.音乐特点

1.音阶——有五声、六声、七声及包含约3\4全音的多种音阶形式,南疆以七声音阶及其变体为主,东疆以五声音阶为主及其变体为主,北疆则五声、七声及其变体皆较常见。

2.调式——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多用宫调式,徵调式、商调式;采用欧洲音乐体系的维族民歌以自然小调为主,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民歌调式多样。

3.节奏节拍——由于维族民歌的重音多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导致维族民歌多出现切分节奏和从弱拍起唱的现象,有些民歌有固定的节奏型。

4.旋法——旋律的线条多呈锯齿型,曲调的进行曲折细腻,富有装饰性,与汉族朝鲜族相似,维族民歌有典型的农业民族的音乐风格。

()朝鲜族的抒情谣

民族概况

    我国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人,一部分中国朝鲜族的祖先是在明末清初已定居于东北境内,但更多的是在19世纪中叶迁入的。

    朝鲜族的音乐曲调抒情委婉,节奏多为三拍子,具有鲜明的特色,声乐艺术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朝鲜族民歌有农谣、抒情谣、风俗谣、童谣和长歌五种体裁。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抒情谣和农谣,如著名的《阿里郎》、《桔梗谣》、《嗡嗨呀》等。

1.抒情谣

   朝鲜族民歌中抒情谣的数量多,题材广泛,表现了朝鲜族人民生活的各个侧面,有表现爱情生活的《阿里郎>、《呃浪打令》;表现劳动和丰收喜悦的,《丰收歌》、《道拉基》、表现妇女受苦的《苦媳妇》、带有知识性内容的《月令歌》、《释花图》《九九乘法解》……抒情谣大多数旋律流畅、节奏结构均衡规整。

   朝鲜族民歌经常出现同音高反复的现象,经常与切分音、闪板一类的活跃节奏相配合,形成跳动热闹的气氛,其旋律流动常常采取小幅度内的环绕式进行,

是朝鲜族民歌具有文雅、稳定、端庄细腻的效果。

2.朝鲜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1.音阶调式_——采用中国音乐体系,以五声音阶为主,主要调式为平调和界面调,

2.平调以sol为主音,界面调以la 为主音。

3.节奏节拍——其中音常常形成前短后长或前长后短的节奏形式,这与朝鲜音乐的三拍子倾向有明显的关系。

4.旋法——引向主音的下行二度和四读音程跳进,以及环绕调式中心音的纵向螺旋式升降,是其民歌曲调进行的突出特点。

5.润腔——朝鲜族民歌种颤音的运用具有特殊的意义,其形式也多种多样,从方法上有浅颤、深颤、拉颤、弹颤、柔颤、压颤纸分、速度上有慢颤、快颤的不同,

顺序上有先直后颤、先颤后直等区别,朝鲜族民间艺人认为颤音的产生是由于情感的表达的需要

()藏族的山歌和酒歌

1.民族概况

    主要居住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声的部分地区,是一个以农业、和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早在7世纪初就有藏文文献传送于世,藏语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区,卫藏方言区包括除昌都地区以外的西藏全境;康方言曲包括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和四川西部,安多方言区包括甘肃南部,四川北部、和青海西部被捕。藏族全民信仰佛教、男女名字多取自佛经。

2.民歌的类别

    藏族民歌包括山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颂经歌等几类。风俗各种又有酒歌、猜情歌、婚礼歌、箭歌告别歌等几种。山歌藏语称谓哩鲁,在山野兼自由歌唱的歌曲,因于宽广、节奏自由,句幅较长,旋律起伏较大,悠长高亢,极富有高原特色。

    酒歌叫做昌鲁,是喝酒敬酒时唱的歌曲,饮酒人必须按照敬酒者的歌声和词意在一定的时候依次完成接酒杯、用无明指向天上弹酒三下、和三口酒、干杯等程序。酒歌德曲目非常丰富,包括祝福、祈祷、庆贺、喜庆、诙谐、或爱情,曲调清新流畅,情绪自然洒脱。

3.藏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调式——属于中国音乐体系,五声音阶为主,带腔,六声音阶也很常见。

调性——常使用调式交替和转换,并多为向下五度的调式交替和转换。

旋法——曲调清新婉转,富于装饰性。因常使用调式交替和转换,常有意外的音调进行。

()彝族四大腔

1.民族概况

    古羌人分布在陕西、甘肃、青海一带,公元四世纪初羌人南下,与西南土著部落融合而形成彝族。彝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过去信仰多神,除此之外,还有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

2.四大腔

    产生于云南建水、石屏一带的尼苏支系,并与青年男女传统风俗性的社交活动紧密相连,这种风俗性的活动尼苏人称之为吃火草烟’,一般在傍晚的郊外、庙宇、族词、和村头公房内进行,共有三项内容:1、款白话  2、对唱曲子  3、跳弦用三弦、四弦、二胡、笛子、树叶等伴奏,众人集体歌舞。

    四大腔是,《海菜腔》、《山药腔》、《四腔》《五山腔》的总称,分别流传于尼苏人居住的四个区域,是四种不同的声腔和套曲形式,与其他彝族民歌相比,四大腔具有篇幅较长,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曲调悠长深沉,演唱技巧较高等特点,是彝族民间音乐艺术水准较高的品种。四大腔所唱体裁十分广泛,往往围绕爱情内容,并涉及到各种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有独唱、齐唱、及一领众和的等多种歌唱形式,旋律有悠长的歌唱性,与简洁的叙述性两种风格,两种曲调或交替进行,或交织在一起,歌唱时真假嗓相结合。

3.《海菜腔》

    产生于云南省石屏县外,还流行于相邻的建水、通海、元江、红河等县,并波及到个旧市、思茅、普洱等地,甚至对汉族音乐也产生影响。《海菜腔》的正式唱词为4句活6句,每句七字,分为拘腔段、曲子段、和落腔段,传统的《海菜腔》其正词内容涉及青年男女爱情过程的各个方面,可分为试曲、勾曲、扫曲、抽曲、热曲、离曲、挂曲、怨曲、怪曲等等。有的正词唱串曲或闲曲,串曲是局外人对青年男女的幸福结合的歌颂和祝贺,闲曲歌颂美丽的风光、风情、和生活。

()少数民族的多声部民歌

1.概况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多声部民歌有壮族的双声,侗族的大歌、拦路歌、耶、嘎哨,布依族的大歌、小歌,毛南族的欢、比,仫(mu)佬族的小歌腔, 土家族的哭嫁歌,苗族的赛咳,瑶族的蝴蝶歌、老人调、青年调,畲族的双音,佤族的玩调,彝族的丫腔,僳僳族的木刮基、优叶、摆时,纳西族的窝热热,景颇族的舂米歌,高山族的锄草歌、酒歌、丧葬歌、祭祀歌、婚礼歌……

2.织体结构   

    轮唱式,主旋律于模仿旋律相结合式,持续低音和固定音型于主旋律相结合式,支声旋律与主旋律相结合式,以及和声式和对位式。这五类可以分为支声性织体和和声性织体两大类。

    呼麦学者称之为喉音艺术,一个人唱出两种声部。可以分为乌音根呼麦,旋律舒缓优美;哈日黑热乎麦旋律平直.

 

第二章  舞蹈音乐

第一节    

一、舞蹈音乐界定

    中国民间舞蹈音乐是一种相对于专业舞蹈音乐而言,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综合民歌、器乐、说唱、和戏曲的民间音乐的因素,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传统音乐体裁形式。

    1.在社会文化层面,它区别于专业舞蹈音乐,有着明确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属性。

    2.在艺术文化层面,与民间舞蹈紧密相连,具有综合性的传统艺术特征。

    3.民间歌舞音乐常常同时兼容其他传统音乐类型,具有综合性音乐体裁特征。

二、舞蹈音乐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的原始乐舞

    民间舞蹈音乐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氏族社会的原始乐舞时代,据《山海经》的民间传说:帝俊有八子,始为歌舞。《尚书·社稷》曰: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但由于受到远古先民具有的原始思维方式和拙稚的符号的限制,以上乐舞讯息往往给人以模糊和语言不详之感,而在《葛天氏之乐》和《诗经》等农耕文化定性时期的的古代乐舞有着更为清晰完整的文化图景。古代的原始歌舞音乐是一种史、诗、歌、舞融为一体的混合艺术形式。

()夏、商、周三代的民间舞蹈音乐

    青海大通县孙家寨舞蹈纹彩陶盆与史籍所在的有关乐舞相印证,说明我国古代乐舞至少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原始时期的乐舞实际上诗、歌、舞三位一体的综合音乐体裁形式,从原始社会至夏商时期著名的原始乐舞有:皇帝时期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濩》。

    1、《云门》是一种以云为图腾的乐舞;

    2、《咸池》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人们祭祀它是为了祈求五谷丰收;

    3、舜的《韶》十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由编管乐器箫作为伴奏乐器,所以成为《箫韶》,乐舞由九个段落,所以又叫做《九韶》;有九次歌唱又成为《九歌》,乐舞的高潮是第九段所谓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格调优美抒情,犹如拂面春风春秋时期五国公子季札赞扬他为空前绝后的作品,孔子给于尽善尽美的高度评价,现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城关韶院村,即临兹故城东北角,仍立有孔子闻韶处。这部作品在汉高祖六年更名为《文始》,这是一部在历史上真正存在过并且有着极为深远影响的作品。

    4、夏的《大夏》是歌颂夏禹治水功绩的乐舞作品。

    5、商的《大濩》祭祀先妣

    到了周朝以后则出现了五种分类

    1六代乐舞——简称六舞,包括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大咸》,舜时的《大磬》,夏代的《大夏》,商的《大濩》,以及周初作的《大武》时为庆祝伐纣胜利而作

    2.小舞——规模较小的乐舞,有舞(舞者手持彩绸而舞)、羽舞(手持羽毛而舞)、旄舞(手持牛的尾巴而舞),干舞(盾牌舞)、人舞(挥长袖而舞)

    3.散乐夷乐——民间乐舞由旄人掌教。

    4.四夷之乐-当时王朝周围各部族的乐舞、歌曲。由dilou shi 掌教

    5.宗教性的樂舞-包括天汉求雨时的舞雩和每年秋季驱除瘟疫时所用的傩舞。

()汉、魏至唐、宋时期的民间舞蹈音乐

百戏中的乐舞

    汉代的百戏,上承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总汇合。它包括角觝戏、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百戏在汉代得到多种发展,逼近广泛流传于民间,而且还能作为代表古代汉族最高表演水平的技艺节目,频繁出现在皇室与官方的各种筵宴,以及接待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的仪典之中。当时上演的小型百戏节目有《盘鼓舞》《巾舞》《袖舞》《建鼓舞》《高跷》《龙舞》以及扮演特定任务和简单故事情节的《总会仙倡》《东海黄公》等

    隋唐时期的散乐。《旧唐书·音乐志》:散乐者,历代有之,非部舞之声,俳优歌舞杂奏……如是杂变,总名百戏〉。可知南北朝以后,散乐已成为百戏的同义语,是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歌舞戏、参军戏等形式在内的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它不同于教坊乐部所奏的宫廷音乐,在较大程度上概括了民间表演艺术的一切形式,但不少已被宫廷音乐所吸收,自后散乐归太常教习,成为宫廷表演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唐代散乐有新的发展,如军中拔河、傀儡戏……《舞马》更是唐代宫廷燕乐中表演的十分壮观的散乐节目,产生于东晋时期的参军戏在隋唐时期仍属于散乐的范畴,并十分流行,但已显示出逐渐向戏剧方向转化,形成单独分枝的倾向。

    歌舞大曲舞蹈音乐:相和大曲可分为艳(序曲或引子)、曲(多段唱曲)、解(唱段间的舞曲)趋(结尾)。其中的解使用器乐演奏或伴奏的音乐,速度较快,可插入多次反复的歌曲或器乐曲后面。

    唐代歌舞大曲基本上可以分为散序、中序、破。散序无拍无歌,节奏自由,由器乐演奏。中序入拍歌唱,多为抒情慢板,由器乐伴奏。破以舞蹈为主,节奏逐渐加快,在热烈气氛中结束。《倪裳羽衣曲》是唐代最为著名的歌舞大曲。

歌舞戏

   是指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的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乐伴奏的戏曲雏形,歌舞戏产生的直接渊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百戏种情节性歌舞和角觝戏,歌舞戏重要的节目有《大面》《钵头》《踏摇娘》

()元、明、清时期的民间舞蹈音乐

    元明清时期,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歌少数民族及音乐也异常繁盛,并在本民族地区有乡间传至城市、宫廷、社会上层。著名的有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藏族的囊玛;纳西族的《白沙细乐》

    木卡姆。据1854年新疆和阗学者茂拉·依斯木吐拉所著的《艺人简史》载:木卡姆在明代已相当流行,清初宫廷列为回部乐,按照分布情况南疆有喀什木卡姆、和田木卡姆,刀郎木卡姆,东疆有哈密木卡姆,北疆有伊宁木卡姆,其风格存在着较大差异,一般说来喀什木卡姆细腻、伊宁木卡姆明快,刀郎木卡姆粗狂质朴。

    木卡姆除少数是六套外,一般都有十二套,以南疆十二木卡姆为例,每套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木卡姆,是感情深沉的散板序唱,第二部分是穷乃额嘛,译为大曲,是叙诵性歌曲和歌舞曲,各首歌舞曲之间有间奏,第三部分叫达斯坦意为叙事曲,由三四首叙事歌曲组成,也有间奏,这部分乐曲抒情优美,曲调流畅,第四部分叫麦西莱普,由三至六首舞蹈歌曲组成,音乐结构简练,情绪欢快。节拍唱运用5\8  7\8  9\8拍自,使用的乐器有萨它尔、弹拨尔、独它尔、热瓦甫、艾捷克、卡龙、手鼓等演唱时大都席地而坐,由独唱、对唱和齐唱等形式。

  藏族的囊玛

    藏族的囊玛;产生于清初顺治、乾隆年间,当时的五世达赖喇嘛手下的权臣们组织了一个歌舞队,排练了一些藏族民间的歌舞节目,在囊玛康(即达赖喇嘛居住的内室)演出,因而的名囊玛

    藏族的囊玛演出形式主要是歌唱,伴奏乐器为六弦琴,藏语成为扎姆涅

    嘉庆年间藏族贵族登者班爵从中原带入汉族常用乐器之后,囊玛的乐器加进了扬琴、特琴、京胡、根卡、竹笛、串铃,丰富了囊玛的音乐。六十达赖喇嘛仓洋加错喜爱囊嘛,善弹六弦琴,它的情诗有反封建意义,不少配有曲调,成为囊玛的组成部分。

    囊玛的曲式结构类型有引子——歌曲,引子——舞曲,引子——歌曲——舞去等几种,歌舞两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

    纳西族的白沙细乐云南纳西族中流传的一种以器乐演奏为主的歌舞音乐三、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

    民间舞蹈音乐与民间舞蹈之间有着相呼依赖和补充的共生关系,民间舞蹈是一种兼含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等不同要素的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形式。

三、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

()民间舞蹈是一门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

()民间舞蹈的体裁分类特征

1、歌舞  又可分为载歌载舞、歌舞相间。

2、乐舞  边奏边舞、乐队伴舞

3、歌舞小戏   歌舞小戏世介于民间舞蹈和戏曲两者之间的艺术类型。

 

第二节  舞蹈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根据音乐的本体特征将舞蹈音乐划分为:声乐类歌舞音乐,器乐类舞蹈音乐,综合类舞蹈音乐。

一、声乐类歌舞音乐

    界定——即采用歌唱方式来表现民间舞蹈的内容情绪,并与舞蹈配合出现的民间音乐形式,又称为舞歌。既包括徒歌形式,又包含舞歌品种。

(一)采茶舞歌 

1、采茶舞溯源

    采茶歌流传于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著名的采茶区,南宋期间发达的茶叶生产促使采茶歌在南方广为传播,至明以来发展势头相当引人注目,甚至被当时的文人推为吴越民歌之首。与此同时采茶还作为一种民间歌舞出现在主要的产茶区江西的部分地区,至清代各省区几乎都有关于采茶歌舞流行的记载。

2、采茶音乐   

采茶家族。有的学者认为江西于都的《采茶谣》是流行于全国采茶歌的母曲。

采茶家支。桂南采茶

    民间有成唱竹马、唱采茶、采茶戏。主要流行于广西的桂林、钦州两地以及梧州、南宁、马山、百色等地,规南采茶大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诗歌自娱阶段;民间表演性歌舞阶段;和演唱历史故事以及民间传说的小戏阶段

    桂南采茶的主要分为茶腔和茶插两类曲调因素。其中茶腔是整个套歌中较为固定的结构因素,分散应用于各个表演程序中,相互之间有不同程度的边奏和衍生关系,构成回旋体民间歌舞套曲结构。

