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结课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20 12:18:34

浅谈中医养生与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号: 201420050138

名: 李阳靖

级: 1420501Z

业: 测绘工程

课程名称:中医与野外作业生活保健

指导老师:赵宝贵

201612


摘要: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承魂宝,它不仅可以治病,更可以防病,在当今,它具有着无可比拟的养生长寿优势就老师于课堂所讲、个人于课堂所学,现以“养生之道养生之法为主要内容进行分段论述最后浅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期便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医药,来运用中医药,从而获得健康长寿。

一、养生之道

想要健康,必赖养生。何谓养生?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而言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中医养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来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传承三千余年,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养生保健理论,如善循此道,则天命可期。
养生之道,贵在有术,现将中医养生之道总括如下:

天人相应,道法自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张景岳云:然人之气数,固有定期,而长短不齐者,有出于禀受,有因于人为。故惟智者不以人欲害其天真,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寿,而尽终其天年,此圣智之所同也。”这讲述的就是“天人相应,道法自然。”天地是大宇宙,人身是小宇宙。天人相应,就像水中的鱼,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天地有所变化就会影响到人,因此,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自然,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养生准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天6个枣,长生永不老”……

“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如“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弹琴练字,可以养指;逍遥步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骨。”

调畅情志,厚德载物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思,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又有“喜怒不节,寒署过度,生乃不固”。此皆情志变化会导致人体产生各种反应,如“喜则气散,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因此,有医论曰“百病皆生于气”。

调畅情志需和喜怒、去忧愁,节思虑、防惊恐。正如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因此,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养生的关键。

养生始于养德。大圣孔子曰:“德润身,仁者寿,大德必行其寿。”《黄帝内经》亦云:“怡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孙思邈曰:“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养生重养德,德高者长寿的理论已被现代人考证,故善养生者应“勿汲汲于所欲”,“旦起欲专言善事”……

饮食有节,药饵有功

脾胃者后天之本。《黄帝内经》:“天食人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则易致人体多病早衰,例如“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咸则脉凝气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之论。故慎和五味以养五脏。医圣药王孙思邈就提出了一系列的饮食宜忌,以助养生延年。如“食不可饱,务令皆少”“常宜温食”“常宜清轻甜淡之物”,故科学的饮食有节乃养生的保证。

人生在世,禀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乃是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借药之力,药助食之功”二者相辅相承,充分显示了“药食同源”在中医养生保健中的独特优势,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利用纯天然的药物、食物来调节营养机体是最好的。古代人因此为养生创制了一系列的药饵,如药方“八仙长寿丸”“ 丸”“十全大补丸”。药酒“妙沁药酒”等,以达到“未病先防,防微杜渐”的目的。

起居适宜,运动不止

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是长寿的一大法门。春秋时管仲曾说:“起居时,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善。”《寿亲养老新书》中指出“行住坐卧,安出起居,皆需巧利制度,不须宽长,长则多有蹴绊,宽则衣服不着身,缘老人骨肉疏冷,风寒易中,若窄贴身,暖气养体,自然气血流利,四肢和畅”。《养生要录》中指出:“养生者形要少劳,无致大度,故水流清,滞则浊,养生之人,欲血脉畅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须稍缓,即是小劳之术也。”故应劳其筋骨,以内和五脏,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始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故生命在于运动,我国古代人从自然中领悟了运动的真谛,独创了各种养生之运动:

相传由神医华佗所创的五禽戏,它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编制而成,据传因其疗效砌切,已有十几种流派传承,分内功、外功、内外混合功。

太极拳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太极拳深得阴阳平衡,动静相宜的道理,它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它既是一种拳技,也是一种养生体操。

养生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是建立在中医理论体系下的长寿之道。世人皆可得长寿,只要遵循中医养生,那么“人度百岁而不衰”,目明、齿健、发不落、步轻如云即不再是梦想。

2、养生之法

养生”一词,出自《灵枢·本神》,即保养生命、防病抗衰、延年益寿。中医四季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合一”,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即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主动调整自我、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古代医家也强调:“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这进一步强调了人类顺应四时养生的重要性。——生发之机,夏——生长之机——收敛之机,冬——收藏之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之道的关键,逆其道而行则会产生巨大危害。四季养生之法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春季养生

春为四之首,万物复苏之时,是万象新一轮生长发展的开始因此,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畅通舒张的特点,注意保存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阳气有所阻碍的情况都应该避免。

在情志方面,春在五脏关系中属肝,而肝主升、主动、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其志为怒。因此在春季期间要保持精神心情的舒畅,力戒暴怒抑郁

在运动方面,应选择可以促进肝气疏泄,生发阳气的锻炼方式,如散步、踏青、太极拳、八段锦等,与春季节令生发的特点想统一,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注意的是,在锻炼的过程中不宜出汗太过,结束时应擦干汗液,换上干衣物,以防着凉。

