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习题与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2020-07-02 12:22:43

第一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考察一个民族(包括人力和非人力的)全部财富时,下列哪项不应包括进来 [ ]

A.国家公路

B.海洋中的鱼

C.某一公司股票的所有权

D.一个大的发电机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2.当在某一时期,产出没能全部消费时,国民财富将 [ ]

A.增加

B.保持不变

C.减少

D.增加或减少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3.在国民收入体系中,测度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4.下列哪一项不是要素收入 [ ]

A.业主收入

B.雇员报酬

C.公司转移支付

D.股息

E.个人租金收入

5.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 ]

A.销售税

B.公司利润税

C.货物税

D.公司财产税

E.以上各项都不是

6.为从国民收入中获得个人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 [ ]

A.社会保障金

B.公债利息

C.公司利润税

D.公司未分配利润

E.以上各项都不是

7.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 [ ]

A.退伍军人津贴

B.失业救济金

C.贫困家庭补贴

D.退休人员的退休金

E.以上答案都不对

年的GDP以当年价计算为3980亿元,1965年的GDP以当年价计算为6760亿元,相当的价格指数1955年为91,1965年为111,那么,1955年与1965年的GDP实际值 [ ]

A.保持不变

B.增长约40%

C.增长约70%

D.增长约90%

E.增长约20%

9.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 ]

A.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10.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中 [ ]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11.已知:消费额=6亿,投资额=1亿,间接税=1亿,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额=亿,出口额=2亿,进口额=亿 [ ]

=亿

=亿

=亿

=5亿

E.以上数字均不准确

12.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有 [ ]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售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13.已知某国的资本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元,该国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扣是300亿元.这样,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

和200亿元

和2200亿元

和300亿元

和500亿元

E.以上结果都不对

14.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 )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出之和

D.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出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15.所谓净出口是指( )

A.出口减进口

B.进口减出口

C.出口加进口

减出口

减进口

16、在四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等于( )。

A. 消费+投资;

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17、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18、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

A.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 D.增加值法。

二、填空题

1、( )是一个国家在一年中所产生的、用货币表示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净值是国民生产总值与( )之差。

3、四部门经济包括( )、( )、( )、和( )。

4、消费是指(  )。

5、( )是指生产不是用于目前消费的物品的行为。

6、储蓄是指(  )。

7、总投资等于(  )和(  )之和。

8、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可以使用( )和( )两种方法。

三、名词解释

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

3、国内生产净值

4、国民收入

5、个人收入

6、个人可支配收入

四、计算题

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

工资100亿元 利息10亿元 租金30亿元

消费支出90亿元 利润30亿元 投资支出60亿元

出口额60亿元 进口额70亿元 所得税30亿元

政府转移支付5亿元 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30亿元

试求:

(1) 按收入法计算GNP;

(2) 按支出法计算GNP;

(3) 计算政府预算赤字;

(4) 计算储蓄额;

(5) 计算净出口。

五、简答题

1、对总产出的衡量为什么需要三个指标

2、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

第二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选择题

1、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随着收入增加(   )。

A消费增加,储蓄下降;    B消费下降,储蓄增加;

C消费增加,储蓄增加;    D消费下降,储蓄下降。

2、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3、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

A自发性消费; B总消费;

C收入; D储蓄。

4、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

5、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

A大于1的正数 B小于2的正数;

C零; D等于1。

6、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

A大于1的正数; B小于1的正数;

C零; D等于1。

7、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负,那么(   )。

A边际消费倾向等于1;

B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

C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小于1;

8、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那么,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水平为(   )。

A 770亿元; B 4300亿元;

C 3400亿元; D 7000亿元。

9、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

A边际消费倾向为; B边际储蓄倾向为;

C边际消费倾向为; D边际储蓄倾向为。

10、投资乘数等于(   )。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D(1-MPS)的倒数。

11、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的条件下,应增加支出(   )。

A 500亿元; B 50亿元;

C 10亿元; D 30亿元。

12、根据相对收入假说,若某年收入下降,则该年APC(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3、若其它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   )。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

B.支出乘数增大,净税收入乘数变小;

C.支出乘数和净税收入乘数都变小;

D.支出乘数变小,净税收入乘数变大。

14、如果投资暂时增加15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那么收入水平将(   )