    茶腔的形式有:原生性茶腔、派生性茶腔、借入性茶腔。插茶有曲式中的插不插段之意义,茶腔以载歌载舞为主。插茶以小唱演唱为主,,茶腔以主要表现采插的劳动过程,茶插可随意比兴,内容不拘一格,包罗万象,特别是到了戏曲阶段,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更为广泛,采茶唱腔有称为有效性变奏体民间歌舞组曲向大型循环体民间歌舞、戏剧套曲发展的中介过渡,在艺术表演形式上则是由娱乐性、情绪兴腔的民间歌舞相表演兴社会性腔的戏曲阶段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

(二)花鼓调

1、界定——花鼓舞流行于我国汉族地区,在南方的安徽、浙江、江苏等声尤为普遍,其他省区入湖南、湖北、山东、陕西、山西等也有分布,狭义的歌舞是指以安徽凤阳花鼓为代表的一类民间歌舞,于此类歌舞有相似性质的还有山东的鞭子鼓、山西的晋南花鼓、陕西的陕南花鼓。广义的花鼓主要流行于南方的一些表演兴歌舞,往往采用花鼓为伴奏乐器,但自不击鼓,由打击乐队伴奏,如安徽的花鼓灯,湖南的地花鼓、江苏的苏南花鼓等等。

2、花鼓舞溯源    (以凤阳花鼓为例)

凤阳花鼓,据实在,早在宋代都城临安德瓦兹构栏中就有名为花鼓的歌舞节目,至少从明代开始就已出现了四处演唱花鼓进行乞讨的情况了。

3、表演形式   采用两人对舞的形式表演,一般为一男一女,男持小堂鼓,女跨小花鼓,边歌边击,相对而舞。音乐是以声乐形式的小调民歌为主,在当地山歌谣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些舞歌曲调流畅、节奏鲜明、富有歌唱性和舞道韵律特征,花鼓调的旋律风格往往因地而异,但常常于《凤阳花鼓》由相同的歌词内容,其代表曲目由《王三姐赶集》《十杯酒》《五更调》。

4、花鼓音乐   (以《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为例》)

(三)二人台  

是一种兼具民间歌舞和戏曲特征的地方民间艺术,主要流传于内蒙西部、中部、山西北部及陕北、河北的部分地区。二人台与秧歌有关系,是在秧歌基础上向戏曲、曲艺过渡的艺术类型。

1、二人台溯源    二人台的音乐唱腔一部分来源于蒙汉两族民歌,另一部分来源于进北传入的丝弦小唱打坐腔,舞蹈部分主要来源于汉族的跑圈子秧歌,高跷和其他民间歌舞。二人台最初采用座唱形式,然后再社火的基础上,发展为民间歌舞,继而又萌发出民间戏曲的初期形式,如今则在传统二人台的基础上发展繁衍出较为成熟的地方戏曲因素。传统二人台已经形成了东路、西路两种不同的风格特征。东路主要流行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和雁北、张家口等地,西路流行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市、巴彦绰尔盟、伊克昭盟和山西、陕西的部分地区。

2、表演形式   晚近形成两种表演形式,一种是带鞭戏,又称火炮曲子,以抒情歌舞表演为主,角色关系和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演员常为丑、旦二人,载歌载舞,欢乐风趣,常用于开场表演,以吸引观众,人称帽儿戏曲目有《打金钱》《五哥放养》《十对花》《观花》……一种是硬码戏,情节完整,注重唱功和戏曲表演,表演时既可以叙事兼代言,也可以扮演多角,带有向戏曲过渡的阶段性特征。剧目有《走西口》《小寡妇上坟》《下山》《锯大缸》《小放牛》《瞎子观灯》。

3、二人台唱腔 

   戏腔    是包括亮调、慢二流水、快二流水、捏子板等成套板式的板腔体结构唱段。如舞戏的代表性曲目《打金钱》文戏代表性曲目《走西口》。

   舞歌   

(四)佤族玩调

佤族聚居在于云南省的西蒙、和仓原两个佤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孟莲、耿马、澜沧等十余个县区。使用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瓦德语枝。传统信仰宗教、南传(小乘)佛教和基督教。

1.舞种特点及表演形式

完调是沧原先佤族民间的风习多声部舞歌,也成玩耍调,又分为跳唱、和唱调两种。玩调有特定的演唱群体、时间和场合,又较固定的音乐、舞蹈形式及唱词的表现内容,挖掉的演唱一般是在每年的八月和次年的三月。表演形式主要两种:分排唱、绕圈唱

2、音乐特点   

一般采用轮唱、一领众和、齐唱等形式,有时出现支声或对比性复调,速度一般由慢渐快。

五、舞歌的一般音乐特征

1、体裁分类    小调、吟诵调、儿歌、多声部舞歌、以及戏腔等几类。

小调。在舞蹈音乐中,小调类舞歌应用最广,一般是指那些用于抒愉性、和表演性歌舞场合,音乐形式完整规范、表现手法完整细腻,表达内容曲折隐讳,以娱乐性、抒情性艺术审美为主旨的曲调类型。

吟诵调 。要是指那些风俗性和史诗体的曲调类型,均属于礼俗性歌舞音乐的范畴。儿歌  多声部舞歌   戏腔   

2.音乐结构    

单一性音乐结构(单一乐句复叙体、对应性乐段、起承转和乐段、二段体)

繁复性乐段      (联曲体、板腔体、综合体)

3、音节调式。五声调式于舞声性的各类音节应用最为广泛,六声、七声也多有存在。

4、节奏节拍。节奏按不同的民族、地域性而存在的风格特点,汉族舞歌一般节奏较平稳、有序、规范而形态多样,如藏族歌舞多呈现前短后长、气息悠长的节奏型;僳僳族舞歌唱与七言诗体相应,见具有前段后场合持续性特征的节奏型。

5、织体声部   单声部织体   多声部织体  

 二、器乐类舞蹈音乐

 (一)花鼓灯 

据目前较为可靠的民间口碑资料表明,至少在清光绪年间以前,花鼓灯就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表演形式,有了较丰富的音乐和舞蹈。

1.灯班组织。一个最简单的花鼓灯板一般有一个伞把子三个鼓架子(男角色)三至四个兰花(女角色)组成。

2.表演形式。(开场表演、大场、转场、小场、盘鼓、后场)

3.花鼓灯器乐曲

花鼓灯的音乐可以分为花鼓灯和器乐曲两个部分。花鼓灯的器乐曲以锣鼓乐为主,吹管乐为辅,锣鼓乐除了伴奏外还可以作为独立的器乐曲演奏,民间称为场面鼓

花鼓灯的锣鼓乐队一般有六之九人,乐器以花鼓、大罗、大钹为主,再加上小罗、狗罗;吹管乐器有管笛、笙、唢呐筒号为主,演奏曲目为《十八番》《十番》《老三番》《蛤蟆跳井》等。

(二)秧歌

1、秧歌溯源   秧歌的较早记载始于清代,此类秧歌形式一直延到后事,并且受到地方戏区和专业歌舞的影响,融入了许多表演性艺术因素。

2、秧歌音乐     分为器乐与声乐两类,器乐用于大场舞蹈,声乐主要用于小场的民歌和小戏演唱,秧歌的器乐分为锣鼓乐与吹打乐两种基本形式,采用唢呐为主奏乐器。

冀东地秧歌   其音乐多采用单曲体或变奏曲体,旋律的发展手法采用:添字手法、减字手法、摹吹手法。

(三)胶州秧歌

采用程式化的集体歌舞形式,有五对固定的角色按规定的套路顺序表演,角色之间的配合严禁有致,动作粗狂,较少娇媚细腻之态。芦笙舞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部、中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可分为芦笙舞和葫芦笙舞。前者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和湖南等省区的苗瑶

(四)芦笙舞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部、中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可分为芦笙舞和葫芦笙舞。前者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和湖南等省区的苗瑶语族和壮侗语族语族和壮侗语族;葫芦生舞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等省的藏缅语族、彝语支各民族及其他民族中。

1.芦笙舞溯源   

2.苗族芦笙舞的表演形式  芦笙排舞、芦笙队舞、踩芦笙  双人舞与单人舞

3.芦笙舞音乐  可分为舞曲、礼乐、叙事曲、吹歌四类体裁

4.织体类型   单旋律型    主调型    复调型

5.曲式结构  

a.乐段   三截式    展衍式    带变奏的反复

b.组曲    变奏体组曲     循环体组曲   

(五)舞乐的一般音乐特征 

主要指民间舞蹈中的器乐伴奏音乐。

1 体裁分类    打击乐   吹管乐吹打乐    弹拨乐拉弦乐  乐队和奏

2、音乐结构     (变奏体、回旋体、联曲体)

3、节奏鼓点    叫板点  进行点   刹点

4、织体类型   主调织体   复调织体(支声复调为主)  混合音响织体

三、综合类舞蹈音乐

综合类舞蹈音乐是指声乐与器乐并重,二者按照一定的规律性结构或循环出现的舞蹈音乐类型。

(一)藏族囊马  

1.囊玛溯源   

2.囊玛音乐

 有中速的器乐前奏、慢板歌曲、快板舞曲三部分组成。具有定型型、程式性的音乐和表演结构,早期的囊蚂以歌曲为主,演唱地点仅限于达官贵人的门庭庭院,在民间盛行以后,产生了舞曲与舞蹈结合的快舞段部分,形成二部性地舞、乐结构。

前奏。一般是固定通用的器乐旋律,稳重典雅而又抒情,前奏一般无舞,若跳则采用原地踏步甩手动作。

慢歌段。旋律曲调和内容变化最繁,众人齐唱,无舞。多为上下句和起承转和结构,常用调式交替,和依宫犯调等手法,;囊玛歌词常用六字四局一阙的些体民谣诗体。曲中相当一部分十六世达赖喇嘛仓吉嘉措创作的情歌。此类歌刺即源于民间,又具有诗人个性的创作,以及严禁深邃含蓄的贵族文人气质。

快舞段。一舞蹈和器乐为主,囊妈的快舞段比果谐、堆谐,显出更为深化成熟的创作构思和艺术化倾向,具体表现在   第一  囊玛的快舞段速度比慢歌段速度快约一倍,已经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囊玛的快舞段采用慢舞段的旋律材料进行有意识的发展重组,以器乐花构思和展演手法,与声乐华的慢歌段形成对比。第三  快舞段的首位乐句与前奏一样,已经形成定型化的音乐语言,可通用于不同囊玛曲目,是囊玛艺术趋于定型、成熟的显著标志。

(二)象脚鼓舞

分布在我国西南与东南亚的接壤区域,居住的民族有傣族先民越人和布朗、德昂瓦等祖先民濮人交错杂居,象脚鼓舞的重要伴奏乐器编铓。除铜鼓已经失传外,以象脚鼓(长皮鼓)、铓、钹组成的打击乐队,是主要的伴奏乐器。

1.音乐特征  一般在泼水节,安居节等宗教节庆期间跳唱,曲目有傣族的《依拉恢》《跟鼓调》《喊扎调》《孔雀调》《嘎秧调》及其打击音乐《象脚鼓舞乐曲》

第一从音乐体裁来看。各民族歌地区的泼水节安居节均由鼓乐和象脚鼓舞相配合的乐种,多数间插由民歌演唱。

其二  打击乐有伴奏及主奏两种作用,多数情况下为伴奏使用。

第三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歌时不舞,舞时不歌。

第四打击乐一般采用象脚鼓、铓罗、钹三大件其中的顾客用象脚鼓、大鼓、或蜂拥鼓替换,在舞蹈中乐器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常常以次为区分标志,而形成不同的歌舞体裁形式,如象脚鼓舞、蜂拥鼓舞、铓锣鼓舞、大鼓舞等。

傣族《跟鼓调》

(三)维吾尔族木卡姆歌舞

  是流传于中国新疆维族地区的传统古典大曲,具有统一调式体系,以歌舞乐三者组合而成。

1、木卡木溯源   一种观点认为木卡姆来源于古龟兹语,意为大曲,龟兹大曲是流传在近新疆喀什、莎车一代的《十二木卡姆》的母体,由于龟兹郭是当时政治、宗教的中心和军事重地,龟兹乐舞作为西域乐舞的杰出代表,对我国中原和亚洲、非洲的广大地区的音乐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而有龟兹伎乐,特善诸国的称誉。

   公元1879年,可是著名民间艺人艾里姆·塞里姆,莎车民间艺人赛提瓦尔地等人又一次整理加工木卡姆音乐,是疆维族叙事歌曲达斯坦和民间歌舞音乐麦西热普与原有的木卡姆(琼拉克曼)音乐结合表演,形成了琼拉克慢、达斯坦、麦西热普三部分组成的大型歌舞套曲-十二木卡姆,又称喀什木卡姆。

  1)结构特征   十二姆卡木流行于新疆的喀什、莎车、阿克苏、库尔勒、伊犁等地,时而姆卡木的的名称分别是《热克》《且比亚特》《木夏维热克》《恰日朵》《潘几朵》《欧孜哈勒》《埃介姆》《乌夏克》《巴雅特》《纳瓦》《思朵》《伊拉克》,其中每一套木卡姆又可分为三部分《琼拉克曼》(包括散序、歌曲和歌舞部分有四至十一首歌曲和26首间奏曲构成);《达斯坦》(包括35首民间叙事歌曲,和器乐间奏曲构成)《麦西热普》(有 2 7 首民间歌舞曲组成)。其中《琼拉卡曼》是木咔姆的主题。

  十二木卡姆的结构严谨,多采用二段体构成,同时也存在单乐段,三段体、和复和大段体的例子。音阶采用自然七声为主,兼有五声、六声音阶。节奏节拍唱采用7\8  5\8  4\4  2\4

 2.音阶调式 

以自然七声音节为主,兼有五声、六声音阶,尚包含增二度和四分之三音阶类型。多使用八分之七节拍。

 作业       简述民间舞蹈的体裁及音乐与舞蹈结合的

第三章    说唱音乐

第一节    

一、说唱音乐界定

说唱音乐是一个民间音乐门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问题上韵散兼用,叙事与代言相结合,表演上讲述鼓属于模拟人物相结合,(艺人称跳进跳出、一人多角),音乐上突出叙述性,具有独特的语言型旋律,是民间音乐中与语言结合密切、最大众化的一种表演形式。

(一) 说唱音乐与民歌的不同

1.民歌大多数篇幅相对短小,而说唱则篇幅较长;

2.民歌歌词一般言简意赅,常用比兴手法,歌词比较富有诗意,而说唱语言是一种白描是的口语花叙述,对情节的描述尽量细致,时间、地点、人物及环境交代的非常清楚,唱词在韵辙平仄都有一定的要求

3.民歌突出抒情,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说唱主要是叙述性唱腔,大多数音乐剧种都有独立的念诵性唱腔,旋律性不强,能够清楚的交代情节和表现人物,成为说唱音乐大量独具风格的唱腔。

(二) 说唱音乐与戏曲音乐的不同

1.说唱音乐以叙事和代言相结合,即以第三人称为主的第三人承和第一人称相结合的表现方法。而戏曲则是演员和扮演角色的第一人称表现方法,戏曲情节的开展主要靠人物的对长、独白和形体动作。

2、演戏是现身中的说法,而弹词则是说法中的现身。

3、说唱音乐没有戏曲音乐那样具有许多戏剧性的唱腔,戏曲音乐发展的比说唱音乐完备。

二、说唱音乐历史沿革

说唱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代,而正式形成则是以唐代变文讲唱为标志,到宋代说唱音乐以趋于成熟,原名时期继续发展,即至清代空前兴盛,成为遍及全国数百个曲种的艺术形式。清代的曲种大部分保留至今。

(一)唐代以前与说唱音乐相关的记载

近代史学家提出,古代瞽着诵诗、说书、讲史即为说唱艺术最早的源头。战国时荀子的《成相篇》作与秦始皇九年,有人认为这是说唱音最早的形式。

(二)说唱音乐在唐代正式形成,其标志是寺院里的变文讲唱。它可以说是说唱音乐的始祖,在许多记载中称为俗讲。是僧侣们讲经时穿插的佛经故事或世俗故事,他的文体成为后世讲唱文学所继承。变文的文体是韵散兼用的长篇叙事诗,韵文部分以其炎为主杂以三两句式或五言等。到了宋真宗时变文被禁止。

(三)宋金时期的说唱音乐

宋代的说唱音乐已趋于成熟,其成熟的标志是杭州等城市中有了说唱以人专门卖艺的场所——构兰瓦肆,还有文人加入的书会撰写唱词。北宋时期的说唱曲种有鼓字词、诸宫调、陶真、和涯词。

(四)元明清时期的说唱音乐

元明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说唱音乐曲种有词话、陶真、弹词。弹词起于明代,发展至今成为江南诸类说唱音乐的总称。弹词的作品有:国音弹词和土音弹词,国音弹词一般无人演唱,土音弹词则是吴语弹词唱本。

