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30)空港经济区

发布时间:2020-05-28 03:10:22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4-2030)

桂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前 言 

发展基础与条件

第一节 有利条件

第二节 不利因素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发展原则

第三节 战略定位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空间布局

第一节 一核

第二节 一带

第三节 四区

第四章 临空产业发展

第一节 临空型现代服务业

第二节 现代制造业

第三节 现代观光农业

第五章 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第一节 对外交通

第二节 内部交通

第六章 城镇化建设

第一节 城镇布局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 港城融合发展

第七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保护

第二节 循环经济

第三节 污染防治

第八章 政策保障与规划实施

第一节 政策保障

第二节 规划实施

 

前 言

桂林市位于华南、西南、中南三大经济圈结合部,是桂湘粤黔交界区域的中心城市,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西南大门,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依托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建设桂林临空经济区,是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重大举措,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桂林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桂林临空经济区涵盖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临桂区临桂镇、五通镇、两江镇,永福县苏桥镇(苏桥工业园)和灵川县定江镇(含八里街工业园区),主要涉及临空经济核心区57km2、辐射区176 km2和生态缓冲带157 km2

依据《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意见》和《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以及桂林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并与《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规划期为2014-2030年。


发展基础与条件

 

桂林临空经济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面临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重要发展机遇。新常态下加快建设桂林临空经济区,做大做强航空指向型产业,引领城市经济发展全面转型的条件日益成熟。

第一节 有利条件

经济全球化推动区域合作深入进行,中国与东盟国家自贸区升级战略推进实施,迎来经贸关系发展新的钻石十年海上新丝绸之路建设步伐加快,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公路、铁路、航空等领域将成为一体化发展的优先领域。航空网络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日趋显现,依托空港优势发展航空指向型产业,谋划对外开放窗口与平台,构建临空经济区已成为重要趋势。

桂林临空经济区外部交通条件优越,腹地资源丰富。桂林两江机场是中国重要旅游机场,拥有国际、国内航线近80条,2013年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587.5万人次,航空口岸国际直航旅客吞吐量居广西第一,货邮吞吐量3.3万吨,已经具备带动临空经济、整合相关要素资源的功能。2013年,临空经济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工业总产值近120亿元。以空港为核心的123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市域1小时高速公路通勤、桂湘粤黔省会城市2小时高铁往来、国内主要旅游城市3小时航空到达,为临空经济区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

桂林山水久负盛名,作为国际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品牌效应有利于集聚人流和商流;产学研实力雄厚,有利于发展高技术产业;自然条件优越,特色农林产品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集聚了机械电器、电子信息、汽车及其零部件、新材料等领域的一批知名企业,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桂林临空经济区处于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其建设有利于与桂林市老城区形成互补协调发展格局,有利于带动周边各县发展。临空经济区土地资源丰富,城镇化水平较低,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具有整体开发的优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桂林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为桂林市先行试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了巨大的政策与改革红利。

第二节 不利因素

桂林临空经济区建设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产业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比较小和产业结构层次低,航空指向型产业少。二是基础设施薄弱,临空经济区大部分属于未开发的丘陵地区,路网、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急需建设。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托桂林国际旅游航空枢纽,坚持人文、生态、低碳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深化改革四大战略,以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做大做强航空型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观光农业为主的现代产业新体系,统筹推进临空经济核心区与周边功能片区的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现代化魅力宜居最美空港新城,建设成为桂林城市转型发展、功能提升以及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重要引擎。

第二节 发展原则

坚持开放引领。立足桂林、放眼世界,以东盟及周边地区为重点,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以建设国际旅游重要集散地为目标,打造湘桂黔粤交界区域对外开放门户,参与全球空港分工与协作,培育开发新优势,构建对外开放新平台。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突破产业升级瓶颈,培育经济区发展新动力。整合内外优势资源,创新投融资方式,实现新区开发建设模式新突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开发模式创新,打造特色鲜明、动力强劲的一流创新活力区。

坚持集聚发展。以高起点、规模化和集群化为导向,严格准入条件,引导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发展要素向临空经济区集中。培育优势和特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努力形成相对完整的特色临空产业体系。

坚持产城融合。统筹协调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形成产城融合的建设新模式。统筹各行政单元和各功能区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协调发展。统筹产业园区建设和城镇功能配套,建设宜居宜业的临空经济区。