A.增加190亿元左右并保持在这一水平;

B.增加750亿元之后又回到最初水平;

C.增加750亿元并保持在这一水平;

D.增加150亿元,最后又回到原有水平。

15、下列哪一种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

A.自发性支出增加;        B.自发性税收下降;

C.自发性转移支付增加;      D.净税收增加。

16、关于均衡收入的变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投资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减少;  B.政府购买减少将导致均衡收入增加;

C.税收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减少;  D.居民消费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增加。

17、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上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18、当国民收入高于均衡水平时,意味着(   )

A.从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储蓄大于注入收入流量中的投资;

B.计划的消费支出的总额超过计划投资的总额;

C.国民收入偶然沿着消费曲线超过收入均衡点;

D.计划投资的总额和计划消费的总额之和超过现值国民收入水平。

19、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依据是:(   )

A.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收入;    B.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C.实际支出等于实际收入;    D.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二、名词解释

1、消费函数

2、平均消费倾向

3、边际消费倾向

4、投资乘数

三、计算题

1、设某三部门经济中有如下资料:

C=80+0.5Yd,Yd=Y-T,T=-20+,I=50+,G=200计算均衡收入、消费、投资与税收水平。

2、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50,政府购买支出为G=200,政府转移支付为TR=,税收为T=250。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均预算乘数。

四、简答题

1、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不同

五、论述题

1、 简述投资乘数定理及其成立的条件。

第三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选择题

1、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使(   )。

A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的货币量;

C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货币量;

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

2、IS曲线表示(   )。

A收入增加使利率下降; B收入增加使利率上升;

C利率下降是收入增加; D利率下降使收入减少。

3、一般地说,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   )。

A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B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C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

4、政府支出的增加使IS曲线(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保持不动; D斜率增大。

5、IS曲线左边的点,代表着产品市场的(   )。

A过剩; B短缺;

C均衡; D过剩或短缺。

6、LM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使(   )。

A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C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D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7、一般地说,LM曲线的斜率(   )。

A为正; B 为负; C 为零; D 可正可负。

8、一般地说,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   )。

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B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C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D产品需求等于产品攻击的非均衡组合。

9、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   )。

A同一利息率水平下的收入增加;     B利息率不变收入减少;

C同一收入水平下的利率息率提高;    D收入不变利息率下降。

10、IS曲线左上方、LM曲线左下方的组合表示(   )。

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小于求;   B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

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小于求;   D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

11、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组合表示(   )。

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   B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小于求

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  D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小于求。

12、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

13、依照凯恩斯理论,导致消费不足的原因是(   )

A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  B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

C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D边际消费倾向递增。

二、名词解释

1、IS曲线

2、LM曲线

3、投资函数

三、计算题

1、已知储蓄函数S=200-500r,消费函数C=100+0.8Yd,t=,G=300+0.2Yd,在三部门经济中,货币需求L=-2000r,名义货币供给M=900,价格水平不变为P=1,试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

四、简答题

1、简述IS曲线和LM曲线所描述的宏观经济含义

2、简述IS-LM模型。

五、论述题

1、运用IS-LM模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失衡的调整过程。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挤出效应

4.货币幻觉

5.宏观经济政策

二、选择题

1.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量

2.经济过热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减少政府支出 B.增加财政支出

C.扩大财政赤字 D.减少税收

3.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导致( )

A.减少货币供给量,利率降低 B.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降低

C.减少货币供给量,利率提高 D.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提高

4.以下因素中,与“挤出效应”具有反向作用的是( )

A.政府支出乘数 B.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

C.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D. 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5.在( )情况下,挤出效应更有可能发生。

A.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也有敏感性

B. 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敏感性,私人支出也对利率缺乏敏感性

C. 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缺乏敏感性

D. 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具有敏感性

6.在古典区域中,下列哪种说法是对的(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货币政策无效 D.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有效

7.对利率反应最敏感的是 ( )

A.货币的交易需求 B.货币谨慎需求

C.货币投机需求 D.三种货币需求的敏感程度相同

8.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一般效应为( )

A.消费需求增加 B.投资需求增加

C.总需求增加 D.三者都有

9.哪种财政政策对于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最小( )

A.减税 B.增加政府支出

C.投资补贴 D.多发货币

10.在凯恩斯极端情况下,当( )曲线水平,则( )政策完全无效。

,财政 ,货币

,财政 ,货币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2.货币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四、计算题