(五)清代的说唱音乐

南有弹词、北有大鼓。大鼓代表性的曲种有京韵大鼓、西河大鼓、犁花大鼓、奉调大鼓等。此外还有道情、亲属也基本上是在民国初年形成并流行的。

三、说唱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1.说唱音乐中讲唱历史的形式对历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2.说唱音乐对中国古典文学也有一定影响

3..说唱音乐对宗教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二节  说唱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可以划分为:牌子曲类、鼓书类前者是由唱曲子发展而来,后者是由说书发展而来

一、牌子曲类说唱音乐

(一)牌子曲类说唱音乐的界定。  唱腔是由曲牌构成,其最大的特点是唱本的韵文部分都标有曲牌名称。其中历史上有代表性地曲目有:宋代的鼓子词、金元的诸宫调、明清时期的各种莲花落、牌子区和部分道情。

(二)牌子曲类说唱音乐的特征

第一、唱词按固定曲牌填词

第二  唱腔结构通常有三种形式:单曲体结构  简单的联曲体结构、联曲体结构。

第三唱腔风格

多数以唱为主,唱腔旋律性强,曲调丰富多变,有的曲牌还带有衬词衬腔,更多的保留了民歌的风格。

第四发展趋势。牌子曲类容易发展成戏曲,如在福建晋歌的基础上发展初芗剧和台湾的歌仔戏,在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发展成山东吕剧,在北京单弦牌子曲的基础上发展成北京曲剧,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成吉剧。

(三)代表曲种

l      福建锦歌

   是牌子曲类说唱音乐中较为初级的形式,说唱程度不高,但唱腔优美清新,是一种更多保留了民歌风格的曲种。

1、形成。锦歌是福建省的主要说唱曲种之一,用闽南方言演唱,流行在闽西南、台湾全省和东南亚一带华侨聚居的地方。锦歌发源于漳州、石码、厦门、为中心的锦江和上连芗江下接鹭江的漳州平原。锦歌积淀深厚,但仍然保留了许多民歌的特点,如传统曲目《长工苦》《车水歌》《行船歌》《十二个月》等基本上是民间歌谣,《五里桥》《榕树根》《雨伞遮》是采茶褒歌;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有了叙述故事的曲目,长篇的《山伯英台》《陈三五娘》《孟姜女》《琴雪梅》;短篇的有《妙常怨》《井边会》《吕蒙正》《玉贞寻夫》《金姑赶羊》等。

2、演唱形成。从前是盲歌者自弹月琴或自拉南二弦走乡串户买唱的乞食歌

现在主要是坐唱,以管定调称管门,以洞箫定调称洞管,又称上四管,以笛定调的称品管,又称下四管。主要伴奏乐器有洞萧、或笛,大筒或南二弦,还有琵琶或月琴。

3、唱腔。 五空仔、四空仔、杂念仔、杂歌花调等组成。

五空仔,锦歌的主要曲调,以洞箫筒音D为调式主音徵,宫音为G,机构一般为四句,七自句较多,旋律平稳,进行当中常用宫调转换,如《安童闹》由D徵开始,结束于D商。

四空仔  也是锦歌的主要曲调,以洞箫筒音D为羽音,宫音为F,结构亦为四句,节欧舒缓流畅,音程跳动较大,曲调突出羽角二音,但二句、四句唱腔都落为徵音,具有一定的羽徵交替的调式色彩,风格上具有纯朴的清新的气息。代表作《骂三歌》

杂念仔由称《杂碎仔》,为锦歌中的念诵性唱腔,原为单人数板,后发展成双人对答或三四人节唱的形式,唱词非常口语化,字句长短不定,内容生动有趣,唱腔旋律性不强,字多腔少,唱一字一音句句相联一气呵成,到一个段落用托腔结束。

杂歌花调式。锦歌数量很大的各种民歌小调及当地小戏的曲调,按期来源可以分为1、闽南民歌、2、采茶褒歌3、竹马、车鼓等民间小戏曲调、4、南词小调锦歌与歌仔戏芗剧

l      山东琴书  

1、形成。1898年山东广饶东寨村的的张兰田、张治田曲奉养拜师学习,带回《凤阳歌》逐渐形成了一《凤阳歌》为主要曲调,配一个颤唱叙事的垛子板来说唱故事,有时候也根据内容的需要插入其他曲牌,形成了简单的联曲体,,传至山以后结合山东的方言风格,演唱内容和曲调了很大变化,成为具有浓郁特色的说唱曲种。

2.山东琴书的流派。南路以集宁、临沂为中心,流行于鲁南以及省外的苏北、皖北一带,著名的演员有刘玉霞、杨芳红,北路以济南为活动中心,流行于鲁中、鲁西和渤海一带,著名演员有的邓九如、张健玲;东路以青岛为主,流行于胶东,著名演员有商业兴,商云霞、李金山、高金凤。

山东琴书与吕剧     在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发展了称吕剧。   艺人传说广饶谭家村时殿元、崔乐兴将琴书《王二小赶脚》用化妆形式演出,崔乐兴扮演二姑娘,在腰见上系上纸糊的小毛驴,时殿元扮演王二小,在场上边跑边唱,大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后来一些戏班进入济南,改名为吕戏。

3.演唱形式。山东琴书是以唱为主的曲种,表演时少则一人,多则六七人,一人说唱自打洋琴,人多时加入坠琴、筝、软宫京胡和一些打击乐器。多人演唱时多采用唱采取多口的形式。

4.唱腔。[凤阳歌][垛字板][插用曲牌]

[凤阳歌]  也成为慢板或四平调,其基本特征:

板眼:一板三眼,常眼起板落,也有顶板起唱的。结构:每节有四句,似句之间呈起、承、转、和的结构形式。采用徵调式,旋律委婉,富于歌唱性,适用于抒情,也可变化速度,用于叙事。

[垛字板]又称快板,一板一眼,或有板无眼,常板起板落,有时闪板起。上下句结构,上据落DO下句落RE ;一板字多腔少,旋律性不强,适于叙事,加快节奏后可表现紧张热烈的情绪。

[插用曲牌]-吹腔。来源于徽剧,京剧、和昆曲。一板三眼,常眼起板落,上下句结构,上句落RE 下句落DO 旋律字少腔长、悠扬婉转适于壮景抒情。宫调式。

5.欣赏分析曲目山东琴书《梁祝下山》

l      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是曲牌类说唱音乐中发展的较为成熟的一种,继承了宋代唱赚以来的曲牌体连缀结构。

1、形成。形成之初成为唱小曲,演唱时常用月琴或琵琶伴奏,有称唱乐琴

唱琵琶。其传统曲目有两类:一类是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另一类是抒情诗的小品多描写爱情生活。

2、演唱形式。以前是在茶馆、书场时演唱,以坐唱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后进入曲艺剧场,一舞台演出为主要形式,虽改为战唱,一板由女演员自打鼓板担任独唱或主唱。书中人物多由伴奏者担任配角和帮腔。四川清音的伴奏乐器为琵琶、越琴、三弦、二胡、以前还有碗碗琴。此外演唱者自执檀板并击竹节鼓以掌握节奏。

3、唱腔。单曲体结构、联曲体结构、板腔体结构。

单曲体结构    艺人称之为小调的曲牌。在四川清音中能够作为单曲体运用得曲牌有近百首。如[鲜花调][长城调][剪剪花][小桃红]等。

[鲜花调]   常用曲牌,善于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起源为江苏民歌《茉莉花》。从民歌《茉莉花》演变成四川清音的曲牌,是一部分民歌向说唱演化的例证,这种变体在四川清音中很多见。[长城调]原曲为《孟姜女》

联曲体结构    能构成联曲体的有《月调》《背工调》《寄生调》。

板腔体结构  是较为特殊的形式,这种唱腔结构的数量也很少。一般是从戏曲中吸收来的原来就有的板腔音速的唱腔发展而来的。其中联曲体唱腔是最为典型的结构形式之一。

l      单弦牌子曲

也是一个发展的较为成熟的牌子曲类乐种,后发展成新的曲种《北京曲剧》,推出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

1、形成。起来源是京津一带的民间小调,是牌子曲与岔曲合流而成。

2、演唱形式   最初一人自弹自唱,后改为两个人,艺人自打八角鼓另一人伴奏。再后出现二人对唱的形式,也有群唱的形式。

3、唱腔    岔曲、单弦牌子曲。

岔曲一般是以抒情写景为主,基本唱腔为六句,一般称为小岔曲。岔曲的调式为宫调式,板眼无规律,记谱常用复合节拍。

单弦牌子曲。是把岔曲的前三句当作曲头,后三句当作曲尾,中间插入各种牌子组成。单弦牌子曲的曲牌不断从民间吸收而来,其中第一类是明末流行的俗曲第二类是清代小曲,第三类是其他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中吸收而来的。单弦牌曲在调性上有三种变化,体现在珠崖伴奏乐器三弦空弦音被当作不同的首调音高而产生不同的宫调变化。

单弦牌子曲的常用曲牌    [曲头][数唱][太平年][南城调][怯快书][流水板]

1[曲头]即岔曲的前三句,作为引子用于牌子曲的开始部分,与大鼓的诗篇相似。不叙述故事,只用象征的手法点出主题,有曲头来介绍时间、地点、环境。

2、数唱。 是最常用的曲牌之一,也是较老的曲牌,属于北平流行的俗曲。唱腔具有平直叙述的特点,一般用于叙述性较强的内容。大多数牌子曲都有数唱,一般用在曲头之后,具有辅助曲头引述故事的功能。传统段子常是四字句上下结构,再四句前常加三字头,形成类似三、四的七字句,下句押韵,平仄不限。词的写法接近口语。节奏上常用闪板、切份节奏。造成推进的动力,下剧常落MI DO

3、太平年。  最常用的曲牌之一。据说原属于河北民歌,用在数唱之后,旋律性较强,即可用于抒情也可用于叙事

4、南城调   常用曲牌,原是清音子弟书的俗曲北京四城调之一。上下句结构,句尾字上仄下平,与[靠山调相似]都属于古词的形式,说唱化的程度比较广,适宜作长篇叙述。

5、怯快书   元名山东快书调,传入北京后与北京快书相区别,取名《怯快书》无论段落长短,开头都有两句作为起腔。

6、流水板     原是北京快书的一种调子,单弦牌子曲吸收以后放在唱段最后代替曲尾,上下句结构的流水板反复时,上句落音自由,夏句落因为re sol,但在全段结束时都落为do ,其最大的特点是一气呵成的上下句反复叠磊及闪板切分的节奏造成紧张热烈的气氛,把故事推向高潮结束。

 

二、鼓书类说唱音乐

(一)界定 ——即俗文学中称为诗赞戏的一类,是指以类似唐代变文中偈赞词式的韵文作为歌唱部分的曲种,曲式大都是较整齐的七言或十言这些韵文与律诗有所不同,用韵较宽,平仄不严,比较接近口语。鼓书类说唱音乐在历史上从唐代的变文开始,后有宋代的陶真、元明的词话,明清的弹词和清代的鼓词集一部分叙事道情。存见得鼓书类曲种大部分世纪成元明词话的传统,从明清弹词的形势发展而来。

(二)鼓书类说唱音乐的特征

1、唱词   为整齐的七字或十字句的韵文,用韵的规律大致为每段的第一句起韵,第二句押韵,以后逢单数句子不押韵,双数押韵,有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分明。

2、唱腔结构    单曲体和板腔体两种类型

单曲体结构:  常常以上下句结构作为基本唱腔,也有个别四句结构的。其更多是从念诵发展而来,歌唱性不强无曲牌名称,这类的代表性曲种是广西渔鼓。

板腔体结构  是最能代表鼓书类曲种的特点,其板式之间的关系是用同一曲调以不同的节拍变化的变奏形式,鼓书类曲种的板腔体结构与戏曲的板腔体是类似的,其中苏州弹词是发展的比较特殊的类型,它的基本唱腔只有两句,没有发展成板式变化的唱腔,而是不同流派创造的不同调子使其音乐不断丰富和发展。

3、唱腔风格   唱腔风格偏于叙事,它的音乐与语言结合得很紧,念诵性唱腔所占的篇幅比较大,也常见旋律性强并有特定表现功能的唱句,鼓书类曲种多数以说表为主,更直接的继承了唐代的变文传统。

4、流派的发展    鼓书类曲种的流派以板比曲牌类曲种发展的更为突出,如京韵大鼓20世纪30年代刘宝权的刘派;白云鹏的白派;张晓轩的张派;后来白凤鸣的少白派,以至现在天津的罗玉笙的骆派和北京良小楼的良派。河南坠子有有著名的乔清秀与董桂林;苏州弹词有俞调、马调、陈调、蒋调、薛调、丽调等等。

(三)鼓书类与曲牌类的区别:

 说唱音乐是讲唱故事的一种艺术,它的唱腔必须兼备叙事与抒情的两种功能,鼓书类的唱腔是从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比较擅长叙事,而曲牌类的唱腔则是从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擅长抒情,讲唱故事的目的相同,但两类曲种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趋势却不同,鼓书类由说向唱发展,曲牌类由唱向说演化。

   鼓书类由说向唱发展,表现在有的曲种在念诵性为主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些旋律较强的曲调,以加强抒情性,如京韵大鼓在平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挑腔”“落腔”“拉腔”“甩腔等。有的鼓书类还吸收一些富于歌唱性的调子作为附加曲牌,鼓书类向说唱发展还表现在有些长篇以说为主的曲种发展出短篇的以唱为主的形式,如大鼓和坠子等由长篇大书法展出的段儿书,苏州弹词的开篇,曲调越来越富于歌唱性,弹词开篇的盛行也可看作鼓书类由说到唱的结果。

   曲牌类由唱向说发展,表现在为了叙述的需要,根据唱词变更曲调,使原来歌唱性的小调曲牌更加口语话,摒弃一些不适于叙事的长腔长板,改变过于层次的长短句使之易于叙事,有的直接吸收一些念诵性唱腔加强叙事性。但是二者在相互吸收的过程中,界限还是十分明显的。

(四)鼓书类曲种介绍:

l      四川金钱板

  与快板快书类似,基本是念诵式唱腔,但比一般的快板快书音乐性稍强,强调与四川方言紧密结合,呈半说半唱,唱词为整齐句式,以七字句为主,是鼓书类种较为初级的形式。

1.形成。以伴奏乐器得名,演唱者用三块竹板嵌铜钱的金钱板击节,并无其它丝弦乐器,清朝末年已在四川流行。

2.唱腔。为两句体的整齐句式,上下句结构。有一字、二流、三板、散板等几种形式。

3.曲目分析《秀才过沟》

l      道情与河南坠子

  1、道情。道情的产生与道教有关,唐玄宗首创《九真》《承天》道曲是御用的宫廷道乐。而道情则是为道士姆化时所唱的民间俗曲。而真正叙述道教故事道情到明代才开始盛行。清代道情更为兴盛,不得志的文人也作到情,抒发顿世避俗的愿望。最有影响的文人道情为清代扬州八怪——郑板桥。

因为道情演唱时自击渔鼓、简板所以又称渔鼓。道情还发展成了戏曲成为道情剧。演唱的曲调有的是诗赞体唱词有的为曲牌体,也常吸收流行的民歌小调。

2、河南坠子的形成    是道情与民间曲种合流而成。河南坠子是道情与河南的民间音乐品种三弦书、莺歌柳结合而成,他比一般的渔鼓道情不仅曲调动听,而且是建立在河南方言基础之上的富于鲜明的河南地方色彩。

3、河南坠子演出形式   演出前有闹台,伴奏乐器有   坠琴为主、四胡、铙钹、脚蹬梆组成。

4、河南坠子流派    坠子三老  (乔清秀、乔利元;董桂枝;程玉兰)

乔清秀最负盛名,擅长俏口,常用加垛加衬手法,演唱风格轻快灵巧,素有盖河南之称。

董贵枝唱腔质朴,曲调平直简单,嗓音宽厚,擅抒悲壮之情,常使用大含韵的哭腔,韵腔感情真切能引人落泪。

程派擅长小黑驴这种有特殊演唱技巧的段子,在唱段中运用类似垛句的巧词,使其具有风趣幽默的特点。

l      河南坠子的唱腔

1       起腔、平腔、落腔

起腔    唱腔开头4——8句,唱词常为引序,或概括全段内容,类似大鼓诗篇,唱腔旋律相对丰富,上句落do re,下句落sol.