坚持绿色发展。全面贯彻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临空经济区。

第三节 战略定位

实现四大战略定位,争取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国际旅游重要集散地。提升机场的综合服务功能,拓展国际国内航班航线,完善陆空衔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高运输能力,打造国际旅游重要集散地。

广西航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增强两江国际机场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强化创新驱动,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培育壮大航空指向型产业,发展航空货运,建设广西重要的航空物流中心,打造广西航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湘桂黔粤交界区域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完善航空一级口岸设施,提升空港开放门户功能,推进临空经济区对外交通建设,促进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聚,提升产业层次,建设富有活力的开放新高地。

现代魅力宜居宜业生态产业新城。利用桂林生态资源特色优势,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综合服务区,打造魅力宜居宜业生态产业新城。

第四节 发展目标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突出重点、扎实有序推进经济区建设,力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使临空经济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17年,经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有序展开,各功能区开发建设初见成效。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力争突破6万吨。招商引资取得初步成效,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纷纷落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0亿元。城镇污染排放物处理能力接近主城水平,城镇体系架构基本形成。

2020年,经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主要功能区开发建设初具规模。机场二期工程建成使用,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大幅提升,旅客吞吐量突破1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10万吨,连接经济区内外的主要交通通道建设基本完成;航空设备制造维修等以航空经济为指向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领军人才和优势企业,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亿元。临空经济区门户地位基本确立;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撑有力,城镇污染排放物达到主城水平,城镇服务功能显著提升,田园化生态产业新城初具规模。

2030年,基本建成富有活力、优势彰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临空经济区。国际旅游客运中转枢纽和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地位显著提升,旅客吞吐量突破2500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60万吨;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国际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0亿元。建成现代化国际化临空经济区,营商环境与国际全面接轨,成为引领湘桂黔粤交界地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城镇公共服务迈向高品质和专业化,田园化生态产业新城基本实现。


第三章 空间布局

 

根据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生态资源分布状况,按照统筹兼顾、协同分工、突出特色、强化优势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将临空经济区划分为一核一带四区,形成核心区-临空指向型产业和辐射区-支撑产业的空间格局。

第一节 一核

临空经济核心区以机场为中心,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运输和物流服务、空港商务和商贸服务、航空维修制造和服务等产业。

——航空运输和物流服务功能区。位于机场西北向,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积极引进基地航空公司,着力拓展航线网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和商贸物流,促进物流园区建设和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协调发展,构建有形物流和无形物流共同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航空港综合保税区,为区域性复合型航空枢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空港商务和商贸服务功能区。位于机场东北向,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高端商务、商业休闲、免税购物等。发挥临空区位优势,建设智能化、花园式、国际型的商务办公平台。以精品购物和特色美食为导向,打造以高端零售餐饮为支撑的商业休闲区。

——航空维修制造和服务功能区。位于机场南向,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飞机维修、飞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航空型高技术产业,加快建设通用航空制造产业园区,发展航空教育培训、健康疗养等。

第二节 一带

依托区域自然生态条件,规划生态缓冲带,规划面积157平方公里。加强生态保护,严格产业准入,发展绿色生态高效产业。主要包括三大功能板块。

——凤凰运动休闲旅游集聚区。位于临空经济区中部,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依托凤凰林场低丘丘陵,突出马术运动、水上运动、山地运动、体育休闲运动等发展主题,培育发展户外休闲装备营销和展示服务业,建设飞行员之家、健康疗养城等国际化体育运动休闲旅游主题社区。

——中部观光农业区。位于临空经济区中部,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强化现代农业的生态化和休闲化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都市农业发展示范基地。

——南部生态旅游区。位于凤凰体育运动休闲旅游集聚区南部,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加强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依托水库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健康养生业。

第三节 四区

培育临空产业支撑体系,发展临空经济衍生产业,规划面积176平方公里,辐射区与核心区协同分工、互动发展。主要包括四个集约高效的产业集聚区。

——苏桥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位于临空经济区南部,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推进汽车产业园建设,重点建设研发-汽车电子-橡胶-零部件-汽车整车产业链;建设工程机械产业园,发展特色优势工程机械,适度发展医药制造和农产品加工业。

——五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临空经济区北部,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大力扶持桂林高科技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航空电子产业园。重点打造机载电子-数据应用-无人机和通用航空器产业链。建成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化基地。

——临桂绿色产业集聚区。位于临空经济区东北部,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建成桂林高新技术产业配套和产业转移基地。重点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3D打印-机器人-数字化服务为主的产业链。