1.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i=150-600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单位都是亿美元)。

(1)求IS和LM曲线;

(2)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若上述两部门经济有三部门经济,其中税收t=,政府支出g=100,货币需求为L=, 实际货币供给为150,求IS、LM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名词解释

1、公开市场业务

2、预算赤字

3、赤字财政

4、自动稳定器

二、选择题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财政赤字减少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经济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适合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5.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贷币政策工具为( )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率 D.道义劝告

6、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

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B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C 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D 充分就业和公平

7、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8、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

A 旨在缓解周期性的波动 B 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

C 旨在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 D 推迟经济的衰退

9、属于紧缩性财政工具的是( )。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0、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 增加税收 B 减少税收

C 增加政府支付 D 增加转移支付。

三、问答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2、怎样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并阐述中央银行作用。

四、计算题

1.假定法定准备金率是,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此时若中央银行把准备金率提高到,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若存款准备金率仍是),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2.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b=0.8,边际税率t=,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能否最终消灭赤字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 以上价格因素都是

2、当()时,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A. 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时

B.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

C. 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时

D.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时

3、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扩张的财政政策将()

A. 提高加工人水平和实际产出

B. 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 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 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4、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若增加10%的名义货币的供给,将()

A. 对价格水平没有影响 B. 提高利率水平

C. 增加名义工资10%

D.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

5、在垂直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主导力量是()

A. 供给 B. 需求

C. 产出 D. 以上均不正确

6、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的会使()

A. 供给总是趋于过剩的

B. 需求的限制

C. 产出不取决于物价水平

D. 由价格、资本和劳动力和可获得的技术决定

7、总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包括()

A. 物价水平 B. 预期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D. 技术进步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宏观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就是微观的供给需求的量的加总

B. 总供给就是实际GDP的供给量

C. 总需求是指个人、企业、政府和外国人计划购买的一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D. 总需求就是实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

二、判断题

1、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中,实际假定总供给是一个外生变量,国民收入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如果有效需求足够大,将实现充分就业。()

2、当物价水平变动而其他条件不变时,实际GDP需求量也变动,这种变动用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来表示。()

3、潜在GDP不取决于物价水平,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潜在GDP的一条垂线。()

三、名词解释

总需求函数 总供给 潜在产量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说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选择题

1、通货膨胀是()

A. 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 以上都不是

2、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A. 银行存款增加

B. 预算赤字

C. 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D. 投资增加

3、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指()

A. 收入结构变化 B. 收入普遍上升

C. 收入普遍下降 D. 债权人收入上升

4、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上升会()

A. 使总需求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和产量水平上

B.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和产量水平上

C.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左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和产量水平上

D. 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和总供给曲线左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水平上而产量不变

5、如果某人由于纺织行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6、如果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 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7、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8、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失业率是世界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B.自然失业率与一国的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密切

C. 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

D. 自然失业率包含摩擦性失业

9、以下()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A. 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B. 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C. 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D. 失业和通货膨胀

10、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 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 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之间呈负相关

D.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之间呈正相关

11、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B. 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有效

C. 在价格很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仍有替代关系

D. 离原点原来越远

12、在充分就业、劳动生产率不变情况下,若工资提高,则价格水平()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13、在充分就业、劳动生产率不变情况下,若工资提高,则总产出()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14、在短期,若扩张总需求,则通货膨胀率()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15、在长期,若扩张总需求,则失业率()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16、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条件是()不变

A. 工资 B. 技术 C. 价格 D. 收入

17、在完全通货膨胀预期和完全保值情况下,若发生通货膨胀,则总产出()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18、通货膨胀使债权人利益()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不确定

19、通货膨胀使货币所有者利益()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不确定

20、通货膨胀使工资收入者利益()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不确定

二、判断题

1、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公用事业及别的费用都涨了,我也只能提高你的房租。”这属于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

2、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做了才是充分就业。()

3、摩擦性失业是一种自然失业。()

4、通货膨胀意味着不同的商品价格将按相同的价格比例上升。()

三、名词解释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

四、问答题

1、通货膨胀的类型有哪些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1、什么是外汇外汇的内容包括什么