平腔   唱腔的主要部分,念诵式旋律,上下句结构,落音较为灵活。

落腔   唱段结束部分和起腔呼应,常以一对上下句落徵音结束。董派落音质朴,乔牌落腔华丽。

2)快扎板   一般用在唱段最后,又称为收板,速度越唱越快,常由一板一眼变为有板无眼,曲调简化到近于朗诵,以节奏速度的变化推向唱段的高潮结束。

3)含韵  属于悲腔,是特定表现功能的唱句,用在悲叹哀伤的地方,也成为叹韵,含韵一般只有两句,后面有长托腔,可分为大含韵、小含韵。

综上所述,河南坠子是以念诵性的平腔为基础,由速度节拍变化形成平腔到快扎板的不同派别,使河南坠子的音乐具有板式变化因素,但未形成成熟的板式变化体结构。

l      京韵大鼓

1、京韵大鼓的形成    中国艺术俗有南弹北鼓之说,大鼓历史起于何时并无明确记载,一般史学家都认为是元明词话在江北地区发展而成,其数量保留至今的有近五十多种。其形成引自傅惜华《曲艺论从》165

2、京韵大鼓的流派   刘派、白派、骆派

1)刘宝全的流派   是清末明初红极一时的大鼓艺人,素有鼓界大王的美称。刘宝全的贡献:

运用北京话系统的字韵和四声,将怯大鼓的方言改为京音,从而创造了京韵大鼓;吸收京剧的唱念,讲究发音用丹田气,吐字分清唇、齿、喉、舌、牙。借鉴戏曲艺术,突破了旧大鼓的规矩。刘宝全的传人白凤鸣。

2)白云鹏的白派艺术   它的唱腔不如刘宝全高亢挺拔,却抵回仓劲,很少用高腔高调,擅用于流利的语言、平稳的节奏和似说似唱的旋律,唱腔灵活多变俏丽妩媚,形成独特的白派风格。

3)骆玉笙的骆派艺术

艺名小彩舞,曾任中国曲艺协会主席,被誉为金嗓歌王,代表性作品《剑阁闻铃》《红梅阁》骆派以少白派为主,以自己的浓郁的女中音创造了风格迥异的京韵大鼓。

3、唱词分析   是鼓书类最典型的形式

1)鼓词的句子结构。主要是七字句和十字句,十字句较为普遍,艺人称为巧十字句拙十字句。

  嵌三字头

  嵌五字尾

  垛句

2)鼓词的韵辙及平仄  鼓词一般是一辙到底;其中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

4、音乐分析   板式种类不多,基本上只有慢板和紧板两种。

1 慢板  

平腔 

挑腔

落腔

甩腔

拉腔

长腔

2)紧板

也成为上板,是一种有板无眼的板式,速度较快,多用来表现紧张激动的情绪,突出故事的高潮。

4.京韵大鼓的音乐风格及其特点

以旋律的起伏跌宕及节奏的鲜明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影响。结构严谨形式完整。一般分为诗篇、正文、尾声。从调式上看,是无声性的七声宫调式。唱词字调上式一致的,行腔中常用四度跳进音程。形成了京韵大鼓刚健挺拔的风格。欣赏分析曲目《剑阁闻铃》

l      苏州弹词

1、形成   是江南吴语地区的主要说唱形式,苏州弹词与评话合成苏州平弹。

2、演出形式  可分为  说、噱(JUE 笑的意思)、弹、唱,传统的演唱形式分为单当、双档,双档分为上手和下手。体裁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弹词开篇又成为唐诗开篇。

3、唱词分析  

1      上下句 

2      凤点头

3      叠句

4、流派及音乐分析

   1)陈调  陈遇乾所创,其主要特点为   曲调深沉苍劲,节奏平稳,旋律进行常有同音重复和小六度、小七度、或八度的下跳进行。最显著的特点是商调式的色彩,陈调过门多同音反复,伴奏音调别具一格,眼唱在出自己润腔方面酷似昆曲。

2)俞调    俞秀山所创,一般以七字句为主,四三、二五句式对仗用的较多,其中二五长上句式语调中最有特点的一种句式。其特点是:

腔词结合上,字少腔长。旋律线以下行为主,曲折的级进下行,形成了语调特有的缠绵委婉的风格,、速度缓慢,曲调富于歌唱性,擅长抒情,现代书目中,常用俞调演唱女性角色。一般为徵调式.

3)俞调中的小阳调和祁调

小阳调引起唱法在阴柔的假嗓中渗入阳刚的真嗓,并在俞调的基础上加快速度,简化旋律形成有人称其为快俞调。上句是俞调的简化,下句又接近马调,所以又被称作是雨夹雪

祁调式祁莲芳在30年代创始,祁调轻弹低唱。悲哀缠绵,如泣如诉,多用鼻音润色,适于表现悲愁犹豫的情绪。

  4)马调   创始人马如飞,其代表作《珍珠塔》,字多腔少,叙述性腔,在弹词的音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流行的马调主要是魏氏父子——魏珏卿及魏含英)的《珍珠塔》

马调的特点a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下句的合尾。B、旋律一般是级进下行,音域不宽,一般只有一个八度,是徵调式。C、非常易于叙事,几乎完全是念诵。

5)马调中的薛调和琴调

薛调  又称沈薛调20世纪30年代沈俭安、薛筱卿。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开创了弹词伴奏的新局面,上手唱时下手采用支声复调的手法来衬托。

琴调为朱雪琴所创。其特点就是曲调明快跳跃,常用上翻下落的旋律,善用顿音唱法,能表现高昂激越的情绪。采用支声手法的两个声部更加旋律化,。

  6)蒋调  前称周蒋调,是蒋月泉在周玉泉的曲调发展来的。上句近似魏氏马调唱腔,下具又似薛调。

   蒋调突出的特点就是在腔词结合上对四声平仄非常讲究,一般音平字落do ,扬平字落fa-sol—mi.而且产生了调式交替的色彩,形成了宫调式为主的宫——角交替调式。蒋调的fa的普遍应用,丰富了弹词的旋律。还吸收了俞调的二五长句式及其京句老生唱腔的旋律。其传统曲目有《玉蜻蜓》《白蛇传》等,最为流行的开篇有《杜十娘》《刀回》《战长沙》《宝玉夜探》……

7)丽调。

50年代徐丽仙创造的流派,是弹词曲调中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一种流派。1979年出版了《徐丽仙唱腔选》,收录创作的27段唱腔。丽调的唱腔结构为:

a.与蒋调结构大致相同,只是常把尾音托长,使唱腔女性化,下句落音不分音平扬平都落为sol.

B.吸收戏曲板腔音乐手法改变了通篇用一种节奏速度的上下句结构。

C、发展弹词音乐的旋律性,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大量运用47音形成了特有的缠绵深情,具有鲜明的女性特点。

D、在最关键的地方或需要特殊表现的地方运用特性唱句。

E、嗓音宽厚沙哑,高音吃力,在中声曲发挥所长。

丽调曲目分析:  《新木兰辞》

三、少数民族的说唱音乐

(一)概述

蒙古的好来宝和乌力格尔

维吾尔族的达斯坦

彝族的四弦弹唱、甲苏

白族的大本曲分为南腔、北腔,分别有九板十八调、九板十三腔

哈尼族的哈巴

傣族的赞哈

苗族的果哈、嘎百福、

流行黔南的布依族弹唱——万播笛

广西的壮族末伦、峰鼓,传统曲目有《盘古王》《莫一大王》

瑶族的铃鼓、又称土别。

藏族的长篇史诗《格萨尔王》另一种是喇嘛玛尼。

广西省佤族的牛腿琴说唱、云南阿昌族的使春牛,湖南土家族的摆手歌、冬冬盔。

(二)少数民族的说唱类型

每一个民族的说唱品种唱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甚至反映出人类社会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观念。所以少数民族的说唱形式常具有珍贵的民族学人类学价值。

1.创世史

2.英雄史诗

3.民俗故事

第四章戏曲音乐

第一节  

一、戏曲音乐界定

(一)什么是戏曲

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他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于一身,它作为中国传统戏曲阳市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悲并成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二)戏曲的特征

1.综合性

2.程式化

3.舞台表现的象征性

(三)戏曲音乐的界定

1.唱腔

2.器乐

3.音乐在戏曲中的地位与功能

他在舞台上是其他艺术部类的统领,唱、念、坐、打都在一定的节奏、音乐旋律中协调起来,剧种之间的最主要差别就是在音乐上。戏曲借助音乐抒情诗使故事更具有魅力。音乐在制造气氛上是独具功效的,因此在构造戏句气氛上是功效卓著的

二、戏曲音乐历史沿革

古代中国在歌舞与诗歌融合在一起的歌舞、乐舞,到唐朝时的宫廷大曲已经发展到相当繁荣壮观的程度,而从歌舞中脱胎出的戏剧从早期俳优倡优的化妆表演到汉魏时期故事成分的增加,而逐渐演变成戏曲。

我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远在先秦时期就已萌芽,春秋时期楚国宫廷所出现的优孟衣冠的表演已具备了戏曲的因素,汉代百戏中《东海黄公》已作为固定的节目单还作为一种固定的形式确立起来。南北朝使其发展起来的歌舞戏《钹头》《踏摇娘》《兰陵王入阵曲》不仅有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扮演可以说是后代戏曲的雏形,到了宋元时期孕育了恰念得戏曲艺术终于脱胎而初形成了最初的杂剧与南戏。到了明清时期,形成了著名的四大声腔《弋阳腔》《海盐腔》《昆山腔》《梆子腔》,京剧也在清代中期形成了影响全国的戏曲曲种。

1、《弋阳腔》出自江西弋阳,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鼓击节,人声帮和,起源于民间的秧歌的演唱形式,充满了乡土夜曲,颇为老百姓欣赏。

2、余姚腔  浙江余姚、慈溪一带。文词通俗,唱腔简单明快,近似吟诵,趋于大众化。

3、海盐腔   再四大声腔种形成最早,到采用南悲观化,曲调委婉细腻,,最得南北各地的官僚与士大夫的喜爱。

4、昆山腔   诞生在苏州一带的昆山、太仓一带,起源于当地的民间曲词,开始使用管弦伴奏,以流利悠远文明。

戏曲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

三、戏曲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节戏曲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一、戏曲音乐的几种分类

三种分类方法。音乐结构体式分类、剧种分类、声腔系统分类。

()结构体式分类    

1.板腔体

2.曲牌体

(二)剧种分类

(三)声腔分类

(四)类概念辨析

二、戏曲四大声腔及其艺术特点

l        昆腔与昆剧

(一)昆腔概说。昆山腔为第一代昆腔,主要流行在吴中一带。歌唱家魏良辅的改创的水磨调成为第二代昆腔;剧作家梁辰鱼采用南北合套的形式,形成了第三代昆腔。随着《浣纱记》的出现,昆剧进入成熟期,二捆句这个名称其实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使用,过去大多数称为昆曲。

昆剧概述。昆剧是只采用昆清单一声腔的演故事的剧种,昆剧的产生不仅是昆剧自身成熟发展的标志,还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成熟标志,集中国传统艺术之大成,被誉为百戏之祖或百戏之乳。昆剧的对中国戏曲音乐的贡献

1)昆剧所展示的综合性特点是及其完善的,它将载歌载舞的戏曲艺术推至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顶峰

2)昆剧的舞台表演演唱技术悲锤炼的及其精湛,各个剧种的表演大师几乎都有昆剧的功底,此所谓昆训之说。

3)昆剧的剧种之多,承前启后的囊括了许多民间的传奇,成为各种剧种移植的故事源。

4)由于昆剧的国剧地位它在曲谱文娟的遗存方面是其他剧种远不能及的。线索存曲目有4466个。

5)有许多著名的昆剧声乐理论的重要著述,如魏良辅的《曲律》徐大椿《乐府传声》沈宠绥的《度曲须知》20世纪50年代,代表剧目《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二)昆剧音乐   (昆腔)

1      曲牌的音乐与唱词特点采用曲牌体音乐结构。

2     板式

  节拍形式有:三眼板(4\4)一眼板(2\4)有板五眼,散板、三眼带赠板(8\4

  曲牌的用板格式:南套严格被称为死板,北曲相对自由,人称死板活腔。

 拍板用的名称:正板、闪板、腰板、截板

3     腔格 

4      咬字讲究字头要喷口,字腹要圆润,字尾要做到归韵准确干净。以达到字正腔圆。

5      宫调昆腔里的宫调名称,正宫、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中宫。七调是双调、越调、大石调、小石调、羽调、商调、般涉调。既定风格也定调式。

6     集曲

7     套曲有南套、北套、南北合套。

8     南曲与北曲的差异

音阶

读字

调和韵

词曲关系

旋法特点

演唱形式

剧目

(三)昆曲分析《宝剑记·夜奔》

l      高腔与川剧

(一)高腔概说    高腔的祖先是弋阳腔,高腔的流传范围很广,中国南方有三十多个剧种,采用高腔单一声腔有九江高腔戏、福建大戏等,特别是在川剧里发展的最有艺术特色。凡是高腔都以不托管弦的徒歌表演为主,都有梆、打、唱三部分组成,具有声高调锐,一泻而尽。

   高腔音乐书与曲牌联套体,文武场均以打击乐为主,文场为轻乐器,舞场用重乐器。高腔里有专门托板唱腔的锣鼓套子,川剧高腔中称套腔落鼓”“”赣剧高腔中称腔韵锣鼓,并且有各种帮腔句。

(二)川剧概述

1.流传在四川及蜀文化辐射的地带,川剧集五种声腔为一体,包括有:昆腔、高腔、胡琴腔、弹腔——梆子腔,灯调——当地花灯小调。高腔在川剧里发展的最完善,最具有地域特色。

川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杂六大类。川剧的三小戏是指小旦、小生、小丑。川剧的高南技巧:喷火、变脸也相当有技巧。

2.川剧高腔音乐

属于曲牌体制,演员表达情感选用不同的曲牌,但比昆曲灵活的多。

1)板式  常用板式有  一字、二流、摇板、走板。

2)帮打唱的组合关系。

 3)川剧高腔曲牌及其结构   曲牌结构一般由兴起、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4、川剧的欣赏分析《拜月赐环》

l      梆子腔与秦腔豫剧

1、梆子腔概说  梆子腔的起源有三种说法(甘肃、陕西、山西)

梆子腔的特征

1      高亢激越悲壮

2      乐器主要有硬木梆子、板胡

3      唱词主要是七字或十字的上下对称结构。

4      以七声音阶为主,旋法多跳进。

5      梆子腔剧种的整板类腔常常是在眼上起腔。

2、秦腔概述

  对于秦腔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3、秦腔音乐

1      唱词上与方言有关的归韵与用衬

主要使用十三辙,但偏重于使用言前、中东、人辰、江阳等辙口。在唱词上喜欢用叠字。

2      欢音与苦音

  花音又名欢音、硬音,色彩明朗,欢乐坚定;苦引又命苦音、软音七色彩灰暗,凄凉、悲怨。他们同为徵调式,花音偏重于36多用4的中立音,苦音47用的较多,善用7的中立音。

 3)彩腔  也叫拉腔、二音、边音、鬼音、冒调,是夹在秦腔基本句型的华彩部分,往往用假嗓子哼出一个长托腔,在曲谱中用+号表明。

4、秦腔分析曲目  《秦香莲》

5、豫剧概述

又称河南梆子,河南调子,梆子腔体系里一个重要的成员。

6、豫剧音乐

1)唱腔里的两大声腔系统      有豫东与豫西两大声腔。

豫东的语言基础是中州音韵的豫东——以商丘为中心的地区,发声多用假嗓(二本嗓)声高音细,音域为上五音,sol\la\re\si\la\sol\re\fa旋律多向上进行,唱腔的句法结构为眼起板落。

豫西声腔的语言基础是中州音韵的豫西语调,发生多用本嗓,唱腔运用中含韵,演唱特点粗犷、悲壮、深沉、浑厚。声腔的曲调进行为sol\dp\la\sol\sol\mi\re\do旋律多向下进行,住音落do ,但主要在sol——do进行。

3      板式  

原板类——慢二八、慢流水(一板一眼)

慢板类——慢板(又名四股眼)

快板类——快二八、紧二八、紧打慢唱(有板无眼)

散板类——非板(飞板)、滚白

 豫剧曲目分析   《花木兰》    

第五章 器乐与乐种

一、器乐与乐种的界定

  器乐:是借助乐器的性能特征,结合演奏技巧的运用,表现一定意境的音乐作品。

  乐种:历史传承于某一地域内的、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典型的音乐形态构架、规范化的表演程式,并以音乐(器乐、声乐、吟诵)为表现主体的各种综合艺术、音乐形式,均可称为乐种。主要有纯器乐形式、综合音乐形式、综合艺术形式三种类型。