——八里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位于临空经济区东北部,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依托高速公路节点和高铁场站,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仓储及各类专业市场。加快建设汽车4S综合服务产业园、面向东盟的现代农产品交易博览园、钢材等建材生产要素交易市场,建成桂林仓储商贸物流中心;积极培育文化创意和商务咨询服务,着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基地。延伸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

表3-1 桂林临空经济区功能分区格局


第四章 临空产业发展

 

以辐射区产业支撑为依托,以航空物流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航空指向型产业,打造航空物流、高端商务、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观光农业等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建设成为区域产业发展高地和经济增长引擎。

第一节 临空型现代服务业

以港城互动、高端发展为导向,优先发展航空物流业,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业,拓展发展相关服务业,加快构建临空型现代服务业体系,形成立足桂林、服务广西、辐射东盟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到2020年,临空经济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2030年力争突破180亿元。

一、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

合理布局物流设施,重点建设现代化的海关监管仓库、保税仓库、出口拼装仓库、快件分拨仓库以及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和展贸平台。依托两江国际机场建设以航空物流和陆空联运为特色,集口岸通关、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等功能于一体的无水港保税物流园区。以航空物流为先导,积极发展定期全货机航班,加快发展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鼓励物流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区域性物流分拨转运中心,建设区域性物流集散基地。依托高速公路节点和高铁场站,加快建设各类专业市场和特色物流园区,实现陆路物流与航空物流的有效衔接。依托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资源,重点建设面向东盟的特色水果展销交易市场以及南菜北运的供销平台与展示交易中心,实现有形物流与无形物流的协调发展。

二、大力发展商务休闲业

加快构建具有桂林特色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重点发展航空运输代理、私人飞机4S店等增值业务。整合区内凤凰林场与核心区资源,建设休闲度假园区,加快推进桂林离港免税购物中心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餐饮和精品购物的时尚街区,积极营造良好的商务休闲环境。

三、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培育发展航空相关科技服务业,高起点规划建设航空科技城。推进文化创意与航空科技融合发展,重点发展航空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与试制、成果孵化与展示、市场开发与营销、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建设航空博物馆、航空飞行体验中心、航空教育实践基地等。

四、培育发展金融后台服务

立足城市品牌优势、交通优势和信息优势,推动区内外金融资源向新城集聚,支持创建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园,打造金融后台服务外包集聚示范区。加快引进华南地区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信用分析与评级、金融咨询、网上银行等高端企业,鼓励发展客户服务、信用卡业务、数据处理、结算中心、呼叫中心等后台服务外包业务。增强研发能力,加快提升咨询和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国内资信等级高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或其分支机构,提高中介服务水平。

五、积极拓展特色服务业

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业,建设飞行员健康体检及康复疗养基地。积极发展航空教育培训产业,建设航空执业、航空知识、航空维修、航空服务等教育培训基地。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业,重点发展休闲运动、农业观光等特色旅游。积极发展航空维修业,引进国际知名航空维修企业,打造综合性大型民用航空维修基地。

六、培育发展航空旅游业

深入挖掘桂林旅游资源,在周边市县培育发展低空旅游业。充分发挥枢纽机场的辐射作用,为周边市县通用机场、直升机和水上飞机起降点提供航空服务和技术支撑。组建桂林航空公司,支持国内航空公司在桂林设立基地,积极吸引国际航空公司进入桂林。积极开辟国际新航线,发展旅游包机、货运包机服务。拓展优化国内航空干线网络,2015年前逐步实现与全国全部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重要旅游城市的航线连通或提高航线密度,积极发展支线航空业务。培育低空旅游航线。

七、适度发展房地产业

加快智能化楼宇和定制化楼宇建设,夯实总部经济发展基础。在保持住宅供应量的前提下,注重发展旅游度假、健康养生等功能性地产。加大普通商品住房供应,重点保证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保障城镇化顺利推进。

 

 

第二节 现代制造业

发挥空港优势,大力发展航空电子、航空装备制造及维修产业和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等临空衍生产业。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构建临空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快速形成辐射周边的产业新高地。到2020年,临空经济区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30亿元,2030年力争突破570亿元。

一、临空产业

航空电子产业。重点发展航空通讯系统、北斗导航系统、控制系统、机载任务电子系统、电子设备元器件、真空器件、光电探测器件等产业。扩大雷达系统配套产业规模,重点生产定时器、发射机、高频传输系统、接收机、显示器、收/发组件、天线组件、控制显示组件等产品。积极引导电子电气企业向航空电子领域拓展。