2、简述汇率的标价方法

3、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一、简答题

1.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经济增长的的源泉是什么

3.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涵义

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变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第一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选择题

1-5 CBBCB 6-10 BEBCC 11-15 CDABA 16-18 CBA

二、填空题

1. 国内生产总值 2. 资本消耗折旧 3. 居民 厂商 政府 国际市场 4. 用物品和劳务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 5. 投资 6. 储存不是用于目前消费的收入的行为 7.重置投资 净投资 8.支出法

三、名词解释

1、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位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通常是以现行货币单位来表现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但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抬高或降低物价,因为会使货币的购买力随物价的波动而发生变化。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是以某一年为基期,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然后用物价指数来矫正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而计算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它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3、它是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费以后的余额。它表示经济社会在补偿了资本存量损耗以后所生产的净产品总值。

4、指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5、它是指个人在纳税前得到的收入。PI=国民收入-不分配的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6、它是个人交纳所得税后的收入 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所得税

四、计算题

(1)按收入法计算GNP,得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00+10+30+30=170

(2)按支出法计算GDP,得

GN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

=90+60+30+(60–70)=170(亿元)

(3)政府收入=所得税–转移支付=30–5=25(亿元)

所以 政府预算赤字=政府支出–政府收入=30–25=5(亿元)

(4)家庭将收入分配为消费、储蓄或税收,因此

收入=消费+储蓄+(税收–转移支付)

所以 储蓄=收入–消费–(税收–转移支付)=170–90–25=55(亿元)

或者,由等式

(投资–储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出口–进口)=0

得 储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出口–进口)+投资

=5+(60–70)+60=55(亿元)

(5)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

五、简答题

1、(略)

2、国内生产净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

GDP中要扣除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再加上政府补助金才形成国民收入。

从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就得到个人收入。

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第二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选择题

1C 2、B 3、D 4、A 5、D 6D 7、B 8、D 9、B 10、A

11、B 12、A 13、C 14、C 15、D 16、CD 17、C 18、A 19、B

三、计算题

1、由Y=C+I+G和已知条件,则

Y=80+(Y+++50+200=+345

所以 Y=1150

从而 I=50+=165

T=-20+=210

Yd=Y-T=940

C=80+0.75Yd=785

2、⑴ 可支配收入为Yd=Y-T+TR=Y-250+=

由收入恒等式得Y=C+I+G=100++50+200,

所以均衡国民收入Y=1000

⑵ 根据消费函数可知边际消费倾向MPC=,则投资乘数K1=1/1-MPC=5;政府购买Kg=1/1-6=5;税收乘数Kt=-MPC/(1-MPC)=-4 转移支付乘数Ktr=b/(1-b)=4;平衡预算乘数Kb=1-MPC/(1-MPC)=1

四、简答题

1、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的。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是税收增加量的倍数。反之则相反。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和总支出。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是与总支出同方向的。这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的倍数关系,但倍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五、论述题

1、一般地,假设投资变动△I,国民收入将随之变动△Y,如果经济中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MPC,那么,投资增加引起的最终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为:△I/MPS,上式被称为投资乘数定理,而k=1/(1-MPC)被称为投资乘数。投资乘数也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投资乘数定理不仅说明投资增加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而且也说明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将会成倍下降。乘数定理结论的成立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投资乘数效应是长期变动的累积。这就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边际消费倾向较为稳定。其次,在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资本品和劳动力。如果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受到资源的约束,那么,国民收入的增加就会受到资本品、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的影响,使得国民收入增加量达不到投资的1/MPS倍。因此,投资乘数定理往往在萧条时期才成立。

第三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选择题

1 A 2 C 3 A 4 B 5 B 6 A 7 A 8 C 9 A 10 D 11 A 12 B 13 C

二、名词解释

1、表示要使投资等于储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必须具备的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和利息率应该怎么样配合,才能保证投资与储蓄始终相等。

2、表示要使货币需求量等于货币供给量,国民收入和利息率必须具备的关系;或者说,它表示国民收入和利息率应该怎样相互配合,才能保证货币需求供给量相等。

3、投资函数是指投资量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三、计算题

1、I=S=200-500r,在三部门经济中Y=C+I+G(2分), C=100+0.8Yd,t=,G=300+0.2Yd

联立可得IS曲线:Y=3000-2500r

L=M,L=-2000r, M=900, P=1,联立可得.LM曲线为:Y=1125+2500r,)