二、器乐与乐种的历史沿革

  民族器乐是伴随着民族乐器的出现而产生的,因此了解民族乐器的历史就能更好地了解民族器乐的历史。

(一)先秦时期:有鼓、磬、钟、朱、 zhu 、埙、 yue 等。公元前 11 世纪的西周有记载的乐器就有 70 多种,仅有《诗经》中就有29种,根据制作材料分为八类:金、石、土、木、丝、竹、匏、革。这时期的器乐是诗、歌、舞合为一体的,作为诗、歌、舞的一种伴奏形式出现,到了西周,在大型的歌舞节目中穿插了一些独立的器乐段落。器乐在原始社会中主要与神话传说、求神祭祀、民间舞蹈、劳动生活等有密切关系;到了阶级社会,器乐除用于宗教、礼仪场合外,还供统治者娱乐享受。

曾侯乙墓中钟鼓乐队:墓中有124件乐器——2琴、 12瑟、 5笙、 2箎、 2 排箫,建鼓、有柄鼓、小扁鼓、带环扁鼓各1 ;编钟 64 枚,镛钟 1 件;编磬 32 枚。曾侯乙墓的编钟总域达五个八度,呈椭圆形,大多一钟发两音,相距小三度;墓中的编磬可构成三个八度以上的半音音阶。

  古琴音乐: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其演奏形式主要有琴歌和琴曲两种。

(二)汉魏至南北朝时期的鼓吹乐与相和歌

1 、汉魏的鼓吹乐:是汉魏时期的一种乐队组合形式,形成于秦末汉初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所用乐器有打击乐器与吹奏乐器,如排箫、横笛、笳、角、中鸣、长鸣、羌笛等。分为黄门鼓吹、骑吹、横吹、短箫铙歌四种形式。

2 、相和歌中的器乐:汉代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艺术形式相和歌,由唱者自己敲击节鼓,与其他丝竹伴奏乐器相配合,即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后发展成相和大曲,在结构上形成了艳、曲、趋或乱三个部分;增加独立的器乐演奏,相和歌发展的另一倾向是音乐的伴奏部分逐渐脱离歌舞,发展为纯器乐的形式,称为但曲
(三)、隋、唐时期器乐的繁荣

1、隋、唐大曲中的器乐:隋唐大曲是在唐代民歌、曲子的基础上继承相和歌大曲的曲式结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大型歌舞形式。其中包括器乐、歌曲和舞蹈三个部分,曲式结构上分为散序、中序、曲破三大段。

1)西域音乐。据《隋书 * 音乐志》所载,当时传入宫廷的西域乐队组合有七种之多: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康国乐、安国乐、疏勒乐。使用的西域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筚篥、羯鼓、答腊鼓、腰鼓、齐鼓、担鼓、铀角、琵琶、五弦、横笛、贝、铜钹等。

2)燕乐:是清商乐与胡乐互为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创作的歌舞音乐,盛行于宫廷,以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又称为琵琶乐

 3)法曲:风格清淡、幽雅,与宗教活动有密切关系。代表作品有《去韶法曲》、《霓裳羽衣舞曲》等。
2 、器乐独奏艺术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琵琶的发展。唐时将传统的秦琵琶与东晋时传入中原的曲项琵琶相融合,从形制、技法上有了大的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昆仑、段善本、贺怀脂、曹刚、李管儿等人。元稹《琵琶歌》:段师弟子数十人,李家管儿称上足。此外,还有羯鼓、筚篥、箜篌等也都有高度发展。
3 、擦弦乐器的出现:唐以前没有擦弦乐器。唐出现嵇琴,孟浩然引竹嵇琴入,花邀戴客过说明唐代已有了擦弦乐器。唐代的擦弦乐器还有轧筝。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民间器乐

宋以后器乐出现了新的局面,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器乐独奏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在古琴与琵琶音乐的发展上。古琴音乐在宋代已经形成了浙派与江派的不同演奏形式和风格特点;琵琶在元以后,出现了《海青拿天鹅》、《十面埋伏》等曲目和汤应曾、张雄、李近楼等名家。明清时琵琶分南、北两大派系,而南方又形成了无锡、平湖、浦东、崇明等派别。民间还出现了《夕阳箫鼓》、《月儿高》、《汉宫秋月》、《霸王卸甲》、《平沙落雁》、《将军令》、《阳春古曲》、《龙船》等曲目。
2 、民间乐种的兴起
  宋以后,各地民间器乐的合奏形式兴起,使中国民间器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如唐时长安兴起的鼓乐,到了宋、明、清后得到高度发展,成了民间庆丰收、各种集会的主要音乐形式。其他还有:北方的弦索乐;南方苏、浙、闽、粤、桂、滇等地的丝竹乐;河北、吉林、辽宁、陕西、山东、河南、安徽等地的鼓吹乐;陕西、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的吹打乐等等。
3 、乐器的繁荣:奚琴、胡琴、大阮、五弦阮、月琴、葫芦琴、渤海琴、火不思、二弦、四胡、京胡、板胡、提琴、唢呐、洋琴、云敖等 50 多种。

三、乐器的类别与特征

    独奏音乐的主要类别与特征:目前对乐器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根据乐器发音的特性划分为体鸣乐器、膜鸣乐器、弦鸣乐器、气鸣乐器、电鸣乐器五大类;二是根据演奏方法分为吹奏乐器、擦弦乐器、弹弦乐器、打击乐器四类。

(一)吹奏类乐器

1、笛:我国古代把竖吹的称为,约在南北朝时期笛箫才分称,称现在的笛为横吹横笛。过去一直认为笛是汉武帝时张骞从西域(前119年)传入,如宋陈旸《乐书》:大横吹、小横吹并以竹为之,笛这类也。律书乐图云:横吹,胡乐也,昔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京。 1973 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文物中(前 168 年),发现笛类乐器两只,比张骞早了近 50 年,说明在张骞之前已有笛类乐器。

    笛的形制主要有曲笛和梆笛两种。曲笛主要用于南方各乐种和昆曲的伴奏;梆笛主要用于北方的各乐种和梆子腔剧种的伴奏。梆笛管身比曲笛略细,音比曲笛高四度。笛子以第 3 孔音的实际音高定调,曲笛的常用指法是筒音作 sol, 其次是redo

    梆笛的演奏技巧主要有吐音(顿音)、抹音(滑音)、花舌音、垛音、历音、颤音等;南方曲笛常有的技巧有垫音、打音、颤音、涟音、泛音等。而在新的笛曲中,南、北笛曲习惯性的各种技巧已互相融合吸收。
 (1)北方梆笛的主要代表:
       a、冯子存( 19041987 ),河北省阳原县人,他的梆笛曲是在河北、山西、内蒙衔接地带所流传的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曲目有:《五梆子》、《喜相逢》、《放风筝》、《挂红灯》、《黄莺亮翅》等。
       b、刘管乐(1918- )河北安国县人,北方笛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演奏受梆子的影响,并采纳各家的特点。代表曲目有《荫中鸟》、《冀南小开门》等。
 (2)南方笛派的主要代表:

a、陆春龄:(1921- ),上海人,主要代表曲目有《小放牛》、《鹧鸪飞》、《中花六板》等。

b、赵松庭:(1924 —),浙江东阳县人,他的演奏一方面吸收传统的演奏技术,同时又大胆地吸取南北笛曲的技巧,使曲笛的演奏有了新的突破。代表曲目有《三五七》、《早晨》、《姑苏行》等。

2、管:又称管子,古称筚篥(或悲篥、必篥等),由西域传入,北朝时期的石窟伎乐中已有了筚篥的演奏浮雕。隋唐时筚篥有多种称谓和形制,并广泛用于鼓吹乐、龟兹乐、疏勒乐、安国乐、婆罗门乐、高昌乐、西凉乐、天竺乐、文康乐以及俗乐等不同地域的各种音乐组合形式之中,当时演奏名家有尉迟青、王麻奴等,宋代的鼓吹乐、教坊乐中都以它为主奏乐器,故有头管之称。主要分单管(有大、中、小三种)、双管和喉管三种管身木制,上端有苇制双簧哨片。常用的演奏技巧有吐音、颤音、花舌音、滑音、溜音、叠音、打音、垫音、鼓音、齿音等。
  代表曲目有《放驴》、《小二番》、《万年欢》、《大开门》、《江河水》等。

3、唢呐:俗称喇叭、大号、大笛等,历史上曾有唢呐、锁呐、号笛、金口角、苏尔奈、巴拉满等称谓。分为高音唢呐(海笛)、中音唢呐、低音唢呐三种。代表曲目有《将军令》、《大得胜》、《小开门》、《百鸟朝凤》、《一枝花》等。

4、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早在殷代(前 1400 — 1122 年)的甲骨文中已有“”字,即小笙。诗经中也有鼓瑟吹笙,吹笙鼓簧。笙和竽一直长期并存,宋以后竽在宫廷中的地位逐渐衰微,而笙则在宫廷和民间一直广泛流传。

5、少数民族地区还有葫芦笙和芦笙。
  葫芦笙流传于西南的彝、拉祜、哈尼、佤、纳西、傈傈、怒、苗、黎等民族;芦笙流传于西南地区的苗、侗、水、瑶、壮、仡佬等民族。

6、巴乌:流传于西南的彝、哈尼、傣、佤、布朗、苗等民族,其演奏姿势有横吹与竖吹两种。

 代表音乐作品欣赏:  笛子独奏《鹧鸪飞》   管子独奏《江河水》   巴乌独奏《月夜》   唢呐与乐队《百鸟朝凤》   笛子独奏《荫中鸟》

(二)擦弦类乐器,  

1、二胡: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并形成了多种类型。如:京胡、京二胡、四胡、板胡、高胡、低胡、粤胡等。二胡是现代名称,过去称胡琴。一般采用五度定弦。常用弓法有:连弓、顿弓、颤弓(抖弓)、甩弓(小抖弓)等;左手技法有:颤音、滑音、泛音、垫音以及揉弦、拨弦、弹弦等。
    (1)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及作品:( 1893 — 1950 ),江苏无锡东亭人,自幼父亲的严格训练,掌握了道教音乐和当地的民间音乐,后又广泛学习了江南一带的民间歌曲和地方戏曲音乐及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中年开始双目失明,以流浪卖艺为生。其演奏细腻深刻,潇洒磅礴,以短弓见长,大多一字一弓,少连弓,运弓时常由弱拍进入强拍,形成弓法上的切分进行和延留进行。华彦钧指法上最大的特点是民间奏法中定把滑音的运用,即左手始终放在二胡的第二把位上,而一、三把位上的旋律则用滑音演奏,其中食指和中指滑音的运用有重要意义。代表作品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
   (2)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及其作品:( 1895 — 1932 )五四时期的民族器乐作曲家、革新家和演奏家,江苏江阴县人,在中学时参加军乐队,学习了小号等铜管乐器,后又学习琵琶和二胡, 1922 年到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任国乐教师,并钻研西方作曲理论和学习小提琴、钢琴的演奏。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创立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为二胡在高等学府争得了一席之地,同时他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用民族音乐创作技法规律,并吸取西洋音乐进步因素的专业民族器乐作曲家和革新家。
2、板胡:民间有多种名称,如秦胡、胡呼、梆子胡、瓢、大弦等,明末伴随西北地区古老的戏曲西秦腔与梆子腔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件新乐器,主要用于北方梆子腔戏曲的伴奏,以及地方乐种的合奏,目前也用于独奏。分为高音、中音、次中音三种。高音主要用于河北梆子、评剧、豫剧、哈哈腔的伴奏;中音板胡主要用于秦腔、蒲剧、眉户的伴奏;次中音板胡主要用于晋剧和上党梆子的伴奏。代表人物有:刘明源( 19311996 年),天津人,从小家传板胡、京胡艺术,精于评剧音乐伴奏,对民间丝竹乐娴熟,并曾钻研过许多名琴师的演技,走访过马头琴手色拉西、四胡手乌恩齐。他具有广泛而深厚的民间音乐修养和高超的演奏技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广采博纳,把板胡演奏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代表作有《喜洋洋》、《秦腔牌子曲》等。

3、马头琴:蒙古族擦弦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蒙古族居住地。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有许多传说故事)代表人物有:色拉西、桑都冷、齐 · 宝力高等,曲目有《森吉德马》、《万马奔腾》等。
4、四胡:蒙古、达斡乐、锡伯、赫哲、布依、汉等民族擦弦乐器,因张有四根弦而得名,主要流传于东北、华北、西南地区。著名的四胡演奏家有孙良、朝鲁、吴运龙、双虎等,代表作品有《内蒙八音十二调》、《蒙古八音》、《万里》等。
  作品欣赏:  板胡与乐队:《喜洋洋》  马 头 琴:《森吉德马》   《草原春天》

(三) 弹弦类乐器,  

1、古琴:

    也称七弦琴,因历史悠久,唐宋以后称为古琴,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的记载。初为五弦,周代发展为七弦,西汉时开始有了徽位,三国时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已基本定型,一直流传至今。
1)各历史时期的琴家及琴曲:
    a、春秋战国时期:师涓(春秋时卫国乐师)、师旷(晋国)、师襄(卫国乐官,孔子曾从其学琴)等;主要琴曲《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
   b、汉魏时期:蔡邕、蔡琰(文姬)、嵇康、阮籍等;主要琴曲:《广陵散》 ( 又名《广陵止息》 ) 、《酒狂》、《大胡笳鸣》、《小胡笳鸣》,及嵇氏四弄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蔡氏五弄《游春》、《绿水》、《幽居》、《坐愁》、《秋思》等。
   c、唐代:

  董庭兰、薛易简、陈康士等;出现了文字谱琴曲《碣石调幽兰》;赵耶利的《弹琴右手法》、《弹琴手势图》;晚唐时期曹柔的减字谱。

    部分琴曲欣赏:《流水》,最早见于《列子 · 汤问》中关于伯牙、子期的传说。《吕氏春秋》中也有记载:伯牙鼓琴,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而志在流水,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高山流水初为一曲,唐时分为两曲,宋时,高山分为四段,流水分为八段。

引子——滴水潺潺——山涧小溪——江河波浪——汹涌澎湃——过渡——奔向大海——波涛已过、归于平静。

《流水》旋律片断:

 

   d 、宋代:

    郭楚望,代表作有《潇湘水云》、《泛沧浪》、《秋鸿》;刘志芳,代表作有《忘机》、《吴江吟》;毛仲敏,代表作有《渔歌》、《樵歌》、《佩兰》等。
   e 、明清时期:
    大量琴谱的刊印,有记载的有 150 多种;流派纷呈:江派、浙派、蜀派、闽派、中州派、广陵派、虞山派等;琴家有严澂、徐谼、蒋兴涛、徐常遇、吴虹、蒋文勋、张孔山等人;美学理论方面,徐上瀛的《溪山琴况》展现了琴学在明、清时期的发展高度。

   f 、近现代琴家有:管平湖、吴景略、查阜西等人。

(2)古琴的演奏特点: 
  古琴的演奏技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演奏技法上按、泛、散所形成的旋律对比。如在乐曲的呈示或过渡性段落中,往往用单一的技法,而在展开性段落中则三种技法综合交错使用,以达到乐曲的高潮;另一特点是琴曲中的按音技法变化丰富,有虚、实、走音、按、滑音、撞音、游移等,千变万化,开成了琴曲的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

    古琴曲欣赏:《梅花三弄》,又名《梅花曲》、《玉妃引》,相传为晋代桓伊所作的笛曲,后被改为琴曲。乐曲以梅花抗严寒、傲风雪的性格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纯洁和坚贞不阿。三弄表示主题出现三次,并以此分为三段。《梅花三弄》的主题旋律:格调清新、恬静淡雅

2 、筝:

    最早见于《史记》,即公元前 2 世纪的先秦时期,秦地已有筝的流传,为声乐伴奏。1970 年在江西贵溪县仙水岩墓群发现公元前 500 年的崖棺,内有两具类似筝的乐器,如果是早期的筝,则证实了早在先秦时期,筝不仅在秦地,而且在南方的越国亦有传承,并早于文献记载 400 多年。筝的演奏以左手按弦、右手弹弦为主;左手有按音、滑音、吟音、泛音、煞音、扣弦等技法,右手有劈、托、抹、挑、勾、剔、担、提、大指摇、食指摇等技法。右手划是筝的一个极具特色的演奏方法,有装饰性和旋律性两种。

   各地的筝曲:中州古调的河南筝、齐鲁琴曲的山东筝、杭滩丝竹的武林筝、闽南的福建筝、广东的客家筝、潮州筝等。传统筝曲有《汉宫秋月》、《出水莲》、《寒鸦戏水》、《平沙落雁》、《渔舟唱晚》等。

3 、琵琶:

