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 -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单元说明

发布时间:2014-12-17 11:47:32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单元说明
教学参考
0323 1246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单元说明

教学目标 

一、认识古代散文在形与神关系上“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二、运用提要钩玄和因声求气的方法,把握作品的意脉和情感,体会古代散文中的逻辑性与抒情性。

单元说明 

本单元主要从形与神关系的角度欣赏古代散文。散文与诗歌相比,篇幅相对较长,形式上约束较少,其外在表现或整或散,或缓或急,而以“散”为多数散文的基本特征。“散”,不是散漫杂乱,既无章法,又无生气和血脉,而是在多姿多彩的表现中,有充沛的思想情感贯注其中。散文之“散”,表现了自然从容、姿态横生之美,不见经营安排的痕迹,而内中自有很强的思想逻辑与情感逻辑,值得欣赏玩味。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指的是散文形与神、内在与外在的相互关系与特征。的思想情感、精神气质,通过字句音节体现出来。诵读时,能感受到情感的起伏流动,这就是古代散文家和鉴赏家常讲的“气脉”或“文气”。文气贯注,作品就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文气是真实的思想感情浸透到文字中的表现。选择优秀的古代散文,多多诵读,细心体会,自然会感受到情感的起伏和气脉的流动。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照顾到不同的体裁和风格。《六国论》《伶官传序》属于议论文,在结构和行文上比较严谨规范,通过提要钩玄,逐段梳理归纳,文章的构思和脉络即能清楚地显示出来。《祭十二郎文》是抒情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记叙文,两文都是随着情感和思绪的流动,把恳挚的亲情、友情与一些琐事夹杂在一起叙述,一方面“散”的特征非常鲜明,另一方面由于情感充沛,首尾贯注,便于从声调高低、节奏快慢和文辞表达上把握文章的气脉,认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精读以上几篇文章,对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四篇文章虽然有偏重于议论或偏重于抒情的不同,但都是情理兼用。《六国论》借古论今,在秦与六国之间,恶秦而亲六国;对六国又是责之复哀之,从而形成沉痛激切的文气。教学中可以此为例,指导学生领悟本文的“气脉”,把握本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鉴赏方法。《伶官传序》回顾后唐庄宗从取得成功到迅速转为失败的过程,总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感慨良多,虽议论而同时有很强的抒情性。《祭十二郎文》在抒写对亡侄的哀悼和人生感喟中,隐含着对生死祸福难明难测的理性思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围绕画竹,结构全篇,阐发绘画理论与缅怀悼念文与可紧密结合在一起,情理兼用的特征更为明显。除以上四篇外,本单元的推荐作品《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杂叙所历所见,或痛心于刑狱黑暗腐败,或忧愤于家国破亡,也是通篇情感贯注、情理兼胜的优秀散文。阅读这些文章,从结构、意脉、文气等方面多作体会,不仅会欣赏到古代散文高度的艺术成就,而且会对写作有多方面的启示。 

把握文章意脉,领会文气,需要熟悉作品,对作品的语言文字有真切深入的感受,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加以点拨,避免抽象分析,生硬灌输。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 -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单元说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