联立IS和LM方程可得y=,r=。

四、简答题

1、IS曲线:

⑴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即S=I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轨迹。

⑵IS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表示利息率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投资对利息率的反应越敏感,IS曲线越平缓;相反,投资对利息率的反应越不敏感,IS曲线越陡峭。

⑶IS曲线左边的点表示产品市场短缺型的失衡。因为,在同一利息率的水平上,这些点所代表的产出水平低于产品市场均衡时的产出水平;相反的道理,IS曲线右边的点表示过剩型的失衡。

⑷自主性支出的变动会引起IS曲线的平行移动。自主性支出增加,如消费增加、投资增加或政府支出增加等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表示在同等利息率水平上收入增加了。相反,自主性支出的减少会使IS曲线向左移动,表示在同等利息率水平上收入减少了。

LM曲线:

⑴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Y)与利息率(r)的组合轨迹。LM曲线中的L是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L(Y,R),M是货币供给量。

⑵LM曲线向右上方延伸,表明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息率呈同方向变动。其原因是:在货币供给不变时,收入增加要求交易货币需求量增加,这样导致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从而使利息率提高。

⑶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息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息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⑷LM曲线的形成是由货币的交易需求、投资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因此,LM曲线位置的移动,主要取决于这三因素的变化。在货币需求较稳定的情况下,LM曲线的移动主要由货币供给变动引起。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向右平行移动,货币供给减少使LM曲线向左平行移动。h和k的变动则会使LM曲线斜率变动。

2、如果把IS曲线和LM曲线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息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这就是IS-LM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在同一收入和利率水平上同时达到均衡时,均衡利息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值,可以通过求解IS,LM曲线的联立方程而得。依据IS-LM模型,在IS曲线和LM曲线既定条件下,IS,LM共同决定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如果IS与LM曲线移动了,则均衡国民收入和利息率就会发生相应变化。IS曲线的移动主要有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等因素的变动引起,LM曲线的移动主要有货币供给量、物价水平和需求函数的变动等因素引起。IS与LM曲线新的交点将随IS,LM曲线变动的方向与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五、论述题

1、按照IS-LM模型的解释,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其均衡点正好处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任何偏离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的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不能达到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在实际中,若出现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组合在IS曲线左下方,有I>S,即存在对产品的超额需求;在IS曲线的右上方,有S>I,即存在对产品超额供给。若出现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组合点在LM曲线左上方,有M>L,即存在货币超额供给;在LM曲线右下方,有L>M,即存在货币的超额需求。

当实际经济中出现以上失衡状态时,市场经济本身力量将使失衡向均衡状态调整,直至恢复到均衡。I>S时,国民收入会增加;I<S时,国民收入会减少;L>M时,利息率会上升;L<M时,利息率会下降,调整结果会使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货币幻觉:市场价格上涨时,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的现象。

5.宏观经济政策:市场机制无法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情况下,政府对经济总量进行干预和调节,根据经济目标使经济总量增加或减少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准则和手段。

二、选择题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指由于政府支出增加而引起私人支出减少,相当于以政府的公共支出代替私人支出,从而总需求仍然不变。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就被削弱。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引起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减少。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此时挤出效应为1,也就是说政府支出增加的量恰好等于私人支出减少的量,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坚持效应一般就处于0和1之间,具体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幅度。

2.货币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货币政策效果是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对总需求进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例如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它的政策效果主要取决于:(1)增加一定量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多少,(2)利率下降时会在多大程度上刺激投资。从第一点看,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很大,则LM曲线较为平缓,那么,这时增加一定数量的货币供给只会使利率稍有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私人部门的投资增加得就较少。从第二点看,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即IS曲线较平缓,那么,利率下降时,投资就会大幅度增加,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大。

四、计算题

1.答案提要:

(1)y=c+i=100++150-600r=+250-600r

y=1250-3000r IS方程①

M=L==150

y=750+2000r LM方程②

(2)解IS、LM方程组①、 ②得

r=10%,y=950(亿美元),此时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

(3)y=c+i+g=100++150-600r+100=+350-600r

y=875-1500r IS方程③

m=L==150 LM方程④

y=750+1000r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名词解释

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改变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2、预算赤字:是指支出大于税收