航空装备制造及维修产业。积极发展轻型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研发、设计、试验与生产,打造我国重要的轻型飞机生产基地。加强航空机载设备、液压系统、精密机械等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引进国际知名航空维修企业,重点发展民航飞机机体、发动机、飞机系统维修等,打造综合性大型民用航空维修基地。

生物医药产业。支持国内外科研机构在桂林设立成果转化基地,加强医药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基地等平台建设。依托广西中药材资源,整合校企院所研究力量,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建立中药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体系,建设中药药理研究、产品开发、质量标准、临床试验中心,加强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积极跟踪国际生物技术发展趋势,优先发展基因工程药品和疫苗、克隆抗体药物、细胞工程制药等产品。推进医药产业链延伸,加快电子信息产业与医疗领域融合,发展电子新型医疗器械和设备仪器产品。结合养老养生与健康产业发展,推动中药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开发保健食品和药妆等中药保健产品。加强品牌建设,争创国家级中药新药品牌。

二、临空衍生产业

物联网产业。进一步加大无线传感器及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产品生产和技术研发,大力发展高频RFID(射频识别)、感知聚合处理芯片、智能处理设备等物联网专用设备制造产业。加强电子器件、电子元件、电子材料、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等专业化配套产业基地建设。

半导体照明。重点发展芯片外延、封装测试和LED产品等。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落户临空经济区,带动发展LED照明、LED显示等产业。建设LED产业园,吸引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光电产业转移,形成龙头带动、链条完整、集聚发展、效益良好的LED产业发展体系。

云计算。引进国外知名企业在临空经济区建设云计算产业园,完善高标准厂房、高速大容量通信网络及水、电、安保等配套体系。鼓励与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重点发展中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等云硬件产品和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

软件及信息服务。重点发展具有八桂特色、漓江风格的软件、信息和动漫产业,提高原创能力,提升品牌效应。加大软件外包、三维动画、软件测试、软件代码编写等人才的培养,着力发展服务外包,提高软件和信息产业国际化水平。着力发展各类动漫衍生产业,打造集动漫产品创作研发、制作、培训、展示、衍生品开发于一体的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带动桂林动画卡通、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等产业发展。

三、其他产业

工程机械装备产业。重点发展新型水平定向钻机、挖掘机、叉车、新型液压凿岩机制造等产业。大力引进、研发成套设备,重点提升成套装备综采智能化和无人工作面技术,配套发展零部件,逐步完善成套化产业链条。

智能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龙门平面磨床、电子数显量具量仪、机床电器、数控多功能包装机械与智能专用装备制造产业。提升智能装备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优化和提升产品竞争力。

基础部件与加工辅具产业。采用新型基础件锻压、热处理工艺,重点发展高速、精密的重载轴承、高可靠性密封件、高强度紧固件及高应力、高可靠性弹簧等产品。积极引进阀门、泵、管件等配套项目,完善以精密铸锻件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链条,增强产业竞争力。

汽车产业。进一步扩大大中型客车及轻型客车的生产规模,加快客车向全系列发展,重点发展高档大中型客车及微小型客车、旅游观光车、城市公交车、学校及特种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大中型客车及轻型客车的技术水平,大力支持客车整车生产新工艺、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打造以客车为主的整车及专用车制造基地。促进零部件向规模化、模块化、集群化方向发展,逐步完善本地配套体系。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油电混合动力装置产业化。进一步扩大离合器、曲轴的产业优势,鼓励发展变速箱、膜片弹簧离合器、汽车安全玻璃、后桥总成等配套产品。

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开展节能环保监测仪器、特色洁净产品研发及生产制造,研发便携或车载节能式节能检测设备和在线能量计量检测设备。研发生产水、气、声、渣、生物与生态等领域的自动在线监测、便携式监测和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土壤、生物监测仪器,城市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集成。推广LED照明技术及产品在汽车、家电、交通运输、隧道以及路灯和景观装饰等领域的应用。