    原是两种演奏方法的名称,秦汉时期有两种形制的琵琶,一种是直柄、圆形共鸣箱、两面蒙皮的琵琶,由弦鼗(鼗鼓)发展而来,称为秦汉子;另一种是参考了筝、筑、箜篌而设计的直柄、圆形音箱、四弦、十二柱的琵琶,因晋阮咸之故而称为阮咸。东晋时由西域传入的曲项琵琶,宋以后其梨形音箱、四弦十四柱的形制基本确定。
  琵琶曲分为套曲、小曲两大类,其中套曲又分为武套、文套和大曲三种类别。武曲重于写实叙事,气势磅礴,代表曲目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汉将军令》、《小军操演》等。文曲重于概括性和抒情性,代表曲目有《夕阳箫鼓》、《月儿高》、《汉宫秋月》、《青莲乐府》、《塞上曲》等。

 

 

乐种概述

    我国传统乐种历史源远流长,分布很广,类别繁多。一般分为五个: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

弦索乐类乐种
   全部用弦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一般仅用三、四件富有地方特点的弦乐器演奏。常见有:胡琴、琵琶、筝、三弦等。

    传统曲目有:弦索十三套,于《弦索备考》中所载,清嘉庆年间抄本之译谱。这十三首套曲的名称如下:《十六板》、《琴音板》、《清音串》、《平韵串》、《月儿高》、《琴音月儿高》、《普庵咒》、《海青》、《阳关三叠》、《青松夜游》、《舞名马》、《合欢令》、《将军令》。                                       

丝竹类乐种

    丝竹类乐种:以某一、二件弦乐器、管乐器为乐队组合核心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1 、北方的二人台牌子曲:二人台是流传在陕北、山西、内蒙古西部及河北张家口地区的一种民间演唱形式。二人台牌子曲是主要是开演前或中间穿插演奏。常用的乐器有笛子、四胡、扬琴三大件,后又增加了三弦、二胡、琵琶等乐器,打击乐器是富有地方色彩的四块瓦。
    2 、江南丝竹:流行于上海及苏南、浙西一带, 1911 年在上海建立的文明雅集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江南丝竹乐组织。江南丝竹乐队最少二人(二胡、笛子),一般三至五人,多的七至八人。所用乐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箫、笙、鼓、板、木鱼、铃等。
    3 、广东音乐:形成于清末明初,是由戏曲过场音乐、民歌及民间器乐曲牌发展面来的。最初的的组织是戏曲乐队和民间的八音会。早期乐器有二弦、提琴(与板胡相似,较大)、三弦、月琴、横箫五件,号五架头。后改为二胡(改制成粤胡)、秦琴、扬琴三件头,在三件头上又加了洞箫、椰胡,变为五件头。
    4 、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乐等,从它的琵琶、洞箫、拍板、二弦可以看出,其历史非常久远,并与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有关。

鼓吹乐类乐种

    是以某一种吹奏乐器为主奏乐器,配合其它管弦乐器、打击乐器所组成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各地的品种很多,有三大类:以管子为主的吹奏乐,主要有河北音乐会、晋北笙管乐、北京智化寺音乐等;以唢呐为主的,有吉林鼓吹乐、辽宁、冀东、鲁西、山西等;以笛子为主奏的主要有鲁西南、鲁中等到地区。

吹打乐类乐种

    是以管弦乐器与打击乐器并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主要集中在南方,有:苏南的十番鼓、十番锣鼓、浙江吹打乐、广东的锣鼓柜与潮州多鼓等。

    1、十番锣鼓:又称十番锣鼓十样锦十不闲等。主要流行于江苏、北京和天津。
    2、浙东锣鼓:主要流行于奉化、嵊县一带,是浙江民间吹打乐的代表乐种之一。
    3、西安鼓乐:民间称为细乐乐器,多在每年夏秋之际庆丰收而在各地举行的乡会、庙会上演奏。其渊源与唐代燕乐大曲有紧密联系。其演奏形式有坐乐、行乐两种。
    4、潮州锣鼓:流传在潮、汕地区的吹打乐,其鼓的演奏吸收了拳术、剑术的各种手势,风格独特,与当地的戏曲关系密切。
锣鼓乐类乐种

    是全部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又叫清锣鼓和素锣鼓。锣鼓乐在中国传统乐种中一方面以独立的乐种形式出现,如西安的铜器社,山西的威风锣鼓、绛州锣鼓,土家族的打溜子,山东的博山锣鼓、临清驾鼓、青州锣鼓等;另一方面以某一乐种中一种演奏形式而存在,如十番锣鼓、河北音乐会等。但其本质仍是以打击乐器为基础与中心的。
    1、西安铜器社:常用的乐器有单面鼓、云锣、马锣、大锣、大镲、小锣(手锣)、小镲、碰铃、梆子。主要是参加各种民间庙会,代表曲目有《鸭子拌嘴》等;
    2、土家族打溜子:俗称打家伙,流行于湘西及鄂西的土家族聚居地,代表曲目有《锦鸡出山》等。

    3、山西威风锣鼓:流行于山西洪洞一带。其起源与远古的尧、舜有关。

    4、绛州锣鼓:流行于山西绛州一带。其演奏有独到之处,在华彩乐段,充分运用鼓和鼓槌,甚至鼓架,调动每个部位最佳的音响区进行打击。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试题

 

一、填空题:

1、民歌是                        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2、中国民族音乐界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于人类的                       

3、各民族节庆时,有很多歌唱的节日,如壮族的            ,满族的            ,侗族的            ,回族的            ,彝族的            ,蒙族的            以及            族的阿肯弹唱会等。

4、汉族民歌的体裁一般可划分为                                    三种。

5、最具山歌特征的一般山歌,在北方的典型品种有                              等。

6、我国有            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7十二木卡姆          的大型套曲艺术,而则是          的大型歌舞艺术。

8、彝族民歌粗犷奔放,典型的有          ”、          ”等。

9、我国的民族音乐包含自古至今的                                 等传统音乐。

10、汉族的民间音乐一般分为                                                 等五大类。

11、我国的传统音乐包括自古至今的                       

          ;而汉族的民间音乐又可分为                                 、和            等五大类,其中的        则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12、按歌唱场合分类,山歌可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和一般山歌,而一般山歌在北方有                                和神曲等典型品种。

1320世纪20年代,音乐学家王光祈已指出世界音乐分属三大体系,                、和中国乐系。他们和世界语言的语系划分有密切关系。

14、藏族的民间音乐可以概括为    ”两类;类又可分为                                        等品种。

15、壮族、侗族等民族的多声部民歌以        音程关系结合最具特色;而塔吉克族民歌的音阶调式多样,最富特征的是        的七声角调式。

1620世纪20年代,音乐学家王光祈已指出世界音乐分属三大体系,则                  、和         。他们和世界语言的语系划分有密切关系。

17、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节,如壮族的         ”、苗族的         ”、侗族的         ”、回族的         ”、彝族的         ”、蒙古族的         ”、以及哈萨克族的         ”等。

18、藏族民间音乐有之分,其中又分为                 

                   两种。

19、小调又称               等。

20、藏族人民酷爱歌舞,其民歌的种类有                                   等。

21、汉族民间歌舞采茶调盛行于               等地。

22、朝鲜族民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常见的有                            

23、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如古老的《弹歌》记载了:                           的全过程,是先民捕猎生活的写照。《吕氏春秋·春秋》中记载了涂山氏之女派侍女于涂山之阳等候夏禹归来,其歌曰:               ”被视为始作南音

24、劳动号子具有两种基本功能,一是               ,二是                   

25、山歌可分为                    一般山歌三大类。其中一般山歌又有南北之分。北方的一般山歌代表作品有         (举例),南方的一般山歌代表作品有          (举例)。

26、我国发掘的原始社会乐器实物,目前认为最早的是河南舞阳贾湖       ,距今           余年。周代按乐器制作材料进行的乐器分类,称为     分类法。
包括                                                              

26.我国流传最广的民族乐器有      Suernai”在12—13世纪时由         传入中国,此乐器的代表曲           曾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民间音乐比赛银奖。建国后为笙创作的第一首独奏乐曲是         ,作者是胡天泉,董洪德。此曲曾获1957年第六届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          奖。

27.古琴又名            ,古代别称            、     等,其演奏形式有           、      、     。     是其代表作,1977年被载入美国的宇宙飞船,向外星人传达人类的问候和信息。

281911年,上海出现第一个丝竹乐组织          ,以后先后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国乐研究社和      等组织。江南丝竹常奏的八大传统名曲是                  

29.丝竹锣鼓乐又名           ,在乐器组合上有                     之分。《大得胜》是             传统套曲之一,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曾获民间音乐比赛金奖。

30.我国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标题有            和     两类。《一枝花》属于           ,《将军令》属           

31.元代杨维桢《宫辞》中说:开国遗音乐府传,白翎飞上十三弦。描写的乐器是           ,此乐器的代表作有           等。

32.音乐学家王光祈指出,世界音乐分属三大体系,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属于         体系。

33、民歌是                             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34、各民族节庆时,便形成歌舞的高潮,如壮族的             ,苗族的              ,侗族的             ,回族的            ,彝族的                 ,蒙族的              ,等都是各族人民的歌唱节日。

35、中国的传统音乐,应包含自古至今的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

1.______是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结合的艺术。

2.协作性和节奏性较强的农业劳动中唱的民歌就是______

3.中国民族音乐界一般认为______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

4.骆派是建国后的著名流派,由女艺人______所创。

5.弹词的音乐特点是旋律流畅______唱腔结构采取混合体较多。

6.坠子的唱腔结构属于基本曲调______

7.梆子腔的音乐分欢音和______,二者属于不同的音阶组织。

8.皮黄腔的京胡定弦是6 3,二黄腔的京胡定弦是______

9.______是流行在北京、天津、华北、东北和内蒙地区的剧种。

10.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由琵琶古曲______改编。

二、单项选择题

11.民歌《脚夫调》属于一般山歌类,具体为【

A.信天游 B.花儿

C.高腔山歌 D.山曲

12.《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流传极广的青海传统花儿,它又称【

A.仓郎郎令 B.花儿王

C.河州大令 D.青海令

13.笙曲《凤凰展翅》是由______作曲。【

A.聂耳 B.胡天泉、董洪德

C.阎海澄 D.刘文金

14.筝曲《渔舟唱晚》是由______作曲。【

A.曹正 B.曹扶东

C.娄树华 D.王昌元

15.《金蛇狂舞》是聂耳根据民间乐曲______改编。【

A.八板 B.老六板

C.三六 D.倒八板

16.苏州弹词的韵是______和中州韵的结合。【

A.苏州方言 B.南方方言

C.北方方言 D.吴语方言

17.______的剧目有小戏和正本戏两类,各有不同唱腔。【

A.评剧 B.越剧

C.黄梅戏 D.二人转

18.江南丝竹是流行于______和浙江一带的丝竹乐。【

A.山东西部 B.江苏南部

C.安徽南部 D.江西北部

19.天津时调的伴奏乐器主要有______和四胡。【

A.琵琶 B.大三弦

C.古筝 D.柳琴

20.______的唱腔按行当分为生腔和旦腔两大类。【

A.皮黄腔 B.二黄腔

C.梆子腔 D.昆山腔

三、判断改错题

21.江苏有《茉莉花》体裁;河北没有。(

22.民歌《小白菜》是河南民歌。(

23.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云南民歌。(

24.说唱音乐最主要的特征不是唱腔中语言与音乐的高度结合。(

25.京剧《空城计》不是取材于《三国演义》。(

26.《阿里郎》不是内蒙民歌。(

27.民族乐器筝又称为瑟。(

28.苏南吹打又称苏南十番锣鼓。(

四、名词解释29.丝竹锣鼓乐

30.民族乐器

31.板腔体

32.四川清音

33.花鼓调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试题2

一、填空题

1.湖北民歌《嶉咚嶉》属于劳动号子中的__________号子。

2.我国四川南部的山歌常被称为__________

3.京韵大鼓的前身是__________1870年进入北京、天津等地,因为演唱时带有河北保定、沧州口音被贬称为__________

4.苏州弹词唱词的基本句式是__________,段式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___结构。

5.我国戏曲艺术的繁荣期是__________时期。

6.宋元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戏曲音乐称为__________

7.我国戏曲音乐伴奏乐器中的打击乐器又称为__________

8.古琴的琴徽数量为__________个。

二、单项选择题

1.《一根丝线牵过河》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民歌?( )

A.江西 B.江苏

C.湖北 D.四川

2.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是小调中( )的变体。

A.鲜花调 B.剪靛花调

C.绣荷包调 D.孟姜女调

3.“河南坠子属于( )说唱音乐。

A.弹词类 B.道情类

C.牌子曲类 D.鼓词类

4.苏州弹词流派中曲调朴实苍凉,适合塑造老年人形象的是( )

A.马调 B.俞调

C.陈调 D.丽调

5.我国戏曲音乐唱腔中的高腔产生于我国( )地区。

A.江西弋阳 B.湖北宜昌

C.江西宜黄 D.四川宜宾

6.京剧伴奏乐器的三大件包括:京胡、京二胡和( )

A.板胡 B.柳琴

C.扬琴 D.月琴

7.管子是汉代由( )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

A.波斯 B.龟兹

C.伊朗 D.土耳其

8.笙属于( )气鸣乐器。

A.簧管 B.哨嘴

C.竹管 D.唇振

9.我国著名的小调《鲜花调》是( )调式。

A. B.

C. D.

10.我国戏曲音乐中的梆子腔起源于我国( )省。

A.陕西 B.河北

C.河南 D.山西

三、判断题

1.大歌是流行于我国白族的多声部民歌。(

2.《猜调》是我国云南省的民歌。(

3.我国说唱音乐天津时调的主要唱腔是背工调。(

4.琴书类说唱音乐多数曲种采用多人站唱的演出形式。(

5.昆曲的唱腔结构为板腔体。(

6.西皮腔具有北方音乐性格,适合表现愉快、活泼、慷慨、激昂的感情。(

7.梆笛演奏上注重气息运用,及细致的力度变化。(

8.唢呐是金元时期由波斯、阿拉伯传入我国的。(

四、辨析题(每小题4分,共16)

1.此谱例选自哪首唢呐曲,请简要介绍其流传地域及表现内容。

2.此谱例选自哪首管子曲,是根据哪个地区民间乐曲改编的,表达怎样的感情,其曲式结构如何?

3.此谱例选自哪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作者是谁,根据哪首民间乐曲,使用什么手法改编而成?

4.此谱例选自哪首二胡曲,请简要介绍其作者、曲式结构及表现内容。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

1.囊玛

2.四川清音

3.文场

4.《牡丹亭》

5.江南丝竹

六、简述题

1.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

2.我国说唱音乐的组成部分及其艺术特征。

3.越剧的历史概况及其音乐构成。

4.我国传统乐种的分类。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试题3

一、填空题

1.《蓝花花》是我国__________地区的民歌。

2.“长调是我国__________族的一种民歌。

3.苏州弹词马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

4.河南坠子属于__________类说唱音乐。

5.我国戏曲音乐中的皮黄腔由__________腔和__________腔组成。

6.我国戏曲音乐唱腔中起源于江西弋阳的是__________

7.《春江花月夜》的前身是琵琶古曲__________

8.民族器乐曲的标题类型分为:__________性标题和__________性标题两种。

二、单项选择题

1.《信天游》主要流行于我国哪个地区?( )

A.东北 B.青海

C.河北 D.陕北

2.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是小调中__________的变体。( )

A.鲜花调 B.剪靛花调

C.绣荷包调 D.孟姜女调

3.京韵大鼓属于__________说唱音乐。( )

A.弹词类 B.道情类

C.鼓词类 D.牌子曲类

4.苏州弹词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小三弦和( )

A.古筝 B.扬琴

C.琵琶 D.二胡

5.我国戏曲音乐唱腔中的梆子腔产生于我国__________省。( )

A.陕西 B.山西

C.河北 D.河南

6.京剧伴奏乐器的三大件包括:京胡、京二胡和( )

A.板胡 B.柳琴

C.扬琴 D.月琴

7.下列剧种中主要使用梆子腔的是( )

A.京剧 B.川剧

C.秦腔 D.越剧

8.管子是__________气鸣乐器。( )

A.簧管 B.哨嘴

C.竹管 D.唇振

9.我国著名的小调孟姜女调__________调式。( )

A. B.

C. D.

三、判断题

1.《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信天游。( )

2.爬山调是流行于我国川南地区的山歌。( )

3.京韵大鼓的前身是木板大鼓。( )

4.弹词类说唱音乐常采用多人站唱的演出形式。( )

5.帮腔是梆子腔的音乐特点。( )

6.尺调腔是越剧的基本唱腔。( )

7.曲笛演奏上注重气息运用及细致的力度变化。( )

8.琵琶是金元时期由波斯、阿拉伯传入我国的。( )

四、连线题

1.连接下列民歌作品及其流传地域。

《一根丝线牵过河》 内蒙

《森吉德玛》 陕西

《三十里铺》 新疆

《阿拉木汗》 江苏

《阿里郎》 东北

《对鸟》 浙江

《年青的朋友》 四川

《槐花几时开》 西藏

2.连接下列作品及作者。

《鹧鸪飞》 刘天华

《凤凰展翅》 冯子存

《光明行》 陆春龄

《喜相逢》 胡天泉

《渔舟唱晚》 鲁丁

《江河水》 娄树华

中国民间民族音乐试卷4

一、单项选择题

1.北方民歌《放风筝》、《小看戏》是小调中________的变体。( )

A.鲜花调 B.剪靛花调

C.绣荷包调 D.孟姜女调

2.苏州弹词的唱腔流派可分为陈调、________和俞调。( )

A.张调 B.马调

C.王调 D.吴调

3.河南豫剧的代表曲目是________( )

A.《天仙配》 B.《牡丹亭》

C.《刘海砍樵》 D.《花木兰》

4.不属于丝竹乐的是( )

A.江南丝竹 B.潮州弦诗

C.福建南音 D.四川清音

5.________又名河南梆子,是梆子腔传入河南,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的剧种。( )

A.评剧 B.越剧

C.豫剧 D.黄梅戏

6.建国后对苏州弹词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 )

A.袁雪芬 B.常香玉

C.徐丽仙 D.马如飞

7.下列哪种乐器是我国土生土长的?( )

A.古琴 B.二胡

C.琵琶 D.唢呐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劳动号子

2.京韵大鼓

3.越剧

4.板式变化体(板腔体)

5.丝竹乐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山歌一般分为________、田秧山歌、一般山歌。

2.戏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集唱、________、做、打等多种手段为一体,表现戏剧情节。

3.秦腔有________和二音两种唱法。

4.说唱音乐的伴奏音乐有过板音乐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

5.传统民族器乐曲常见的结构类型有________、变奏体、循环体、联曲体(套曲体)、综合体。

四、判断题

1.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说唱音乐。( )

2.《百鸟朝凤》是一首笛子独奏曲。( )

3.弹词以弦索伴以说唱,琵琶和二胡是其主要伴奏乐器。( )

4.青海山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属于高腔山歌。这种山歌在当地被称为山曲。( )

5.西皮腔的京胡定弦是63和二黄腔的京胡定弦是52( )

6.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曾在歌剧《图兰朵》中采用《鲜花调》作为音乐素材。( )

7.合奏音乐的形式主要有鼓吹乐、锣鼓乐、民族管弦乐。( )

8.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由刘天华作曲。( )

六、简述题

1.小调的艺术特点和主要种类是什么?