3、赤字财政:是指如果政府增加支出而没有相应地增加税收,或者减少税收而没有相应地减少支出,这种做法叫做赤字财政。

4、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能够自动调节政府支出或税收的项目。

二、选择题

三、问答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答:一般说来,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四个: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经济政策不是只考虑这些目标中的某一目标,而是要同时实现这些目标。经济政策就是为了同时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手段和措施。应该说,上述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就要求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或者确定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对目标进行协调。当我们不考虑对外贸易,且把问题的考虑限定在短期和静态条件时,则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就包括两个,即充分就业和价格水平稳定。围绕着这两个目标而提出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

2、怎样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并阐述中央银行作用。

答: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代表政府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和银行体系,是货币政策的实施者。其主要政策工具有:

(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改变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政策工具。例如:萧条时期买进,一方面企业和家庭得到货币,存入商业银行后作为存款可以通过货币创造乘数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使得利率降低;另一方面,央行买进政府债券,还会导致债券价格的上升,使利率降低。利率的下降刺激投资,从而引致收入和就业的增加。

(2)再贴现率。指中央银行调整它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例如:经济衰退时期,央行可以降低再贴现率,鼓励商业银行扩大贷款刺激投资需求。

(3)法定准备金率。是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经济衰退时期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可以扩大货币乘数,创造更多的货币供给量,从而达到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增加收入的作用。但出于稳定考虑,央行一般不轻易改变法定准备金率。

(4)其他,如道义劝告等。

四、计算题

1.答案提要:

(1)M=C+D=1000+400/=(亿美元)

(2)M‘=C+D ’ =1000+400/=3000(亿美元)

(3)ΔM=-10/=,即货币供给减少亿美元。

2.答案提要:在三部门 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

a= 1/[1–b(1–t)]=1/[]=

当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时,收入和税收均会减少为:

∆Y=a·∆G = ·(-200)=-500(亿美元)

∆T= t·∆Y=·(-500)=-125(亿美元)

于是预算盈余增量为:∆BS= ∆T-∆G= -125-(-200)=75亿美元,这说明当政府减少支出200亿美元时,政府预算将增加75亿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定相抵消,这种支出的变化能最终消灭赤字。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选择题

1、D 2、C 3、B 4、C 5、B 6、C 7、D 8、A

二、判断题

1、(×) 2、(×) 3(√)

三、名词解释

总需求曲线:表示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

潜在产量: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四、问答题

1、 答: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为总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若价格水平提高,则国民收入水平下降;若价格水平下降,则国民收入水平上升。这种关心的内在机制是: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上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息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倒置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水平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和国外需求减少,由乘数原理最终引起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可以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即IS-LM模型,推导出总需求函数。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选择题

1、A 2、C 3、A 4、D 5、B 6、A 7、C 8、D 9、B 10、C

11、A 12、A 13、C 14、A 15、C 16、B 17、C 18、B 19、B 20、B

二、判断题

1、(×) 2、(×) 3、(√) 4、(×)

三、名词解释

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四、问答题

1、答: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爬性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四类。当物价上涨小于2%-3%时属于爬行型通货膨胀,在3%-10%之间属于温和型通货膨胀,达两位数时即为奔腾型通货膨胀,超过50%就属恶性的通货膨胀。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将通货膨胀划分为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的通货膨胀三类。通货膨胀能否预期,有可把通货膨胀划分为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和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两类。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一、简答题

1.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成人均产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 概念。

2.答: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Yt=Atf(Lt,Kt)

式中,Yt、Lt和顺次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t代表t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即:

GY=GA+aGL+βGK

式中,GY为产出的增长率;G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L和G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所谓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3.答:新古典增长模式的基本公式为:

k=sy-(n+δ)k

其中k 为人均资本,y为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 δ为折旧率。

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项(n+δ)k。(n+δ)k项可以这样来理解:劳动力增长为n,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总计为(n+δ)k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的(n+δ)k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上升,即△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一资本广化

4.答: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上升会导致了人均资本上升,而人均收入是人均资本的增函数,因而储蓄率上升会增加人均产量,直到经济到新的均衡为止。储蓄率下降的结果则反之。另一方面,储蓄率的变动不能影响到稳态的增长率,从这点上说,储蓄率的变动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

西方经济学习题与答案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