特色食品加工。倡导绿色概念、发挥特色优势,争创名牌产品,引导传统食品企业从资源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转型,推动行业向高层次、高水平方向发展。重点发展航空食品、旅游食品、富硒养生长寿食品及果汁、果脯加工业。规划建设特色食品工业园区,实施集聚发展和高效节约发展;加强科技引领,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深入挖掘桂花、罗汉果等特色食材价值,发展方便食品、饼干糕点、糖果、豆制品等休闲食品,打造成立足华南,辐射东南亚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橡胶制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发展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乘用子午线轮胎、无内胎载重子午线轮胎和航空轮胎,引导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研发轮胎新品种。

新材料。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电工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基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环保材料以及高导触头、合金刀具、硅材料、尾气净化装置等系列产品。加速晶体材料、电工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重大技术研发和产品规模化生产,打造广西重要的新材料产业研发与制造基地。

 

第三节 现代观光农业

围绕建设田园化生态产业新城,加快都市观光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农业在临空经济区建设中的绿色、生态、景观、休闲功能,打造独具特色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景观农业和休闲农业。到2020年,临空经济区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2030年力争突破40亿元。

一、转型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积极申报农业地理标志产品标识,利用多元化宣传手段促进特色农产品市场开发,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知度,引领农业产业升级和新兴业态发展,推进农业由粗放型、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加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控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建设。

二、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积极拓展农业产业生态功能,以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为目标,充分利用溪流、山坡、水塘等自然景观资源,开发集观赏景观、采摘果实、体验耕作、住宿餐饮和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体验式花卉苗木基地、都市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森林公园和休闲农庄,努力打造现代农业新型产业模式。

 

 


第五章 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高效的原则,以两江国际机场为依托,结合产业和空间布局,强化陆空交通衔接,构筑与临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设施先进、网络完善、支撑有力、运行高效、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第一节 对外交通

充分发挥临空经济区机场、铁路、公路和水运四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优势,加快一港、一江、一轨、三铁、四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临桂新区综合交通枢纽以及苏桥公路、铁路货运站,促进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能力。

一、一港

有序推进《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总体规划》实施,加快推进桂林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和第二条跑道建设工程。预留第3条飞机跑道用地,完善国内航线网络,拓展国际航线,提高旅客和货邮吞吐能力,建成国内重要的旅游机场和西南地区旅游枢纽机场。充分发挥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枢纽作用,在桂林周边市县配套建设城市候机楼,提高两江国际机场的辐射能力。

二、一江

尽快启动洛清江航道整治工程,打造临空经济区连通珠三角发达地区的水上运输通道。

三、一轨

规划建设桂林老城区-临桂新区-两江机场的轨道交通,实现临空经济区与中心城区相连。

四、三铁

2014年底以前全面建成贵广高铁;规划实施湘桂铁路既有线衡阳至柳州段扩能改造、规划建设张家界-桂林-海口铁路,形成通往各方向的铁路大运力通道。

五、四路

规划建设灌阳-恭城-平乐、桂林-河池、兴安-龙胜三条高速公路以及桂林西绕城干线公路。

第二节 内部交通

以机场为中心,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内部路网建设,形成以高速路为主体,一般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并存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联系桂林主城区和两江国际机场周边的产业园区、商业区等功能区。

一、优化机场交通网络

结合机场扩建工程,建设环机场快速路,规划南北两个方向的主进场路,形成南北贯通的交通格局。构建与外部衔接的放射状快速通道,形成环路+放射线为骨架的快速路网。优化机场内部交通,实现客货分流。

逐步建设完善机场与铁路、公路客运之间的零换乘系统,以及与公路货运之间的无缝对接系统,强化陆空联运功能,加快客、货运集散速度。加快完善机场内外的公共停车场、客运枢纽站场和货运物流站场等静态交通设施。

二、完善组团间交通网络

结合临空经济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按照快速路、主干道、连接路和园区公路四个层次,统一规划临空经济区道路交通网络。规划改造苏桥至永福公路,建设临桂至两江大山图、万福路西延线、五通两江(洛清江沿江)等城市快速路,扩建306省道,保证两江、定江、五通、苏桥四个组团乡镇之间的便捷互通。建设绕城高速公路定江出口与桂林火车西站、灵川八里街工业园的连接线,开辟机场路与万福路之间的第三条临桂新区与老城区之间的交通通道,与老城区环城南二路线衔接。建设工业园区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经济区内道路网络。提升现有道路的技术等级,改善路面状况,提高道路服务保障能力,以适应和满足临空经济区建设要求。规划整治洛清江航道,提升其通航能力,使其成为连接五通-两江-苏桥-永福的水运旅游或货运通道。