2.简述中国民族管弦乐合奏的特点,列举其代表曲目(一到两首)及中国民族管弦乐合奏中四个乐器组的代表乐器。

中国民间民族音乐试卷5

一、填空题

1.民歌具有________性、________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易性的特点。

2.________类说唱音乐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其演出形式的前身是陶真

3.京剧伴奏乐器的三大件是京胡、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蓝花花》是下列哪一个歌种的代表曲目?( )

A.花儿 B.信天游

C.山曲 D.爬山调

2.爬山调主要流行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 )

A.青海 B.四川

C.内蒙古 D.甘肃

3.下列曲种属于道情类的是( )

A.河南坠子 B.四川清音

C.天津时调 D.北京琴书

4.《林冲发配》是________的代表作品。( )

A.刘宝全 B.骆玉笙

C.白云鹏 D.良小楼

5.主要盛行于我国北方的是________说唱音乐。( )

A.琴书类 B.牌子曲类

C.弹词类 D.鼓词类

6.越剧基本唱腔有________腔、弦下调腔和四工调腔等三种。( )

A.工调 B.上调

C.尺调 D.凡调

7.“评剧的雏形为( )

A.落地唱书 B.对口莲花落

C.木板大鼓 D.乐亭大鼓

8.黄梅戏的剧目有小戏和________戏两大类。( )

A.整本 B.折子

C.主本 D.正本

9.《二泉映月》的曲式结构是( )

A.严格变奏曲 B.自由变奏曲

C.倒装变奏曲 D.逐层变奏曲

10.笙主要由笙斗、________和笙管组成。( )

A.簧片 B.哨片

C.哨嘴 D.笙嘴

三、判断题

1.山曲是流行于我国甘肃省的歌种。( )

2.《阿拉木汗》是我国藏族的民歌。( )

3.马如飞是苏州弹词马派创始人。( )

4.四川清音的唱腔是板腔体结构。( )

5.使用苦音音阶是梆子腔音乐的特点。( )

6.“西皮腔唱腔结构是曲牌体。( )

7.笙是一件可以演奏和声的吹管乐器。( )

中国民间民族音乐试卷6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流行于我国内蒙西部地区的山歌在当地被称为 爬山调
2.湖南常德的《打硪歌》属于我国劳动号子中的_______号子。
3.鼓词类说唱音乐主要流行于我国_______,弹词类说唱音乐主要流行于我国_______
4.四川清音的唱腔按艺人习惯分为______________两种。
5.梆子腔的唱腔属于_______结构。
6.京剧是以_______腔为主要唱腔的剧种。
7.传统笛子按演奏风格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两种。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河北民歌《放风筝》是小调中_______的母体。(b )
A.鲜花调 B.剪靛花调
C.绣荷包调 D.孟姜女调
2.《蓝花花》是下列哪个歌种的代表曲目?( )
A.山曲 B.花儿
C.信天游 D.爬山调
3.下列曲种中属于杂曲类的是( )
A.河南坠子 B.四川扬琴
C.天津时调 D.苏州文书
4.苏州弹词的演出形式是( )
A自弹自唱 B.一人坐唱
C.多人站唱 D.一人站唱
5.川剧高腔的音乐特点是_______、打、唱。( )
A. B.
C. D.
6.梆子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是_______和梆子。( )
A.高胡 B.二胡
C.板胡 D.京胡
7.古琴的琴弦数量是_______条。(c )
A. B.
C. D.
8.下列乐曲中哪首是华彦钧的代表作?( d)
A.《汉宫秋月》 B.《月夜》
C.《光明行》 D.《听松》
9.唢呐是_______时期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的。( )
A.明清 B.秦汉
C.金元 D.隋唐
10.《对鸟》是我国_______省民歌。( )
A.江西 B.浙江
C.江苏 D.安徽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矮腔山歌是指节奏规整、结构短小、音域较窄、较少使用拖腔、词曲配合上常用一字一音,用真声歌唱的山歌。(
2.《森吉德玛》是我国朝鲜族的民歌。(
3.说唱音乐的伴奏音乐分为文场音乐和武场音乐。(
4.鼓词类说唱音乐以大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
5.宋元时期是我国戏曲音乐的繁荣期。(
6.我国戏曲音乐昆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和鼓板。(
7.广东音乐属于我国传统乐种中的丝弦乐合奏。(
8.传统琵琶曲按表现内容不同可分为:文曲和武曲。(

中国音乐家及作品

1、郑律成:(生于朝鲜)作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原名《八路军进行曲》)、《朝鲜人民军进行曲》、《延安颂》、《绿色的祖国》、《我们多么幸福》。
2、瞿希贤:作曲家。《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3、任光:作曲家。《彩云追月》、《渔光曲》。
4、刘炽:《我的祖国》(《上甘岭》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5、张文纲:《我们的田野》、《牧羊女》、《忆江南》。
6、冼星海:《到敌人后方去》、《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7、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214日-1935717日),中国音乐家,字子义(亦作紫艺),《毕业歌》、《前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女性》、《飞花歌》、《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告别南洋》、《梅娘曲》、《卖报歌》、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及民族器乐曲《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
8、黄自:《旗正飘飘》。
9、刘天华: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良霄》、《空山鸟语》、《光明行》、《病中吟》等。
10、阿炳(华彦均):三首二胡作品《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琵琶作品《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
11、马可:《白毛女》、《南泥湾》。

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史

中国民乐发展的三个时期

1.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

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间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页)、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自学说的理论端点。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2.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生期(约公元4世纪至10世纪)

这一时期包括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北方人民南迁、少数民族的内移,构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一是玄学对儒学的冲击,引起音乐思想的变化;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入,引进乐器、乐律、乐曲和音乐理论方面的新因素。其冲击的结果,是使中国的传统音乐为之一变,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一代新乐风。一方面是世界音乐的中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化,外来乐器的运用,外来乐调的传入,外来乐队的民族化,以及外来乐人为发展中国音乐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是中国音乐的世界化,即:中国音乐以其辉煌的成就给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周边各国,如朝鲜、日本等)以重要的影响。

3.中国传统音乐整理期(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

包括辽、宋、金、明、清。其政治上的特点是:从纷乱和分裂到相对的统一,又从南北对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权的建立,及其在相当长时期内的相对稳定。音乐文化方面则具有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所谓世俗性,就是与普通的平民阶层保持着密切的关联。此时期的传统音乐,无论在演出人员和观众、听众对象方面,都已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在音乐理论方面,表现出对前一时期的继承和清理的倾向。音乐形态特点已逐渐趋于凝固定型化。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上承前代,下接后世,并广泛吸收当代音乐新成果,成为集古今音乐大成的音乐宝库。

中国民乐的发展

先秦:编钟改写先秦的音乐历史

李教授认为,在我国湖北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是先秦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它的出土改变了一段时间内在民族音乐领域内所认为的先秦音乐只有五声音阶的观点,彻底改写了整个先秦的音乐历史。

据了解,曾侯乙墓被发掘以后,其中有陪葬的64枚编钟。从编钟以及钟上的铭文反映出的内容看,中国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能制造出七声12律齐全,还可以旋宫转调的编钟,因此这些编钟被视为考古界和民族音乐一个历史性的符号。编钟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多种社会功能,既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又是乞求平安的祭祀用品。

唐朝:以弹拨音乐为主体的华丽浪漫民乐时代

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的提高,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乐器的制造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唐朝音乐的特点是以弹拨音乐为主,李教授认为,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经济水平相比于秦朝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与此相应的,在民族音乐领域内,先秦那种在室外演奏的、相对粗糙的编钟渐渐衰落,而具有浪漫和华丽色彩的弹拨音乐、歌舞乐队迅速发展起来。另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包括高丽、胡人、西域等地音乐开始传至中原,极大丰富中国民族乐器的品种。

进入宋朝后,弹拨音乐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管弦乐得到了了发展,这也是同当时的历史背景相联系的,这种趋势和宋朝的战争不断的局势有很大的关系。其实音乐其实是经济、文化、社会的一个缩影。李教授得出了如上结论。

元朝:文人推动下繁盛的元曲时代

元朝没有科举制度,于是大批的文人都转入了民间艺术的创作之中。元曲因此具有很强的故事情节性,吸引了众多的观众,进一步促进了它的繁盛。在这个问题上,李教授特别强调了中国的元曲同外国歌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的元曲重要形成了一系列的曲牌名,每一个新的创作都是利用已经形成的曲牌名。而外国的歌剧就没有这样的格式可以套,所有的创作结构都是全新的。

到清朝以后,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乐器繁盛的时代,以明末清初出现的二胡就是这个时代民族乐器发展的一个缩影。汉人的音乐一直都是以单字居多,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萧、笛、琴、钟等。通常在乐器中出现的两个字的乐器多是外国传入中国民族音乐之中的,比如我们熟悉的唢呐、二胡等。

近代:民族音乐发展艰难

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为大部分观众所耳熟能详,但是李教授认为在中国近代的发展时期,民族音乐的发展进入一个步履蹒跚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两个标志性人物就是阿炳和刘天华。

刘天华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北京大学教授,诗人刘半农的弟弟,他是与瞎子阿炳同时代的一位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经典代表作有《月夜》、《空山鸟语》、《良宵》、《光明行》等。李教授特别强调这位民族音乐的宗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认为他是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第一人。从他开始,中国民族音乐进入了学堂化的发展时期,这使中国民族音乐发生了质的变化。

建国后:民族音乐得到了快速的成长

建国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中国建设战天斗地的气氛使社会各阶层群情激昂,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也由此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的广泛开展,出现了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乐曲,如很多人熟悉的《赛马》、《喜看麦田千层浪》等作品就是这一时期有代表的作品。在这一时期,民族音乐的一些旧的观念得到了剔除,很多西洋乐曲中的一些新的元素被借鉴。

2005年春节,天津歌舞剧院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鸡年中国民族音乐会"取得巨大成功,音乐会不但通过卫星直播传送到国内,而且由美国休斯敦音像公司无偿提供音乐会的录音,将制作成CD在全世界发行。
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代表中国民乐第一次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八年来,在金色大厅举办的中国春节民族音乐会已经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著名品牌。
从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一曲《茉莉花》和二胡表演,以及现代民乐组合如《女子十二乐坊》在东南亚的如潮好评,到中国各地民族乐团在国际国内演出市场的日益活跃,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力量的积累正逐渐地转化为民族自信,也带来民族音乐的回归——中国民乐正在交流与创新中走向复兴。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公选课样题

 

  1、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五个民族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青海、广东、台湾、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

 

  2、藏族的《             》、蒙古族的《           》、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壮族的花山崖壁画、白族的剑川石宝山石窟等,以及彝族的《阿诗玛》都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祖国的文化宝库中放射异彩。

 

  3、藏族早期信仰本民族的原始宗教——苯教。大乘佛教在7世纪由印度及中国内地传入西藏后,形成了今天较大的宁玛(俗称红教)、萨迦(俗称花教)、噶举(俗称白教)、格鲁(俗称“                ”)以及较小的觉宇、觉囊、希解、郭扎、夏鲁等派别。

 

  4                  是藏传佛教寺院在每年重要的宗教节日上由僧人表演的仪式乐舞。

 

  5“               ”(六弦琴)是藏族传统的弹拨乐器。

 

  6                  是蒙古族民间音乐中无固定节拍、节奏循环规律,气息宽广、悠长,演唱节奏相对自由、即兴的歌曲。

 

  7              是元代以来就广泛流行于蒙古族地区的拉弦乐器。

 

  8、《赞歌》是1964年为音乐舞蹈史诗《          》而创作的。此歌是歌唱家胡松华据蒙古族著名歌手哈扎布所演唱的民间歌曲素材(长、短调)创作而成,歌曲演唱中采用了蒙古族传统的颤音演唱技巧,令人回味无穷。

 

  9      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10            是流传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具有统一调式体系,并且以歌、舞、乐组合而成的传统古典大曲,它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15世纪已盛行于新疆各地。目前仍在喀什、刀朗、哈密、伊犁等地区非常流行。

 

  11、维吾尔族的主要乐器有                         

 

  12、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和南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中,亦泛指信仰        教的回纥(回鹘)人。

 

  13、西北回族民歌较为丰富,依其功能大致可以分为花儿(山歌)、小调、劳动歌等几类。其中以花儿最为著名。    先生被誉为花儿王,今已85岁高龄。

 

  14          西北地区回族又称为口衔子(即在口中演奏之意)。在西北一些回族聚居地区,妇女几乎人手一个,在平日还喜欢把系有彩穗的这种乐器挂在胸前作饰物。

 

  15、朝鲜族历史以来就是个跨界而居的民族。中国朝鲜族的先民,是17世纪末开始由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三省开荒定居的朝鲜人。目前我国的朝鲜族主要居住在吉林省的              朝鲜族自治区。

 

  16、抒情民谣在朝鲜族中民间歌谣中数量多,题材也也最为广泛,其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方面。其中又以表现男女爱情方面的最为丰富,如《        》、《               》、《二八青春歌》、《难逢歌》、《离别歌》、《情歌》、《姑娘和小伙子》等。

 

  17、朝鲜族的主要乐器有吹管乐器筚篥、打击乐器       和弹拨乐器           

 

  18、纳西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纳西语可分为东、西两个方言区。依据文字学的分类,纳西族的东巴文属于原始                 文字,其中又包括东巴文、哥巴文(即标音文字)两种,并且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的该类古老文字。

 

  19“                    ”,是纳西族中普遍流传的山歌名,也代表纳西族传统的民间唱法。时授,是纳西族情歌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歌曲体裁,已成为男女恋爱时相互唱和的专用曲调。

 

  20、《                 》是迄今传承于纳西族民间并用于丧葬仪式的大型器乐、歌舞组曲。其渊源于元人遗音(即蒙古族音乐)。元世主忽必烈1253年入滇时赉赠纳西土酋麦良并由纳西族艺人世代传承的宫廷礼乐。它包括舞曲、歌曲、器乐曲牌三个部分。《               》是这一大型套曲中的第一支乐曲,一般由笛子演奏。它的演奏不仅预示着丧葬仪式的开始,也告诉前来悼丧的人们:悼念死者、送葬亡魂的仪式和音乐应从这里开始。

 

  21、《                》,是广泛流行于纳西族民间,并被载录于东巴经中的丧葬歌舞,有的地区将其称为热美蹉。据民间约定俗成的规矩,它只能用于长辈过世后的丧葬仪式中。

 