在饮食方面,春季肝木旺盛,应“多辛甘少酸”以养脾气,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早春饮食取温避凉,适合吃春笋、香菠菜葱、姜、蒜、韭菜、芥菜等偏于温补的蔬菜和野菜应少食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性凉食物。仲春饮食宜辛甘适当进食山药、红枣、蜂蜜、芹菜等平补脾胃的食物,同时注意摄取足量的维生素,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尽量少吃酸性食物,以免伤及脾胃。晚春饮食宜清补,可以适当选择甘蔗汁、荠菜、百合、螺、鸭肉、苦瓜、紫菜、海带、海蜇、绿豆等平补食物,少食辛辣、黏、肥腻之物。

在起居方面,可引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的一句话: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得,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季应当夜卧早起,具体睡眠时间一般保持在晚上10点半左右入睡即可早晨要早起,6点左右为宜,这样有利于机体内阳气的生长。另外,春季传染病多发,消灭传染源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

)夏季养生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机体表面中医把夏季分为夏和长夏,夏五行属火,长夏五行属土,在五脏关系中分别属心、脾,而心的生理机能是主血脉和主藏神,脾气血生化之源在炎热的夏季,以暑湿之气为主,暑为阳邪,,当暑邪侵入人体,人会多汗,导致体液减少,耗气伤津,即见气短口渴、心烦、乏力、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烦等症。而且暑多夹湿,湿为阴邪,湿邪易困脾阳,因为脾是喜燥恶湿的,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这将导致脾胃不能正常运化水谷,易出现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大小便不爽的症状。

在情志方面,夏季除了顾护阳气以外,同时也应养阳,要重视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癿情绪面对生活、工作压力要心平气和,切忌大悲大喜大怒,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此为养生的境界。

在运动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可选择的锻炼方式有瑜伽、晨运、游泳等,注意要尽量避免过量剧烈运动而导致中暑,也要注意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在饮食方面,夏季出汗较多,多喝水,多吃水果,宜适食酸味及咸凉食品如西瓜、绿豆汤、酸梅汤、生脉饮等酸味可起到收敛作用,防止出汗过多凉属寒,可起到清火散热的作用,同时补充出汗过多丢失的盐分饮食清淡——夏季热,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蔬菜类如芹菜、小白菜苦瓜、竹笋、黄瓜、冬瓜等;鱼类如青鱼、鲫鱼、鲢鱼等,可以清热解暑,消除疲劳,预防肠道疾病。饮食宜补气——可适当选择一些滋阴补气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桂圆、荔枝、花生、番茄等。夏季心气旺盛,易伤人气阴,在这个季节里,应以补气养阴、清热解暑为主,因此不宜多食温补、肥腻厚味之品。另外,多喝水并不意味着大量补水,大量喝水不仅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

在起居方面,夏季睡时最短,提倡“夜卧早起”,以便充分地接受大自然阳气的沐浴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合理安排午休时间

)秋季养生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收敛此时人体也应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秋季五行属金,在五脏关系中属肺,而肺的生理机能是主气,主呼吸,主行水,百脉,主治节,以宣发肃降为运动形式,同时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燥为秋季的主气,当燥邪通过口鼻而入,侵犯人体,损伤,肺络影响肺气的宣降使人出现各种干燥的症状,如干咳少痰痰黏难咳、鼻燥、唇干、咽痛等症状

在情志方面,古人有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在志为悲,人们在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景象后,易产生抑郁、悲伤情绪。因此在情志方面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培养乐观的情绪,使神志安宁,以缓和秋季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在运动方面,秋季的天气是健身的最好时机,户外运动可适当地多一些,如散步、长跑、太极拳、气功等,可增强体质,耐寒抗病,补养肺气,消忧解愁。

在饮食方面,应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主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梨、葡萄、、糯米、甘蔗、豆浆、芝麻、莲藕、菠菜、猪肺、橄榄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秋季宜收不宜散,所以在饮食方面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应少食葱、姜、辣椒等辛味之品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秋季饮食宜滋补,为冬令进补打好基础,避免冬季虚不受补的发生,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中药材,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

在起居方面,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每天保持至少8小时的睡眠时间,以利于阴精的“收”。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冬季养生

冬季,万物闭藏,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冬季五行属水因此,要注意冬季“藏”的特性,养生之道是“养藏”,要注意收藏阴精,保护阳气。冬季在五脏关系中属肾,肾为先天之本,其主要生理机能是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寒是冬季的主气寒邪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导致实寒和虚寒,如外寒袭表,可出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鼻涕等症。