三、强化城市公共交通

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尽早启动联系两江国际机场与桂林市区的轨道交通建设,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交通为主体公共客运交通系统。配合各组团的建设,规划公交线路,满足便捷出行需求,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状况。


第六章 城镇化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集约发展的要求,合理规划城镇布局,高起点、高水平推进城镇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经济,增强城市功能,推进港城互动、产城互动,引导人口集聚,建设最美空港。

第一节 城镇布局

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优化临空经济区城镇布局,强化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构建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点轴式城镇空间体系。稳步推进乡村合并,择机启动新区建设管理机构筹备工作,力争形成临桂新区、空港新城和老城区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依托207省道和桂柳高速,串联苏桥镇、两江镇和两江机场、五通镇、临桂镇、定江镇,形成分工协作的差异化发展格局,打造一至两个产业特色鲜明的航空小镇。其中,苏桥镇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以及研发-零部件-汽车整车产业链;两江镇和两江机场重点发展航空运输和物流服务、空港商务和商贸服务、航空维修制造和服务等;五通镇作为桂林高新区产业化基地,重点打造机载电子-数据应用-无人机和通用航空器产业链;临桂镇重点发展半导体照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3D打印-机器人-数字化服务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定江镇重点发展汽车服务、仓储物流、会议展览、专业市场等生产性服务业。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基础功能。优先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以城市交通干线引导新城开发及各项功能合理布局,形成密度合理、市政交通和城区间道路互联互通的城市交通体系。加强输变电设施建设,增加供电保障能力。将天然气管线引入临空经济区,实现机场天然气由城市供气系统提供。统筹供水体系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区域统一供水和污水统一处理。做好经济区内市政道路、桥梁、排水、路灯、绿化公用工程建设等。不断改善经济区内工作和居住条件,推进产业发展及人口集聚,建设经济和人员活力充沛城市。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搞好城市规划,彰显城市特色。以五镇为中心,按照大城市配建标准规划建设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机场周边和交通沿线乡镇的城市化进程,为城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创造机遇,构建均衡发展的区域城市网络。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消防、抗震、气象、人防等领域的安全设施规划与建设。加快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各类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完善应急通信、应急物资储备、紧急交通运输、医疗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应急保障体系。

第三节 港城融合发展

创新组团互动机制,统筹各功能板块发展。搭建临空经济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搭建功能板块合作共享平台,鼓励区内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做强核心区临空型服务业,提升产业附加价值,做大辐射区现代制造业,支撑核心区临空型服务业发展,做优生态缓冲区,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推进港城融合发展。提高机场客运能力,积极培育航空物流。立足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高附加值临空指向型产业。区内组团实行错位发展,培育特色主导产业集群。探索建设田园化产业新城,着力推动港城融合、产城融合、生态融合。鼓励农民、大户、村集体和企业土地规模化经营,或者参与产业园区和新城建设,推动农村庄园经济、农产品现代化示范区、森林公园和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建设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就业,推动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型。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公共服务空间配置。结合城乡居民点变动,不断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全面统筹社会保障。

以产业发展繁荣城市经济,促进结构优化升级。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做强产业链,做大园区规模,增强人口吸纳能力,实现产业集聚与人口集中协调发展。发展以航空指向型较强的高新技术制造业、航空物流业和研发、商务等高附加值服务业,带动物流、航空服务、旅游等产业发展,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将临空经济区打造成为桂林市新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第七章 生态环境保护

 

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推进临空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支撑桂林生态山水名城建设。

第一节 生态保护

景观功能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尽量不破坏或少破坏现有的景观格局,实施底泥疏浚、环境引配水、河岸绿化等生态修复工程,保护河流水塘等水域,保持河道自然曲度。

生态功能保护。重点保护现有的主要河流、水库等水系生态系统,尽可能保留现有生态水系主线,保持水系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性;在区域内建立水资源涵养林,保护水系湿地的生态功能。

生态防护网架建设。结合经济区自然地理特征,合理配置与构建生态保护空间格局,支撑临空经济区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对生态环境功能的需求,有序引导产业功能区、人居环境功能区的绿色空间建设与生态网架的有机契合。

第二节 循环经济

推动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在重点耗能产业推行能量系统优化,通过系统优化设计、技术改造和改善管理,大力推广应用节能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降低企业综合能耗。规划和设计能源梯级利用流程,根据能量品位逐级利用,使能源在产业链中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区内推广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应用。

