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背景调查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2-02-20 22:33:12

关于背景调查的思考

常听别人说起背景调查,有人把背景调查摆到很高的位置,背景调查真这么可靠吗?

一、接受背景调查对象的人品和偏见,影响其对候选人的评价

比如打电话去国美了解陈晓的工作表现,如果问到陈晓的人,也许会说得很好,如果问到黄光裕的人,也许会说得很差,很难代表事实。

候选人在面前,可以随便问、随便试,都不相信自己的判断,难道就能相信一个陌生人的电话?

 

二、接受调查的人未必有很好的记忆力

如果有人打电话问你,5年前或更长时间之前在你公司工作的某人情况,你保证能记得清楚吗?我保证一定记不清楚。

 

三、接受调查公司的人员变化,影响调查的真实性

许多公司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也许接受调查的人是在候选人离开后才进公司,他说的未必代表事实。

 

四、不相信侯选人,却相信他提供的电话?

很多单位会要求候选人提供以前工作单位的电话,以便进行背景调查。既然假设侯选人是不可信的,他提供的电话就可信吗?这逻辑不是很可笑?

 

五、背景调查非常打扰被调查公司

因没有权利将前上司的电话号码告诉其他人,我一般不提供前上司的电话。只有某次,在A公司承诺不会对前上司造成过多打扰后,提供了前上司的电话。

上司是较大公司的董事长,平时非常忙,一般不会搭理陌生人。听A公司招聘人员说,打过前上司电话,还没说完开场白就被挂断。后来告诉他们电话第一句话就说为了了解我的情况,也许前上司会接电话。

从此以后,坚决不再提供以前上司的电话,我无权公开别人的电话,也不能为了一个工作机会去打扰前上司。

 

六、观点

背景调查能了解到真实情况的可能性并不高,而且会非常打扰前公司,损人而不利已,如果我作为招聘方或侯选人,都不会做背景调查或接受调查。

判断可信度的方法有许多,比如聊社会热点、随意聊天…都可一定程度上反应本性,更多方法可看关于招聘的博文。

关于人品,谁能保证自己人品绝对的好呢?比如三聚氰胺、瘦肉精、达芬奇家具…这些曾经都是中国名企,老板的人品又如何呢?

不赞同过份强调人品,好的制度可以把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以把好人变坏,只要人品不算坏就可接受,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判断候选人的能力和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上。

过份强调人品会削弱管理的作用,总是拿人品来说事,是管理无能的具体表现。

关于背景调查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