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作业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0-04-19 16:35:49

配餐作业(十九)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2017·浙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

B.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

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

D.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

解析 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粗糙的,A错误;因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能在小鼠体内繁殖,所以仅注射该菌后小鼠存活,B错误;S型细菌中有活性的DNA能将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有S型菌和R型菌,C错误;该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不能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D正确。

答案 D

2.(2018·辽宁省实验中学月考)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在含R型菌的培养基中同时加入S型菌的DNA和DNA酶,培养基中有S型菌出现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成功,是因为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将蛋白质与DNA分开研究

D.赫尔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来侵染细菌,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可能检测到放射性

解析 由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最初人们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在含R型菌的培养基中同时加入S型菌的DNA和DNA酶后,DNA被分解成核苷酸,故培养基中不会有S型菌出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研究;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来侵染细菌,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但由于离心后的上清液可能含有未侵染的噬菌体或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因此可能检测到放射性。

答案 B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①标记噬菌体→②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细菌

B.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实验失败

C.③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

D.④的结果是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解析 由于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细菌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所以在标记噬菌体时,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细菌,A正确;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不会导致实验失败,B错误;搅拌和离心的作用是让细菌和噬菌体分开,C错误;标记元素的不同,则放射性部位不同,在试管中检测到放射性的位置不同,D错误。

答案 A

4.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下列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  )

A.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B.由A病毒的RNA与B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细胞并增殖出完整的A病毒

C.T2噬菌体的DNA进入宿主细胞后能产生完整的T2噬菌体

D.将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基长出的菌落有R型和S型两种菌落

解析 本题考查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与应用能力,难度较小。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时,应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核酸与其他化学成分分离开来,单独观察其作用,故选项A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

答案 A

5.有关赫尔希和蔡斯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导致离心后的上清液或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32P标记的亲代噬菌体,上清液具有放射性是由于部分噬菌体未侵入细菌或子代噬菌体已释放出来

B.用32P标记的亲代噬菌体,沉淀物具有放射性是由于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C.用35S标记的亲代噬菌体,上清液具有放射性是由于噬菌体的外壳不能进入细菌

D.用35S标记的亲代噬菌体,沉淀物具有放射性是由于部分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已知32P标记的是亲代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的亲代噬菌体进行实验,上清液具有放射性是由于部分亲代噬菌体还没有入侵细菌或者是部分子代噬菌体已经释放出来,A正确;沉淀物具有放射性则是由于亲代DNA分子已经注入细菌细胞中,而非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B错误;用35S标记的亲代噬菌体进行实验,上清液具有放射性是由于蛋白质外壳并不能进入细菌中,而沉淀物具有放射性是搅拌不彻底导致部分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C和D均正确。

答案 B

6.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④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以上4个实验中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位置依次是(  )

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

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解析 在该实验中,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细菌,上清液的主要成分为噬菌体外壳。①③都直接对细菌进行了标记,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②用32P标记噬菌体,只能标记噬菌体的DNA,在该实验中,噬菌体的DNA会进入细菌体内,放射性也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④用15N标记噬菌体,可以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在该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细菌体内,而DNA可以进入细菌体内,故放射性会出现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

答案 D

7.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六个步骤: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 ③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⑤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 ⑥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

A.⑥①②④③⑤ B.②⑥①③④⑤

C.②⑥①④③⑤ D.②⑥①④⑤③

解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所以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②⑥①④③⑤。故选C。

答案 C

8.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带标记元素为(  )

A.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C.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35S

D.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解析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实验分析能力。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15N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让带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噬菌体以自身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故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可找到15N和32P,而蛋白质外壳中找不到15N和35S,故A正确。

答案 A

9.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向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

A3和4 B.1、3和4

C.2、3和4 D.1、2、3和4

解析 2、3、4三支试管内只有R型细菌,因为没有S型活细菌的DNA,所以都不会发生转化。1号试管因为有S型活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是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

答案 D

10.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S菌有毒性,能引起人患肺炎或引起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无荚膜的R菌无毒性。如图为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C组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

B.能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的有A、D两组

C.E组实验表明,加S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菌

D.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不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这一经典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含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是A、B、D三组,煮沸处理能使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失去毒性,所以只有A、D两组能导致小鼠死亡。E组加S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菌,而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

答案 D

11.某人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利用肺炎双球菌做了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能够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有某种物质仍然具有生理活性

B.该实验证明了S型菌体内的DNA是遗传物质

C.第1、2、3组实验是该实验的对照组

D.第3组与第4组进行对照可说明S型菌体内有某种物质能使正常R型菌转化成S型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该实验只能证明S型菌体内存在某种物质(即转化因子)能使正常R型菌转化成S型菌,但不能确定该转化因子究竟是何种物质。

答案 B

12.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是________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

(2)该实验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证明________的化学成分。

(3)在对R型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____________。

(4)依据上图所示实验,可以作出________________的假设。

(5)为验证上面的假设,他们又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中加入DNA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为此他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实验图解可看出,这是在R型菌的培养基中加入R型菌和S型菌的DNA,是艾弗里及其同事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

(2)该实验是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的化学成分而设计的。

(3)该实验是将S型菌打碎,分离并提纯其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后分别加入到R型菌培养基中。

(5)为了验证所作假设,又将能够水解DNA的DNA酶与S型菌DNA混合后加入到培养基中,结果培养基中只长R型菌。

(6)要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还需将这些物质分别加入培养基中,看结果是否只长R型菌。

答案 (1)艾弗里及其同事

(2)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 “转化因子”

(3)分离并提纯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4)DNA是遗传物质

(5)分解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 培养基中只长R型菌

(6)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 培养基中只长R型菌 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

13.下面介绍的是DNA研究的科学实验:

Ⅰ.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如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将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与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进行离心。

(2)以上实验结果能否证明遗传物质是DNA?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用紫外线处理大肠杆菌可诱导产生对T2噬菌体有抗性的大肠杆菌,这种抗性的产生与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变化有关。如图为简要处理的方法:

(1)在紫外线作用下,大肠杆菌的膜蛋白质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将图中的T2噬菌体抗性菌株从混合菌株中筛选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Ⅰ.由于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只有在细菌体内才能表现代谢活动,所以对其蛋白质外壳进行标记,首先要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Ⅱ.紫外线是诱变因素,使大肠杆菌的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其膜蛋白质发生改变。

答案 Ⅰ.(1)先将大肠杆菌在含35S的培养基上培养,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该大肠杆菌

(2)不能。它只能证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要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还要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Ⅱ.(1)基因突变

(2)用T2噬菌体侵染混合菌株,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能形成菌落的就是T2噬菌体抗性菌株

14.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如图所示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解析 DNA的磷酸基团上含有磷元素,氨基酸的R基团上可含有硫元素。

答案 A

15.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

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 本题考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相关

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图中锥形瓶中培养液内的营养成分应无放射性标记;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应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实验时间较长,细菌裂解导致的。

答案 B

16.以下是说明RNA为遗传物质的实验图解,请据图中的信息,选出正确的选项(  )

A.不同类型的外壳互换,说明外壳对病毒的侵染不起作用

B.后代只和核酸有关,是因为只有核酸侵入细胞

C.病斑类型的不同,根本上是由病毒外壳的抗原特异性决定的

D.该实验不用“同位素追踪”的原因是RNA全保留复制,后代含有放射性的个体少

解析 外壳对病毒生命活动的发生是必不可少的,其表现的致病特性根本上是由其核酸决定的,全保留复制的特点不是后代放射性个体少的原因。

答案 B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作业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