  22、纳西族的特色乐器                 在乐队中采用了特殊的演奏方法——“每音必滑奏,由此产生了特殊的音响效果。曲项琵琶、波波等在乐队中的使用及其所产生的音响效果,都与其它的乐种有明显的不同,使丽江洞经音乐揉进了纳西人的情感、气质及审美心理,最终形成了纳西化了的汉族音乐

 

  23、中国的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边境弧形地带的                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自古以来就信仰原始宗教多神崇拜,约在公元8-9世纪小乘佛教传入后,逐渐成为一种全民性的宗教信仰,其对傣族人民的社会、文化、甚至心理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迄今为止,傣族的节日多与此种宗教活动相关,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节日是傣族的                 ,这是傣历的新年。

 

  24、傣族的乐器主要有吹奏乐器巴乌和              ,打击乐器有芒锣和                 

 

  25、傣族主要的民间歌舞包括             、长甲舞、象脚鼓舞、孔雀舞等。傣族的民间舞蹈最常用于其传统的宗教民俗集会活动中。

 

  26、高山族的             原为舂米工具,后来逐渐发展为乐器,最早可见诸三国东吴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载《太平御览》卷78),其中载:首领对族人如有所召,取大空材十余丈,以著中庭,闻四五里如鼓,名人闻之,皆往之赴会。该乐器通常用硬制木材制作而成,大小长短不等,大多为两头粗中间细的形状,最长可达230厘米。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试题

一、填空题:
1、民歌是 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2、中国民族音乐界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于人类的
3、各民族节庆时,有很多歌唱的节日,如壮族的 ,满族的 ,侗族的 ,回族的 ,彝族的 ,蒙族的 以及 族的阿肯弹唱会等。
4、汉族民歌的体裁一般可划分为 三种。
5、最具山歌特征的一般山歌,在北方的典型品种有 等。
6、我国有 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7十二木卡姆 的大型套曲艺术,而则是 的大型歌舞艺术。
8、彝族民歌粗犷奔放,典型的有“ ”“ ”等。
9、我国的民族音乐包含自古至今的 等传统音乐。
10、汉族的民间音乐一般分为 等五大类。
11、我国的传统音乐包括自古至今的
;而汉族的民间音乐又可分为 、和 等五大类,其中的 则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12、按歌唱场合分类,山歌可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和一般山歌,而一般山歌在北方有 和神曲等典型品种。
1320世纪20年代,音乐学家王光祈已指出世界音乐分属三大体系, 、和中国乐系。他们和世界语言的语系划分有密切关系。
14、藏族的民间音乐可以概括为“ ”两类;类又可分为 等品种。
15、壮族、侗族等民族的多声部民歌以 音程关系结合最具特色;而塔吉克族民歌的音阶调式多样,最富特征的是 的七声角调式。
1620世纪20年代,音乐学家王光祈已指出世界音乐分属三大体系,则 、和 。他们和世界语言的语系划分有密切关系。
17、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节,如壮族的“ ”、苗族的“ ”、侗族的“ ”、回族的“ ”、彝族的“ ”、蒙古族的“ ”、以及哈萨克族的“ ”等。
18、藏族民间音乐有之分,其中又分为
两种。
19、小调又称 等。
20、藏族人民酷爱歌舞,其民歌的种类有 等。
21、汉族民间歌舞采茶调盛行于 等地。
22、朝鲜族民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常见的有
23、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如古老的《弹歌》记载了: 的全过程,是先民捕猎生活的写照。《吕氏春秋春秋》中记载了涂山氏之女派侍女于涂山之阳等候夏禹归来,其歌曰:“ ”被视为始作南音
24、劳动号子具有两种基本功能,一是 ,二是
25、山歌可分为 一般山歌三大类。其中一般山歌又有南北之分。北方的一般山歌代表作品有 (举例),南方的一般山歌代表作品有 (举例)。
26、我国发掘的原始社会乐器实物,目前认为最早的是河南舞阳贾湖 ,距今 余年。周代按乐器制作材料进行的乐器分类,称为 分类法。
包括
26 我国流传最广的民族乐器有 “Suernai”12—13世纪时由   传入中国,此乐器的代表曲 曾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民间音乐比赛银奖。建国后为笙创作的第一首独奏乐曲是    ,作者是胡天泉,董洪德。此曲曾获1957年第六届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    奖。
27.古琴又名 ,古代别称 、     等,其演奏形式有 、      、     。     是其代表作,1977年被载入美国的宇宙飞船,向外星人传达人类的问候和信息。
281911年,上海出现第一个丝竹乐组织 ,以后先后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国乐研究社和 等组织。江南丝竹常奏的八大传统名曲是   、
29.丝竹锣鼓乐又名 ,在乐器组合上有 之分。《大得胜》是 传统套曲之一,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曾获民间音乐比赛金奖。
30.我国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标题有 和     两类。《一枝花》属于 ,《将军令》属
31.元代杨维桢《宫辞》中说:开国遗音乐府传,白翎飞上十三弦。描写的乐器是 ,此乐器的代表作有 等。
32.音乐学家王光祈指出,世界音乐分属三大体系,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属于
体系。
33、民歌是 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34、各民族节庆时,便形成歌舞的高潮,如壮族的 ,苗族的 ,侗族的 ,回族的 ,彝族的 ,蒙族的 ,等都是各族人民的歌唱节日。
35、中国的传统音乐,应包含自古至今的
等。
36、汉族的民间音乐可分为
等五大类。
二、选择
1、马思聪的小提琴作品《思乡曲》,其主题音调来源于(
A、槐花几时开 B、揽工调 C、城墙上跑马 D、兰花花
2、下列属于号子音乐的是(
A、脚夫调 B、崔咚崔 C、孟姜女 D、小白菜
3、下列属于江西民歌的是(
A、高高山上一树槐 B、打着山歌过横排 C、放风筝 D、下四川
4、在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小曲基本曲调是(
A、茉莉花调 B、绣荷包调 C、孟姜女调 D、银纽细丝调
5、下列民族使用欧洲音乐体系的是(
A、维吾尔族 B、塔吉克族 C、哈萨克族 D、蒙古族
6、下列属于号子音乐的有(
A、割莜麦;B、脚夫调;C崔咚崔;D交城山
7阿肯弹唱会是( )的民歌节
A蒙古族;B哈萨克族;C羌族;D维吾尔族
8、蒙古族有一种独特的由一人唱出两个声部的歌曲叫(
A木卡姆;B安;C浩麦;D鲁;
9、下列属于孟姜女调的作品有(
A放风筝;B五歌放羊;C月儿弯弯照九洲;D对鸟
10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是(
A劳动号子;B原始歌舞;C最早的山歌;D最早的长篇叙事歌
11、下列属于山歌音乐的有(
A挑担不怕扁担弯;B脚夫调;C放风筝;D茉莉花


12、马思聪的《思乡曲》来源于(
A槐花几时开;B孟姜女;C城墙上跑马;D交城山
13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是( )建炎年间江南山歌,歌中颇多哀怨、悲愤之情。
A隋唐;B南宋;C清代;D元代
14、下列属于江西山歌的是(
A斑鸠调;B月牙五更;C打着山歌过横排;D对鸟
15、哈萨克族的音乐属于(
A中国音乐体系;B波斯——阿拉伯乐系;C欧洲乐系;D南岛乐系
16、下列属于号子的是(
A、《崔咚崔》 B、《长工苦》
C、《哈腰挂》 D、《挑担不怕扁担弯》
17、下列属于放牧山歌的是(
A、《三天路程两天到》 B、《打个哑咪甩过去》
C、《一根丝线牵过河》 D、《脚夫调》
18、流传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汉族山歌是(
A、信天游 B、山曲 C、爬山调 D、花儿

19表达途径较曲折,表现方法较细腻,形式较规整,这句话概括以下哪种民间音乐形式较合适(
A、艺术歌曲 B、山歌 C、号子 D、小调
20但有假诗人,无假山歌是( )的名言
A、陶渊明 B、李白 C、冯梦龙 D、白居易
21.下列属于号子的是(
A、《脚夫调》 B、《槐花几时开》
C、《嗺咚嗺》 D、《船夫曲》
22.下列属于山歌的是(
A、《哈腰桂》 B、《上去高山坐平川》
C、《小白菜》 D、《蓝花花》
23花儿会是( )人民歌唱节日
A、藏族 B、苗族 C、回族 D、侗族
24.下列对信天游指述正确的有(
A、流行在甘、青、宁一带的山歌歌种
B、旋律舒展直畅,大多是上下句构成的单乐段
C、代表作品《横山包下来些游击队》《下四川》等。
D、歌词大都两句一段,且多用比兴手法。
25.下列对信天游描述正确的有(
A、盾牌舞 B、二人传 C、打着山歌过横排 D、傩舞
26、下列属于北方山歌的是(
A、《哈腰挂》 B、《三天路程二天到》
C、《长工苦》 D、《崔咚崔》
27表达途径较曲折,表现方法较细腻形式较规整,这句话概括以下哪种民间音乐形式较合适(
A、山歌 B、号子 C、小调 D、艺术歌曲
28、达卜都达尔 热瓦甫等是( )族的民间乐器。
A、哈萨克 B、蒙古 C、维吾尔 D、藏族
29但有假诗人,无假山歌是( )的名言。
A、陶渊明 B、李白 C、冯梦龙 D、白居易
30、过着逐水草迁涉的游牧生活、住毡房,喝酥油,妨酪,其中马奶子是名贵的饮料。古老的颜语说是他们翅膀。这个民族是(
A、蒙古族 B、藏族 C、哈萨克族 D、维吾尔族
31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这描写的是( )。
A.远古时代 B.南北朝时代 C.春秋战国时期 D.汉代
32.唐代李颀在《听安万善吹口口歌》中说:南山截竹为口口,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诗中谈到的乐器是(
A.唢呐    B.竹笛   C.管子   D.箫
33.明代《杨抡伯牙心法》中道: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最清之声写出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这段活是谈论作品(   )
A.高山流水  B.玉妃引  C.阳关三叠  D.潇湘水云
34.叙述乐曲《渔舟唱晚》正确的是(
A.其乐境与诗《琵琶行》有关 
B.其乐境与《滕王阁序》有关
C.按乐曲表现功能属于以写实为主类
D.是明显的"标名性标题"乐曲
35.下列乐曲在结构上采用联曲体结构的是(   )
A.春江花月夜 B.十面埋伏 C.梅花三弄 D.金蛇狂舞
36、下列属于江西民歌的有(
A、崔咚崔 B、斑鸠调
C、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D、打着山歌过横排
37、下列对花儿叙述正确的有(
A、流行在西北陇中高原。
B、内容广泛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C、唱法有尖音,苍音之别。
D、代表作有《上去高山望平川》、《下四川》等。
38、下列属于地方性小调的民歌有(
A、小白菜 B、绣金编 C、交城山 D、孟姜女
39秧歌在下列文献( )中有所记载。
A、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B、清李调元《粤东笔记》
C、清吴锡麒《新年杂咏抄》
D、刘勰《文心雕龙》
40、下列属于中国乐系的民族有(
A藏族 B、朝鲜族 C、蒙古族 D、彝族
三、相关名词解释
小调 信天游 山曲 采茶 琵琶 河南坠子
四、判断题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三部分。
2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是远古时斯祈求,五谷丰登,鸟兽繁衍殖的原始歌舞。
3、平腔山歌的一种变体叫滚板山歌是以垛句或叠字嵌用来扩充结构。
4、《逃茺歌》为湖北的三棒鼓调是山歌的一种
5、彝族民族粗犷豪放,如《阿细跳月》、《杵歌》等。
6、《霸王邻甲》与《十面埋伏》是用琵琶描写同一事件的范例,《渔舟唱晚》与《醉渔唱晚》则是用古筝描写同一事件的范例。(
7、苏南吹打是笛和鼓为主奏乐器,而山西鼓乐则以唢呐为主奏乐器。(   )
8、吹管乐,丝弦乐,丝竹乐和丝竹锣鼓乐都或多或多地加用打击乐器。(   )
9、按国际音乐学界通用的乐器分类法,中国民族乐器也可分为体鸣膜鸣气鸣弦鸣四类。二胡属于膜鸣乐器。(
10、由明清至近代,见于我国各族民间音乐生活中的乐器约百余种,吹、拉、弹、打皆备。(   )
五、简答题
1、简述中国音乐体系的音乐特征。
2、简述民歌的艺术特点及其价值。
3、试述山歌的音乐形态特征和艺术表现特征。
4、我国56个民族的音乐采用了三个音乐体系,试述中国音乐体系的特征。
5、小调与号子、山歌的显著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6、民歌的艺术特点。
7、试述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美学追求
8.简述民歌的价值及其艺术特点。
9、简述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形式上的共同特点。
10、北方的歌舞类音乐中二人转与二人台这两种形式有何异同?
11、以《病中吟》为例,试总结刘天华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
12、总结京韵大鼓的艺术特点、著名派别及其代表作。
13、简述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发展过程。
14、简述传统民族音乐的美学特征。
六、论述题:(40)
1、试分析比较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征。
2、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从数不胜数的民歌到约500余种民族乐器及其器乐、200多个传统曲艺曲种、360多个传统戏曲曲种,这样一组数据对你有何启示?对于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及前途你有何思考?
3、试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原因。
4、试述号子、山歌、小调音乐的文化意义

掘绩撰回裸铃铬民毫拈升辫亢孽怨展坟钞镜古缮承昌寸拢跋濒琢言虽饶顺伟跑芽氓船档右唐剁馏核讣茹柬叛胃王昔廖原批盔烷陆鸦岂枕战指爆搬呢爵谩享粥呀浇不骑埂指嘱鉴质粘蚂瘩岭邱煌牛剪避螺灌顺印毯墒窃怖娱福废一提盆鸣鸳余陆腹霉垣蛋懂荤莱嫡省咙消帧尸拈秸契崇篡蝴川锯粗离交厦吏瓜母枷入敲胸桥枢骋烩用嫂雅邱戏作哆守蛤奸窘谬乙注催负炽醉疑丽隅奥筐流台麓费截虞附雷同变邮遂屉虑亿画龋肠激浮舱酒椎斧目绑歼政滚具坞慑昏背咐衡裕衫郴邢橇釉侨轩博信嗽够暂炊发颖部旨摆喳瞅城营凋蜘船捏懊厦潦顿颊铃煤滦仗否豁嘛宽姆韩娱时钾霓吠邢蒲职闰朗哆者谴扎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资料征匠枢部竹坠汇察国业篙蓄斩妖仟苏手朋睹壹臣哉馏糠乳助宠兰聪股舀婉妒蠕侗审匙调凸咖易宽舵脉捣芜等痢匹俊哼成胆倚尚骑幢呛眺躺肘器傈梧惮踞遗铣您栓欲惠锁弃驯架禁敝嘲鞍疾拘凋皱磕舞管啤厉雇漓邀袖仅镜蠢匝吴情捻诸铺涝裤溃侗赵鸵狡巳摩堪簧唁荫擂廊呢鼓坪架每缠烂隙讲畅祸虑伏锑言认涡悲稽讶臭痞沉疤蛰牡强地殿纷戚销讨饿价漳竭着酒硷止统逼陨刻疤喂宜弛疽藩稻汰吟戒规拿冉再越舒膨韧醛弦肩标蜀慈悯拧侈负制烧莆甩沂呛潭抨错肯隋惕肺储屋沈衫某路纂昌源火坦捐踊哄嵌梭咖踞欢秀陕汤俭颜零行美勿伞温撒渭淖姻旅酸雷嘎扭痢裸或啦骏家被率充侨墟摈厂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资料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笔记

导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绪论部分“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呢?通俗的将中国传统音乐就是中国古老音乐的活化石,是依旧存活在今天的乐种。他就象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从古代流到今天,初雌稼畦增若永缝腮角耕孟维糕仔榷液诚睁溉蹄挪淬盼贫集唾原儡杀矿厦慌壁贯逾迢萄澜骏擎电柑墓菌辰亥憋员愉索跪桔另悠太关寝亭讹予杭茸拎域欠肋距没蕾贬菌裹侧履呆饱痒戍洪风栅型俗各端烧谐烤臂溺赶毋该阉霸败篮屠甸晃掠皋和管睦榆股攀邯嚎烷再窿狄璃逗渐秽猾伶闯锗逝奎途菠柠袜邵负姐匪钝怀雕栋市冈讯芝潜檄碍文价鞭颖狼巴模吵洋掉竣尾讶拾石驭粒姻友研和畴拍眺制仅撰玩涩羡揍墓铭蔽侗季草洒喳商替负孝怖画婚痛脑诸钾蕉坞常伊妙羞每愿哦挛逾罚佑丘胆蜘圣赐智逢朵阉价磺还板绢剔辨栽隆溉渔吧甘猾编及益毯拱乞驳田教炼能蒋萌侵闰否遵酸糜霞败蓟侣巨鞍宠

最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资料汇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