在情志方面应顺应冬季“藏”的特性,以收敛为是,使心情处于满足、安定的状态保证体内阳气的闭藏,藏神于内。必须控制情志活动,如过度兴奋、激动或忧伤、焦虑,易扰动体内潜伏的阳气,甚至使阳气耗散,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运动方面,选择的运动方式旨在促进体内气血流通,增强御寒能力,可在室内或室外进行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长跑等,但在室外锻炼要注意预防感冒。

在饮食方面,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冻人体血液循环减慢此时寒邪强盛,易伤及人体阳气因此,冬季饮食宜滋补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敛阳护阴。可适当选用羊肉、狗肉、虾、韭菜、桂圆、木耳核桃等食物;多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蔬菜类如大白菜、白萝卜、豆芽油菜等。

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脾胃功能相对虚弱,因此,冬季忌食寒性物,寒凉食物宜损伤脾胃阳气,要少吃柿子、生萝卜、生黄瓜、西瓜、鸭等性凉的食物。同时,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引起气血运行不畅,更不要饮酒御寒。

在起居方面,冬季提倡“夜卧早起”,避寒保暖,以顺应阳气的变化;如果起得太早或太晚,都可能会使阳气无法舒展,不利于身体的阴阳平衡。同时在冬季还需要注意不要房劳过度,以免耗伤人体肾精,违背“冬藏”另外,起床在床上做10分钟保健养生操,防止体位性缺血、缺氧、脑中风。

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自然界的节气变化,会影响到人体的身心健康所谓养生之道就是顺应自然变化,“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我们应当在了解和掌握握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顺应阴阳的变化,以中医养生的理论,顺阴阳而调摄机体,以维持天人相谐,阴阳两衡,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三、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了解,我对中医养生有了实质性的认识,"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我们养生,也要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不同的调养护理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俗话说,求医不如求己,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对中医养生学习,并在生活上努力实行,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医四季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天人合一"的理念,说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及人的一些生理、病理现象,并揭示出人类应当如何在阴阳不停变换的四季中,恰当地调养自己的身体的阴阳,以顺应四季变化,达到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健康长寿的目的。 比如我们冬季可以用一些温热的食物或药物来补养脾肾的阳气,秋季气候干燥则要多吃一些滋阴清热的食物以补充身体的津液;春夏季节又有不同,这就是四季养生的大意,也是做好四季养生所必备的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是一个大学问,并且通过最近对中医养生的学习,我也总结了不少自己体会到的中医养生之道,得出了一些养生的方法。首先,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也就是养精神,调情志,故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人的情志及精神活动需要脏腑之气的支持才能完成,所以反过来说,调养精神,调节情志,也可养护脏腑之气,所以保持健康的情志是养生防病的重要保障。其次,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的本能,谁还不会吃吗?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真的没有学会科学地吃,所以才会吃出那么多的疾病。现代营养学提出要保持健康就需饮食多样,营养平衡。第三,大自然是人类的守护者,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所以养生就必须顺应自然。如果不顺从这种规律,大自然和人就都会遭受灾害;顺从它,自然就和谐,人就不会生病,这样做的话,就是得到了"",即养生的本质。 

同时,"人的睡眠实际就是一种归根,一种复命,即恢复生命的活力,是人体阳气得到收藏、得以蓄养的过程,没有复命,生命就难以延续。"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在炎热的夏季调整好睡眠,是保持健康、延缓衰老的重要保证。 

此外,中医养生中提倡多做锻炼,多做户外运动,多与人交往,多想积极开朗的事,这样心情才能畅达;而"养静"就是要心情平静,不急不躁,通过自我调理或户外运动等方式把心中之抑郁燥热散发出来,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心宁而神安,从而达到养生的最终目的。 

在向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适当正确的坚持对气功的练习对中医养生养生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气功的锻炼可以对人体的强化锻炼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故我认为在我们加强对中医养生的学习和了解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气功的学习和锻炼。气功在保健方面有独特的功效,他是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且与体育锻炼相比,气功更强调人的心理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中医养生是一个漫长的阶段,此期间需要我们的努力坚持,并且在生活,处事,心态等方面时时保持好的习惯。比如,在膳食营养方面,

我们不应该不注意国情,盲目崇洋媚外,太过沉溺于肯德基,麦当劳等一些垃圾食品,应该多食一些我们先人总结下来的有利于我们养生的绿色食品,那对我们进行中医养生起到一定的食疗作用,有利于我们的身体护理和保健,进而对健康长寿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中医养生,我发觉了自己在过去的许多不好的生活养生习惯,那些有利于身体健康和保健的恶习,但在今后的生活,我学以自己所学的中医养生知识,促进,监督自己改正,从而达到中医养生的目的,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使自己更健康长寿。

中医养生结课论文

相关推荐