构建重点行业循环经济体系。装备制造业,推广建立循环水系统,实现产品试车、真空炉、空压机、中高频淬火等生产工艺使用的间接冷却水循环利用;回收利用企业产生的废旧边角料,可提供给金属制品企业作为原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电子产品可统一回收、分类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溶剂可以由专业回收公司回收后,用于生产高品质有机溶剂。新材料产业,企业产生的废渣、废包装等,可用于集中区外企业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墙砖、装饰材料、涂料等),废弃产品统一进行分解、分类、加工回收,进行循环利用。

第三节 污染防治

水污染控制及循环利用。加快临空经济区工业园区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完善集中区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截污纳管率达95%以上,实现废水排放达标率100%。推广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推进用水量较大的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减少工业用水量。积极推进水资源企业内部梯级利用、企业间梯级利用,提高分散式中水回用率。

大气污染控制。推进企业集中供热,尽量减少开发区锅炉烟尘的排放。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强过程控制,强化企业内部废气处理,保证达标排放,有计划淘汰燃煤锅炉,减少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100%。根据区域工业布局,适当建设环境自动监测点位,对区域内重点污染源逐步实现在线监测。建设完善工业区及主要道路周边的生态防护林,保持足够的绿地空间。

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全面推广无废少废工艺和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减少废物产生量,促进企业采用生态设计、工艺改进、清洁生产等措施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固废产生量。加强对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理管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第八章 政策保障与规划实施

 

加强政府指导和调控,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强化规划组织实施和监测评估。

第一节 政策保障

一、土地政策

适应桂林临空经济区建设需要,适时依法调整涉及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指标,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临空经济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行分级保障,通过综合统筹予以保障和倾斜。

落实《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政策措施,争取列为国土资源部土地管理改革综合试点,探索建立新型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桂林临空经济区成为自治区级乃至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二、财税政策

制定桂林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目录,对新办符合高新技术条件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将临空经济区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纳入国家物流企业税收优惠试点范围。理顺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建立临空经济区市、县间成本分担和利益分配的协商机制。自治区财政加大对临空经济区在航线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重大产业项目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并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在税收和财政补助、费用减免、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依法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三、投融资政策

鼓励国有、民营、外资金融机构在临空经济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允许外资银行以独资方式设立金融机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鼓励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区内企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探索建立市场化的投融资机构。

四、开放政策

建立适应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投资促进机制,创新利用外资政策,降低外资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扩大航权开放,争取第五航权。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外国人凭有效出入境证件及公安机关办理的暂住证,可直接办理就业许可。简化游客出入境手续,进行异地办证试点。支持临空经济区积极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免税购物中心。支持临空经济区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共建无水港

第二节 规划实施

一、近期行动计划

加快实施和推进一批临空经济区建设项目,努力实现三年打好基础、五年初见成效、十年快速发展的目标。

机场综合服务功能拓展。加快两江机场航站楼和停机坪扩建工程,推进桂林市政府与海航集团合作成立桂林航空公司,加密现有航班,拓展国内外航线。设立周边城市、县城候机楼。

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凤凰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园、宝山工业园、临苏经济园等园区基础设施。

产业项目建设。推进广西澳森电梯有限公司电梯生产项目、苏桥工业集聚区年产5万吨铝合金挤压型材和年产20万平方米绿色环保中(高)密度纤维板技改项目、罗山湖体育旅游开发利用建设项目(二期)、义江缘民俗风情街项目、桂林世外人间生态养生建设项目、桂林市城北现代物流配送建设项目、桂林希宇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八里街电子物流商务综合项目、桂林大西南汽车科普物流建设项目、苏桥福龙园商贸小区等一批产业项目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一批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经济区生产、生活配套功能。建设桂林西货运枢纽西站东路及站前广场、八里街灵川县城景观大道、苏桥至鹿寨二级公路等项目。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一批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园林绿化以及苏桥大溪河河流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二、加强组织领导

设立桂林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各项工作,组织开展规划落实情况的考核,分解年度产业发展目标和任务,推进规划的实施。建立健全责任制,对规划确定的约束性目标,定期公布完成情况,加强对预期性指标的跟踪监测,对规划实施阶段成果实行动态监测评估,适时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切实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

三、加强规划衔接协调

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整体协同性,将桂林临空经济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修编内容,加强规划衔接。适时编制经济区专项建设规划,形成以《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为统领,各专项规划为支撑,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指导临空经济区建设。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30)空港经济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